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上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工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桥上CRTSⅡ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简介
第一部分 总体施工程序及主要设备介绍
一、总体施工程序
目前,CRTSⅡ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机械施工法是按“三大、三小”工序流程组织施工的,“三大”是指桥面系施工流水线、无砟轨道施工流水线和施工物流组织;“三小”是指设备保障、技能培训和工艺水平。

桥上无碴轨道施工按大工序划分为四大工序,一是桥上桥下的物流组织,二是紧跟架桥机施工的遮板或声屏障安装、竖墙施工、防撞墙、接触网基础、电缆槽内防水、电缆槽内保护层施工流水线,三是架桥机退出后的桥面防水、桥面保护层、伸缩缝安装、底座施工、道床板施工流水线,四是人行栏杆预制安装、水沟电缆槽盖板预制安装。

桥上无砟轨道机械法施工总体施工程序如下图。

二、机械施工无砟轨道采用的主要精密器具及机械介绍 (一)主要精密器具
1、支脚及球形棱镜
2、轨枕固定架
3、固定横梁
4、道床板模板及走行轨道
5、轨枕与固定架连接
6、支脚、横梁、固定架、模板安装示意图
(二)主要施工机械
无砟轨道施工采用的机械由洛阳重型机械厂制造,根据轨道板施工流程共安排了6台主要机具,各台机具式样如下:
第二部分 桥上无砟轨道施工的物流组织 物流组织根据施工阶段的不同,分为桥面系施工阶段和无砟轨道施工阶段的物流组织两部分。

一、桥面系施工阶段的物流组织
1、桥面系施工阶段物流组织方案
根据工期要求,采用长桥短做的方法,分段组织,并尽量利用现有的架梁通道,将长桥分为X段,设立X个直接上桥入口,分别独立进行物流组织。

混凝土运输采用混凝土运输车直接上桥运输为主的运输方案,运架梁与混凝土运输交错进行,互不干扰。

当运架梁与桥面混凝土运输干扰的矛盾无法避免时,
采用吊车运输混凝土到施工位置或采用泵车输送到桥面上的运输车倒运到施工点,下图为混凝土泵车送混凝土上桥示意图。

2、遮板运输上桥及安装
根据遮板的预制场地及便道设计情况,遮板运输安装分为以下两种方式。

(1)桥下运输、提升安装方式:充分利用桥下场地作为遮板的运输及临时存放场,在便道侧采取汽车吊装上桥面,非便道侧,采用平板运输车运到桥梁翼缘板的对应位置存放,利用自制的龙门架或其它设备提升上桥安装,也可以采取吊车在在便道侧提升上桥,然后在桥面利用起吊设备转到另外一侧,再利用龙门吊或其它设备安装,当运梁车到来时,遮板施工设备需要在专门区域避让,不影响运梁车和箱梁安全。

(2)桥面运输安装方式
将遮板在预制场场利用运输车通过上桥入口上桥,在桥面上运输遮板,利用自制设备、叉车、小型吊车等卸车,桥面安装采用自制设备进行,要求上桥设备
尽量小型化,能够避让运梁车,安装设备的外形尺寸不得超出运梁车行走限界(即运梁车轮缘外侧0.7m),下图为叉车沿桥一侧布散遮板图。

3、钢筋上桥方案
需用的钢筋全部在钢筋加工场成型后,直接运输上桥或运输到桥下便道位置,利用吊车吊运上桥,利用小型车辆倒运到施工点,摆放位置严格控制在运梁车行车限界内。

二、无砟轨道施工阶段的物流组织
1、轨枕运输
轨枕出厂时即按5×5式码垛捆绑,由运输车运至现场。

由于桥梁施工便道多在线路一侧布置,为满足轨枕在施工前摆放在桥面两侧的要求,在正常情况下,轨枕应在电缆沟槽内防水及保护层完成后,桥面防水层施工前及时上桥,由桥上吊车将轨枕吊运摆放在两侧电缆槽竖墙上。

根据轨枕间距654mm计算,轨枕垛在桥上摆放间距为16.35m。

如局部电缆沟槽内防水和保护层未施工时,可先摆放轨枕,无砟轨道完成后再进行该段电缆槽内防水施工,堆放方式如下图所示。

在特殊条件下,由于桥面防水必须施工,吊车无法上桥将轨枕摆放在桥面两侧,只能将轨枕运输到桥下,吊车将两线轨枕集中摆放在靠近便道一侧的桥面,其中Ⅰ线施工所需的轨枕摆放在防撞墙内侧沿未施工的Ⅱ线位置,Ⅱ线施工所需的轨枕摆放在防撞墙外侧电缆沟槽上,这样可以保证Ⅰ线、Ⅱ线施工时4#车均可直接取用轨枕,摆放方式如下图。

2、钢筋及其它材料运输
钢筋、橡胶垫片、土工布等材料运输可在施工前完成,也可以边施工边运输,由运输车通过桥下便道送至施工段,采用汽车吊吊装到桥上未施工的Ⅰ线位置摆放,在桥上摆放方式如下图。

3、混凝土运输
施工用混凝土由拌合站集中拌合供应,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送至施工现场。

桥上的底座板、道床板混凝土施工,混凝土由搅拌运输车经桥下施工便道送到施工段桥下位置,通过泵车泵送混凝土上桥浇筑(见下图1,该方式可不用桥上1号车倒运);对跨河段或桥下场地狭窄等局部地段,因无法使用泵车(但可在该地段设便桥,见图2),泵车可绕过该处,在浇筑段前后合适位置,将混凝土泵送至桥上的无砟轨道施工设备1号车内,由1号车倒运混凝土至浇筑部位浇筑。

图1 桥下混凝土供应方式
图2 在跨河处设便桥
4、轨道模板和支脚的循环运输
轨道模板和支脚的纵向运输,在施工Ⅰ线时,加工专用吊装设备,用小型运输车运输到施工最前端,在施工Ⅱ线时,6号车沿Ⅰ线行驶,由车载起重机吊装轨道模板和支脚运输到施工最前端,在桥上运输方式见下图。

5、养护用水
无砟轨道施工时,对混凝土养护要求较高,成型道床板养护不少于14天,养护用水需求量大,桥上施工时,在防撞墙外侧电缆槽上间隔设置蓄水桶,配备2辆洒水运输车自桥下供水,水桶布置方式见下图。

第三部分 桥面系施工流水线
一、紧跟架桥机后桥面施工项目名称及示意图
1、紧跟架桥机后桥面施工项目名称
紧跟架桥机后桥面施工有6个项目,即:①遮板安装;②竖墙施工;③防撞墙施工;④接触网基础施工;⑤电缆槽内防水层;⑥电缆槽内保护层施工等共6
项;
2、紧跟架桥机后桥面6项施工内容位置示意图
注:电缆槽沟盖板,人行道栏杆在无砟轨道完成后再进行安装
二、架桥机退出后桥面工序安排示意图
1、架桥机退出后的桥面系工序安排
架桥机退出后桥面系施工的5个项目,即:①桥面防水层;②保护层;③伸缩缝安装;④人行道栏杆预制安装;⑤电缆沟槽盖板预制安装。

沉降评估和CPⅢ控制点设置是上述5项施工工序的重要保证,它根据运架梁和桥面系施工进展及时进行。

2、桥面系施工流水线关键工序说明
紧跟架桥机的遮板安装距离架桥机5~7孔梁,竖墙施工距遮板安装3~5孔梁,防撞墙施工距竖墙施工5~10孔梁,各工序相应位置见下图。

架桥机退出后,轨枕上桥,然后铺桥面防水层,浇筑保护层混凝土。

箱梁运架、桥面系施工强力推行定置化管理,桥面施工机具、材料严格控制在70cm以内,严禁侵入运梁车行走限界,始终保持运梁通道畅通。

三、各作业面、各工序配置的主要设备、人员如下:
1、遮板预制:配置31人,其中模板工10人,钢筋工6人,混凝土工8人,养生2人,遮板脱模转存5 人,模板137套,每天生产68块,可以满足2孔/天的产量,
2、遮板安装:配置11人,其中就位调整8人,电焊工2人,总协调1人(不含运输吊运人员),配置3t叉车1台,运输车4台,吊车1台,可满足第天2孔/天的产量。

3、防撞墙施工:配置65人,其中模板工30人,钢筋工16人,混凝土工16人,养生3人(不含钢筋加工人员),模板配置双线4孔,可以达到2孔/天的效率,即第天每套模板0.5孔。

4、防水施工(沟槽):每个作业面4道工序,一个作业面每天完成8孔,需要作业人员40人,其中桥面清理6人,涂刷改性沥清4人,卷材局部处理6人,卷材铺设24人。

5、保护层施工(沟槽):防水层施工每个作业面3道工序,每个作业面每天能完成8孔,一个作业面需配置施施工人员70名,其中,钢筋工42人,混凝土工24人,养生4人。

第四部分 无砟轨道施工流水线
桥上无砟安道施工内容包括:保护层施工、底座、道床板、双块式轨枕,共计12道工序。

一、桥面无砟轨道施工方案
1、CRTSⅡ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主要设备
1号车为混凝土巡回单无;2号车为混凝土摊平压实单元;3号车为轨枕安装单元;4号车为轨枕装载单元;5号车为固定架、横梁拆卸单元;6号车为轨道模板拆卸单元(各号车式样详见第一部分中主要机械图)。

2、桥面道床板施工
(1)桥面道床板施工工序:桥面道床板按两大工序组织施工,第一道工序为桥面保护层施工,该工序分4个小工序,第一道小工序为清理及涂沥青;第二道小工序为铺设防水卷材,第三道小工序为绑扎钢筋网;第四道小工序为铺保护层混凝土;第二道工序为道床板施工,亦分为4道小工序,即第一道小工序为底座
施工;第二道小工序为铺设土工布;第三道小工序为绑扎钢筋网;第四道小工序为浇筑砼和安装轨枕;以上两大工序分别详见下面桥面保护层工序及道床板主要工序图。

(2)桥面保护层及道床板工序图及间隔时间确定
在保护层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0%以上时,夏季一般为4~5天,春秋季一般为7~8天进行底座施工,当底座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0%以上时,开始道床板施工,保护层4个工作面如下图。

桥面保护层工序图
注:1、喷涂沥青、2铺防水卷材、3、绑扎钢筋、4浇筑保护层混凝土
道床板施工主要工序图(单侧)
注:道床板施工主要工序为1、桥面保护层施工、2底座施工、3铺设土工布、4、绑扎轨道板钢筋、5、浇筑轨道板混凝土及安放轨枕。

3、机械法施工桥面道床板方案说明
总的施工顺序为:铺设土工布、绑扎道床板钢筋、安装支脚、安装侧模板、安装端模板、调整支脚后,泵送浇筑混凝土。

3#车从4#车取1根横梁和一个固定5根轨枕的固定架前行到安装位置,先将横梁放到支脚上,再将固定架放到横梁上,完成5根轨枕的安装。

4#车取5根轨枕放在组装区,将固定架从后方吊移到前方5根轨枕上,并用道钉固定,横梁滑移到前方,固定架滑移到前方供3#车使用,5#车将混凝土已硬化的固定架和横梁拆除,前行到4#车尾,放下横梁和固定架供4#车使用,通过以上各工序的循环流水作业完成道床板的施工。

二、桥上无砟轨道各作业工序施工组织
桥上无砟轨道作业共分12道工序,各工序分述如下:
1、第一道工序:CPⅢ测量
无砟轨道施工前,先建立CPⅢ控制网,控制网布置成独立的三角坐标网,再与外部复测合格的CP1/CPⅡ高级控制网采用边连接方式构网,形成三角网。

CPⅢ控制基桩坐标为三维坐标,即每个CPⅢ控制基桩集平面坐标和高程于一体,桥上CPⅢ控制网沿线路纵向每2孔梁(约65m)布置一对控制基桩,每对基桩间允许最大里程差为1m,点位设置在桥梁固定支座对应的两侧防撞墙壁上,距防撞墙顶面约10cm,控制基桩采用钻孔锚固M8×25mm的螺母,安装棱镜时在螺母上拧上外径为12mm的专用测量连接螺栓。

2、第二道工序:底座施工
底座分段施工,分段与道床板分段一致,在32m简支梁上为644cm,段之间结构缝宽10cm,曲线地段要根据半径设置超高,侧模板、结构缝模板和凹槽模板,根据CPⅢ控制网放样,混凝土在拌合站集中拌合,混凝土泵车泵送浇筑。

底座施工按每班60人配置,采用2班制作业,配置底座模板1000m,每日可完成10孔320余米底座施工。

3、第三道工序:隔离层施工
施工前将底座表面包括凹槽内清理干净,在凹槽四壁安装弹性橡胶垫片,将土工布隔离层平铺于底座表面,土工布应覆盖底座混凝土的全部表面,两侧用胶带固定在底座混凝土上,然后在抗剪凹槽位置用刀割出方孔,割下部分铺在凹槽
底部混凝土保护层的表面上,土工布与与弹性垫片的接缝处采用胶条密封。

该工序采用2 班制作业,每班配备施工人员6人,可完成10孔梁300余米隔离层施工。

4、第四道工序:道床板钢筋绑扎
所有钢筋在钢筋加工场下料制作,道床板钢筋主要有:布置在横向钢筋上下两层共18根纵向φ20钢筋;布置在上下两层纵向钢筋之间,间距654mm的横向φ16钢筋,凹槽内的钢筋笼以及道床板结束端的弯起钢筋。

在土工布上摆放保护层垫块,然后按顺序摆放凹槽内钢筋笼、下层纵向钢筋、间距654mm的横向钢筋、上层纵向钢筋及结束端弯起钢筋,所有纵横向钢筋交接处,采用绝缘卡及尼龙扎带进行绝缘绑扎固定,避免在钢筋网架内形成闭合回路,钢筋绑扎的同时完成接地施工,结构内两最外侧1#和18#及中间9#钢筋作为接地钢筋,通过扁钢与接地端子焊接,扁钢与其它钢筋的接触采用绝缘处理。

导电检测、钢筋铺设及接地处理完成后,用电阻表测试道床板相互绝缘的钢筋以及相互连通的接地钢筋的导电性能,采取绝缘措施的纵横向钢筋间电阻应不小于2兆欧。

该工序采用2班制作业,每班配备施工人员22人,每日可完成10孔300余米钢筋绑扎。

5、第五道工序:支脚、模板、轨道安装
本工序包括三项施工内容,即放样、支脚安装、模板轨道安装。

放样:由测量人员利用Trimble(天宝)全站仪测量放样支脚中心位置,并用油漆标记,放样需用测量人员4~5人。

支脚安装:将钻孔模具定位孔对准放样标记点,采用冲击钻通过钻孔模具钻取支脚固定孔,模板固定孔也同时完成,清除孔内尘土,安放螺钉套管,对准套管位置摆放支脚,安装套管螺钉并拧紧,及时安装模板及连接钢轨。

该工序采用2班作业,每班配备38人,同时完成后方支脚、模板轨道拆卸、运输至前方并安装固定。

该工序作业时间根据施工设备循环时间控制,能够保证每日300m的工效。

6、第六道工序:支脚调整
该工序由测量人员完成,在支脚顶部球型凹槽内放置球型棱镜,通过螺旋调整装置及支脚顶部纵横向滑块,对支脚顶部进行三个方向的调整,通过全站仪及测量系统软件,计算球型棱镜中心的三维坐标与设计值的偏差,并实时显示偏差值,当调整到偏差值在0.5mm以内时,调整完成,拧紧制动螺栓固定,支脚安装
调试完成。

在道床板混凝土施工前,再次对支脚位置进行检查,通过专用检测工具检测同一支脚之间的距离及超高情况,利用正矢固定端一侧前后7个支脚的弦偏差,保证道床板施工轨枕嵌入位置的准确。

支脚调整配备测量人员3~4人,Trimble s6全站仪1台,每测站调整时间约2小时,每日完成6个测站,约300m,需10~12小时。

7、第七道工序:道床板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按设计采用高性能混凝土,混凝土在拌合站集中拌合,搅拌运输车运至桥下,由混凝土泵车泵送浇筑。

考虑轨枕嵌入后混凝土的隆起量,混凝土浇筑高程比道床板设计高程低3cm左右,混凝土由2#车配置的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密实。

该工序采用2班作业,每班配备施工人员5人。

8、第八道工序:轨枕嵌入施工
该工序由3#车完成,先从4#车取1根横梁和1个固定5根轨枕的固定架,运行到新浇筑混凝土的安装位置,先将横梁放置于节段前方的一对支脚上。

横梁两端分别为固定端和活动端,红色的为固定端,绿色的为活动端,红色的固定端放置在线路外侧的支脚上,绿色的活动端放置在线路内侧的支脚上。

横梁安装后,对齐前后两根横梁放下轨枕固定架,在轨枕固定架上,轨枕底面开始接触到混凝土表面后,开启吊具上的振动装置,将轨枕振动嵌入新浇筑的混凝土中,直到轨枕固定架完全落放到前后两根横梁上,利用塞尺检查轨枕固定架支座与横梁球型支座之间的密贴情况;车辆返回4#车再取下一循环的1根横梁和1个固定5根轨枕的固定架。

同横梁一样,轨枕固定架也分固定端和活动端,固定端一侧安放在横梁的固定端一侧,活动端对应于横梁的活动端一侧。

该工序采用2班制作业,每班配施工人员5人,工序循环作业时间约10~12分钟。

9、第九道工序:道床板抹面
混凝土振捣密实,轨枕嵌入施工完成后,混凝土表面会产生隆坡变形,对混凝土表面用木抹子进行初次抹平。

在曲线地段,根据曲线半径设置超高,达到要求的横截面形状及平整度要求,混凝土初凝前进行二次抹面和压光,并将混凝土与轨枕交界处压实。

该工序2班制作业,每工班配备施工人员26人。

10、第十道工序:轨枕装配
该工序由4#车完成,利用吊臂将存放在电缆沟槽上的一组5根轨枕吊装到4#
车组装台上,通过定位装置按要求间距散开,将5#车拆卸回收的轨枕固定架从尾部吊装到散开的轨枕上,将轨枕与固定架组装,滑至前方供3#车取用,横梁直接从尾部吊移到固定架前,滑至前方供3#车取用,3#车取走后,准备下一循环的横梁和组装轨枕的固定架。

该工序采用2班作业,每班配备施工人员6人,工序循环时间约10分钟。

11、第十一道工序:固定架拆除
该工序由5#车完成,已安装轨枕段的道床板混凝土经过养护达到要求的强度后,将固定架与轨枕松开,拆除轨枕固定架,每次提升1个轨枕固定架和一个横梁前行到4#车尾位置,将横梁和轨枕固定架放在4#车尾存放位置,车辆返回继续拆除下一组轨枕固定架和横梁。

该工序采用2班制作业,每班配施工人员2人,工序循环时间约8~10分钟。

12、第十二道工序: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初凝后,先覆盖土工布,再洒水养护,固定架拆除后,在土工布上加盖防水蓬布,保持湿润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

该工序采用2班制作业,每工班配备施工人员10人。

根据设备性能和工序循环控制时间,3台车的相互配合合理距离为3#车距离4#车为16,35m,4#车距离5#车为100~120m。

在CRTSⅡ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体系中,每一工序均为循环作业,多道工序可平行施工,循环时间最长的3、4、5#车决定了无砟轨道一个作业循环时间,即:轨枕安装、轨枕装配、固定架拆卸3台设备的工效所控制,且这3台设备施工工序相互衔接相互影响,要满足日施工进度300m,3、4、5#车各自循环作业时间应控制在12分钟之内完成,即每个固定架对应的道床板长度为3.27m,每小时安装5个固定架,每日施工18~20个小时,其它工序施工时间据此也应该控制在12分钟一循环。

底座施工、隔离层施工、钢筋绑扎、支脚、模板安装、道床板混凝土浇筑等工序基本不受设备控制,只要人员和材料准备充分,不影响无砟轨道施工速度。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工序作业时间分析是基于直线段施工,在曲线段施工时,由于设置超高,轨道模板需增加超高垫板,3、4、5#车均倾斜作业,需对施工组织进行适当的调整。

三套无砟轨道施工设备同时在桥上作业,每套设备采用2班制24小时作业,每个施工班组配备施工人员142人。

其中,支脚、模板安装38人,绑扎钢筋28人,混凝土振捣5人,混凝土抹面6人,安装单元5人,拆卸单元2人,回收单元12人,养护10人,支脚放样、精调配备测量人员10人,每套设备配置轨道模
板654m,固定架45个,横梁46个,支脚350个,每天约完成300m。

即:3.27×5×18≈300m。

第五部分:设备保障、技能培训和工艺水平要求
一、设备保障
为保障设备良好,施工单位和设备制造商需共同制定设备保障方案,设备制造商在施工现场设置售后服务站,各施工单位配备专职的机电工程师负责设备的保养和维修,备足易损件,以便能及时更换,加强对支脚、横梁和固定架等精密部件的管理,建立精密部件的检查和包保责任制度,做好日常检查,并及时将损坏部件返厂维修。

针对春秋季混凝土强度增长幔,固定架拆除时间延长,数量不能满足周转需求问题,对每套设备各增加10根横梁和10个固定架,以满足正常施工周转需求。

二、技能培训
CRTSⅡ无砟轨道设备系统施工是个全新的课题,国内没有类似施工经验,为保证无砟轨道施工顺利进行,公司先后组织了施工技术培训,设备操作培训、测量培训以及混凝土技术培训,对所有参建单位的施工管理人员、技术质量监督人员、测量人员和试验人员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和技能培训,满足了无砟轨道施工的需要。

各参建单位对施工设备的六个单元实行了定机、定岗管理,机长均是近几年毕业的机电专业大中专毕业生,主要操作人员一经确定,必须保持稳定,为充分发挥和提高效率奠定基础。

三、工艺水平
合理组织桥面系无砟轨道施工和物流,科学配置设备工装,优化各工序间的衔接,不断对工艺进行总结创新,促进工效和工艺的提高。

1、提高工效
实行激励机制,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为培养打造一流的无砟轨道专业施工队伍,各施工单位分别组建了无砟轨道施工架子队,采取了工序分解“五定一评”的管理制度。

对无砟轨道施工进行工序分解,对每道工序定岗位、定职责、定指标、定标准、定时间,以班组为单位签订工序时间保证协议,并按排专人进行24小时统计考核,三天兑现奖罚一次,保证3、4、5#车工作时间。

无砟轨道施工效率的高低是由3 、4、5#车控制,只要3台车保证每个固定架在12分钟内完成,连续作业时间保证20小时以上,就能达到300m/天的施工
能力,保证3、4、5#车能够连续施工,其它人工作业工序要据此配置资源,平行组织施工,控制工序完成时间。

采取的主要措施是:送餐到施工现场,在交班时间内完成设备保养和加注油料等措施,尽可能降低辅助准备工作时间,加强管理,保证混凝土供应。

混凝土供应是影响无砟轨道施工进度的重要原因之一,保证混凝土正常供应的措施主要是:一是加大设备投入,保证混凝土供应能力,二是加强现场组织协调,保证混凝土连续供应;三是对混凝土供应是否及时进行考核,对拌合站进行奖罚。

增加设备工装,配足人员,保证支脚、模板的倒运速度,针对Ⅰ线施工时不能利用6#车倒运模板的问题,试制了简易龙门吊架,横跨在Ⅰ线,支撑在防撞墙和Ⅰ、Ⅱ线间,可以快速将支脚、模板提出,并直接装车运输,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拆模工效;投入使用小型车辆,利用机械运输代替人工运输方式,提高了周转速度。

在曲线段施工时,适当增加支脚、模板倒运人员,以保证倒运速度,配足专业人员和仪器,保证测量工作准确及时。

测量工作是保证施工质量的核心,控制施工进度的关键,各施工单位均配置了适宜支脚调整的Trible S6测量系统,通过测量培训,测量人员完全掌握了无砟轨道的测量理论,软件应用和仪器操作,满足了每天施工300m的需要。

目前无砟轨道施工已由早期的单机日进度100m达到了目前最高日进度465m,平均Ⅰ线300m,Ⅱ线250m。

2、保证质量
由于CRTSⅡ无砟轨道系统施工工序多,质量标准高,公司采取了施工工艺标准管理。

根据设计、验标、技术条件等,结合试验段施工实践,编制了“无砟轨道施工测量作业指导书”、“无砟轨道支承层、底座施工作业指导书”、“无砟轨道道床板机械施工作业指导书”、“无砟轨道道床板轨排法施工作业指导书”,、统一了操作方法和质量标准。

各施工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分别编制了“工序技术交底书”,就各工序的设计要求、工艺要点和施工操作方法、工序验收标准对各工序施工人员进行了现场培训。

施工中,还分工序制作了工序质量卡片,明确工序质量要点和质量标准,可方便该工序施工人员随时查看,方便撑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