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情绪调节问卷中文版应用.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知情绪调节问卷中文版应用
】目的检验认知情绪调节问卷(CERQ)中文版适用性。

方法对原问卷通过“翻译一回译”过程建立中文翻译版,选取375名成人大学生被试进行测试,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检验其结构效度,通过与Gross问卷的比校计算相容效度。

结果CERQ中文版的探索性因素分析(因子载荷绝对值在0.300〜0.998之间)和验证性因素分析(SRMR=0. 045,RMSEA=0. 036,NNFI=0. 94 , CFI=0. 969、IFI=0. 96),结果都与原问卷相符合,与Gross问卷比较也发现CERQ具有良好的效度指数(a =0.679)。

结论CERQ中文版能够对中国被试进行测试,测量结果可以与原问卷结果进行对比。

关键词】认知情绪调节策略;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效度;信度
Practice of the Chinese Version on the Cognitive Emotion Regulation Questionnaire (CERQ). Dong Guangheng, Zhu Yanxin, Yang Lizhu, et al.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116029, P. R. China
[Abstract ] Objective To develop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18-item CERQ. Methods With a
“translate-translate back” process, we build the CERQ in
Chinese, a. sample of 375 college students was tested, checking the reliability with the analysis of EFA and CFA, comparing with Gross’ s questionnaire to check the reliability. Results The factor analysis results confirmed the structure of the original version (EFA: absolute load value between 0. 300〜0.998;CFA:SRMR=0. 045, RMSEA=0.036, NNFI=0. 94, CFI=0.969, IFl=0. 96). Compared with Gross s questionnaire, the results showed good validity (a =0.679). Conclusion Chinese version CERQ is a reliable and valid measure for Chinese people;the results from Chinese version can be compared with its English version.
Key words ]Cognitive emotion regulation strategies;EFA; CFA; Validity; Reliability
1问题的提出
Gross认为情绪调节指我们用以降低、维持或者增强某种情绪所应用的所有策略。

情绪调节策略与个体的人格、情绪性、认知和社会性发展紧密相连[1]。

当情绪调节出现偏差时,可能会导致个体情绪异常和情绪症状的产生。

事实上,情绪调节的概念非常广泛,包含了非常广阔的意识和无意识的生理、行为和认知过程[1]。

许多策略在认知水平上执行(通过思考),许多策略包含于行为之中(做一些事情),许多策略需要
认知和行为的共同作用[2]。

个体在情绪调节策略上应用的差异与个体在情感、认知和社会行为表现差异的呈现显著相关。

Gross和John证明,相对于情绪产生后出现的策略(比如,表情抑制),在情绪产生过程的早期阶段即发生作用的策略(比如,认知重评)与个体更多的积极情绪、更好的人际关系和更强的幸福感相关[3]。

最近,Garnefski, Kraai j, Spinhoven[4]发展出一个测查意识范围内情绪调节的认知成分的问卷一认知情绪调节问卷(Cognitive Emotion Regulation Questionnaire, CERQ) o这一问卷目的在于研究人们在经历消极的生活事件后的认知调节过程,以及更好的理解这一过程对情绪发展的影响。

标准的CERQ 有36个自我报告题目,应用5点Likert 反应模式(从“几乎没有”到“一直如此”)。

问卷分为9个分量表,分别是接受(Acceptance,考虑接受和依据经验重新组织),积极关注(positive focusing,采取积极乐观的思考方式而不去思考威胁和压力事件),关注计划(refocus on planning,考虑怎样去做和怎样解决遇到的问题),积极重评(positive reappraisal,考虑消极事件在个体发展中具有的积极意义),视角转换(putting into perspective, 考虑将消极事件与其他事件对比,寻找积极成分),自我责
备(self blame,责备自己对所经历事情的想法),反思自我
(rumination,认为自己的感情和想法与消极事件相关),灾难
化(catastrophizing,强调经验的消极特征)和责备他人(blaming others,把自己经历的事情怪罪于他人)。

Garnefski等研究证明9个分量表可以划分为适应性和不适应情绪调节策略[4]。

适应性策略是接受、积极关注、关注计划、积极重评和转换角度,缺乏适应性的策略是自我责备、反思自我、灾难化和责备他人。

Garnefski等[4]研究表明,应用适应性策略的个体相对于应用不适应性策略的个体报告出更少的抑郁和焦虑症状。

同样,CERQ 被应用于对青少年
[5]和成人[6]的研究,应用于对农民[7]和特殊被试[8]以及事件应对[9]的研究,结果证明问卷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并且,问卷被翻译成数国语言,表明了其跨文化的适用性[10]。

在此基础上,Garnefski等推出了CERQ18个题目的简化版,保持了原有的维度和特点,并且证明18题和36题的问卷具有同样好的信度和效度[11]。

从整体上说,这些研究结论表明CERQ是理解认知调节策略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探讨情绪问题的重要工具,在青少年和成人身上都如此。

因此,我们想发展出中文版的CERQ, 以成人为被试,通过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索分析确定其英文版因素结构的有效性,并探索中文版CERQ的适用性。

本着经济性原则(用最少的
题目达到最大的效果),本次量表修订便
是基于对18个问题的简化版的修订。

2研究过程
2.1问卷翻译与回译首先,研究者与问卷制定者Garnefski 取得联系,获得他们的允许,可以进行中文版修订和应用。

由在情绪领域研究的博士生2人翻译成中文,然后请在美国生活多年、中英文俱佳的美籍华人翻译成英文,然后对比原文和回译后英文二者的异同。

对出现差异的细小之处进行商讨,模糊之处让在其请教美国同事进行确认,直至大家取得一致意见。

2.2被试选取从辽宁师范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大一到大四中选取400人进行测试,有效被试375 名,男女相当。

2.3问卷施测研究者告诉被试,我们正在进行一项情绪研究,请真实同答问卷中所有的题目。

问卷采用匿名回答,研究者回答后没有回报也不给予反馈。

在回答CERQ问卷的同时发放Gross 情绪调节策略问卷。

Gross情绪调节问卷分为10个题目,主要从认知重评和表情抑制两个方面测查被试的情绪调节能力,Gross情绪调节问卷提供中文版。

问卷回收后删除残卷、废卷,剩余有效问卷375份。

采用SPSS 10.0 for Windows 和Lisrel 8.
31 for Windows 进行统计分析。

3结果
3.1中文版CERQ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采取极大似然法抽取因子,用Direct Oblimin方法对结果进行旋转。

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见表1。

探索性因素分析前10个因子的初始特征值分别是
3. 204、2. 177、1. 606、1. 341、1. 315、1. 148、1. 025、0. 972、0.884、0.693,尽管因素8、9的特征值已经小于1,但是整体下降的趋势较为平缓,明显的转折出现在第9、10个因子之间。

因此,尝试选取9个因子,9个因子的累计解释率为75.405。

并且,因子旋转后,所有的特征值都大于1。

表明选取9个因子是一个比较恰当的选择。

同时,这也与原有量表的9因素结构相吻合。

各题目的因素载荷的绝对值在0. 30〜0.998之间,表明各题目对量表总体有较好的解释率,
详见表2。

3.2中文版CERQ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为进一步验证中文版CERQ的理论模型,我们将18个题目按照Garnefski等所提出理论结构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

将数据转化成协变量矩阵,采用最大似然法进行分析。

结果拟合指数见表3,项目载荷见表2。

x2/dfSRMRRMSEANNFICFIIFI151. 51991. 520. 0450. 0360.94
0.960.96 x2值是一个非常好的拟合指数,但它随着样本增
大而增大,随着自由度增大而降低[12],因此通常应用x 2/df 来检验拟合性。

本研究中x2/df=1.520. 9、
CFI=O. 96〉0. 9、IFI=O. 96>0. 9,皆迗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此综合考虑,我们认为本模型是可以接受的。

3.3中文版CERQ信度系数采用奇偶分半,量表总体分半系
数为0. 599,各分量表内部分半系数在0. 350〜0. 688之间,都达到显著水平;Cronbach a系数方面,整体为0.912, 各分量表内部在0.793〜0.885之间,都迗到显著水平;以上数据表明本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

3. 4 CERQ问卷结果与Gross情绪调节问卷结果的一致性将Gross情绪调节问卷中涉及对消极情绪的认知重评的题目(3、5、10)与CERQ中积极重评的维度进行对比,计算二者的一致性,进而探讨问卷的相容效度。

结果显示两个问卷认知重评的相关系数a=0.679(P<0. 01),表明二者具有较高的
一致性。

4讨论
4.1中文版CERQ适用性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探测中文版认知情绪调节问卷(CERQ)在正常中国成人样本中的因素结构和适用性。

各种指数表明中文版结果证明了原CERQ 的9因素结构模型,且9因素模型具有良好的应用性,可以用来解释中国数据。

无论在量表整体还是分量表水平上,信度系数都达到良好的水平。

综合以上结果,我们认为中文版
CERQ能够和原版一样对个体不同的情绪调节策略的应用和情绪调节策略适应性的高低进行有效的区分。

CERQ可以应用于对中国被试的研究,且其研究结论与其它版本研究结论具有可比性。

4.2中文版CERQ的价值CERQ使得临床医生和研究者可以应用一张问卷就获得全方位的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内容。

因此,首
先,研究者可以应用本问卷测查个体的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应用倾向和所应用策略的适应性程度;同时,可以将本问卷测得的认知调节策略与其它心理或精神症状相联系。

比如,研究证明积极重评和灾难化可以预期抑郁患者的抑郁水平[6],反思和自我责备能预期抑郁症状表现[5],消极归因模式倾向的个体表现出更强的对生活压力事件的抑郁反应[14]等。

这些研究结论都表明了进行CERQ中文版修订的价值。

5结论
CERQ作为一种简短且容易测量的工具,在中国成人被试中验证了CERQ中文版良好的适用性,在临床诊断和科学研究中都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6
[1]Gross JJ. Emotion regulation in adulthood:Timing is everything.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1,10(2):214-219
[2 ] Parkinson B, Totterdell P. Classifying affect-regulation strategies. Cognition and Emotion, 1999,13(2):277-303
[3]Gross JJ, John OP.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two emotion regulation processes:Implications for affect, relationships, and well-being.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003,85 (3): 348-362
[4]Garnefski N, Kraaij V, Spinhoven P. Negative life events, cognitive emotion regulation, and emotional problems.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001,30(5):1311-1327
[5]Garnefski N, Kraaij V, Etten M. Specificity of relations between adolescents' cognitive emotion regulation strategies and internalizing and externalizing psychopathology. Journal of Adolescence, 2005,28(3):619-631
[6]Garnefski N, Legerstee J, Kraaij V, et al. Cognitive coping strategies and symptoms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A comparison between adolescents and adults. Journal of Adolescence, 2002,25(3):603-611
[7]Garnefski N, Baan N, Kraaij V.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nd cognitive emotion regulation strategies among farmers who fell victim to the foot-and-mouth crisis.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 2005,38(4):1317-1327
[8]Garnefski N, Kraaij V. Relationships between cognitive emotion regulation strategies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five specific samples.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 2006,40(6):1659-1669
[9]Kraaij V, Garnefski N. The role of intrusion,
avoidance, and cognitive coping strategies more than 50 years after war. Anxiety, Stress, and Coping, 2006,19(1):1-14
[10]Jermann F, Linden MV, Acremont M, et al. Cognitive emotion regulation questionnaire(CERQ): Confirmatory factory analysis and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French translation. European Journal of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2006,22(2):126-131
[11]Garnefski N, Kraaij V. Cognitive emotion regulation questionnaire-development of a short 18-item version (CERQ-short).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 2006,41(4):1045-1053
[12]Schermelleh-Engel K, Moosbrugger H, Muller H. Evaluating the fit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Tests of significance and descriptive goodness-of-fit measures. Methods of Psychological Research Online, 2003,8(1):23-74
[13]Hu L, Bentler PM. Cutoff criteria for fit indexes in covariance structure analysis: Conventional criteria versus new alternative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1999,6 (1):1-55
[14]Kwon P, Laurenceau JP.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the hopelessness theory of depression:Testing the diathesis-stress model within a differential reactivity and
exposure framework.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2002,58(4):1305-1321
(收稿时间:2007-09-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