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古镇设计说明1 1.1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中宏·阳光城(二期)设计说明
第一章建筑设计
一、项目概况:
·施甸县位于云南省西部边陲,怒江东岸,保山市南部,地处东经98°54′至99°21′、北纬24°16′至25°00'之间。
东隔枯柯河与昌宁县接壤,南以勐波罗为界与临沧地区为邻,西隔怒江与龙陵县相望,北连隆阳区。
县城距保山市政府60公里,距省会昆明654公里。
·施甸地处温热气候带,常年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7℃左右,年平均降雨量945毫米。
县内最高海拔2895.4米,最低海拔560米。
县域东西最大横距45公里,南北最大纵长79公里,全县总面积2009平方公里。
总耕地面积30万亩(水田12万亩,旱地18万亩),人均占有耕地0.98亩。
·本案地块位于:本案地块位于施甸县过境线东侧;白福路从本案中间穿过。
规划依据:
1、业主提供设计规划条件文件
2、《保山市规划管理技术标准及规定》
3、用地现状地形图及用地红线图
4、国家、地方现行的相关设计规范
三、项目定位:
·主题:本项目以“云南古镇民居与商业有机融合”为主题,体现“以人为本”设计理念,力求营造生态、时尚、舒适而富有品质的商住生活环境。
·生态:利用原有的环境,用景观环境营造出生态的生活空间,自然生态的全景观享受。
·时尚:周边自然景观大环境的围绕,和健康生活的元素,良好的景观环境所创造的居家条件。
·休闲生活:富有当地特色的民居古镇风格的建筑设计,首层营造浓厚的商业和休闲氛围。
四、规划设计目标:
1.建设营造生态、时尚、舒适而富有品质的商住生活环境,体现“以人为本”设计理念,平面布置合理,功能分区明确,强调居住区的空间序列感和私密性。
2.创造高尚的社区环境、空间组织,强调“序”“礼”的空间秩序,韵律感强,环境舒适、宜人、归属感强。
·本案注重对小区的人文环境及“小气候”环境的设计,景观水系的设计,也是“以人为本”原则的充分体现。
·小区绿化强调点、线、面的结合,强调均好性,突出景观的中心节点。
五、规划设计:
(一)规划设计理念:
据对基地周边区位的分析及小区本身规划的构思,规划可概括为:区域性、生活性、景观性、可持续性。
充分了解自身及周围环境特点,发挥步行街休闲生活优势,强化环境,突出云南古镇的民居特点,营造浓厚的古镇气息。
本小区规划布局,综合考虑周边环境,路网结构、绿地系统。
遵循因地制宜、合理布置、生态化的设计原则,以人为本,注重社区的人性化设计,突出体现区域良好的商业和休闲环境,体现古民居和休闲社区的特点。
空间组织灵活多样,利用建筑体型的变化造就富于变化的空间形态。
营造舒适宜人的景观环境与人文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及人与人之间的亲和关系。
(二)规划总平面布局:
总平遵循古民居围合的特点,中间贯穿车道,整体布局路网脉络清晰。
以中心水系花园为中心主轴上结构中心,均匀串联起各个居住组团,体现较好的整体性、连续性和均好性。
步行流线连接各居住组团,强化了小区的休闲性、景观性和私密性。
1、组团结构:根据小区的总体布局形态,在遵循原有规划划分的条件下,自然形成居住部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做到小区结构明显有机结合,充分显示小区的规划品质。
2、平行布局:小区的住宅平行错落布置,使住户拥有更多采光面和景观视野,也丰富了小区的天际线及沿街景观,小区空间灵活,富有动态。
3、园林景观风格:地段显著的景观特点首先是在局部屋顶设置景观。
(三)交通组织:
小区充分利用用地本身地块规划的特点,住宅有独立出入口,商业的设置,住宅停车充分利用一层庭院的空间。
(四)绿化景观系统:
注重生态平衡。
充分利用当地乡土树种配置植物景观,用以改善建筑环境,恢复动植物生态平衡。
同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形成较为平衡的生态小气候,增强人们的舒适感。
2、小区中心绿地园林风格,形成“绿色小区起居室”,中心绿地通过小型浅水系、步行景观带、小品、园灯等园艺设施,赋以形的意义(“厅”与“廊”)围合的建筑充分享受雅致园林景观。
同是“带形”空间,外围商业空间规整开阔,渲染活跃的商业氛围;沿各步行水系景观主轴的空间开合有序、富于变化,节节有对景,四望有惊喜,以丰富的景观序列构成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观。
(五)高尚小区的智能化配置:
高尚小区的智能化配置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1、安全防范系统主要包括出入口管理,闭路电视监控,对讲机与防盗门的住户报警等。
2、信息管理主要包括对安全防范系统实行监控,远程与管理和IC卡车辆出入与停车管理、供电、供水设备、公共照明、电梯等主要设备监控管理,紧急广播与背景音乐系统,物业管理计算机系统等。
3、信息网络主要包括实现上述功能科学合理布线,设有宽频网络装置,每户不少于两对电话线和两个有线电视插座,建立有线电视网,物业管理计算机系统,配置局部网络并可供住户联网使用。
六、单体设计:
(一)单体平面设计
1、根据市场销售的要求,设计多种不同的住宅户型,户型满足住户先进性、多样性的需求。
2、合理组织内部功能空间平面紧凑,在有限的面积内尽可能压缩过道面积,扩大起居放宽厨卫、卧室面积, 以提升住宅的利用率。
3、各行为空间专用性明确,根据不同要求,做到动静分区、洁污分区、干湿分区,符合家庭行为特征。
4、突出厨卫设计水准,合理有序地安排厨卫各项设备及设施,注意组织厨卫通风,并对有条件的卫生间适当分隔。
充分考虑本地居民的生活习惯,设计建造经济、功能适用的住宅体系,获得良好的采光、通风、朝向。
(二)单体的立面造型设计:继承古民居传统建筑形态和体型尺度,加以改进和变化。
在屋顶采用斜坡瓦顶式。
山墙采用穿梁马头墙形式,配合中式的窗框。
营造浓厚的古镇气息。
.
七、无障碍设计:
本小区步行系统实行无障碍设计,住宅出入口设置残疾人坡道。
八、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详见总平面图
第二章结构设计
一、工程概况
设计合理使用年限50年,结构选型,框架结构,建筑功能及层高均详建筑单体。
二、设计规范、规程
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
4、《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 GB50002-2002
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2008
三、荷载作用
1、设计基本风压:0.30KN/M2。
地面粗糙程度类别B类。
2、抗震设防烈度:8度,地震加速度为0.2,剪力墙结构抗震等级为二级。
四、基础设计
本工程采用静压沉管灌注桩。
五、结构选用框架结构体系,楼盖体系为现浇混凝土梁板体系。
六、结构电算
本设计结构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高层建筑设计开发部开发的PKPM系列软件(多层及高层建筑结构三维分析与设计软件)进行计算。
第三章给排水设计
一、设计依据
1、《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J50015-2003)(2009年版)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6年版)
3、《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90)
4、《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安装及工程验收技术规范》 GB/T18713-2002
5、《太阳能热水器安装及选用》 08S216
6、《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 GB50364-2005
7、《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50013-2006)
8、《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50014-2006)
9、《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
10、其它现行国家有关设计规范及规程,省内地方法规及本院专业技术统一措施.
二、设计范围
本专业设计内容有:生活给水排水系统、雨水系统、室内、外消火栓系统。
三、给水系统
1、小区由市政给水管网引入两路DN150给水管在小区内成环状敷设(室外消防给水管单独成环),供小区内生活、消防、绿化用水。
商业、住宅、消防等均分设水表计量。
2、市政给水管网压力为0.30MPa,各用水点均由市政给水管网直接供水。
4、用水量统计:
生活用水量约为:191.65m3/d,最大时用水量为12.88m3/h。
第四章电气设计
一、设计依据
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设计规程、规范及标准,主要包括:
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 16―2008)
2、《住宅建筑设计规范》 (GB50368―2005)
3、《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4―2011)
4、《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2―2009)
5、《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2004)
6、《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GB50217―94)
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2010)
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9、《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J50053―94)
10、《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242-2011)
二、电气设计内容
1、动力、照明系统,高低压变配电系统,建筑物防雷及接地系。
2、电气总图设计。
三、供电电源
1、本小区由当地供电部门提供一路10KV高压电源,采用YJV22-10KV型电力电缆引至小区的高低压变配电房内环网柜(小区变配电房内)。
高压部分采用单母线分段运行方式
2、本工程小区公共走道应急照明和疏散照明为二级负荷、其余均为三级负荷。
3、负荷计算
负荷计算表:
负荷计算采用需用系数法,负荷计算结果:计算负荷有功功率Pe为1709KW,按照补偿后的功率因素0.9的取值,补偿后的视在功率S为1899,设计装机总容量为2400KVA,变压器的负荷率为80%。
变电所内选用3台800KVA变压器,设于地下室变配电房内。
三、配电及敷设方式
1、本工程配电采用树干式和放射式相结合方式。
对大容量动力设备采用放射式配电,各楼配电采用放射式配电,即采用BV导线或电缆,沿配电缆桥架敷设,各层配电由电表箱集中引
出。
住宅及商店分户计费。
2、所有消防设备配电线路均采用阻燃或耐火型铜芯电缆或导线,沿吊顶入线槽或穿管暗敷设。
3、各层一般照明配线均采用铜芯电缆,沿吊顶内防火线槽或穿管暗敷设。
四、防雷接地保护
本工程按第三类防雷建筑要求设置防雷设施,采用TN-(C)-S接地保护系统。
防雷接地与保护接地共用,接地电阻小于1欧姆。
五、火灾消防系统
本工程公共部位根据水暖专业联动要求设置消火栓联动控制系统。
六、电话及宽带网络系统
本工程电话及宽带容量估算:其中电话容量按商店1对/50平米,住宅2对/户计,宽带网络容量按商店1对/50平米,住宅1对/户计,各设备用房均设1对电话直通市话网,电话总容量约为1200对,宽带网络终端总容量为600对。
在小区一层设20平方米通信机房。
七、电缆电视系统
本系统的信号引自城市有线电视网。
住宅每户安装二个终端插座,商业部分预留信号前端箱供二次装修时引接。
本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为:用户终端电平69±6dB,载躁比≥44dB,载波互调比≥58dB,交扰调制比≥47dB。
八、可视对讲系统
住宅均设可视对讲系统,住宅大门入口设置电磁门锁,以策安全。
第五章消防专篇
一、建筑部分
1、本项目为居住小区,多层住宅耐火等级二级。
2、住宅每层为一个防火分区,面积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二、消防给水排水
1、整个小区同时发生火灾次数为1次
2、小区内按消防用水量最大的单体设计消防总用水量;经计算小区室内消防用水量为0L/S,室外消防用水量为25L/S,自动喷淋用水量为0L/S,故最大消防用水量按180吨计。
3、消防水源:小区由市政给水管网引入两路DN150给水管在小区内成环状敷设(室外消防给水管单独成环),供小区内消防用水。
4、本工程由市政给水管引入两条DN150管道,在发生火灾时,市政给水管依然能满足生产与生活最大用水量,故本项目不设室外消防水池。
5、由市政给水管网引入两路DN150给水管在小区内成环状敷设,并在该环状管网上设有SS-100室外消火栓,供小区室外消火栓用水。
6、除了以上消防措施处,各处按有关灭火器配置规范要求,配置一定数量干粉灭火器。
第六章无障碍设计专篇
本小区建筑设计中,按照国家相关规范法规标准为残疾人及老年人等行动不便者考虑无障碍设计,为他们创造正常活动和参与社会活动的便利条件。
在平面设计中,楼梯建筑入口及门的设计满足无障碍要求。
小区地面设计规范的路引,停车场考虑残疾人车位。
在竖向设计中,小区内部主要交通路线上有高差处坡度均满足残疾人坡道要求,或局部设置功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坡道。
商业入口有高差处均按残疾人的使用要求进行无障碍设计。
第七章环保专篇
一、建筑设计
1. 每户厨房均设变压式排烟道通至屋面,暗卫生间均设变压式排风道通至屋面。
2. 小区垃圾袋装由物业管理统一集散。
3. 小区每户设计专用空调器放置位置并有组织地收集空调水。
4. 排水系统采用分流制,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规划道路市政管网。
5. 所有通风系统设备均选用底躁场型,设备基础设减震器,吊挂设备设减震支架,进出口采用柔性,尽可能设消声弯头、消声器。
设备房设密闭门隔声,通过各种综合措施降低躁声、
振动,满足环保要求。
6. 水泵房设置橡胶隔振、可曲挠橡胶接头等起到隔振消声作用。
7. 建筑材料选用绿色建材。
二、给排水设计
1、水泵采用隔声,减振措施,以减少噪声。
(1)采用低噪声的立式水泵。
(2)基础采用隔振器。
(3)进出水管采用橡胶接头。
2、所有止回阀均采用消声止回阀,以减少噪声。
3、污水处理:污水汇流后经地埋式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
第八章节能专篇
一、建筑设计
1、由于本工程外墙均采用190厚加气混凝土,设计的挤塑挤塑聚苯板的厚度根据施工图阶段经计算达到满足节能要求。
2、屋顶采用倒置式作法,设计的挤塑挤塑聚苯板厚度根据施工图阶段计算达到满足节能要求。
3、外门窗采用单层PVC塑钢门窗(或断热铝门窗)在其门窗与洞口之间采用发泡填充剂堵塞避免冷桥气密性达到《强制性条文》P1-2-1T第4.4.4条要求。
二、给排水设计
1、采用节水型卫生器具。
2、采用节能高效水泵。
三、电气设计
电气节能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技术措施
1、采用低能耗干式变压器。
2、采用低能耗油高效率的柴油发电机,作为应急自备电源。
四、利用太阳能
1、在11F以下房子屋顶设置太阳能热水器,充分利用太阳能。
通风机均选用低噪声高效节能风机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