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视教学细节 演绎精彩课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珍视教学细节演绎精彩课堂
作者:顾娟
来源:《小学教学参考(综合)》2008年第05期
“细节”一词在字面上的理解是:细者,小也;节者。

单位或要点也。

《汉语大词典》把它诠释为细小的环节和情节。

我们常说的“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功亏一篑”等等,也无不向我们说明细节虽小,但作用重大。

课堂教学过程是由无数的细节连缀而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细节就是课堂中的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手势、一个动作、一个错误、一个疑点。

只有珍视教学细节,才能使我们的课堂精彩纷呈。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

应该怎样把握这些教学细节,演绎精彩的课堂教学呢?
一、关注细节。

关怀生命。

让课堂彰显魅力
我们的课堂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学生,他们多么渴望教师的关怀和激励。

因此,我们要用一颗敏感而细腻的心去关注孩子。

关注他们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关注他们每一个细小的生命需求,要让细节教育回归“生命关怀”的教育本质,有效触动学生心灵。

记得在我校的一次教研课上,上课老师王老师充分地注意到了每一个细节:学生分组学习,老师蹲下身子与学生并目相视,积极交流;面对学生的表现,老师不时礼貌地说“请坐”、“你请”、“谢谢大家”;当一位学生理解出现错误时,经过同学的帮助终于明白后,老师关注到该生一开始的泄气、伤心,立即加以鼓励,并带头鼓掌,及时地保护了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教师的一次鼓励,一声问候,一次表扬也有可能演绎精彩的教学。

教师惟有具备一颗慧心,拥有一片真情,付出一份真爱,为学生打造一片充满人文关怀的心灵土壤,才能发现一个个细节中蕴含的教育真谛,让课堂彰显魅力。

二、预设细节。

预约精彩,让课堂充满灵性
我们要准确解读教材,把握教材。

教材是课程标准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学习内容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材料。

我们必须深刻地研究教材。

确定自己的教学目标、预设教学过程,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课堂上自如地驾驭教材,生成精彩。

我在上《荷花》一文时,课前反复阅读教材,对文本中的关键词“冒”进行了精心的预设。

为了让学生自己感受、发现文本中最美的词,我先设计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节,找出你认为最美的一个词或句子”的问
题。

让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找到“冒”这个极具“生长性”的词。

接下来,我进行了深入的拓展:先让学生给“冒”换词,在比较、替换中让学生悟其意,悟其法;再用“怎样的长才是冒”,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在自由思考、集体交流中得到了多元化的答案,丰富了对“冒”的理解,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又让学生谈感受,抒发对白荷花的喜爱之情。

学生对“冒”的理解逐渐加深,感受到了作者用字的巧妙。

这样,学生不仅得到了语感的培养,还在读的过程中感悟到文章的“美”、文章的“情”。

可见,有了对教材的准确解读和精心预设,才有可能出现精彩的课堂。

三、捕捉细节,用心感悟,让课堂充满智慧
教学细节稍纵即逝,它犹如一个调皮的小精灵,要靠教师用智慧去发现。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具有一双“发现”的慧眼,及时捕捉课堂细节,生成别样的精彩。

1,认真对待学生的“奇思妙想”。

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对于成人来说,孩子总爱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

然而正是这些稀奇古怪的想法。

反映了孩子的探究心理、创造性思维。

这就是学生的“亮点”。

如果老师能及时发现学生的“亮点”,巧妙引导,将使学生受益匪浅,也将成为课堂中的亮点。

如:特级教师周益民在教《鹬蚌相争》一文时,学生小常向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书上写鹬威胁蚌说‘你不松开壳儿,就三等着瞧吧。

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没篓有了水,你就会干死在这河滩上!’你想呀,鹬的嘴正被蚌夹着昵,怎么可能说话呀?”其他同学受到启发,也有了新的发现:“是呀是呀,这样想来下面也有问题。

下面课文又写蚌得意洋洋地对鹬说,‘我就夹住你的嘴不放,今天拔不出来,明天拔不出来,吃不到东西,你也会饿死在这河滩上!’蚌正夹着鹬的嘴呢,怎么说话呀,一开口不就让鹬拔出嘴了吗?”面对这个“突发事件”,周老师肯定了小常的想法,井组织大家就这个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学生们都积极地参与到了讨论之中。

随后,周老师建议学生们一起动脑来改改教材,再动动手给编辑叔叔写封信。

于是,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写起信来。

在这样的教学中,周老师不但保护了学生的求知欲,巧妙解决了学生提出的问题,而且,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使得这一教学细节成为课堂中的一个亮点。

2,要及时发现学生的“误点”。

很多时候,我们“轻视”了学生细微的错误,没有用心去理会或纠正,结果导致学生一错再错或理解偏差。

如果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误点”,用心生成细节教学,加以纠正,不仅能帮助学生拨正偏差,而且能让学生茅塞顿开,深化理解。

一位教师上《山谷中的谜底》,教到最后的时候,她让同学们就“谜底为什么会被这两个旅行者所揭开?”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学生讨论非常激烈,回答也非常精彩。

这节课上,学生对“运气”的理解明显带有一些贬义,在他们的理解之中“运气”即不劳而获,这对文中旅行者的品质是一种不尊重,如让学生抱有这样的想法或理解,这一课的教学不仅未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反而会有负面效应。

教师紧抓“运气给不同人带来的作用”,通过
讨论,既巧妙地解决了可能出现的问题,还适时让学生对人生进行了一番思考,给学生以很大的震撼。

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