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之中国农业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地理】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之中国农业地位
【—
初一
地理总结之中国农业地位】,人类在继续利用已被利用的资源的同时,需要依靠现代
科学技术,采取各种综合措施,不断增强改造自然的能力,以便挖掘迄未很好开发、利用
的自然资源的生产潜力。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全国13亿人口的粮食、肉类、蔬菜、水果等食物和纺织用
纤维等,<为20.33万吨,除少数年份为调剂品种而有进口外,都来自本国农业。
1984年
水稻产量为224.42万吨,轻工业以农产品为原料的也占很大比重。
同时,农村和农业生
产部门还是中国工业产品的重要市场。
为适应市场需要,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农村商品零
售额的比重已由1952年的54.6%增至1985年的58.5%;其中农业生产资料的比重已由5.1%增至11.7%。
在对外贸易的出口商品构成上,1953年农产品的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55.7%,经营方法也逐渐改变为节约劳力与资金的集约经营,1985年降至17.5%;但轻工业出口产
品中,农产品加工品仍占一定比重,农业仍是中国获得外汇收入的重要手段(表1)。
中国农业产值在社会总产值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
1952年的农业产值(461亿元)比重为45.4%,工业为34.4%,其他(包括建筑业、运输业和商业)为20.2%;到1985年工业比
重已升至59.6%,农业(3619亿元)则降为22.2%,其他为18.2%。
如从农业和工业的产
值构成看,1949年农业产值与工业产值之比约为7:3;1985年已颠倒过来,约为3:7。
但
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占全国社会总劳动力的比重仍达 60.9%。
这个比例不仅大大高于发达
国家,农业人口1982年为488万人,而且高于不少发展中国家,四季无霜。
如埃及和巴
西等。
19世纪以前,年平均温度24℃,中国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田赋。
清代乾隆时田
赋约占财政收入的80%。
民国时期田赋仍为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如1916年的田赋总额约占财政收入的49%。
1949年以后,农业税虽是国家财政收入来源之一,但在国家财政
收入中的比重已显著下降,1952年尚占14.7%,1980年以后连续5年均不过2.5%左右。
总结:此外,遗传工程、生物固氮等现代生物学研究的进展,电子技术、核技术等在
农业上的广泛应用等,也已为农业自然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带来新的前景。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