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第04期)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专题01质点的直线运动(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1 质点的直线运动
一、选择题
1.【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行驶的a车和b车,其速度-时间图像分别为图中直线a和曲线b,由图可知( )
A.a车与b车一定相遇两次
B.在t2时刻b车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C.t1到t2时间内某时刻两车的加速度可能相同
D.t1到t2时间内b车会追上并超越a车
【答案】C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2.【兰州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某质点做直线运动,其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


A.在12s时刻质点开始做反向的直线运动
B.在0~20s内质点的速度不断增加
C.在0~20s内质点的平均速度大小为0.8m/s
D.在0~20s内质点的瞬时速度等于它在这段时间内平均速度的时刻只有一处
【答案】C
考点:x-t 。

3.【兰州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蛟龙号”是我国首台自主研制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如图所示,它是目前世界上下潜能力最强的潜水器。

假设某次海试活动中,“蛟龙号”完成海底任务后竖直上浮,从上浮速度为v 时开始计时,此后“蛟龙号”匀减速上浮,经过时间t 上浮到海面,速度恰好减为零,则“蛟龙号”在t 0(t 0<t )时刻距离海平面的深度为
A .00(1)2t
vt t
- B . 2
02vt t C .2vt D .2
0()2v t t t -
【答案】D
【解析】潜水器上浮过程的加速度:t
v
a =
, 自t 0时刻到海平面可以看作反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运动时间为0t t -,此过程的位移即为t 0时刻距海平面的深度,所以
()()t
t t v t t a h 2212
02
0-=-=,故选D 。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4.【辽师大附中2016—2017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一种比飞机还要快的旅行工具即将诞生,称为“第五类交通方式”,它就是“Hyperloop(超级高铁)”。

据英国《每日邮报》2016年7月6日报道,Hyperloop One 公司计划,将在欧洲建成世界首架规模完备的“超级高铁”(Hyperloop),连接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和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速度可达每小时700英里(约合1126公里/时)。

如果乘坐Hyperloop 从赫尔辛基到斯德哥尔摩,600公里的路程需要
40分钟,Hyperloop先匀加速,达到最大速度1200 km/h后匀速运动,快进站时再匀减速运动,且加速与减速的加速度大小相等,则下列关于Hyperloop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加速与减速的时间不一定相等
B.加速时间为10分钟
C.加速时加速度大小为0.56 m/s2
D.如果加速度大小为10 m/s2,题中所述运动最短需要32分钟
【答案】BC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5.【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如图所示为甲乙两个物体做同向直线运动的v﹣t图象,则关于两物体在0~t1时间内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物体间的距离一定在不断减小
B.两物体的位移差一定是不断增大
C.两物体的速度差一直在增大
D.两物体的加速度都是先增大后减小
【答案】B
考点:速度时间图像
6.【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如图所示,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以速度v 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传送带的左端与光滑圆弧轨道底部平滑连接,圆弧轨道上的A 点与圆心等高,一小物块从A 点静止滑下,再滑上传送带,经过一段时间又返回圆弧轨道,返回圆弧轨道时小物块恰好能到达A 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圆弧轨道的半径一定是
B .若减小传送带速度,则小物块可能到达不了A 点
C .若增加传送带速度,则小物块有可能经过圆弧轨道的最高点
D .不论传送带速度增加到多大,小物块都不可能经过圆弧轨道的最高点 【答案】BD
【解析】当物体在圆轨道上从A 点滑到底端时的速度为v 0, 根据动能定理可得:mgR=mv 02
所以小物块滑上传送带的初速度02v gR =,物体到达传送带上之后,受到向左的摩擦力作用开始做匀减速运动,速度减到零之后,又在传送带的摩擦力的作用下向左加速,根据物体的受力可知,物体在减速和加速的过程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是相同的,所以物体返回圆轨道时速度大小等于从圆轨道下滑刚到传送带时的速度大小,因此只要传送带的速度2v gR ≥

物体就能返回到A 点.则可知半径满足R ≤即可,故A 错误.当减小传送带速度时,只要
传送带的速度满足v≥,物体就能返回到A点.当v≤时,小物块可能到达不了A 点,故B正确.若增大传送带的速度,由运动的对称性可知物体还将以下滑时的速度返回圆轨道,所以只能滑到A点,不能滑到圆弧轨道的最高点.故C错误,D正确.所以BD正确。

考点:传送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7.【淮北一中2016~2017学年度高三第三次月考】一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T为时间间隔,在第3个T内的位移为3m,在第3个T终了时的瞬时速度是3m/s.则()A.物体的加速度为1m/s2
B.物体在第1个T终了时的瞬时速度是0.6m/s
C.时间间隔T=1s
D.物体在第1个T内的位移为0.6m
【答案】D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8.【江西省赣州市十三县(市)十四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一辆汽车沿着一条平直的公路行驶,公路旁边与公路平行有一行电线杆,相邻电线杆间的间隔均为50m,取汽车驶过某一根电线杆的时刻为零时刻,此电线杆作为第1根电线杆,此时刻汽车行驶的速度为5m/s,若汽车的运动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在10s末汽车恰好经过第3根电线杆,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汽车的加速度为1m/s2
B.汽车继续行驶,经过第7根电线杆时瞬时速度大小为25m/s
C.汽车在第3根至第7根间的平均速度为20m/s
D.汽车在第3根至第7根间运动所需要的时间为20s
【答案】D
【解析】汽车在10s 内的位移是:13502100s m =⨯=,由2
112
s v t at =+
,代入数据解得:21/a m s =。

故A
正确;由2202v v ax -=,22212v v ax -=,即:222521650v -=⨯⨯⨯,
解得:225/v m s =,故B 正确;汽车从第3根至第7根电线杆间的平均速度为:
7
4510020===x s s v t ⨯。

故C 正确;汽车从第1根到第7根电线杆的时间是7t ,则:
17650300s m m =⨯=,由匀变速运动规律得:2
171771 2=a s v t t + ,代入数据解得:720t s =,
汽车在第3根至第7根电线杆间运动所用的时间:73201010t t t s s ∆=-=-=,故D 错误;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
9.【江西省赣州市十三县(市)十四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一个物体在多个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如果仅使其中某个力的大小逐渐减小到零,然后又逐渐从零恢复到原来大小(在此过程中,此力的方向一直保持不变),那么,下列v ﹣t 图符合此物体运动情况的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D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10.【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牛顿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总结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B .开普勒用近20年的时间研究第谷的行星观测记录,总结出了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C .第2秒末到第4秒初的时间间隔是1秒
D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发生的改变,叫做弹性形变 【答案】BC
t t
t
t
v
v v
v
【解析】是伽利略最理想斜面实验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必然结果,故A错误;第谷用了20年时间观测记录行星的运动,开普勒通过研究第谷记录的数据,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故B正确;第2秒末到第4秒初的时间间隔为1秒,所以C正确;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叫做形变,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故D错误。

考点:物理学史、时间、弹性形变
11.【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如图所示,两条曲线为汽车a、b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的速度时间图像,已知在t2时刻,两车相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车速度先减小后增大,b车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B.t1时刻a车在前,b车在后
C.t1~t2汽车a、b的位移相同
D.a、b车加速度都是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D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12.【陕西省宝鸡中学2017届高三月考(二)理科综合】从同一地点同时开始沿同一直线运
0~t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动的两个物体I、II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在
2
A .I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断增大,II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断减小
B .在第一次相遇之前,时刻两物体相距最远
C .2t 时刻两物体相遇
D .I 、II 两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都是21
2
v v + 【答案】B
如图所示如果物体的速度从2v 均匀减小到1v ,或从1v 均匀增加到2v ,物体的位移就等于图中梯形的面积,平均速度就等于
122v v +,故Ⅰ的平均速度大于12
2
v v +,Ⅱ的平均速度等于12
2
v v +,D 错误。

考点:考查了速度时间图像
13.【陕西省宝鸡中学2017届高三月考(二)理科综合】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物体在直线上运动,经2s 又回到初始位置的是
【答案】AC
【解析】A图中表示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图像,图中2s物体的位移为零,则物体又回到初始位置,A正确;BC图中表示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图像,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在坐标轴上方位移为正,B图像的面积不为零,故位移不为零,即没有回到初始位置,C图像的面积和为零,即回到了初始位置,B错误C正确;加速度与时间关系图象反映了物体不同时刻的加速度情况,由于初速度情况未知,故物体的运动情况不清楚,故D错误;
考点:考查了运动图像
14.在物理学的发展中,科学的物理思想与方法对物理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关于物理思想和方法说法错误的是()
A.质点和点电荷是同一种思想方法
B.重心、合力和分力、总电阻都体现了等效替换的思想
C.加速度、电场强度、电势都是采取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
D.牛顿第一定律是利用逻辑思维对事实进行分析的产物,能用实验直接验证
【答案】D
考点:物理问题的探究方法
【名师点睛】对于物理学上重要的实验和发现,可根据实验的原理、内容、结论及相应的物理学家等等一起记忆,不能混淆。

15、如图所示,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斜面体质量为M,一质量为m的物块恰能沿斜面匀速下滑,若对物块施以水平向右的拉力F,物块m仍能沿斜面运动.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物块m将沿斜面加速下滑
B.物块m仍将沿斜面匀速下滑
C.地面对斜面M有向左的摩擦力
D.地面对斜面的支持力等于(M+m)g
【答案】A
【解析】对物体B受力分析,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滑动摩擦力,如图
根据平衡条件,有G x=f,G y=N。

其中f=μN,解得:G x=μG y,μ=tanθ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物体的平衡
16.【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理科】物理学中有多种研究方法,下列有关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段近似看成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运用了等效替代法。

B .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关系时可以用传感器连在计算机上直接显示力的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图线,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图像法。

C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可以在质量一定的情况下,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在物体受力一定的情况下,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最后归纳出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关系。

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控制变量法。

D .伽利略采用了以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答案】BCD
【解析】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段近似看成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运用了微元法,选项A 错误。

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关系时可以用传感器连在计算机上直接显示力的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图线,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图像法,选项B 正确。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可以在质量一定的情况下,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在物体受力一定的情况下,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最后归纳出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关系。

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控制变量法,选项C 正确。

伽利略采用了以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选项D 正确;故选BCD 。

考点:物理问题的探究方法
【名师点睛】物理常用研究的方法有:假设法、归纳法、控制变量法、实验模拟法等等,这些方法子啊解题时也经常用到.
17.【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理科】在军事演习中,某空降兵从飞机上跳下,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在t 1时刻,速度达到最大值v 1时打开降落伞,做减速运动,在t 2时刻以较小速度v 2着地.他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空降兵在0~t 1或t 1~t 2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0~t 1,12v v =
B .t 1~t 2,122v v v +=
C .t 1~t 2,122v v v +<
D .t 1~t 2,122v v v +> 【答案】AC
考点:v-t图线
18.【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11月月考】2016年“科学突破奖”颁奖仪式在美国举行,我国科学家王贻芳获得“基础物理学突破奖”;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研究方法,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不需要考虑带电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点电荷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微元法
B.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该实验采用了假设法
C.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理想模型法
D.伽利略认为自由落体运动就是物体在倾角为90°的斜面上的运动,再根据铜球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得出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这是采用了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方法
【答案】D
考点:物理问题的探究方法
【名师点睛】在高中物理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多种不同的物理分析方法,这些方法对我们理解物理有很大的帮助,故在理解概念和规律的基础上,要注意方法的积累。

19.【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11月月考】甲乙两车在同一条直道上行驶,它们运动的位移s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乙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图线与t轴相切于10s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车的初速度为零
B .乙车的初位置在s 0=60m 处
C .乙车的加速度大小为1.6m/s 2
D .5s 时两车相遇,此时甲车速度较大
【答案】C
【解析】位移时间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则知甲车的速度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不为零,故A 错误.乙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图线与t 轴相切于10s 处,则t=10s 时,速度为零,反过来看成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x =
12at 2,根据图象可知,s 0=12a •100,20=12
a •25,解得:a=1.6m/s 2,s 0=80m ,故C 正确,B 错误;5s 时两车相遇,此时甲的速度v 甲=205
=4m /s ,乙的速度为v 乙=at=1.6×5=8m/s,故D 错误.故选C. 考点:s-t 图线
20.【四川省双流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综合测试(三)理科综合】卡车以v 0=10 m/s 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因为路口出现红灯,司机立即刹车,使卡车匀减速直线前进直至停止。

停止等待6 s 时,交通灯变为绿灯,司机立即使卡车做匀加速运动。

已知从开始刹车到恢复原来的速度所用时间t=12 s,匀减速的加速度是匀加速的2倍,反应时间不计。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卡车匀减速所用时间t 1=2s
B.匀加速的加速度为2/5s m
C.卡车刹车过程通过的位移是20m
D.从卡车开始刹车到刚恢复到原来速度的过程中,通过的位移大小为40m
【答案】A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应用
【名师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和推论,并能灵活运用,有时运用推论求解会使问题更加简捷。

21.【四川省双流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综合测试(三)理科综合】从地面上以初速度v0竖
直上抛一质量为m的小球,若运动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与其速率成正比,球运动的速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t1时刻到达最高点,再落回地面,落地速率为v1,且落地前小球已
经做匀速运动,则在整个过程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小球下降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于v1/2
B.小球的加速度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减小,在下降过程中也逐渐减小
C.小球抛出瞬间的加速度大小为(1+v0/v1)g
D.小球被抛出时的加速度值最大,到达最高点的加速度值最小
【答案】D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v-t 图线
22.【四川省双流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综合测试(三)理科综合】质量为m 的汽车在平直路面上启动,启动过程的速度图像如图所示,其中OA 为过原点的一条直线。

从t 1时刻起汽车的功率保持不变,整个运动过程中汽车所受阻力恒为F f ,则:
A.0~t 1时间内,汽车的牵引力等于1
1t v m B.汽车在t 1~t 2时间内的功率等于t 2以后的功率
C.t 1~t 2时间内,汽车的功率等于111
()f v m F v t + D.t 1~t 2时间内,汽车的平均速度等于
122
v v +【答案】BC
考点:功率;v-t图线
23.【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理科】下列关于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做匀变速运动的物体在相同时间间隔里的平均速度是相同的
B.瞬时速度就是运动的物体在一段较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C.某物体在某段时间里的瞬时速度都为零,则该物体在这段时间内静止
D.平均速度就是初末时刻瞬时速度的平均值
【答案】C
【解析】做匀变速运动的物体在相同时间间隔里位移不一定相同,平均速度不一定是相同的.故A错误;瞬时速度可以用运动物体在一段较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来代替近似求解;但不能说平均速度就是瞬时速度;故B错误;某物体在某段时间里的瞬时速度都为零,该物体在这段时间内始终静止,故C正确.仅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就是初末时刻瞬时速度的平均值.故D错误;故选C.
考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24.【温州中学2017届高三11月选考模拟考试】关于物理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并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B.库仑提出了库仑定律,并最早用实验测得元电荷e的数值
C.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并通过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
D.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制作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
【答案】D
【解析】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选项A错误;库仑提出了库仑定律,密立根最早用实验测得元电荷e的数值,选项B错误;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选项C错误;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制作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选项D正确;故选D.
考点:物理学史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物理学史,是常识性问题,对于物理学上重大发现、发明、著名理论要加强记忆,这也是考试内容之一。

25.【温州中学2017届高三11月选考模拟考试】高速路上堵车,小东听到导航仪提醒“前方3公里拥堵,估计需要24分钟通过”,根据导航仪提醒,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A.汽车将匀速通过前方3公里
B.能够计算出此时车子的速度是0.125m/s
C.若此时离目的地还有30公里,到达目的地一定需要240分钟
D.通过前方这3公里的过程中,车子的平均速度大约为7.5km/h
【答案】D
考点:平均速度
26.【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图4中甲、乙、丙是中学物理课本必修1中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所用的速度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推导中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

B .甲图用矩形面积的和表示位移大小比乙图用梯形面积表示位移大小更接近真实值
C .这种用面积表示位移的方法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D .若丙图中纵坐标表示运动的加速度,则梯形面积表示加速度的变化量.
【答案】A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27.【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利用传感器与计算机结合,可以绘制出物体运动的图象.张莉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得到一沿平直轨道运动小车的位移s-t 图象如图5所示,其中0~l0s 的图像是抛物线,由此图象可知::
A .小车在0~20s 运动方向不变。

B .小车在20s ~30s 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 .小车在20s ~40s 内平均速率为零.
D .小车在0~l0s 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答案】D
【解析】s-t 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可知小车在10s 时刻运动方向改变,选项A 错误;小车在20s ~30s 内做匀速直线运动,选项B 错误;小车在20s ~40s 内路程不为零,故平均速率不为零,选项C 错误;因0~l0s 的图像是抛物线,根据212
x at
可知,小车在0~l0s 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选项D 正确;故选D.考点:x-t 图像
28.【广西桂林市桂林中学2017届高三11月月考理科综合】某同学为研究物体运动情况,绘制了物体运动的x-t 图象,如图所示。

图中纵坐标表示物体的位移x ,横坐标表示时间t ,由此可知该物体做( )
A.匀速直线运动
B.变速直线运动
C.匀速曲线运动
D.变速曲线运动
【答案】B
考点:x-t图象
29.【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甲、乙两人同时同地出发骑自行车做直线运动,前1小时内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0.2~0.5小时内,甲的加速度比乙的
B.0.2~0.5小时内,甲和乙的速度相等
C.0.2~0.8小时内,甲和乙的位移相同
D.1小时内,甲、乙骑行的路程相等
【答案】C
【解析】由图知,0.2-0.5小时内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均为零,故A错误.x-t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0.2-0.5小时内,甲图线的斜率大,则甲的速度比乙的大,故B错误.物体的位移等于x的变化量.则知0.2~0.8小时内,甲和乙的位移相同,故C正确.0-0.6小时内,甲的位移比乙的大,0.6-0.8小时内,甲的位移比乙的大,所以1小时内,甲的路程比乙的大,故D错误.故选C.
考点:x-t图像
30.【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一辆质量为m的汽车在发动机牵引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方向运动。

在t0时刻关闭发动机,其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

已知汽车行驶过程中所受的阻力是汽车重力的k倍,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 )
A .加速过程与减速过程的平均速度之比为1∶2
B .加速过程与减速过程的位移大小之比为1∶2
C .0--04t 时间内汽车克服阻力做的功为002t kmgv
D .0--04t 汽车牵引力F 做的功为3kmgv 0t 02
【答案】C
考点:v-t 图像;动能定理
二、非选择题
1.【山东省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跳蚤是弹跳力很强的小虫,它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d 1=0.80mm ,能跳起的最大高度h 1=0.24m 。

而人屈膝下蹲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d 2=0.50m ,能跳起的最大高度h 2=1.0m ;假想人具有与跳蚤相等的起跳加速度,而加速距离仍为0.50m ,则人上跳的最大高度是多少?
【答案】150m
【解析】设跳蚤起跳速度为v ,起跳加速度为a ,由运动学公式: 122ad v =,122gh v =
若人具有相同的起跳加速度,则: 222ad v = 222gh v =
联立得m h d d h 15011
22==。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2.【山东省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为了测试某汽车的刹车性能,驾驶员驾驶汽车以30m/s 的速度在干燥的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某时刻驾驶员收到刹车指令,经过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