非甾体类抗炎药、人工泪液联合治疗干眼症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甾体类抗炎药、人工泪液联合治疗干眼症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眼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与人工泪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2月我院治疗干眼症的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0例。

研究组使用眼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联合人工泪液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人
工泪液治疗。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研究组明显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
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患有干眼症的患者采用眼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联合人工泪液可
显著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有效的促进了干眼症患者结膜的尽早康复,效果比较显著,值
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非甾体类抗炎药;人工泪液;干眼症;临床治疗效果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nonsteroidal anti - inflammatory drugs
and artificial tears in treating xerophthalmia. Methods:40 patients with dry eye treatment were selected from March 2015 to December 2016,an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group of 20 patients. The team used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combined with artificial tear therapy,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rtificial tears.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was analyzed. Results:the team of the patient's clinical treatmen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5%,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ontrol group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0%,the group is significantly superior to control group,significant difference,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 Conclusion:for patients with dry eyes adopt eye ophthalmic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with artificial tear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linical therapy effect,effectively promoted the early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dry eyes conjunctiva,effect
is significant,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clinic.
Keywords: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Artificial tears;Dry eyes. Clinical effect
干眼症是一种由于任何原因导致的泪液的质或者量出现异常或动力学出现异常,造成了泪膜
的稳定性下降,并且患者会伴有眼部的不适感,或者是眼表组织病变特征的多种疾病的一种
总称[1]。

这种疾病不仅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床上对于治疗这种疾病通常采用人工泪液进行治疗,这种药物可以帮助患者补充泪液,但是
仅仅只能起到润滑眼表的作用,想要将其彻底治愈,效果并不理想。

本文特选取2015年3
月-2016年12月我院治疗干眼症的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人工泪液联合非甾体
类抗炎药进行治疗,效果比较显著。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2月我院治疗干眼症的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0例。

所有入院患者的临床症状都存在畏光、眼睛干涩、眼红流泪、疲劳等症状。

对照组患者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67.5+8.1)岁;研究组患者男
性12例,女性8例,年龄48-80岁,平均年龄(68.7+7.8)岁。

所有患者都自愿接受本次研究,并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差异没有统计
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的人工泪液进行治疗,每天给眼睛滴药4次,左眼和右眼每次各一滴。

研究组患者采用人工泪液联合非甾体类抗炎药进行治疗,人工泪液用法和对照组相同。

选取
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每天给眼睛滴药4次,左眼和右眼每次各滴1滴。

两组患者的治疗时
间均持续一个疗程(2周)。

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治疗2周后,比较其治疗效果。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并评价其疗效。

评价标准:痊愈,表示患者经过治疗后眼睛干涩、畏光、眼红流泪的症状完全消失;有效,表示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上述症状明显改善;无效,表示患者经过治疗后上述症状改善情况不明显或者是有加重的趋势。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其进行分析处理,用X+S表示计量资料,行t 检验,用%表示计数资料,行X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中痊愈14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者中痊愈10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0%,研究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干眼症在临床上属于一种常见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在眼睛干涩、容易疲倦、眼痒、有异物感、痛灼热感、怕风、畏光、分泌物黏稠、对于外界的刺激很敏感,患者自身的基本泪液不足,反而是刺激反射性泪液分泌,进而造成了经常流泪,比较严重的患者会出现眼睛红肿、充血、角质化、角膜上皮破皮而有丝状物黏附,这些症状时间久了就会使患者的角结膜产生病变,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视力[2]。

有研究结果认为[3],产生这种疾病的因素包括眼表面的改变、基于免疫的炎症反应、细胞凋亡、性激素水平的改变等。

干眼症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接受治疗,如果因为眼睑暴露导致的泪液过度蒸发形成蒸发型干眼,就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眼睑重建手术时机进行眼睑重建。

对于这种疾病如果不及时的接受治疗,严重时就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失明的现象。

临床上治疗这种疾病主要采用人工泪液进行治疗,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更新变化,相关的研究结果表明将人工泪液和非甾体类抗炎药相互联合治疗干眼症临床效果比较显著。

人工泪液是一种模仿人体的泪液成分制造的替代品,属于一种眼药水,可以帮助患者起到滋润眼睛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干燥综合征的患者泪液的质量会有异常,通过这种人工泪液可以有效的缓解这种症状,使患者的眼睛表面重新形成一种保护膜。

但是这种人工泪液只能是根据患者的症状对症治疗,并不能起到根治的作用,因此,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应该要尽快的明确疾病的具体原因,积极有效的对症治疗才是关键。

因此,治疗干眼症还应该结合其他药物联合治疗,本文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联合人工泪液进行治疗,而非甾体类抗炎药选取了普拉洛芬滴眼液,主要用于治疗外眼以及眼前节炎症的对症治疗,可以有效的抑制环氧酶的活性,起到抗炎的作用,而且对于治疗干眼症患者的眼部疼痛的症状以及眼部水肿的症状都具有很好的效果,对患者的眼部细胞膜具有充分的稳定作用,有效的缓解患者的水肿现象,使治疗的效果不断的提高[4]。

经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研究组明显的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显著。

综上所述,对于患有干眼症的患者采用眼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联合人工泪液可显著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有效的促进了干眼症患者结膜的尽早康复,效果比较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黎喜燕,赵伟,肖泽锋. 非甾体抗炎药联合人工泪液对轻中度干眼患者的疗效观察[J]. 临床医学工程,2016,07(12):887-888.
[2]王学珍,贺义恒,余晓锐,郑玉祥,刘蓉.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肾阴虚型干眼症的疗效观察[J]. 国际眼科杂志,2012,09(24):1669-1672.
[3]蒋琦芳,胡美君,何锐. 人工泪液凝胶联合羟糖甘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疗效观察[J].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7,06(11):67-71.
[4]陈国孝,胡萌菲. 滋阴养血中药联合人工泪液治疗干眼症60例疗效观察[A].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庆祝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成立三十周年论文集粹2011[C].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2011,09(14):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