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023范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023范文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023范文1
教学目标:
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初步掌握各自特征和内在联系。

帮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2.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师:我们学过哪些基本平面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2.出示一张纸。

师:这是什么图形(长方形)如果把这样大小的许多纸重叠在一起,你们看,是什么形状(长方体)
3.师:在日常生活中,长方体形的物体我们常见到,如保健箱、粉笔盒等等,你们能说出一些来吗(砖、墨水瓶盒子、教科书……)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日常生活中与我们联系很多,在工农业生产中用途很广。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

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二、示范操作,认识面、棱、顶点
1.拿出一根萝卜,用刀切一刀,要求学生观察并且动手摸一摸切出的面。

在学生感受的基础上,告诉学生这叫做“面”。

2.将切出的萝卜平面朝下,再垂直切一刀,取出其中的一块,出示给学生看。

师:这块萝卜有几个面两个面相交的边叫什么呢(棱)
3.继续切,把萝卜一面平摆在桌面上,再垂直切一刀,出现了一个新情况,让学生观察后回答,有几个面,有几条棱。

师: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师:刚才我们通过切萝卜的活动认识了物体的面、棱、顶点。

4.教师出示长方体模型,学生取出长方体实物,进行观察,并且摸一摸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然后回答:一个长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
三、认识长方体
1.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手中的长方体实物,并自学课本,同时在黑板上出示下列自学题:
(1)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图形哪些面的面积相等为什么
(2)长方体有几条棱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3)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2.讨论后,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简要板书。

(1)长方体有6个面,都是长方形。

把上下面、左右面、前后面称为相对的面,相对的面面积相等。

(2)长方体有12条棱,同方向的棱长度相等。

(3)长方体8个顶点。

3.接着教师出示有一组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告诉学生这也是长方体,在它的6个面中有一组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板书:在长方体中,也可能有一组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4.指导学生进行想象。

(1)师:①以上我们学习了有关长方体的知识,回忆一下看,长方体有哪些特征根据这些特征,联系生活实际中你们见到的一些实物,说说它们的面、棱、顶点(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各抒己见,进行讨论)。

②谁能说说教室这个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
(2)出示长方体模型。

①师:你能看到长方体的哪几个面②一般我们能看到长方体的三个面。

③出示透视图。

告诉学生:这幅图称为长方体的透视图。

(3)尝试练习:判断下列图形中哪些是长方体,说明哪些不是长方体,为什么。

5.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1)指导学生观察模型,指着模型的一个顶点问:相交于一个顶点的有几条棱是哪三条棱告诉学生: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
宽、高。

习惯上,我们把横的棱长称为长,纵的棱长称为宽,竖的棱长称为高。

(2)教师取出一个长方体模型,让学生指出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

再把同一模型换三个位置,分别由学生指出它的长、宽、高。

(3)要求学生拿出各自带着的录音磁带盒,要求:①在教师规定的统一摆放位置,分别量出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

②让学生在各自不同的摆放位置,量出长、宽、高并报出数据,让其他学生猜出报数据学生测量时的摆放位置。

(4)尝试练习(略)。

四、认识正方体
1.以练习一第1题,长方体的长、宽、高都是5厘米的立体图形为例,告诉学生:“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做正方体,也叫做立方体。


2.学生取出正方体学具,教师要求学生动手量一量12条棱的长度,观察6个面的形状和大小。

教师提出问题:发现了什么
经过讨论,让学生阅读课本,根据课本的叙述,要求学生讲出:(1)正方体的特征。

(2)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关系。

五、总结比较
师:我们分别学习了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请取出按照练习二十二第5题要求制作的纸样,再请大家比较比较:
1.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征
2.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3.两者的关系怎样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023范文2
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立体图形的识图。

教学难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立体图形的识图。

教具准备:
教具:长方体框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等;投影片;动画。

学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

教学设计:
一、复习准备
1.请同学们自己画一个已经学习过的平面图形;再请每位同学用手摸一摸画出的图形;老师明确:这些图形都在一个平面上,叫做平面图形。

2.教师摆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墨水瓶盒等。

教师提问:这些物体的各部分都在一个面上吗(不是)
教师明确:这些物体的各部分不在一个面上,它们都是立体图形。

3.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有什么特征。

教师板书:长方体的认识
二、学习新课
(一)长方体的特征
1.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

教师提问:请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请用手摸一摸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请摸一模三条棱相交处有什么
教师板书:面、棱、顶点
2.参考讨论提纲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演示动画“长方体的特征”】
讨论提纲:
①长方体有几个面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么关系
②长方体有多少条棱棱的位置、长短有什么关系
③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
教师板书:长方体:
面: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棱:12条,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顶点:8个。

教师:请完整地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

3.比较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

老师提问:长方体是立体图形,画在纸上如何与平面图形区别呢请观察,你能看到几个面哪几个面你能看见几条棱哪几条棱
教师介绍长方体的画法:看不见的棱画在图纸上用虚线表示,最后面画出的是长方形,其它的面画出的是平行四边形。

4.出示长方体框架观察。

教师提问:框架上的12条棱可以分几组怎样分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教师明确: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二)正方体特征
1.【演示动画“正方体的特征”】
教师提问:看一看新得到的长方体与原来长方体比较有什么变化 (长、宽、高变为相等,六个面都变成了正方形,长方体变为正方体)
2.对照长方体的特征学生自己研究正方体的特征。

学生讨论、归纳后,
教师板书:正方体:
面: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棱:12条棱长度都相等。

顶:8个。

3.学生讨论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相同点:面、棱、顶点的数量上都相同;
不同点:在面的形状、面积、棱的长度方面不相同。

教师提问:看一看长方体的特征正方体是否都有试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023范文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过程,能够准确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重点难点:
能够准确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
长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让学生拿出长方体的盒子并沿着棱剪开,把长方体展开成6个面并观察这6个面有什么特点
学生举手回答问题。

(长方体的表面积由6个面来组成,每组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二、讲授新课
教师出示例题,一个知道长、宽、高的长方体纸盒,如何才能求出它的表面积
学生利用手中的长方体纸盒为参照,探究如何才能求出长方体的表面积。

学生同组之间相互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每个小组的讨论活动。

教师提问学生如何求长方体的表面积。

学生回答:(分别求出每个面的面积,再加起来。

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 教师让学生把长方体的纸盒展开,看一看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组成长方体表面积的6个面,等于(长×宽+长×高+高×宽)×2=长方体的表面积
教师让学生自己求出长7厘米、宽5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学生列式:(7×5+7×3+5×3)×2
教师让学生思考正方体的表面积如何求
学生同桌之间进行交流,教师提问学生。

(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高×宽)×2
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023范文4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由此建立表面积的概念。

2、能根据现实情景和信息,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观察思考等方法,去探求长方体的计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探求意识和探求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数学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建立表面积的概念。

教学难点:
掌握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复习长方体的特征。

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知道它们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
的立体图形。

那么它们都有哪些特征
生: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2、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都已经掌握了长方体的特征。

那么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长方体,一起来探究一下长方体的面。

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1、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师:现在老师手中有一个长方体纸盒,昨天同学们回家也都做了一个,刚才我们说长方体有6个面,他们分别是,(边说边指),那么如果我们沿着长方体的某些棱剪开,再展开,会是什么形状呢
接下来学生动手剪(强调要求)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展开后,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原来的立体图形变成了平面图形。

生:我发现长方体展开后还是由6个长方形组成的。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课件演示(实物展开后贴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你们现在还能像课件中一样找到刚才指出的前面吗后面又在哪里呢你还能找出上、下、左、右分别在什么地方吗
生:能。

师:那么请你们在自己的长方体展开图中标出上、下、左、右、前、后。

师:观察长方体展开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我们知道长方体有6个面,哪些面的面积是相等的
生:前后面,左右面,上下面是相等的。

师:为什么
生: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2)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同桌合作)
生:上、下每个面的长和宽是长方体的长和宽,每个面的面积是长x宽;前、后每个面的长和宽是长方体的长和高,每个面的面积是长x高;左、右每个面的长和宽是长方体的高和宽,每个面的面积是宽x高。

师:同学们,像这样我们把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长方体的表面积。

(板书:表面积)
(2)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师:那么怎样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呢
小组合作:1,先独立思考,记录下自己的方法。

2,小组内交流,探讨哪种方法更简便。

学生作业展示:长x宽x2+长x高x2+宽x高x2
或者(长x宽+长x高+宽x高)x2 分别解释
教学例1。

出示例1:做一个微波炉的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课件出示)
问题:要求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实际上就是求这个长方体包装箱的什么
生:实际上就是求这个长方体包装箱的表面积。

根据上面咱们总结出的公式来求一下表面积
方法一:0.7×0.5×2+0.7×0.4×2+0.5×0.4×2=1.66(平方米)
方法二:(0.7×0.5+0.7×0.4+0.5×0.4)×2=1.66(平方米)
(3)通过刚才的操作与例题,你觉得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需要哪些条件,又该如何计算呢归纳总结
三、深化提高,综合应用
1、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六的习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

2、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

(1)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让学生发现本题中“没有底面”这条信息很重要。

(2)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

四、归纳知识,总结学法
师: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在这节课学习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或深刻感
受和老师、同学说说。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023范文5
教材依据: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中的长方体的表面积
设计思路:
新课程标准提倡“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

注重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手段,在小组合作中,认识长方体的基本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前面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特征,以及展开与折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本节课学习可以巩固学生对前两节课内容的理解,同时为后面学习长方体的体积奠定了基础,可以更好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由于是小学五年级学生,虽然在前面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了面和棱的特征,学习了展开与折叠,但学生的空间观念还不强。

特别是对立体图形表面积的认识,还有一定的困难,还需借助于直观的立体图形,通过动手操作来观察发现规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推理能力。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自主探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建立表面积的概念和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找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每一个面的长和宽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1、教具:长方体纸盒、长方体纸盒展开图,课件。

2、学具:长方体纸盒、剪刀.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来玩个“猜谜语”游戏,猜对的同学可以获得奖品,请听题 (1)紫色树,紫色花,紫色花开结紫瓜,紫瓜柄上长小刺,紫瓜里面装芝麻。

(打一种蔬菜)
(2)红公鸡,绿尾巴,脑袋埋在地底下。

(打一种蔬菜)
2、大家的表现真出色,我还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个大礼物,想将它送给这节课发言积极的同学,可是这个盒子不漂亮。

现在我要用彩纸包装一下。

(师动手包装)
你知道我用了多大的彩纸吗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要求长方体的什么(长方体的表面积)看看长方体有几个面是那几个面(学生找出后,标出上、下、前、后、左、右面)重新摆放长方体,它的前面在哪里在长方体的这几个面中,那些面的大小是相等的这几个面的面积大小也就叫做什么(长方体的表面积)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因此在课始就设计小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利用发奖品时,遇到的新问题引入新课。

再现生活中的包装情景,使学生更能体会到长方体表面积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也使表面积概念更直观,形象化。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一)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1、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长方体学具,
想想刚才包装的是长方体的哪几个面里什么叫长方体的表面积标出“上”、“下”、“前”、“后”、“左”、“右”面。

2、观察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同桌交流后,汇报交流)
(二)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那么怎样计算你的长方体盒子的表面积哪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通过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的方法,试试求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同时把讨论的结果写在记录单上(形式不限),看哪一小组想出的方法多。

(教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2、交流汇报、总结规律。

(1)哪一个小组到前面来汇报你们的研究成果
学生汇报算式,引导观察,用什么方法计算表面积的(对表达流畅,思维敏捷的进行鼓励)
(2)小结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根据学生的回答并板书。

分析这几种计算表面积的方法,为什么这样算在这几种算法中你喜欢用哪一种与同桌说一说。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自己构建知识。

利用充足的时间,动手操作,探索、交流合作,发现规律,获得新知。

】 3、即时反馈、巩固新知。

请同学们算一算,老师的这个礼品盒的表面积是多少(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汇报)还有别的计算方法吗你认为那种方法简便
【设计意图:运用新知解决问题,初步体验数学的有用性,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在多样化算法中,引导学生比较,并逐步理解各种算法的优缺点。

在解决问题中自觉实现化算法】
(三)尝试探索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正方体的表面积应该如何计算
讨论,指名反馈,得出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为什么要乘以6
1、给棱长为0.8米的正方体木箱表面涂上油漆,涂油漆部分的面积是多少(独立探索,再交流计算方法。

)
如果正方体木箱没有盖,涂油漆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正方体表面积,进一步理解表面积含义。

通过变式练习,体会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时,要灵活运用。


2、归纳小结。

计算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关键是什么如何计算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范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