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代烃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卤代烃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卤代烃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三亚市第四中学田金娇
全省教学评比活动过去一周了,教学反思却迟迟没有下笔。

其实心中一直有一个声音在催促,可总是没有头绪。

趁着五一节放假,我认真梳理了一遍参加这次比赛的过程,总结经验,反思问题,算是对自己的一个交代吧!
从参加三亚市的选拔开始,我和科组的同事们就开始了充分的准备。

因为第一次参加命题的考试,事先把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全部都研究了一遍,也会时时思考重要的考点应该怎样考察。

因此初选的命题比赛时我感觉很轻松,在规定的时间内很顺利地完成了,出的题目自己也比较满意。

后来再参加全省命题时说实话心里就有点松懈,感觉应该没问题。

可是当我看到第一题时就有点蒙了,元素化合物知识错综复杂,有那么多的物质,性质和用途更多,如何在一道选择题中尽可能地考察全面?思来想去,只能在列举出的几种重要的物质中考察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其实自己都不是很满意。

后来总结时看到一位老师的命题,考察同种元素物质之
间的转化,心中豁然开朗,就应该这样!我们常说要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学习化学,尤其是元素化合物知识,那么考察这个知识点的时候,这也就是最好的方式啊!当然内容还可以进一步整合设计,但是从这道题我学会了考察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种思路。

这就是我从这次命题考试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一点。

再说课程设计。

《卤代烃》这一节课在教材中所占的篇幅不大,只有两页纸,其中有一个实验探究,设计实验检验溴乙烷水解和消去反应的产物。

但是根据我们的经验,卤代烃实际上在生活中、特别是在有机合成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从《有机化学基础》模块中也能看出,卤代烃的化学性质只讲两方面: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其中水解更加重要,它是起到了将烃转化为烃的含氧衍生物的桥梁作用,在日常做题和考试中也是重要考点。

因此在时间有限的前提下,我们决定第一课时重点解决卤代烃水解的规律和应用,由此我设计了两个问题:1、如何检验卤代烃中的卤素原子?2、卤代烃在有机合成中处于什么地位?为什么?如果能解决了这两个问题,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也就达到了。

卤代烃水解的实验其实考的比较多,当然在高考中不会专门考察这个问题,但是在《有机化学基础》模块,我们认
为还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对有机物冷凝回流的思想和检验卤素离子的方法。

因此最初就设计成了学生分组实验。

但是在试讲时发现学生做这个实验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而且很难做出理想的效果,同时溴乙烷挥发产生的气味很难闻,对健康也不好。

因此从第三次试讲开始就改成教师的演示实验,而且我们商议后决定要弱化这个实验中的操作和细节,重点要求学生掌握方法和过程就可以了,这样就能节约出时间用于后继的水解规律的讲解和归纳。

在我们学校的试讲也证明了这样安排的效果是比较好的。

这里要谢谢三亚市教育局曾文忠教研员和兄弟学校的老师们,他们在听我最后一次试讲时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特别是三亚农垦高中的化学教研组长颜老师,她半夜11点多还给我打电话提出建议,非常让人感动!
我们自认做了很充分的准备,但是真正上课时却没有达到意想的效果,经过反思,我觉得可能问题出在我对学生认识不够以及课堂把控能力不足。

首先,事先跟学生见面时班主任说他们是重点班,我想他们基础比较好,应该可以解决课堂上提出的问题。

当我提出第一个问题没有学生回应时就开始紧张,特别是面对学生的答非所问时,又要想办法
引导,又暗地担心时间不够,心里有点发慌,导致实验时还打翻了量筒;其次,自己的课前准备没有做好。

上课没多久麦就没电了,事先从学校带的可以360度旋转摄像头的实物投影机也没有用上,导致演示实验的现象后面的学生可能看不清;最后,就像后来评课的老师说的那样,没有充分研究其他教材和资料,导致讲卤代烃水解的机理时出现了知识性的错误。

关于卤代烃水解的原理,我记得前几年的人教版教材中还是写的与水的反应,最新版教材中出现的是直接和碱反应,但是我们没有仔细研究为什么教材中会出现这个改动,还是一味地按照旧有的思路去讲,这是我们作为教师不应该犯的错误。

这件事也给了我一个非常深刻的教训,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得更加仔细地研究教材,特别是研究几个不同版本的教材的差异,同时不断学习最新的学科思想和知识,这样才能进行有效教学。

学生要学好,就要求我们老师更应该不断地学习。

《卤代烃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三亚市第四中学田金娇
全省教学评比活动过去一周了,教学反思却迟迟没有下笔。

其实心中一直有一个声音在催促,可总是没有头绪。

趁着五一节放假,我认真梳理了一遍参加这次比赛的过程,总结经验,反思问题,算是对自己的一个交代吧!
从参加三亚市的选拔开始,我和科组的同事们就开始了充分的准备。

因为第一次参加命题的考试,事先把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全部都研究了一遍,也会时时思考重要的考点应该怎样考察。

因此初选的命题比赛时我感觉很轻松,在规定的时间内很顺利地完成了,出的题目自己也比较满意。

后来再参加全省命题时说实话心里就有点松懈,感觉应该没问题。

可是当我看到第一题时就有点蒙了,元素化合物知识错综复杂,有那么多的物质,性质和用途更多,如何在一道选择题中尽可能地考察全面?思来想去,只能在列举出的几种重要的物质中考察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其实自己都不是很满意。

后来总结时看到一位老师的命题,考察同种元素物质之间的转化,心中豁然开朗,就应该这样!我们常说要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学习化学,尤其是元素化合物知识,那么考察这个知识点的时候,这也就是最好的方式啊!当然内容还可以进一步整合设计,但是
从这道题我学会了考察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种思路。

这就是我从这次命题考试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一点。

再说课程设计。

《卤代烃》这一节课在教材中所占的篇幅不大,只有两页纸,其中有一个实验探究,设计实验检验溴乙烷水解和消去反应的产物。

但是根据我们的经验,卤代烃实际上在生活中、特别是在有机合成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从《有机化学基础》模块中也能看出,卤代烃的化学性质只讲两方面: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其中水解更加重要,它是起到了将烃转化为烃的含氧衍生物的桥梁作用,在日常做题和考试中也是重要考点。

因此在时间有限的前提下,我们决定第一课时重点解决卤代烃水解的规律和应用,由此我设计了两个问题:1、如何检验卤代烃中的卤素原子?2、卤代烃在有机合成中处于什么地位?为什么?如果能解决了这两个问题,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也就达到了。

卤代烃水解的实验其实考的比较多,当然在高考中不会专门考察这个问题,但是在《有机化学基础》模块,我们认为还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对有机物冷凝回流的思想和检验卤素离子的方法。

因此最初就设计成了学生分组实验。

但是在试讲时发现学生做这个实验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而且很难做出理想的效果,同时溴
乙烷挥发产生的气味很难闻,对健康也不好。

因此从第三次试讲开始就改成教师的演示实验,而且我们商议后决定要弱化这个实验中的操作和细节,重点要求学生掌握方法和过程就可以了,这样就能节约出时间用于后继的水解规律的讲解和归纳。

在我们学校的试讲也证明了这样安排的效果是比较好的。

这里要谢谢三亚市教育局曾文忠教研员和兄弟学校的老师们,他们在听我最后一次试讲时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特别是三亚农垦高中的化学教研组长颜老师,她半夜11点多还给我打电话提出建议,非常让人感动!
我们自认做了很充分的准备,但是真正上课时却没有达到意想的效果,经过反思,我觉得可能问题出在我对学生认识不够以及课堂把控能力不足。

首先,事先跟学生见面时班主任说他们是重点班,我想他们基础比较好,应该可以解决课堂上提出的问题。

当我提出第一个问题没有学生回应时就开始紧张,特别是面对学生的答非所问时,又要想办法引导,又暗地担心时间不够,心里有点发慌,导致实验时还打翻了量筒;其次,自己的课前准备没有做好。

上课没多久麦就没电了,事先从学校带的可以360度旋转摄像头的实物投影机也没有用上,导
致演示实验的现象后面的学生可能看不清;最后,就像后来评课的老师说的那样,没有充分研究其他教材和资料,导致讲卤代烃水解的机理时出现了知识性的错误。

关于卤代烃水解的原理,我记得前几年的人教版教材中还是写的与水的反应,最新版教材中出现的是直接和碱反应,但是我们没有仔细研究为什么教材中会出现这个改动,还是一味地按照旧有的思路去讲,这是我们作为教师不应该犯的错误。

这件事也给了我一个非常深刻的教训,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得更加仔细地研究教材,特别是研究几个不同版本的教材的差异,同时不断学习最新的学科思想和知识,这样才能进行有效教学。

学生要学好,就要求我们老师更应该不断地学习。

《卤代烃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三亚市第四中学田金娇
全省教学评比活动过去一周了,教学反思却迟迟没有下笔。

其实心中一直有一个声音在催促,可总是没有头绪。

趁着五一节放假,我认真梳理了一遍参加这次比赛的过程,总结经验,反思问题,算
是对自己的一个交代吧!
从参加三亚市的选拔开始,我和科组的同事们就开始了充分的准备。

因为第一次参加命题的考试,事先把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全部都研究了一遍,也会时时思考重要的考点应该怎样考察。

因此初选的命题比赛时我感觉很轻松,在规定的时间内很顺利地完成了,出的题目自己也比较满意。

后来再参加全省命题时说实话心里就有点松懈,感觉应该没问题。

可是当我看到第一题时就有点蒙了,元素化合物知识错综复杂,有那么多的物质,性质和用途更多,如何在一道选择题中尽可能地考察全面?思来想去,只能在列举出的几种重要的物质中考察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其实自己都不是很满意。

后来总结时看到一位老师的命题,考察同种元素物质之间的转化,心中豁然开朗,就应该这样!我们常说要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学习化学,尤其是元素化合物知识,那么考察这个知识点的时候,这也就是最好的方式啊!当然内容还可以进一步整合设计,但是从这道题我学会了考察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种思路。

这就是我从这次命题考试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一点。

再说课程设计。

《卤代烃》这一节课在教材中所占的篇幅不大,只有两页纸,其中有一个实验探究,
设计实验检验溴乙烷水解和消去反应的产物。

但是根据我们的经验,卤代烃实际上在生活中、特别是在有机合成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从《有机化学基础》模块中也能看出,卤代烃的化学性质只讲两方面: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其中水解更加重要,它是起到了将烃转化为烃的含氧衍生物的桥梁作用,在日常做题和考试中也是重要考点。

因此在时间有限的前提下,我们决定第一课时重点解决卤代烃水解的规律和应用,由此我设计了两个问题:1、如何检验卤代烃中的卤素原子?2、卤代烃在有机合成中处于什么地位?为什么?如果能解决了这两个问题,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也就达到了。

卤代烃水解的实验其实考的比较多,当然在高考中不会专门考察这个问题,但是在《有机化学基础》模块,我们认为还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对有机物冷凝回流的思想和检验卤素离子的方法。

因此最初就设计成了学生分组实验。

但是在试讲时发现学生做这个实验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而且很难做出理想的效果,同时溴乙烷挥发产生的气味很难闻,对健康也不好。

因此从第三次试讲开始就改成教师的演示实验,而且我们商议后决定要弱化这个实验中的操作和细节,重点要求学生掌握方法和过程就可以了,这样就能节
约出时间用于后继的水解规律的讲解和归纳。

在我们学校的试讲也证明了这样安排的效果是比较好的。

这里要谢谢三亚市教育局曾文忠教研员和兄弟学校的老师们,他们在听我最后一次试讲时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特别是三亚农垦高中的化学教研组长颜老师,她半夜11点多还给我打电话提出建议,非常让人感动!
我们自认做了很充分的准备,但是真正上课时却没有达到意想的效果,经过反思,我觉得可能问题出在我对学生认识不够以及课堂把控能力不足。

首先,事先跟学生见面时班主任说他们是重点班,我想他们基础比较好,应该可以解决课堂上提出的问题。

当我提出第一个问题没有学生回应时就开始紧张,特别是面对学生的答非所问时,又要想办法引导,又暗地担心时间不够,心里有点发慌,导致实验时还打翻了量筒;其次,自己的课前准备没有做好。

上课没多久麦就没电了,事先从学校带的可以360度旋转摄像头的实物投影机也没有用上,导致演示实验的现象后面的学生可能看不清;最后,就像后来评课的老师说的那样,没有充分研究其他教材和资料,导致讲卤代烃水解的机理时出现了知识性的错误。

关于卤代烃水解的原理,我记得前几年的人教版教材中还是写的与水的反应,最新版教材中出现的是直接和碱反应,但是我们没有仔细研究为什么教材中会出现这个改动,还是一味地按照旧有的思路去讲,这是我们作为教师不应该犯的错误。

这件事也给了我一个非常深刻的教训,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得更加仔细地研究教材,特别是研究几个不同版本的教材的差异,同时不断学习最新的学科思想和知识,这样才能进行有效教学。

学生要学好,就要求我们老师更应该不断地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