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平台”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信平台”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1-12-27T08:06:25.168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5期作者:孙萍丽
[导读]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也日益增加,传统德育教育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现如今的教育内容和教育质量,学校要不断探索教育手段提高德育教育质量。

孙萍丽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科学园小学江苏南京 21110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也日益增加,传统德育教育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现如今的教育内容和教育质量,学校要不断探索教育手段提高德育教育质量。

随着互联网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应用于各学科教学活动中,德育教育可以效仿学科教育,利用信息技术中的“微信平台”增加德育教育内容并提高教育效果。

关键词:微信平台小学德育应用
一、现阶段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教材和教育蓝本
虽然现阶段各学校已经逐步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但在教学活动中仍存在缺乏教材和教育蓝本的尴尬情况。

德育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标准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三观、建立健全的人格,但小学阶段学生认知理解能力有限,难以理解教师所传授的思想意识和精神内涵,导致德育教育进度不佳,效果较差。

很多教师依托绘本故事和传统神话为学生讲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精神内涵,但中华民族几千年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众多,常规教学时间有限导致教学进度缓慢。

(二)评价制度不完善
德育教育不同与学科教学,无法用评分制衡量学生的进步。

现阶段小学德育教育中缺乏完善的评价体系和奖惩制度,导致学生不能深刻认识到自身行为的优劣。

小学阶段的学生需要强烈的认同感和鼓励,老师的表扬和奖励是学生进步的原动力,但现阶段评价制度不完善导致学生难以获得认同感,严重阻碍了学生进步。

小学阶段学生思维方式简单直接,获得表扬和奖励即代表行为正确,遭受批评和惩罚即代表行为错误。

缺乏完善的奖惩制度导致学生对自身行为模糊,难以意识到行为的对错,严重阻碍了学生思想品质和道德意识的提高。

小学德育教育主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通常情况下很多思维难以在校内体现,因此教师难以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德育教育情况。

(三)德育教育游离在教学系统外
虽然学校已经逐步提高小学阶段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但每周一节或两节课的德育课程仍游离在小学教育系统以外,缺乏评分和奖励机制使教师和学生对德育教育重视程度有限,与学科教育和实际生活不接轨使学生难以认识到德育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并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德育纲要》明确指出小学德育是向学生进行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的功德教育和社会常识教育,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

抽象的教育目标使德育教育难以融入小学系统教育。

二、“微信平台”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应用
(一)促进家校互动、准确把握学生思想动态
由于德育教育属于培养学生的意识形态和行为习惯,小学阶段学生在校时间有限导致很多思想和习惯在校表现不明确,因此教师难以通过学校教育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难以掌握德育教育进度和教育效果。

“微信平台”可以促进家校互动,可以让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观察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方式并及时向教师反馈,通过家校互动全面掌握学生德育教育情况并针对性进行引导教育。

例如小学德育教育明确要求学生要热爱劳动,但在小学阶段学校生活中,仅有值日等简单方式可以为学生提供劳动机会,值日生表的制度使每个学生每周仅有少许劳动机会,教师难以把握学生对劳动的看法和行为习惯,“微信平台”可以打破家庭和学校的界限,促进教师和家长之间的紧密联系,家长可以在家庭教育中督促学生参与家务劳动并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意识形态和行为习惯,从而通过家校互动提高小学生德育教育效果。

(二)分享德育教育资源、培养学生道德品质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了中华文明思想精髓,是德育教育重要资源,但小学生在校时间有限,课堂时间也有限,学生难以通过课堂活动系统并完整的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并提高自身道德标准。

教师可以熟练运用微信平台的分享功能,将传统文化内容、传统教育书籍、教育视频等德育教育资源上传至平台,督促学生在课余生活中接受传统文化和德育教育,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

《三字经》的动画视频、神话故事的动画片、《觉醒年代》等历史正剧都是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教育资源,小学阶段学生喜欢简单直观的教学方式,学生在课后生活中喜欢看视频、看动画片等休闲方式,观看有教育意义的动画可以让学生在潜意识中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标准,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效果。

(三)提醒督促、提高重视程度
德育教育是长期过程,教师很难在一朝一夕获得教育成果,需要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坚持,不断学习从而达到小学德育教育目标。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微信平台,每天早晚分享具体事例,不断提高学生和家长的重视程度从而提高德育教育效果。

教师可以在早晨分享学生进步的具体事例,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利用小学阶段学生好胜心强的年龄特点督促学生提高自身道德品质;在晚上分享传统文化故事,帮助学生完善思想道德体系,并督促学生对一天的行为进行反省回顾,通过“吾日三省吾身”寻找自身不足并及时弥补改正,从而在萌芽中消灭不良思想和不良行为,达到提高学生德育教育的最终目标;通过反思家长可以发现学生行为中的闪光点并予以鼓励,让学生获得认同感从而激发学生进步的信念,提高学生的德育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 邓燕颜. "微信平台"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角色探究[J]. 文渊(中学版),2021(2):409. DOI:10.12252/j.issn.2096-627X.2021.02.393.
[2] 简子洋,龙丽嫦. 基于微信平台的家校互动德育模式的实践研究[J]. 教育信息技术,2015(7):50-53. DOI:10.3969/j.issn.1671-3176.2015.07.018.
[3] 黎灿明. 利用微信平台提升班级德育实效的探索[J]. 教育信息技术,2017(11):64-67,18. DOI:10.3969/j.issn.1671-3176.2017.11.0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