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腔肠动物门(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章腔肠动物门(教案)
第3章腔肠动物
一、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代表动物:水螅。
包括:水螅、水母、海葵、海蜇、珊瑚等。
全为水生,多为海生。
真正后生动物的开始,在动物的进化史上占重要地位。
主要特征:辐射对称、两胚层、有组织分化、原始消化腔、网状神经系统、刺细胞、水螅型与水母型个体、生活史多有世代交替现象。
1. 身体呈辐射对称,有的为两辐射对称、
辐射对称:通过身体的中轴(从口面到后口面)有多个切面(至少有三个)可以把身体分为两个大致相等的部分。
这是一种原始的低级对称形式,如大多数腔肠动物。
两辐射对称:通过身体的中央轴,只有两个切面可以把身体分为大致相等的两部分,这是介于辐射对称和两侧对称的一种中间形式。
如海葵。
辐射对称(两辐射对称)的体制是腔肠动物对水中固着或漂浮生活的一种适应。
2. 两胚层和原始消化循环腔,有细胞内和细胞外消化两种方式。
外胚层
体内胚层功能:营养(主要)
壁
中胶层:弹性骨骼,支持。
细胞内消化
消化作用
消化循环腔细胞外消化
循环作用:输送营养物
外(上)皮肌细胞:具保护、运动和传导功能(非神经的传导或类神经传导:首先在腔肠动物得到证实)。
腔肠动物的上皮与肌肉没有分开(原始结构),上皮肌肉细胞既属于上皮(保护功能)、也属
于肌肉(运动功能)的范围(即其基部有肌原纤维沿着身体的纵轴排列:收缩使身体变短)。
内皮肌细胞(营养肌肉细胞):
收缩功能:肌原纤维呈环形排列,收缩使身体变细。
2条鞭毛,摆动促成水流,输送已消化的食物。
营养功能
同时可伸出伪足捕捉食物微粒(已经细胞外初步消化的食物颗粒)进
行细胞内消化。
腺细胞:腺细胞分泌消化液消化循环腔细胞外消化
口、基盘处较多分泌粘液帮助捕食、滑润
细胞外消化:由腺细胞分泌消化酶到消化腔内、将食物进行的消化,称为细胞外消化。
消化循环腔:由腔肠动物内外胚层细胞所围成的体内的腔,这种消化腔既有消化的功能又有循环的功能;为原始消化循环腔(有口无肛门)。
(消化循环腔为胚胎发育中的原肠腔)间细胞:小型未分化的胚胎性细胞,可分化成皮肌细胞、刺细胞、生殖细胞等。
中胶层:位于腔肠动物体壁中两胚层之间并有由内外两胚层细胞分泌的薄且透明的胶状物质,对身体起支持作用(弹性骨骼)。
3. 出现了组织的分化(但很原始)
细胞的分化:皮肌细胞、感觉细胞、刺细胞、腺细胞、神经细胞、间细胞;
原始的组织分化:上皮组织、神经组织
上皮组织和肌肉组织的原始性:上皮组织和肌肉组织没有分开----皮肌细胞。
4. 网状神经系统(扩散或漫散神经系统)
原始的神经网(无神经中枢,神经的传导一般无定向性,且传导速度慢,比人的慢千倍)。
5. 具特有的刺细胞
刺细胞:腔肠动物所特有,触手上特别多,捕食、防御和攻击
6. 水螅型和水母型
中胶层:水母适应漂浮生活,中胶层加厚,可以减轻身体比重。
7、有性和无性生殖,有世代交替现象,海产种类有浮浪幼虫期。
无性生殖:出芽(母体成熟后,以出芽的方式产生并形成新个体)有性生殖:大多雌、雄异体,异体受精
间细胞来源于外胚层:水螅纲
新个体
固着
精卵受精合子卵裂囊胚期原肠期浮浪幼虫浮浪幼虫:腔肠动物(海产种类)生活史中,由受精卵发育形成的原肠胚,在其表面生有纤毛,能游动的幼虫称为浮浪幼虫。
二、腔肠动物门的分类
水螅纲:多海产,少淡水
据形态特征和世代交替现象分钵水母纲:全海产
珊瑚纲:全海产
(一)、水螅纲
如:水螅、薮枝虫、桃花水母、钩手水母、僧帽水母等
1.大多有水螅型和水母型,故有世代交替现象;少数种类有水螅型无水母型(水螅)、
或有水母型无水螅型(桃花水母)。
薮枝虫的生活史:(单体和群体、水螅型和和水母型、世代交替)精
有性生殖受精卵囊胚原肠胚
卵(浮浪幼虫)
无性出芽生殖
新个体固着薮枝虫有世代交替现象,水螅型群体以无性出芽的方式产生单体的水母型,水母型个体成熟后,精卵结合产生受精卵,经过胚胎发育形成实心的原肠胚,在其表面长出绒毛形成浮浪幼虫,固着生活,以出芽的方式发育成水螅型的群体。
2. 多态现象:
在同一群体上,有多种形态与机能的个体。
如薮枝虫有生殖体和营养体之分。
其生物学意义:群体中个体之间的劳动分工,因腔肠动物尚未出现执行不同生理功能的器官和系统。
3.水螅水母有缘膜;触手基部有平衡囊(具平衡石;司平衡和感觉)。
4. 刺细胞只存在于外胚层,生殖腺由外胚层产生。
(二)、钵水母纲
全海产、大型水母,如:海月水母、海蛰、霞水母(触手长30M)
1. 有世代交替,但水螅型退化或无、水母型却十分发达(大型水母、中胶层厚),且无缘
膜(钵水母与水螅纲水母的主要区别)。
2. 神经感官较发达,具触手囊(具眼点、平衡石、嗅窝等结构;具感光、平衡、化学感受等功能)。
3. 消化循环腔复杂,辐射管发达,有内胚层起源的胃丝,胃丝上有刺细胞(内外胚层都具有刺细胞)。
殖腺起源于内胚层。
钵水母纲和水螅纲水母之区别
(三)、珊瑚纲
种类最多、约7,000种以上,全海产,如海葵、各种珊瑚等 1. 纲的主要特征
(1)生活史中仅水螅型世代,无世代交替现象。
(2)单体、多群体,大多有骨骼(海葵例外),口道沟(纤毛沟)的存在使身体呈两辐
射对称。
(3)本纲个体与水螅纲的水螅型个体基本相似,但有口道、隔膜(支持并增加消化面积)
和隔膜丝(有刺细胞和腺细胞:捕食物和消化)。
(4)生殖腺起源于内胚层。
2. 主要类群
据触手和隔膜的数目分2个亚纲:(1)八放珊瑚亚纲:
触手、隔膜各8个,触手呈羽状分枝。
仅一个口道沟。
形成中胶层骨片或骨针:骨骼是由外胚层细胞移入中胶层而分泌角质或石灰质骨针或骨片。
这些骨片连接成管状如笛珊瑚、愈合成中轴骨如红珊瑚、骨针存在于中胶层或突出体表面,如海鸡冠、海鳃、海仙人掌。
(2)六放珊瑚亚纲:
触手、隔膜一般为6的倍数,触手中空、不分枝,具2个口道沟。
珊瑚座)、鹿角珊瑚(群体分枝状珊瑚座)、脑珊瑚(圆块状珊瑚座)
腔肠动物三个纲的主要特征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