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高一高中化学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高一高中化学期中考试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紧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英只能用于生产光导纤维
B.从海水提取物质都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
C.为了增加食物的营养成分,可以大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D.“地沟油”禁止食用,但可以用来制肥皂
2.在标准状况下,将O
2与NO
2
按3:4的体积比充满一个干燥烧瓶,将烧瓶倒置于水中,瓶内液面逐渐上升后,
最后烧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
A.0.045mol·L-1B.0.036mol·L-1C.0.026mol·L-1D.0.030mol·L-1
3.关于离子键、共价键的各种叙述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离子化合物里,只存在离子键,没有共价键
B.非极性键只存在于双原子的单质分子(如Cl2)中
C.在共价化合物分子内,一定不存在离子键
D.由不同元素组成的多原子分子里,一定只存在极性键
4.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其中Y元素的原子序数为M与N元素原子序数之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氢化物的稳定性:N >Z,是因为其氢化物分子可形成氢键
B.元素的非金属性:M > Y,是因为单质M能与YN2反应生成单质Y
C.熔沸点:YN2>MN2,是因为YN2的分子间作用力强
D.简单离子的半径:N >X,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且X的核电荷数更大
5.实验室中某些气体的制取、收集及尾气处理装置如图所示(省略夹持和净化装置)。

仅用此装置和表中提供的物质完成相关实验,最合理的选项是
A. A
B. B
C. C
D. D
6.自然界中存在的碘的稳定性核素是碘-127(I )。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释放出的放射性物质中,含有人
工放射性核素碘-131(I)。

碘-131(
I) 一旦被人体吸入,就可能会引发甲状腺疾病。

对于这两种核素的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A .I 是一种新元素 B .I 的摩尔质量为131g C .
I 和
I 互为同位素
D .
I 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为74
7.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HCl 的电子式H +[::]-
B .Cl -
的结构示意图 C .CO 2的电子式:::: D .质量数为37的氯原子
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某ⅡA 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a ,则原子序数为a+1的元素一定是ⅢA 族元素
B .除短周期外,其他周期均有32种元素
C .原子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的元素可能是金属元素也可能是非金属元素
D .碱金属元素是指ⅠA 族的所有元素
9.下列化学实验事实及其结论都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10.将SO 2气体通入BaCl 2溶液至饱和,无沉淀生成,再通入另一种气体有沉淀生成,则第二次通入的气体可能是下列气体中的①NO 2 ②CO 2 ③Cl 2 ④HCl ⑤NH 3 ⑥ H 2S A .①②③⑤ B .①③⑤⑥ C .①④⑤⑥ D .②③⑤⑥
11.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①原子半径:Na >Al >N ②热稳定性:H 2O >HF >H 2S
③还原性:S 2->Cl ->F -
④酸性:H 3PO 4>H 2SO 4>HClO 4 A .②④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浓硫酸、浓硝酸、稀硝酸都是氧化性酸,常温下都能使金属铝钝化
B .浓硫酸与蔗糖混合搅拌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此过程只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
C .往某溶液中加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说明该溶液中一定含CO 32-或SO 32-
D .向某溶液中滴加BaCl 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不能说明该溶液中一定含SO 42-
13.下列反应原理中,不符合工业冶炼金属实际情况的是( )
A.2Ag2O4Ag+O2↑
B.2Al2O3(熔融)4Al+3O2↑
C.2MgO2Mg+O2↑
D.4CO+Fe3O43Fe+4CO2
14.海水淡化是指除去海水中的盐分以获得淡水的工艺过程,其方法较多,如反渗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等,下列方法中也是用来进行海水淡化的是( )
A.过滤法B.蒸馏法C.分液法D.萃取法
二、填空题
下图是中学教材中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标出A-Q14种元素,试回答下列问题:[(1) (2)问用具体的元素符号
或离子符号或化学式回答]
(1)在上表所列出的短周期元素中
①性质最不活泼的是_______;②原子半径最大的是_____(除稀有气体元素)
③形成的气态氢化物最稳定的是_______;
④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

⑤形成的阴离子还原性最弱的是_______,阳离子半径最小的是_______。

(2)用电子式表示F与D形成化合物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P的原子序数为Z,则F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___,Q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____。

三、推断题
1.A、B、C、D均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单质或化合物,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部分产物已略去)。

(1)若A为金属单质,D是某强酸的稀溶液,则反应C+D→B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2)若A为强碱,D为气态氧化物。

常温时,将B的水溶液露置于空气中,其pH随时间 t变化可能如上图的图b
或图c所示(不考虑D的溶解和水的挥发)。

①若图b符合事实,则D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图c符合事实,则其pH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下列关系图中,A是一种正盐,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C的相对分子质量大16,E是酸.当X无论是强酸还是强碱时,都有如下转化关系:当X是强酸时,A、B、C、D、E均含有同一元素:当X是强碱时,A、B、C、D、E 均含有另一种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请回答:
(1)A是________,Y是________,Z是________。

(2)当X是强酸时,E是________,写出B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X是强碱时,E是________,写出B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来探究元素周期律。

甲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根据元素非金属性与对应最高价含氧酸之间的关系,可以一次性完成碳族元素中C与Si的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实验研究;乙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来验证卤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A、B、C三处分别是蘸有NaBr溶液的棉花、湿润的淀粉KI试纸、蘸有碱液的
棉花。

已知常温下浓盐酸与高锰酸钾能反应生成氯气。

(1)甲同学设计实验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选用药品分别为:A__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__;
其中装置B中所盛试剂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的实验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处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B处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C处药品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

2.(14分)工业上从海水中提取溴的方法如下:
①将蒸馏(制淡水)后浓缩的海水用硫酸进行酸化;
②向酸化的海水中通入足量氯气,使溴离子转化为溴单质;
③向上述溶液中通入空气和水蒸气,将溴单质吹入盛有二氧化硫水溶液的吸收塔内转化成氢溴酸;
④向吸收塔内通入适量的氯气;
⑤用四氯化碳萃取吸收塔中的溴单质。

请完成下列问题:
(1)在实验室中蒸馏海水制淡水时,常用的仪器除了酒精灯、锥形瓶、牛角管、冷凝管、石棉网及必要的夹持仪器,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有;蒸馏时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步骤③的目的是使溴单质富集,试写出溴单质与二氧化硫水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中________(写化学式)是氧化剂。

1mol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_______mol电子。

(4)下列能代替四氯化碳来萃取溴的试剂是 _________(填序号)
A.盐酸B.酒精C.乙酸D.苯
五、计算题
50ml 浓H 2SO 4溶液(足量)中加入3.2gCu ,在加热条件下充分反应:
(1)反应消耗的H 2SO 4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__生成SO 2的体积为(标准状况下)____________mL . (2)若题干中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mol/L ,投入足量的铜片加热,充分反应后,被还原的硫酸的物质的量n (H 2SO 4)____0.025amol (填“等于”、“大于”或“小于”).
(3)将题干中反应后的溶液稀释到500mL ,取出50mL ,并向取出液中加入足量的BaCl 2溶液,得到沉淀19.81g ,则原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
湖北高一高中化学期中考试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紧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石英只能用于生产光导纤维
B .从海水提取物质都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
C .为了增加食物的营养成分,可以大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D .“地沟油”禁止食用,但可以用来制肥皂
【答案】D
【解析】A 、石英不仅用于生产二氧化硅,还可用来生产硅酸盐产品、作饰品等,错误;B 、从海水中提取食盐是利用蒸发、结晶得到的不是化学变化,错误;C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不能增加食物的营养成分,错误;D 、地沟油也属于酯类,虽不能食用,但能用来制肥皂,正确,答案选D 。

【考点】考查对物质的用途的判断
2.在标准状况下,将O 2与NO 2按3:4的体积比充满一个干燥烧瓶,将烧瓶倒置于水中,瓶内液面逐渐上升后,最后烧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 )
A .0.045mol·L -1
B .0.036mol·L -1
C .0.026mol·L -1
D .0.030mol·L -1
【答案】B
【解析】在标况下,将O 2与NO 按3:4的体积比充满于一真空干燥烧瓶中,立即发生2NO+O 2=2NO 2,此时烧瓶内达到气体中NO 2和O 2的体积比4:1,然后将烧瓶倒置于水中,发生反应:4NO 2 +O 2 +2H 2O=4HNO 3,气体完全反应,溶液的体积等于NO 2和O 2混合气体总体积,假设烧瓶标准状况下体积为22.4升,则内部气体总物质的量1mol ,NO 2的物质的量为1mol×=0.8mol ,根据方程式可知:n (HNO 3)=n (NO 2)=0.8mol ,则c (HNO 3)=0.8mol÷22.4L=0.036mol/L ,故选B 。

【考点】考查了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的相关知识。

3.关于离子键、共价键的各种叙述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在离子化合物里,只存在离子键,没有共价键 B .非极性键只存在于双原子的单质分子(如Cl 2)中 C .在共价化合物分子内,一定不存在离子键
D .由不同元素组成的多原子分子里,一定只存在极性键
【答案】C
【解析】A 、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键,如氢氧化钠,故错误;B 、非极性键不仅存在与双
原子的单质分子中,也存在化合物中,如H 2O 2中H -O -
0-H ,故错误;C 、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存在离子键,故正确;D 、多原子分子里,含有极性键外,还可能含有非极性键,如H 2O 2中H -O -O -H ,故错误。

【考点定位】考查化学键和物质类别等知识。

【名师点睛】化学键与物质类别的关系,(1)同种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单质、不同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共价化合物中只含有共价键;(2)活泼非金属元素与活泼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含离子键;(3)既含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物质,如:Na 2O 2、CaC 2、NH 4Cl 、NaOH 、Na 2SO 4等;(4)无化学键的物质是稀有气体,本题属于基础题,
引导学生回归教材,主要基础知识的积累,通过列举反例的方法进行作答。

4.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其中Y 元素的原子序数为M 与N 元素原子序数之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氢化物的稳定性:N >Z ,是因为其氢化物分子可形成氢键
B .元素的非金属性:M > Y ,是因为单质M 能与YN 2反应生成单质Y
C .熔沸点:YN 2>MN 2,是因为YN 2的分子间作用力强
D .简单离子的半径:N >X ,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且X 的核电荷数更大
【答案】D
【解析】M 、N 为第二周期元素,设Y 的最外层电子数为x ,则M 的电子总数为2+x ,Y 为10+x ,N 为4+x ,根据Y 元素的原子序数为M 与N 元素原子序数之和,则x=4,可知:M 为C 、N 为O 、X 为Al 、Z 为S ;A .O 的非金属性比S 强,则氢化物的稳定性是H 2O >H 2S ,与水分子间有氢键无关,故A 错误;B .元素的非金属性C> Si ,是碳的得电子能力比Si 强,故B 错误;C .SiO 2是原子晶体,而CO 2是分子晶体,则熔沸点SiO 2>CO 2,故C 错误;D .O 2- 与Al 3+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且O 的核电荷数更大,则离子半径O 2- >Al 3+,故D 正确;答案为D 。

5.实验室中某些气体的制取、收集及尾气处理装置如图所示(省略夹持和净化装置)。

仅用此装置和表中提供的物质
完成相关实验,最合理的选项是
选项
a 中的物质
b 中的物质
c 中收集的气体
d 中的物质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A 、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小,应该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装置c 中的导管应改为短进长出,故A 错误;B .浓硫酸可以与亚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SO 2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能使用向上排空气法,SO 2气体能与氢氧化钠迅速反应,所以吸收装置中要防倒吸,图示收集装置和完全吸收装置都合理,故B 正确;C .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产物为一氧化氮,一氧化氮易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氧化钠不能吸收一氧化氮气体,故C 错误;D .用MnO 2和浓盐酸制取氯气时需要加热,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能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氯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故D 错误;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实验基本原理(气体的制备)、实验装置、仪器的使用。

注意掌握常见气体的制取原理、收集方法及尾气吸收方法,该考点是高考的热点。

本题的易错点是D ,注意二氧化锰制备氯气需要加热。

6.自然界中存在的碘的稳定性核素是碘-127(I )。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释放出的放射性物质中,含有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I)。

碘-131(
I) 一旦被人体吸入,就可能会引发甲状腺疾病。

对于这两种核素的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A .
I 是一种新元素
B .
I 的摩尔质量为131g
C .I 和
I 互为同位素
D .
I 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为74
【答案】C
【解析】A 、是一种新核素,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故A 错误;B 、摩尔质量的单位是
g·mol -
1,且质量数等于核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故B 错误;C 、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且属于同种元素,因此两种核素属于同位素,故C 正确;D 、中子数为127-53=74,因此中子数与质子数的差值为74-53=21,故D 错误。

7.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HCl 的电子式H +[::]-
B .Cl -
的结构示意图 C .CO 2的电子式:::: D .质量数为37的氯原子
【答案】B
【解析】A 、HCl 中含的是共价键,故错;C 、C 和O 之间是共用2对电子,故错;D 、质量数位于原子符号的左上角,质子数位于原子符号的左下角,故错。

故选B 。

【考点】电子式核素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
点评:本题考查电子、核素和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式的判断,要明确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阴离子及单质分子的方法.过氧根离子中有一对共用电子对。

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某ⅡA 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a ,则原子序数为a+1的元素一定是ⅢA 族元素
B .除短周期外,其他周期均有32种元素
C .原子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的元素可能是金属元素也可能是非金属元素
D .碱金属元素是指ⅠA 族的所有元素
【答案】C
【解析】A 、如果此元素位于四、五、六、七周期,则原子序数为a+1的元素可能位于II B 族,故A 错误;B 、第四、五周期所含元素种类为18种元素,故B 错误;C 、原子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此元素可能位于IIA 族和0族,即可能是金属元素,也可能是非金属元素,故C 正确;D 、H 不属于碱金属元素,故D 错误。

9.下列化学实验事实及其结论都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A 、利用的HClO 具有强氧化性,SO 2具有还原性,不是利用酸性强的制取酸性弱的,故A 错误;B 、铝属于活泼金属,在酒精灯加热时容易转化成氧化铝,现象是熔化而不滴落,说明氧化铝的熔点高于铝,故B 正确;C 、两性氧化物是与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SiO 2与HF 生成SiF 4和H 2O ,SiF 4不属于盐,因此SiO 2不属于两性氧化物,故C 错误;D 、发生SO 2+Br 2+2H 2O=H 2SO 4+2HBr ,体现SO 2的还原性,不是漂白性,故D 错误。

10.将SO 2气体通入BaCl 2溶液至饱和,无沉淀生成,再通入另一种气体有沉淀生成,则第二次通入的气体可能是下列气体中的①NO 2 ②CO 2 ③Cl 2 ④HCl ⑤NH 3 ⑥ H 2S A .①②③⑤ B .①③⑤⑥ C .①④⑤⑥ D .②③⑤⑥
【答案】B 【解析】略
11.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①原子半径:Na >Al >N ②热稳定性:H 2O >HF >H 2S
③还原性:S 2->Cl ->F -
④酸性:H 3PO 4>H 2SO 4>HClO 4 A .②④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B
【解析】①半径大小比较:一看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Na 、Al 属于第三周期,N 属于第二周期,因此N 的原子半径最小,二看原子序数,电子层数相等,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Na 是11号元素,Al 是13号元素,即Na 的半径大于Al ,因此半径大小顺序是Na>Al>N ,故①正确;②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即O 的非金属性强于S ,同周期从左向右非金属性增强,即F 的非金属性强于O ,非金属性的大小顺序是F>O>S ,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越稳定,即HF>H 2O>H 2S ,故②错误;③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离子的还原性
越弱,因此还原性:S 2->Cl ->F -
,故③正确;④同周期从左向右非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即HClO 4>H 2SO 4>H 3PO 4,故④错误;综上所述,选项B 正确。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浓硫酸、浓硝酸、稀硝酸都是氧化性酸,常温下都能使金属铝钝化
B .浓硫酸与蔗糖混合搅拌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此过程只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
C .往某溶液中加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说明该溶液中一定含CO 32-或SO 32-
D .向某溶液中滴加BaCl 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不能说明该溶液中一定含SO 42-
【答案】D
【解析】稀硝酸不能与金属铝钝化,A 项错误;浓硫酸与蔗糖混合反应过程中浓硫酸既表现了脱水性又表现了强氧化性,B 项错误;某溶液中加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该溶液还可能还有HCO 3-或HSO 3-,C 项错误。

答案选D 。

【考点】物质的性质
点评:本题非常基础简单,主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

13.下列反应原理中,不符合工业冶炼金属实际情况的是( ) A .2Ag 2O
4Ag+O 2↑
B .2Al 2O 3(熔融)4Al+3O 2↑
C .2MgO
2Mg +O 2↑
D .4CO+Fe 3O 4
3Fe+4CO 2
【答案】C
【解析】金属冶炼常用电解法、热还原法、热分解法,K ~Al 常用电解法冶炼,Zn ~Cu 常用热还原法冶炼,Cu 以后的金属常用热分解法冶炼,A 、冶炼银,常用氧化银的分解,符合实际,故A 错误;B 、电解氧化铝冶炼铝单质,符合实际,故B 错误;C 、工业常电解氯化镁冶炼镁,因为氧化镁的熔点高,熔化时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电解氧化镁冶炼金属镁,不符合实际,故C 正确;D 、冶炼铁,用热还原法,符合实际,故D 错误。

14.海水淡化是指除去海水中的盐分以获得淡水的工艺过程,其方法较多,如反渗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等,下列方法中也是用来进行海水淡化的是( ) A .过滤法 B .蒸馏法 C .分液法 D .萃取法
【答案】B
【解析】海水淡化,常用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等,故选项B 正确。

二、填空题
下图是中学教材中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标出A-Q14种元素,试回答下列问题:[(1) (2)问用具体的元素符号或离子符号或化学式回答]
(1)在上表所列出的短周期元素中
①性质最不活泼的是_______;②原子半径最大的是_____(除稀有气体元素) ③形成的气态氢化物最稳定的是_______;
④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

⑤形成的阴离子还原性最弱的是_______,阳离子半径最小的是_______。

(2)用电子式表示F 与D 形成化合物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P 的原子序数为Z ,则F 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___,Q 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____。

【答案】 Ar Na HF HClO 4 NaOH F -
Al 3+
Z -44 Z+26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正确使用、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1)①性质最不活泼的是稀有气体,根据题目中所给周期表的结构,应是L ,即为Ar ;②同主族从上到下半径增大,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减小,因此半径最大的是E ,即为Na ;③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越稳定,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同周期从左向右非金属性增强(稀有气体除外),因此非金属性最强的是D ,即D 为F ,其氢化物是HF ;④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但O 和F ,没有正价,因此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Cl ,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HClO 4,碱性最强的是NaOH ;⑤非金属性越强,其离子的还原性的越弱,因此还原性最
弱的离子是F -
,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微粒的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因此阳离子半径最小的是Al 3+;(2)F 和D 形成的化合物是MgF 2,属于离子化合物,因此用电子式表示形成的过程是
;(3)第三、四、五、六周期所含的元素种类为8、18、18、32,F 和P 位于
IIA 族,因此F 的原子序数=z -44,P 和Q 位于同周期,即第六周期,因此Q 的原子序数为z +26。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问题(2),用电子式表示形成化合物的过程,首先判断此化合物属于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氟化镁属于离子化合物,因此体现出阴阳离子,应用“→”连接两端,不能用“=”,同时左端相同的离子不能合并去写,一般在阳离子两端,或阴离子两端。

三、推断题
1.A 、B 、C 、D 均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单质或化合物,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部分产物已略去)。

(1)若A 为金属单质,D 是某强酸的稀溶液,则反应C+D→B 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2)若A 为强碱,D 为气态氧化物。

常温时,将B 的水溶液露置于空气中,其pH 随时间 t 变化可能如上图的图b 或图c 所示(不考虑D 的溶解和水的挥发)。

①若图b 符合事实,则D 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图c 符合事实,则其pH 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答案】 3Fe 2++4H ++NO 3-═3Fe 3++NO↑+2H 2O CO 2 2HSO 3-+O 2=2H ++2SO 42-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推断,D 是某强酸的稀溶液,A 为金属单质,A 与少量的D 反应,与足量D 反应产物是
不同,根据转化关系,A 为Fe ,D 为HNO 3,C 为Fe(NO 3)2,因此C 和D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Fe 2++4H +
+NO 3-═3Fe 3++NO↑+2H 2O ;(2)①A 为强碱,D 为气态氧化物,即为酸性氧化物,D 为SO 2或CO 2,图bpH 不变,因此D 为CO 2,因为+4价S 具有还原性,溶液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②D 为SO 2,B 为NaHSO 3,NaHSO 3容易
被空气氧化成,因此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HSO 3-+O 2=2H +
+2SO 42-。

点睛:推断题,要求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熟悉,并且大胆猜测,如A 为金属单质,D 为稀某强酸溶液,根据A 与足量D 反应、与少量D 反应,生成的产物不同,因此大胆猜测是铁与硝酸的反应进行验证;问题(2)中A 为强碱,D 为气态氧化物,因此D 为酸性氧化物,即为CO 2或SO 2,然后利用SO 2的还原性和图b 、c ,推出D 为CO 2还是SO 2。

2.下列关系图中,A 是一种正盐,D 的相对分子质量比C 的相对分子质量大16,E 是酸.当X 无论是强酸还是强碱时,都有如下转化关系:当X 是强酸时,A 、B 、C 、D 、E 均含有同一元素:当X 是强碱时,A 、B 、C 、D 、E 均含有另一种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请回答:
(1)A 是________,Y 是________,Z 是________。

(2)当X 是强酸时,E 是________,写出B 生成C 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X 是强碱时,E 是________,写出B 生成C 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NH 4)2S O 2 H 2O H 2SO 4 2H 2S+3O 2=2SO 2+2H 2O HNO 3 4NH 3+5O 2
4NO+6H 2O
【解析】本题无机推断题,D 的相对分子质量比C 的相对分子质量大16,说明Y 为O 2,是B 连续被氧化的过程,A 是正盐,可以跟酸反应,也可以跟碱反应,又能连续被氧化,最后得到酸,因此A 为(NH 4)2S ,即A 为(NH 4)2S ,Y 为O 2,Z 为H 2O ;(2)当X 为强酸时,B 为H 2S ,则C 为SO 2,D 为SO 3,即E 为H 2SO 4;(3)当X 为强碱,B 为NH 3,C 为NO ,D 为NO 2,则E 为HNO 3,B 生成C 为催化氧化,因此反应方程式为:4NH 3+5O 24NO+6H 2O 。

四、实验题
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来探究元素周期律。

甲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根据元素非金属性与对应最高价含氧酸之间的关系,可以一次性完成碳族元素中C 与Si 的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实验研究;乙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来验证卤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A 、B 、C 三处分别是蘸有NaBr 溶液的棉花、湿润的淀粉KI 试纸、蘸有碱液
的棉花。

已知常温下浓盐酸与高锰酸钾能反应生成氯气。

(1)甲同学设计实验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选用药品分别为:A__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__; 其中装置B 中所盛试剂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的实验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处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B 处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C 处药品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合物酸性H 2CO 3>H 2SiO 3 CaCO 3 饱和NaHCO 3溶液 Na 2SiO 3溶液 除去CO 2气体中混有的HCl 气体 CO 2+H 2O+SiO 32-===H 2SiO 3↓+CO 32- 非金属性强的元素对应的单质可置换出非金属性弱的元素对应的单质 棉花变成橙黄色 Cl 2+2I -====2Cl -+I 2 吸收尾气
【解析】本题考查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1)甲同学设计目的是比较碳和硅非金属性的强弱,利用理论是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先制备CO 2,实验室制备CO 2,用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A 中盛放碳酸钙或碳酸盐或碳酸氢盐,因为盐酸易挥发,CO 2中混有HCl ,对后续实验产生干扰,因此需要除去,因此装置B 盛放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装置C 中盛放硅酸钠溶液;根据上述分析,装置B 的作用是除去CO 2中混有HCl ;(2)乙同学设计实验的目的是验证卤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原理利用置换反应,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
烧瓶中产生氯气,A 为蘸有NaBr 溶液的棉花,发生Cl 2+2Br -=2Cl -
+Br 2,因此A 中出现的现象是棉花变成橙黄
色;B 处的反应是Cl 2+2I -=2Cl -
+I 2;氯气有毒,污染空气,因此C 的作用是除去未反应的氯气。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是(2)中第三个空,学生很可能写成Br 2+2I -=2Br -
+I 2,一部分氯气未与NaBr 反应,且Cl 2的氧化性强于Br 2,因此应是Cl 2与NaI 发生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