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疗效观察参考模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疗效观
察
【摘要】目的观察利水行气活血法结合西医综合疗法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0例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30例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对照组)30例,进行观察比较。
结果两组病例均告治愈,治疗组胸水平均吸收时间(10±2)天,平均住院时间11天,无后遗胸膜肥厚;对照组胸水平均吸收时间(24±4)天,平均住院时间25天,后遗胸膜肥厚9例。
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较单纯西药治疗为好。
【关键词】胸膜炎结核性治疗中西医结合
我科担负着窑街矿区结核病的防治工作,在日常工作中,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0~2006年12月经病史,体检,辅助检查,排除其他性质病变,确诊为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18~23岁的患者60例,将60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30例中,
男18例,女12例。
胸水量中等及以上者20例,少量者10例。
对照组(单纯西医治疗)30例中,男17例,女13例。
胸水量中等及以上者16例,少量者14例。
两组临床表现均有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发热,体检发现胸腔积液征及经X线、B超检查确诊胸腔积液,两组病情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及观察方法
1.2.1 对照组 HRSZ(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联合抗痨,强的松消炎治疗(起始剂量30mg/d,逐渐减量,1个月停用);肝泰乐保肝治疗。
治疗至患者无积液体征后拍胸片及行B超检查,证实无积液后出院。
治疗满2个月时复查胸片。
1.2.2 治疗组本组病例中医主要见证:胸胁胀满刺痛,咳嗽气急,咳唾引痛,午后热甚,脉滑数或见沉弦。
证属“悬饮”(饮留胁下,气血失畅)。
除上述西医基本治疗外,中医治以利水行气活血。
方以葶苈大枣泻肺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
处方:葶苈子15~10g,杏仁12g,当归12g,生地10g,桃仁10g, 红花10g,枳壳15g,桔梗6g,牛膝15g,赤芍10g,川芎6g,生甘草3g,1次/d,水煎服。
随证加减:胸水量多,气急明显者可加苡仁20g,泽泻15g,茯苓15g,胸水少而胸痛剧烈者可加元胡12g,柴胡6g。
10剂为1个疗程。
治疗至患者无积液体征后拍胸片及行B超检查,证实无积液后出院。
治疗满2个月时复查胸片。
1.3 观察内容(1)胸水吸收时间;(2)住院日数;(3)疗程满2个月时胸膜肥厚例数。
2 治疗结果
观察2个月,两组病例平均胸水吸收时间,平均住院日数,2个月时胸膜肥厚例数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结果比较两组病例均未行穿刺抽胸水,从表1可以看出,两组对比有明显差异,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西医研究结果,结核性胸膜炎的发病机制为:结核菌感染引起机体迟发超敏反应性增加,在这基础上结核菌和/或结核蛋白进入胸膜腔引起胸膜炎症改变,胸膜上毛细血管滤过性增加,静水压增加,含有大分子物质的液体向胸膜腔渗出,胸腔液体中胶体压增加,使形成胸腔液体的压力梯度增加;加以胸膜炎症,胸膜水肿,胸膜上的淋巴管引流减少,胸腔液体吸收减少,最后形成胸腔积液[1]。
简言之,胸膜炎发病时存在2种机制:(1)结核菌感染;(2)胸膜炎症反应,微循环障碍致胸腔积液。
此为应用药物提供了依据。
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属中医“悬饮”范畴。
中医认为其发病机理为某种致病因素致人体津液不行,留而成饮,停于胁下,阻碍气机,
气血失畅。
其病变属水肿病范围,而水肿病的治疗大法为
“去菀陈莝”,即通过发汗、利小便、化瘀等法,排除体内郁积过剩的水液,以消水肿[2]。
此为应用利水行气活血法治疗本病提供了依据。
临床研究证实,微循环障碍符合中医瘀血证的病理改变[3]。
我科所用该方具利水行气、活血化瘀之功,所以应用后不但可在短期内使胸水吸收,而且因微循环改善,可减少胸膜肥厚的发生。
同时,微循环改善,有利于抗痨药到达病变部位,该方亦有引经报使之用。
最后尚须说明两点,(1)中医未将悬饮归入肺痨,然而结核性胸膜炎因于结核菌感染,胸腔积液为标,故抗痨治疗势在必行,不可忘其根本;(2)活血化瘀法一可以改善微循环,二可以引抗痨药至病所,达到提高疗效目的,然若不抗痨治本,活血化瘀治疗有致结核菌播散,病情恶化之虞。
【参考文献】
1 严碧涯,端木宏谨.结核病学.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578.
2 杨素珍,吴中彤.“去菀陈莝”法治疗挤压综合征的体会.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1997,4(9):414.
3 翁维良.微循环研究方法.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8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