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月亮变圆了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月亮变圆了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会变得月亮教案怎么写
一、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初步了解月亮盈亏变化的规律。
2.愿意倾听并进行讲述,能简单地记录月亮外形的变化。
3.萌发幼儿对月亮变化的好奇心和观察兴趣。
二、活动准备:
PPT
三、活动过程:
1.猜谜语导入活动
谜语:缺时一道小弯弯,圆时一个大玉盘,白天躲藏夜晚现,洒下光辉照人间。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它是谁吗
你们喜欢月亮吗
关于月亮你想告诉我什么呢
你们看过月亮吗
在那里见过呢
(你见到的月亮待在哪里
你看见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
2.听故事并进行讨论
(1)听故事
师:我发现你们看见的月亮都不一样的呢。
有的像…有的像…
我们如果送一件衣裳给月亮,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吧。
(2)讨论。
①月亮姑娘有没有穿上漂亮的新衣服
为什么没有穿上呢
② 过了5天,裁缝师傅给月亮送衣服,月亮变成什么样子了
(像弯弯的镰刀)
③ 裁缝师傅又去重做衣服,5天后,月亮变成了什么样子
(像弯弯的小船)
④又过了5天,月亮又长胖了,变成了什么样子
(像圆圆的大银盘子)
3.记录变化。
月亮姑娘是怎样变化的呢
引导幼儿回答出顺序(如果幼儿很快能回答出来则强调语言规范,先…然后…最后)
小结:难怪裁缝做的衣服总是不合身,原来是因为月亮姑娘每天都在不停的变化。
教师:我们把月亮变化的样子画下来吧。
幼儿用记录纸画月亮盈亏变化,注意变化的顺序。
4.展示幼儿作品
5.讨论月亮圆缺变化的原因。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月亮为什么会有圆缺的变化,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理解。
教师小结:月亮本身不会发光,他发出的光来自于对太阳光的反射。
月亮有变化是因为地球挡住了太阳反射到月亮上的光线。
3.结束活动
师:小朋友们,你们现在认识月亮姑娘了吗
喜欢月亮姑娘吗
想和她做朋友吗
那就先从观察月亮开始吧。
讨论遇到阴天,看不到月亮的时候,如何记录
中班语言《月亮是什么形状的》教学反思
月亮是小朋友心中很熟悉的事物,在孩子们的世界里,月亮总是以温柔善良的形象出现:月亮婆婆,月亮姐姐。
那么夜晚挂在天空洒下温柔月光的月亮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月亮是什么形状的》这本绘本用可爱的卡通形像以及有趣的故事情节展示了问题的答案。
因此,借助绘本我把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于理解故事,知道月亮是会随着日期的变化遵循一定的规律变化;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感受阅读的乐趣。
活动的重难点在于通过阅读和讲述知道月亮是如何随日期变化而变化的。
活动开始,我先出示封面,让孩子们观察并猜测故事的内容,由于孩子们之前听过《月亮的味道》,因此孩子们纷纷猜测小动物们对着月亮在讨论月亮是什么味道的。
带着疑问,孩子们对于故事内容非常好奇,因此在讲述故事的时候孩子们非常投入,对于故事的理解把握得非常准确,通过故事,孩子们也对月亮的变化有了大概的了解,知道了月亮会随着时间的变化逐渐的变大,变成圆形之后再逐渐变小,直到变得像一条线一样再慢慢变大。
故事(jy135幼儿教育)内容非常简单,孩子们的投入也让他们很快理解了故事内容,甚至可以复述故事中的一些对话,但是由于这是一个语言活动,因此,我遵循语言活动的一般模式,又将故事完整的讲了一遍,让幼儿完整感受故事情节。
然而,由于孩子们对故事已经掌握得很好了,因此这个步骤似乎只是一个形式,没有让孩子们在原有基础上有更多的提高。
另外,对于活动的重难点知道月亮会随着日期的变化遵循一定的规律变化,孩子们并不是特别清楚月亮变化和日期的关系。
因此可以说本次活动的目标并没有很好的达成。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就是课前没有对孩子们的原有经验深入的了解,也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
如果在活动进行时有很好的教育机智,那么在发现孩子们对故事内容以及非常熟悉后,应该及时调整方向,沿着孩子们的兴趣点,帮助孩子们继续了解月亮的变化跟日期的关系。
活动过后由于发现了问题,我又将绘本后面的月相图给孩子们看,
让孩子们感受月亮的变化,在给孩子们介绍的过程中发现,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孩子们并不需要多么准确的知道月亮、地球、太阳三者的关系,只要他们对三者的位置关系有一个大概的感知,知道我们看到不同形状的月亮是由于三者的位置关系在不断改变而造成的,另外,月亮的变化周期是一个月,月初最亮最小,到月中变到最圆,接着有慢慢变小,到月末又变小,接着到下一个月的月初月亮又变成了最小的样子。
有了第一次活动的反思和后续延伸活动,活动目标总算是基本达成了,如果在课前有更充足的准备,那么这些事情可以在一个活动中完成,剩下来的可以留给感兴趣的孩子继续深入探索。
幼儿园小小班科学《还有星星月亮陪》教学反思
因题目中的文章不清楚,所以不能回答。
中秋节《月亮变变变》科学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中秋节的习俗,体会过节的气氛。
知道中秋节是我过传统的民间节日。
2.初步了解月亮阴晴圆缺的规律。
3.激发幼儿探索月球的欲望。
重点难点月亮为什么有圆缺。
活动准备
月饼(若干份)、图画纸、彩色水笔、范画:月之中、月中、月末时的月亮。
活动过程
一、出示:月饼。
谈话导入课题。
1.引导幼儿互相交流,说说月饼的形状和味道。
2.向幼儿介绍有关中秋节的习俗,帮助幼儿初步理解中秋节团圆的含义。
二、了解月亮的变化规律。
1.欣赏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
教师节讲述故事,幼儿倾听。
2.交流讨论。
月亮姑娘为什么做不了衣裳
她是怎么变化的呢
什么时候变细
什么时候最圆
什么时候像眉毛(镰刀、小船、圆盘)
3.教师小结:月亮的大小每天都在变化。
月初时,月亮细细的弯弯的,像小姑娘的眉毛,慢慢的月亮越变越大,像镰刀了,像小船了.到每个月的农历十五十六的时候,月亮最圆,像个大圆盘。
接着,月亮又开始慢慢的变小,变呀变呀,到月末时又变得细细弯弯的了。
三、画一画:会变的月亮。
教师出示范画,向幼儿介绍月初、月中、月末的月亮。
让幼儿了解月亮变化的规律。
幼儿操作:绘画《会变的月亮》。
画出月初、月中、月末的月亮。
幼儿园油水分离画《月亮像什么》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的开展觉得早期阅读主要是要让孩子明白故事的内容,从而在早期阅读活动中学会怎样阅读的方法。
那么怎么样让孩子能够对我的活动有兴趣了,那么在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提问、环节…都是带动幼儿兴趣的关键。
首先在每个环节中我的提问还是本着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原则让孩子逐步理解故事内容。
在说课中我就有说过在什么环节主要解决什么问题,于是教师的问题也主要落在这个方面。
在自由阅读环节后,出示“记录单”希望能够借助记录单让孩子能更好的理解故事内容。
而且让大班上学期的孩子感受和体验到记录单的作用和记录的方法。
但现在想一想是不是在幼儿自由阅读的时候给每个幼儿一个记录单,让孩子通过一边阅读一边记录的方式让孩子更好的理解故事内容,会不会更好呢
在自由阅读时我抛出了问题:“故事里有谁
它们觉得月亮像什么
让孩子带着问题去阅读,我本来想这个班的孩子已经学习了两年的识字阅读活动了,对我提出的问题应该一下就能很好的解决。
可是当阅读完后,能够回答我出我问题的幼儿真的屈指可数,这下完了我的活动过程完全在自由阅读后打乱了。
因为我原本想在自由阅读过后,我本次活动的问题应该能够解决一大半,但是…于是在共同阅读环节中,我很“吃力”的完成了本次活动。
过后彭老师问我,到底是那个环节出现了问题,我很快的回答是自由阅读以后。
但是我想来想去也不能够想通到底是出在了什么问题上。
因为我觉得我是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去阅读的啊,而且孩子们都认识了很多的字词,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啊…还是彭老师的一句话一语惊醒梦中人:“孩子在阅读时,你在干什么
你应该起到什么作用
突然明白我只是在旁边看了看,对不太认真看书的孩子只是提醒他看一看:“你看到谁
月亮像什么
把我的问题再提了一次。
其实大部分的孩子是没有阅读能力和习惯的,有些能识字的孩子就完全去认字了忽视了对图的理解。
所以像彭老师说的,阅读习惯的培养我在活动中没有体现,也让我困惑的是:自由阅读活动中教师应该处于什么角色才最合适对于有9个动物的想法,识字的孩子也是在头脑中一过,不太能
记住。
我们说过孩子是抽象思维,所以我想图片可能能让孩子更好的记忆吧
同时提出我的另一个困惑:在幼儿早期阅读中,主要是让孩子识图还是让孩子识字呢
到底谁更重要些呢
大班到月亮上去教学反思
活动中,我以登上月球为线索,把充满奥秘的太空知识用图片的形式简单的展示在幼儿的面前,促进了幼儿的感官探索;把简单划一的数字分合式穿插在虚拟游戏中,既巩固了幼儿数学经验,又满足了幼儿上月球的探索欲望,让幼儿进一步认识到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对促进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也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
活动中,幼儿认真地追随环节要求的变化,一次次大胆地阐述自己对分合知识的理解,探究的欲望无处不在,口语表达能力得到较好的发展。
幼儿园语言活动星星和月亮教案反思
教案:
1、知识目标:了解自立的表现和重要性;知道依赖的危害。
2、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分析、探究、合作、活动的能力。
3、情感和生活指导:培养学生的自立意识,增强学生生活、学习的自立能力。
幼儿园大班教案月亮像什么活动反思
夜晚,最美的要数月亮了,它犹如春天的花园搬到夜晚的空中,给黑夜增添了许多乐趣。
本周的绘画活动我选择了月亮像什么为题材,为了吸引幼儿的兴趣,我对本活动的组织进行了几个小小的“变革”,整个活动我觉得算是比较成功的。
1.油画棒取代水彩笔作画,新鲜有趣。
以前绘画时我们都使用水彩笔或勾线笔进行描绘,而这次活动我让孩子尝试了油画棒直接描绘,刚开始也有个别孩子显得有点拘谨,
不敢动笔,但一经老师的鼓励以及看了同伴的画面后他们慢慢地画开了,而且越画越起劲。
2.边谈话边绘画,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在活动中我没有一下子就告诉孩子我们今天绘画的方法,而是边与他们谈话边让他们动手,让他们猜猜接下来做什么,怎么画,层层深入地揭开绘画的步骤,充分地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
当孩子们画面较为丰富时再组织他们思考:夜晚的月亮怎么样
如果是你坐着飞船到月亮上,你觉得月亮上会有些什么呢
启发他们用事先用蜡笔画好构图,再用准备好的水粉颜料涂底色,使画面出现油水分离效果,活动也就更加吸引幼儿。
3.“小红花”奖励,增强幼儿绘画的信心。
以前绘画结束时我们进行点评总是为画得好或者有进步的幼儿给予鼓励。
这次活动开展之前我先在孩子们作业袋的左下角贴了一张“小红花”,准备针对孩子们的绘画情况给予“小红花”奖励,一学期来让他们比一比谁的“小红花”最多。
相信通过这样的点评,不但会激励孩子们认真绘画而且更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绘画的信心。
幼儿园作业观察月亮又圆变成弯弯的月亮
这个用图来做
就可以了,
每天的日期,观察时间,
月亮岛样子画图
写一份简单幼儿园中班月亮的教案
活动目标
学习有感情的朗诵诗歌,正确运用量词:湾、棵
运用自己积累的经验大胆想象,尝试仿编诗句。
欣赏诗歌,能理解作品描绘的画面,感受诗歌语言所表现的意境美。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师:你们看到过月亮吗
幼儿:月亮在天上;晚上才有月亮;有时候清早还能看到月亮等
师:你们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圆圆的、亮亮的;有时是弯弯的像香蕉。
教师小结:小朋友说的非常好,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关于月亮的诗歌,我们一起欣赏
二、初步感受诗歌内容
1、教师富有感情地配乐朗诵诗歌
师:诗歌的题目是什么
你们听到诗歌里说了什么
幼儿可以泛泛地说
2、幼儿看图片,再次欣赏教师配乐朗诵
提出欣赏的要求:诗歌里有谁
他们在哪里看到了月亮
(1)师:小鸟在哪里看到了月亮
它说了什么
(2)师:青蛙在哪里看到了月亮
他说了什么
(3)师:宝宝在哪里看到了月亮
他又说了什么
三、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内涵
1、幼儿在教师带领下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注意语调的轻柔及量词的运用。
2、组织幼儿讨论。
(1)师:月亮真的挂在树梢了吗
为什么说树梢挂一个月亮
幼儿:这是月亮的光照在树梢上。
师:小鸟为什么说:月亮和我好
幼儿:月亮给小鸟照亮了路;月亮看着小鸟睡觉,月亮喜欢小鸟。
教师小结:小朋友说的都有道理,月亮光撒在了树梢上,远远望去好像在高高的树梢上挂着一个月亮。
理解词:挂
师:这里用了一个好听的词:挂,请小朋友做一个“挂”的动作,老师示范用“挂”说一句话:墙上挂着一个包。
请幼儿也用“挂”说一句话。
幼儿:架子上挂着一块毛巾;晾衣架上挂着一件衣服等。
(2)师:为什么诗歌中说池塘里漂一个月亮
池塘里真的有月亮吗
幼儿:在池塘里看到的是月亮的影子。
师:月亮的影子浮在水面,看起来月亮好像漂在水面一样,什么东西还会漂在水面
幼儿:纸会漂在水面;塑料汽车会漂在水面等。
()第一幼儿教育
师:为什么青蛙说:“月亮和我好”第一幼儿教育幼儿教育网
幼儿:月亮的影子漂在池塘里,青蛙以为月亮来和他玩
幼儿:月亮的影子一会有,一会就看不见了,青蛙以为月亮和他玩捉迷藏,所以,青蛙说月亮和他好。
教师小结:在明亮的夜晚,水面上就会出现月亮的倒影,所以看上去好像池塘里漂着一个月亮,当微风吹来,水波荡漾,月亮的倒影若隐若现,好像在和青蛙捉迷藏,所以青蛙说月亮和我好。
(3)诗歌中还说脸盆里盛一个月亮,你们是怎么认为的
幼儿:脸盆里看到的月亮也是月亮的倒影。
师:为什么用一个词:“盛”来说
幼儿:盆里盛有水,月亮的倒影在水中,所以要这样说
幼儿:好像盆里放了一个月亮。
师:宝宝为什么说“月亮和我好”
幼儿:月亮来到宝宝的盆里,宝宝觉得月亮喜欢她
师:假如在你的盆里看到了月亮的倒影,你是什么感觉
幼儿:我觉得很惊讶;我觉得很高兴。
师:宝宝的水盆里有一个月亮的倒影,就像盆里盛着一个月亮一样,宝宝在玩水,月亮的倒影就像和宝宝玩起了捉迷藏,宝宝开心极了。
所以宝宝说月亮和他好。
3、师:我们明白了诗歌的内容,你们喜欢这首诗歌吗
最喜欢那句诗,请幼儿读出来。
4、师:这首诗写的是在静静的晚上,月亮悄悄地来和小鸟、小青蛙、宝宝玩,我们在读诗歌的时候要用轻柔的语气,心情愉快的读。
请全体幼儿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并加些动作来表现
四、创造性仿编
1、你们还在那里看到过月亮
(启发幼儿说出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月亮)
2、教师出示小河、小鱼的图片,鼓励幼儿运用图片仿编诗歌。
3、还有哪些小动物在什么地方也看到了月亮
请幼儿把想到的画在纸上,然后尝试按诗歌的句式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