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福建中考《贾生》鉴赏练习(带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贾生·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可怜”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首诗在行文结构方面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的赏析。

“可怜”是可惜、可悲的意思,是全诗的关键,表达了作者对文帝不顾百姓苍生疾苦的批评之情。

在结构上,本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前两句围绕“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三、四句一转,由强烈对照而形成的贬抑之情便显得特别有力。

2.“可怜”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可惜;诗人嘲讽了封建统治者求贤的虚伪,也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3.这首诗结构上的特点是什么?
前两句围绕“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第三句引而不发,末句用强烈的对照形成贬抑,点破而说尽。

4.贾谊得到皇帝的赏识,作者对此持何态度?
答:文帝把谪居长沙的贾谊召回京城,在宣室接见他,君臣晤谈,直至夜半。

尽管文帝求贤若渴,可惜,他殷殷垂询的不是安民之策,虚心听取的只是鬼神之事,虽然听得入神,甚至移膝前席,又有何用?
5.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答:这首咏叹贾生故事的短诗,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

诗中的贾生,正有作者自己的影子,慨叹贾生的不遇明主,实际是感喟自己的生不逢时,自伤之意尽在言外。

6、这首诗用了先扬后抑的写作手法,试作分析。

诗的前两句写朝廷重贤,宣室召见,重新任用才华横溢的贾生,是赞美,是扬;后两句写讨论的是服药求仙等虚无的事情,而不去探讨天下百姓的问题,是讽刺,是抑。

诗人用欲抑先扬的手法讥讽朝廷的昏庸和对贤臣的不重用及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7、对《贾生》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B、此诗是首咏叹贾生故事的短诗,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荣辱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C、“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这两句,由“求”而“访”而赞,层层递进,表现了文帝对贾生的推服器重,对文帝求贤的歌颂。

【表现了文帝对贾生的推服器重,对文帝求贤的歌颂。

错,是先抑后扬,对文帝不顾百姓苍生疾苦的批评之情。


D、第三句承、转交错,是全诗枢纽。

可怜,即可惜。

不用感情色彩强烈的“可悲”、“可叹”一类词语,只说“可怜”,一方面是为末句——一篇之警策预留地步;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这里貌似轻描淡写的“可怜”,比剑拔弩张的“可悲”、“可叹”更为含蕴,更耐人寻味。

仿佛给文帝留有余地,其实却隐含着冷隽的嘲讽,可谓似轻而实重。

8、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标题中的“贾生”即贾谊,西汉初期著名政论家,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却遭谗被贬。

B.一、二句叙述贾谊被贬后,过了几年汉文帝又把他召回长安,在宣室里接见了他。

这两句,由“求”而“访”而赞,层层递进,表现了文帝对贾谊才能的推服器重。

C.第三句“夜半”“前席”,把汉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状描绘得惟妙惟肖。

D.第四句说明了文帝郑重求贤,虚心垂询的原因,他不是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只是“问鬼神”,令人扼腕叹息。

但也从侧面烘托出贾谊学富五车、华彩照人的精神风貌,表现出作者对他的仰慕之情。

【侧面烘托统治者的荒唐、昏庸,自己怀才不遇的不平。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