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工程包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农田水利工程包括:取水工程、输水配水工程、排水工程。
2、结构设计状况包括:持久状况、短暂状况和偶然状况。
3、重力坝的优点:1)对地形、地质条件适应性好;2)枢纽泄洪及导流问题容易解决;3)
重力坝结构简单、体积大,有利于机械化施工;4)传力系统明确,便于分析与设计,运行期间维护及检修工作量较小。
缺点:1)坝底扬压力较大;2)材料强度一般不能充分发挥;3)水泥水化热较大,可能导致坝体裂缝。
4、提高重力坝抗滑稳定性的措施:1)设置倾斜的上游坝面,利用坝面上的水重增加稳定;
2)采用有利的开挖轮廓线;3)设置齿墙;4)抽水降压措施:5)加固地基。
5、重力坝消能的措施:挑流式、底流式、面流式和流式。
挑流消能是利用挑流鼻坎,将
下泄的高速水流抛向空中,然后自由跌落到距坝脚较远的下游水面,与下游水流相衔接。
6、重力坝的渗透压力:渗透压力是由坝体上下水位差引起的。
7、溢流重力坝的剖面设计要求:1)满足稳定和强度要求,保证大坝安全;2)工程量小,
造价低;3)结够合理,造价低;4)利于施工,方便维修。
8、拱坝的稳定分析方法:刚体极限平衡法、有限元法。
9、拱坝的水平拱圈的形式的选择:拱圈一般用圆弧,顶拱中心角多为90°~110°;对向下
游缩窄的河谷,课采用110°~120°。
当坝址下游岩基内有软弱带或坝肩支承在比较单薄的山嘴时,则应适当减小拱的中心角.
10、拱坝的理想地形是:坝址上游较为宽阔左右两岸对称,岸坡平顺无突变在平面上向下
游收缩的峡谷段。
11、土石坝的特点:优点:1)就地取材,节省材料,减少运输费;2)对地形、地质和气候适
应性强;3)大容量、高效率的施工机械的发展,降低了造价;3)结构简单,运行管理方便。
4)有丰富的建造经验,技术成熟。
缺点:1)坝身不能溢流,要修建泄水建筑物;2)施工导流条件差;3)粘性土料施工受气候影响。
12土石坝防渗墙的顶部高程如何确定:高于设计洪水位0。
6~0.8m且不低于校核洪水位。
13、土石坝护坡的常用处理方法:上游:干砌石、堆石、浆砌石、预制或现浇的钢筋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板、沥青混凝土、水泥土;卵石或碎石、钢筋混凝土框格填土。
14、土石坝的坝体排水形式:坝体内排水、贴坡排水、棱体排水、综合排水。
15、土石坝的渗透变形的形式及防止措施:管涌、流土、接触冲刷、接触流土;措施:
全面截阻渗流,延长渗径,设置排水设施设置反滤层,设排渗减压井。
16、反滤层的概念:由耐久的、能抗风化的砂石料、非粘性土等组成的,一般为2~3
层不同粒径材料排列,且垂直于渗流方向的可以保证滤土的排水设施。
17、土石坝坝坡的拟定:1)在满足稳定要求的前提下,应采用陡坡,减小工程量;2)
坝体上部到下部,坝坡逐步放缓;3)均质坝的上下游坡度比心墙坝的坝坡缓;4)碾压式堆石坝的坝坡比土坝陡;5)土料相同时上游坡缓于下游坡。
18、粘性土的填筑标准:压实度和最优含水率作为设计控制指标.
19、水闸的组成:由上游连接段、闸室段、下游连接段组成。
20、水闸消能方冲的主要措施:当水闸承受较高水头时,可采用挑流式消能;当水闸闸
下尾水深度较大时,可采用面流式消能。
21、水闸底板的布置:整体式底板:闸墩与底板浇筑或砌筑成整体;分离是底板:在闸
墩附件设缝,将闸室底板与闸墩断开。
22、水闸上游连接段的作用:引导水流平顺、均匀地进入闸室,同时起防冲、防渗和
挡土作用.(闸室:起挡水和调节水流的作用。
下游:引导水流均匀扩散,消能、
防冲及安全排出流经闸基和两岸的渗流。
)
23、提高水闸过水能力的改建方法:闸孔加宽。
24、地下轮廓线:闸基渗流的第一根流线。
25、沙砾地基防渗处理的方法有哪些:强力夯实法、换土垫层法、桩基础、高速旋喷
法、铺盖、在闸底板上游端设置悬挂式垂直防渗体。
26、提高闸室抗滑稳定安全的措施:1)将闸门位置移向低水位一侧,或将闸室底板移
向高水位一侧加长,以增加水重;2)适当增大闸室结构尺寸;3)增加闸室底板的此墙深度;4)增加铺盖长度或帷幕灌浆深度;5)利用钢筋混泥土铺盖作为阻滑板;6)增设钢筋混泥土抗滑桩或预应力锚固结构.
27、正槽式溢洪道:泄槽轴线与过堰水流方向一致的开敞式溢洪道;
侧槽式溢洪道:泄槽轴线与过堰水流方向平行的开敞式溢洪道.
28、正槽式溢洪道的组成:引水渠、控制段、泄水槽、消能设施及尾水渠。
29、正、侧槽式溢洪道不同点:正槽式溢洪道大致顺着河岸等高线布置;侧槽式溢洪道可沿
河岸延伸很长,而开挖方量却增加不多。
30、隧洞选线的方法:1)应尽量避开地质条件不良地段;2)力求洞线短、水流平顺;3)进、
出口位置合适;4)洞顶以上和傍山隧洞岸边一侧的岩体应有足够的围岩厚度,以保证围岩的稳定.
31、渡槽总体布置的主要内容:1)宜布置在地质条件良好、地形有利地段,应尽量缩短槽身,
降低槽墩高度;2)跨越河流时,渡槽轴线与河道水流方向应尽量正交;3)渠道进出口与槽身应在平面上尽量成直线,转弯处应以渐变段连接;4)渡槽跨越深窄山谷、河道,且地质条件良好时,宜选用大跨度拱式渡槽;地形平坦,高度不大时,宜采用梁式渡槽;
河滩地段可采用中、小跨度拱式或梁式渡槽。
32、渡槽的组成:由进口段、出口段、槽身及其支撑结构组成。
33、较重要的大中型水利工程的三个设计阶段: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详图设计.
34、现场检查或观察分哪三种:经常性检查、定期检查、特别检查.
35、拱坝的特点:1)拱与梁的共同作用;2)稳定性主要依靠两岸拱端的反力作用,并不
全靠坝体自重来维持,因而对地基的要求不高;3)拱是一种推力结构,承受轴向压力,有利于发挥混凝土及浆砌石材料的抗压强度;4)拱梁所承受的荷载可相互调整,因此可以承受超荷载;5)拱坝坝身可以泄水;6)不设永久性伸缩缝;7)抗震性能好;8)几何形状复杂,施工难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