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2 小英雄雨来教案设计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小英雄雨来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了解新词的意思。
练习快速、正确地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试着给课文每个部分加上小标题。
2、让学生在自由读的基础上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用加小标题的方式来落实,然后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体会小英雄的勇敢。
3、在阅读过程中,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通过文本和自己的体验,感受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英雄本色,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抓住关键句子体会小英雄的勇敢
教学难点: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读课文并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倔强的小红军》一课,我们认识了一位一心把生的机会留给别人的可敬的小红军,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一位叫雨来的小英雄。
(板书:小英雄雨来)
2.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最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提出问题)
二、初读解疑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边读边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在还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3.同桌交流,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提出来讨论一下,看看有没有新收获。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抓住各部分要点,大体了解课文内容,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也可以一部分一部分地读,试着给课文各个部分加上小标题。
2.指名简要复述课文大意。
四、课堂练习
写生字词。
第2课时
一、研讨品读
1、激趣:同学们读得十分认真,所以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把这么长的课文读明白了。
只是,老师还有些问题不明白,你们能帮帮老师吗?(出示问题:课文哪几个部分最能表现雨来是个小英雄?为什么?)不要急着回答,让我们再快速默读课文,把这个问题想全面了再回答好吗?如果有必要,小组内进行讨论。
小组讨论交流,师巡视.
全班讨论,结合朗读课文的重点词句,老师着重点拨:
巧妙地帮助掩护了交通员李大叔;意志坚强,面对敌人的哄骗利诱和严刑拷打坚贞不屈;利用自身特点,机智勇敢地从鬼子手中逃脱。
2、过渡:从刚才同学们的朗读中,老师听出了你们已经被文中的小英雄所感动,你们喜欢读它吗?那就再快速地读一次,边读边想边想,圈圈画画,看看文章还有那些地方吸引了你。
结合学生的交流汇报,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三次写景,四次写到识字课本的作用,体会雨来热爱祖国的品质。
3、指导朗读,体会课文中含意深刻的句子.
4、质疑: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提出来,让大家帮帮你好吗?
二、拓展
通过这段时间的阅读,我们已经认识了雨来。
他的所作所为让你感动了没有?如果他站在你面前,你有什么想和他说的吗?(扮演角色对话)
三、作业
在课文中,我们认识了小英雄雨来,被他的爱国精神和坚强意志所感动,所以我们要记住这位小英雄。
课后请大家要以下的作业中任选两项完成。
1、点击“资料袋”,了解战争给人民、特别是儿童带来的伤害。
2、仔细阅读管桦的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
3、试着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或其他小朋友听。
板书设计:
最爱还乡河
上学校念书
小英雄雨来掩护李大叔
智斗鬼子
有志不在年高
雨来没有死
丝绸之路
教学目的:
1、了解我国古代丝路的线路、交流的内容,及其在古代经济、文化交流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对照古代丝路,了解当代亚欧大陆桥在各国交流中的优势。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能够分析出图中包含的信息,并能将书本中的信息转化到图上;通过对古代丝路和现代亚欧大陆桥的学习,逐步具备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丝路的美丽风光,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
教学准备:挂图、录像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大作用;对照古代丝路,了解当代亚欧大陆桥在各国交流中的优势。
2、通过对古代丝路和现代亚欧大陆桥的学习,逐步具备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今天上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样好东西,想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一下。
(西游记视频展示)。
刚才的镜头大家都很熟悉,对,是《西游记》.会唱的同学一起唱,不会唱的同学一起把拍子打起来!唐僧“西天取经上大路”,“大路”指的是什么路呢?(丝绸之路)。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主题──丝绸之路,那么今天的丝绸之路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先来领略一番丝路的风光。
在欣赏的同时,想想丝路风光留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美,西域风情,荒漠……)
是啊!到处是沙漠,戈壁,但昔日这儿却延伸着一条繁华的丝绸之路。
这么具有西域风情,沙漠风情的丝绸之路是由谁来开辟的呢?
(一)丝绸之路的开辟
1、如此具有西域风情的丝绸之路是由谁开辟的呢?(汉,张骞)
汉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幻灯).他告别当时的汉武帝,一路西行,出使西域.现在就让驼铃声带领我们重温这段历史吧!(录像)正是有张骞这样的先行者,才开通了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这条丝路的线路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同学们请看地图.
(二)丝绸之路的线路
(出示)这是一张丝绸之路的线路图,请找到丝路的起点。
1、丝绸之路的起点在什么地方?(长安)
长安,也就是现在的西安,是当时汉朝的都城,就像今天我们的首都北京。
当时各地丝绸和其他的商品集中在长安以后,组成商队,穿过河西走廊,到达敦煌。
之后分南北两路,北路从玉门关出发(春风不度玉门关),经过西域、中亚,到达西亚和欧洲;南路从阳关出发(西出阳关无故人),同样经过西域、中亚,到达罗马和阿拉伯国家,再到欧洲;南路的另一路则是到达印度。
《西游记》中唐僧西天取经走的就是南道中的这条道路。
2、设想你从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西行,你会经过今天哪些国家和地区?南道会经过哪些国家和地区?北道又会经过哪些国家和地区?四人小组合作,小组作好记录.
南道: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土耳其、意大利、沙特阿拉伯、印度、孟加拉、尼泊尔、克什米尔地区等;
北道: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
可见路途非常的遥远。
3、观察线路图,你认为在当时我国境内的丝路上有哪些重要的城市和地区呢?(长安、楼兰、敦煌等)
我们从这张图片中发现现在的敦煌非常的凄凉,而当时的敦煌却是非常的繁华。
敦煌是当时东西方贸易的中心和中转站,是中原通往西域交通要道的“咽喉之道"
,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现在,请同学们展开你们想象的翅膀,用集体的智慧来再
现一下当时的繁荣景象,来当一回小演员。
如果你是当时的一位商人,在敦煌你是如何交易的呢?
提示:1。
你扮演哪方的商人?
2。
选择好你的货物。
3。
准备和对方商人交换什么货物?
学生表演(繁荣背景,如何交易,筹备干粮,水等)
从同学们的表演中,我们知道在当时的敦煌存在着物资的交流,而且交流的物资非常得广,有西方的毛皮、珠宝玉石、药材等,还有中原的丝绸、瓷器、陶器、铁器等。
事
实上,在当时的敦煌,不仅存在着物资上的交流,还存在着文化的交流。
现在保留下来
的敦煌的艺术宝库莫高窟就可以印证这一点.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个博大精深的综合
艺术殿堂。
敦煌莫高窟保存着最完好的佛教艺术,曾经有位著名的敦煌学者指出:“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学者的论说充分说明敦煌所处的地理位置在历史上的重要性,而这
种重要性则是丝绸之路带给它的.
第2课时
教学目的
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三)丝绸之路的交流作用
1、敦煌的艺术来自于东西方的交流,来自于东西方的使者们的间接创造。
正是由
于这些使者们的往来,使得丝绸之路异常的活跃,异常的繁荣。
那么,丝绸之路的开辟在古代有什么重大意义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文,找出一句话来概括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并找出史实来印证这句话。
找到了吗?一起大声告诉我,好吗?(丝绸之路沟通了欧亚两块大陆,在古代东西
方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巨大作用。
)
同学们能不能结合书本和你已有的知识,举出实例来印证这句话呢?(可作适当补充)(幻灯)
总结:丝绸之路的开辟丰富了东西方人们的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增强了东西方人民的友谊。
所以说,丝绸之路不是一条商道,而是一条友谊之道。
(四)丝绸之路的补充
事实上,“丝绸之路”并不是只有这一条,广义上的丝绸之路是指当时对中国与西
方所有来往通道的统称。
除了张骞开通的官方通道“西北绿洲丝绸之路”外,你们还知道其他的丝绸之路吗?(学生回答)
总结:中国的丝绸之路早在公元前就已经分为海陆两路了,此外,还有长城以北充满血
腥和暴力的“北方草原丝绸之路”,因为这条丝绸之路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各个民族、部落纷纷想争夺控制权,因此充满了血腥和暴力。
四川云南山道崎岖的“西南丝绸之路"和风平浪静的“海上丝绸之路"由于主要以丝绸和香料贸易为主,又称“海上香丝之路"
千余年过去了,由于航海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喜欢上了更为方便的海上运输,于是
曾经辉煌的丝绸之路渐渐被人们放弃,敦煌也同样衰弱了,逐渐被人们所遗忘。
但是随着全球化发展的需要,一条新兴的丝绸之路重新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那就是亚欧大陆桥。
(幻灯:亚欧大陆桥的简介,线路图)
亚欧大陆桥的简介:新亚欧大陆桥东起江苏连云港、山东日照等沿海港口城市,西至荷兰鹿特丹、比利时安特卫普等欧洲口岸,是横跨亚欧两大洲,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实现海──陆──海统一运输的洲际铁路,经过了三十多个国家。
新亚欧大陆桥的贯通,代替了昔日缓缓西行在茫茫戈壁上的骆驼队,被称为当代的新丝绸之路。
2、那么,亚欧大陆桥与昔日的丝绸之路相比较有什么优势呢?在今天有着什么重要作用呢?(小组活动)
(1).经过的国家更多,到的地方更远;
(2)。
交通工具:骆驼,马──洲际铁路,火车;
(3).节省时间,节省运费。
(大陆桥横穿大陆,比绕道海路近得多,一般比传统的海运路线缩短一半左右。
由于大陆桥运距较近,且能使用铁路集装箱专用直达到车,中间环节少,运行速度快,从而节省了大量的途中运输时间。
)
3.东西方沟通:间接──直接.(新亚欧大陆桥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互补性:一方面,对于日本和西欧等发达国家来说,这一区域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的巨大市场,是它们输出资金、技术和管理的理想之地;对中国、中亚和东欧国家来说,通过沿桥开放,可以更好地吸收国际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经济振兴。
另一方面,亚太地区经济的迅速增长,越来越需要开拓欧洲市场,而欧盟为谋求发展也需要到亚太地区寻求贸易伙伴,选择投资对象,亚太与欧洲的双向辐射越来越明显.)
所以,大陆桥运输越来越受到国际的广泛重视。
总结:亚欧大陆桥虽然不是一座真正的桥,但却是起着桥梁的沟通作用。
许多专家学者断言,新亚欧大陆桥的诞生,预示着世界经济在江河经济、海岸经济的基础上,将逐步进入一个新的经济时代--陆桥经济时代。
课后探究:谈谈你今天的最大收获?
总结:张骞出使西域后开通的丝绸之路可以讲是古代中西方交流的代名词,促进了东西方各国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到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中,相信中国的未来会更加辉煌,更加灿烂.
皇历迷
一、把下面的音节补充完整。
m____ ____ī t___
眉妻塌
二、形近字组词.
眉()妻()塌( )喘()尽()凄()踏()端()
参考答案
一、éi q ā
二、眉毛妻子倒塌喘气
尽力凄凉踏步端正
三、左思右想左顾右盼左膀右臂大大小小前前后后来来往往
四、1.不论都不越雷池一步 2。
示例:不要迷信,要相信科学,不然终究会害人害己。
18、萧山杨梅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作者看着杨梅就想起自己小学时代的一位金老师,金老师非常注重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把学生引导一个新奇的天地,去探索世界,探索人生的事.多么令人尊敬的老师啊,多么真挚的师生之情啊!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互爱之情。
3.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
4。
会认“杭、咖、啡、籍、遨、兼”等6个生字,会写“杭、咖、啡、阅、籍、兼、蝉、初、库、沧”等10个生字。
掌握“杭州、咖啡、书籍、兼管、蝉鸣、初中、宝库、沧桑”等词语.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互爱之情。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重点语句的含义.
教学准备:作者资料、书籍《爱的教育》《寄小读者》
教学方法:朗读法、探究法、讲授法等。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时间:第11周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初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
2.找学习伙伴互相读一遍课文,尽量把课文读通顺。
检查识字情况.
3.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二、质疑解难
1.简单介绍本文主人公—-袁鹰.
他成长为作家,和他酷爱文学,从小大量阅读课外书有密切关系.
介绍“萧山杨梅”
2.借助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
(1)组词:籍()() 初()()
阅()()兼()()
(2)理解词语:
遨游:漫游,游历.
领略: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
惬意:满意,称心,舒服。
沧桑:沧海桑田的略语,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3)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
——作者回忆他小学时代的一位语文老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关心、爱护学生的事,表达了作者对老师深切的怀念、感激之情。
三、浏览课文,观看插图,说说课文写了哪两件事?
1、注重鼓励我们课外阅读.
2、整理图书吃杨梅。
四、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
2.观察生字字形,记忆字形:
“遨”:敖+走之旁
“兼”:笔画记忆
“初":衣补旁
3。
指导写字:
“籍”:上下结构,左下“耒”,右下“昔"
“兼”:笔顺是先写两竖再写撇捺。
“初"注意部首
“沧”最后两笔是横折勾,竖弯勾
[教师在学生自学、互动的基础上给予辅导]
五、作业:
读一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
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写在空花篮上。
《呼风唤雨的世纪》
一、解题导入
1、板题:呼风唤雨的世纪齐读。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路甬祥爷爷特意为我们小学生写
的。
从“呼风唤雨"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生:我想到了龙王呼风唤雨的事儿.
生:我想到了想要风就有风,想要下雨就下雨,真奇妙啊!
生:我想到了《西游记》里的孙悟空.
生:我想到了是谁在呼风唤雨?
2、初读:
师:大家的联想很有趣,是啊!由这个词语我们想到的多是与神仙魔法有关。
今天,老师要带着各位到20世纪去瞧瞧,因为有人说它啊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咱们去应证一下。
打开书。
放声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作上记号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读文.
二、检查自读
1、师:你们的神态告诉我,大家读得很投入。
你觉得哪些句子难读,提出来咱们来挑
战挑战!
2、生读。
评价:
长句不好读,外国人的名字不好读、多音字易错、翘舌音不准。
三、整体感知
1、师:读通课文是读懂文章的基础,通过刚才的朗读,谁能用简洁的话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生:课文写了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你读懂了课题要表述的内容。
生:课文告诉了我们20世纪现代科技发达,人们生活变化很大。
师:你从内容上读懂了课文主要内容。
生:课文告诉了我20世纪是人类利用现代科技在呼风唤雨,在改变生活.
师:很好,你抓住课题,读懂了20世纪是怎样呼风唤雨的?
四、直奔重点,感受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1、学习第四自然段:
⑴师: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们认为所谓高科技的东西有哪些?
生:电视、电脑、电话、电灯……
师:这些东西都是在20世纪中创造出来的.
师:我们现在是21世纪,那20世纪是哪些年?
生:1900到1999。
师:刚才提到这么多高科技的东西,我们能不能呼风唤雨啊?
生:有时候还不能。
⑵师:是的,除了这些还不够呢,可是为什么课题会这么写呢?让我们到书中去找
找答案。
浏览课文,哪段文字能让我们对“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有着强烈的
感受.
(第四自然段的第一句)
①师:现在你知道高科技的产品还有哪些了吗?
生:太空飞船、航空母舰、因特网……
师:这里是用的什么表达方法介绍的?(举例子)
师:是啊,课文举出了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也有看不
见摸不找的.你享受过哪些高科技的产品?谈谈你的感受!
生答。
师:那就带着你的这份自豪读一读吧!
生读。
师:就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来赞美20世纪的人类的科技成就吧。
生齐读第四自然段第一句。
②师:20世纪除了这些发明外,还有其它的发明吗?同学们还能不能举出一些科技
成就方面的例子.
生:磁悬浮列车……
师:同学们说的不错,不过语言的表述上却没有课文那样有味道,让我们像路爷爷的语
言表达一样.
出示: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
师:你们看,上月球,用登上月球;下深海,用潜入深海;看天体,用洞察天体,表达
尤其恰当.同桌可以讨论讨论。
生:20世纪,人类欣赏数字音乐,迷上网络。
20世纪,人类发射卫星,爱上MP4.
③师:这些发明创造让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
猜一猜王公贵族们的生活是怎么样的?”生:呆在一个很美丽的宫殿里,
让人服侍他.
生:穿着很好的衣服。
师:那他们平时出门的交通工具是什么?
生:马车、轿子。
师:古代有这些东西已经很不错了。
那我们现在的交通工具是什么?
生:汽车、飞机。
④师:光交通工具咱们现在就比以前享受多了。
如此多的发明创造竞相涌现,的确
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如果你是过去享尽荣华富贵的王公贵族穿越时光隧
道来到今天的社会,你会怎么说?
生:这一切都是真的吗?我们梦寐以求的东西居然真的能够实现啊!
生:太了不起了!我们那么多年没有实现的梦想,你们竟然在短短的一百年内就做到
了。
生:我不是在做梦吧?没想到,我的子孙们这么争气.
生:我还以为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想不到他们的生活才真的像神仙一样啊!
⑤师小结:古今对比让我们知道了是科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我们怎能不说──
生: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师:感受了20世纪让人眼花缭乱的高科技之后,咱们再来看看20世纪以前的生活又是怎么样的呢?大家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生:是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
师:农耕社会里,人们的生活十分贫乏。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但是,还远远不止这些.请同学们结合自己课外的了解说说看,你知道当时的社会还没有什么。
出示句式:那时没有……只能……
生:那时,人们没有电灯,晚上只能在油灯下生活;没有空调,只能摇着大扇子解凉;没有汽车,人们只能步行和骑马;没有电视机,就只能──
师:如果把你送到古代去过这样的生活你愿意吗?
生:肯定不愿意,什么都没有怎样过啊?
师:你的言语中流露着对这样生活的不满,那就带着这些许的不如意读读这几句话吧!
(第三自然段的前四句)
⑵师:面对如此贫乏的生活,人们只能通过幻想来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但是,在最近的一百年当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竟纷纷变成了现实.他们的哪些愿望变成了现实?
生:古时候的“千里眼”成了现在的望远镜、视频、可视电话.它能让千里以外的人彼此看得到。
生:古时候的“顺风耳”,成了现在的电话,它可以让两个相距很远的人很快听到对方的声音。
还有手机、录音机都是神话中的“顺风耳"。
生:古代的人想腾云驾雾,没能实现,只能*幻想,而现在我们可以腾云驾雾了。
你只要坐上飞机就可以了。
师:除此以外,古代还有什么幻想也变成了现实?
生:以前的人想着飞到月亮上去看看,就有了“嫦娥奔月"的故事。
现在我们的飞船已经登陆月球,做了很多实验。
生:“千里马”也有了。
有了高速火车、飞机,想到哪里都很方便。
⑶师:是的,古代人们的愿望都变成了现实,现在咱们是想上天就上天,想入海就入海,我们有这么幸福的日子全*现代科学技术啊。
课前同学们收集了有关资料,说一说20世纪的人们还拥有哪些科学成果?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呢?
生:我知道20世纪人类可以用机器人来代替人的工作,可以通过网络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
生:20世纪,人们对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大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
生:我知道医生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很小的细菌,用激光刀做手术可以减少出血量。
生:20世纪有很多新的科学技术.像无土栽培技术,钠米技术、基因技术等等,在各个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生:我通过上网,查找到中国科学院的网址。
在成果博览里,共统计了不同行业的科学成果8千多项。
它们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⑷师:这么多先进的、美好的、神奇的事物都在20世纪这一百年的时间里冒出来了。
这变化的速度是如此之快,范围是如此之大,内容是如此之多.如果引用课文中的一句话,一句诗来形容,那就是:
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师:你怎么体会这句诗?
生:“忽如”说明速度很快。
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很多的梨花都开了.
师:你从字面上来理解的。
生:20世纪,在整个人类上百万年的历史中是很短的,但是变化是很多、很大、很快的。
师:多么不可思议啊!那就带着这种惊讶的语气再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