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的语文第二轮复习的策略介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的语文第二轮复习的策略介绍
高三的第二轮复习是很重要的,会影响到复习的结果,下面小编将为大家带来高三的第二轮复习的策略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三的第二轮复习的策略
(一)建立知识网络体系
高三学生在第二轮复习中,要学会整合归纳高中语文知识体系,理清高考各考点内容,明确这些考点所检测的能力点,整合各考点之间的联系,由此构建成自己的语文知识网络。

这些知识网络的几个重要“节点”是字词成语、语法修辞、表达技巧、阅读写作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将这些知识纵横交错相连,就能够形成运用知识的能力,许多题目就是考查知识的综合运用,例如,辨析病句就需要运用字、词、语法、修辞、逻辑等知识,诗歌鉴赏题就要综合考虑文体、作家生平、时代背景、意象、表达技巧等有关知识。

(二)优化常规复习
1.“每日一练”。

高三学生要抓紧一切时间,夯实背诵默写、字音、成语、语病辨析等。

比如,对语言文字运用题,找出历年高考试题中精彩、新颖且关注生活、人文性强、能考查语文素养的,可以加强训练。

背诵的内容,要分课突破,把每一篇落实到纸上,切实消灭错别字,力争背诵默写拿满分。

2.用好错题。

高三学生要改变怕出错的思维模式,树立明确的意识:平时训练“错”得多,高考就有可能“对”得多,关键是用好错题。

要明确错
题的真正价值,做好纠错和对错误点的充分回顾,建立错题本,做好反思,这样错题反而成为难得的收获。

第二轮复习训练,不是为了做多少道题,也不仅仅是为了做对多少道题,而是通过扎实的训练明确自身知能水平和缺陷,之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训练,提升答题素养和能力。

3.细致落实。

第二轮复习中运用的试卷一般有统一、严格、系统的编号,有科学理性的思考和安排,有长远的打算和计划。

高三学生在做试卷时要细致落实,完好整理,及时反思。

把所做过的卷子用红笔纠错,改成满分卷,复习资料规范有序,便于查找和及时地突破疑难问题。

4.限时答题训练。

速度是高考成功的保证。

第二轮复习中要注重培养良好的答题习惯,科学控制答题时间。

学生在训练和思考时,要有意识按高考每个考点所需时间限时答题,提高答题速度。

5.保护自信心。

高三学生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心理压力大,易偏激浮躁。

要经常和老师沟通,学会激励肯定自己,树立和保护强大的自信心,既“好学之”,又“乐学之”。

(三)有效的作文训练
在高考作文阅卷为“秒杀”的传说的影响下,一些学生几乎放弃作文训练,有的学生背些好段子作为考试作文的锦囊妙计,有些学生背下同学的优秀习作作为应急。

高三学生必须摈弃这种功利和投机的做法,进行扎实的作文训练,有意识地隔周进行一次作文写作,并及时向老师请教,在作文文面、字数、内容上不断强化。

要多读书、读好书,开阔眼界,聆听中外各领域知名学者和专家的讲座,积累新鲜的作文素材,并细致观察和感悟生活,保有写作的源头活水。

要学习其他同学的优秀范文,真切体验写
作带来的乐趣。

高三的阅读写作方法介绍
(1)上好每两周一次的写作课,要求学生做好堂上作文,针对我校学生作文水平薄弱,尤其是新出现的任务驱动型作文观点表达不是很流畅的特点,进行作文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两部分训练。

清晰三种文体的基本模式,理解三种不同考场作文形式的写法,逐段分析作文增分措施,做到大部分学生高考中拿到46分以上,尖子生定专人、定文体辅导。

(2)每周给学生一节阅读课。

做到作文有“活水”,阅读材料确定为:高考满分作文、《人民日报时评文章》《中国青年报》《读者》等课外阅读刊物。

做好摘抄和读书笔记,积累素材。

(3)印发20XX年、20XX年人民日报的时事评论文章,增加学生作文观点的时效性、现场感。

(4)作文讲评(重点班争取可以面批),以不同学生的作文为例,阅读并讨论,讨论增分措施,为不同分值的作文升格,让学生清晰什么样的作文给多少分,在哪个地方进行修改,怎样修改就可以提升分数。

(5)分题材和体裁印发近几年高考满分作文,指导全体学生欣赏学习写作感悟,并形成规律。

高三小说和传记的复习方法介绍
一、文本的故事结构(小说情节)
故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二、情节的类型及作用
(一)就整体篇章而言
(二)就文章开头而言
(三)就文章结尾而言
(四)、考题问法:
“文章(传记、小说均可)以……………………(周汝昌“安安静静的离开”)开头(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对待“作用”题型,可以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 考虑情节与其他情节的关系。

2. 考虑情节与读者感受的关系。

3. 考虑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

4. 考虑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