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自己的心哲理故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守住自己的心哲理故事
守护自己的心,不要给傲慢、瞋恚或无明所占据
在禅修的过程中,要排除傲慢和瞋恚的心理。

傲慢是一种看低别人的心理。

瞋恚是一种生气的心理。

当年印度的悉达多太子,小时候有一位玩伴,名字叫做“车匿”,或叫做“阐陀”。

当悉达多太子离开王宫出家时,由车匿一人驾车送行。

等到太子成佛后,车匿也来出家修行。

但是车匿跟所有的比丘们都相处得不好,因为他认为自己很早就伴随佛陀,交情比别人深,因而生起了傲慢的心理。

他对佛陀的上首二大弟子舍利弗和目犍连,特别看不顺眼。

佛陀劝了车匿几次,仍然改不了他的傲慢与瞋恚。

佛陀入灭后,比丘们按照佛陀临终前的指示,对车匿施行“梵罚”。

梵罚就是大家都不跟他说话。

车匿只好自己在鹿野苑附近精进修行,但是证不了果。

这时他的傲慢与瞋怒开始降温,想起了阿难尊者,便去找阿难指点,他问道:“阿难尊者!身心一切都是无常和无我的。

那么,做了善恶业后,是谁承受果报呢?还是没有人承受果报呢?”
阿难尊者看到车匿的傲慢与瞋恚已冷却下来,知道他已是接受佛法的好根器了,便向他讲解甚深的“缘起”的道理:“在身心的连续变化中,其实不存在一个固定不变的我,由于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我在承担果报,所以不落入‘常见’。

另一方面,在身心的连续变化中,有一后续的身心存在着,这个后续出现的身心承受着果报,所以
不落入‘断见’。


经由阿难的指点,车匿以强大的觉性看清身心现象的缘起过程,灭除了常见和断见,处在中道而证得了圣者的果位。

所以,大家要好好守护自己的心,不要给傲慢、瞋恚或无明所占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