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示儿》陆游

合集下载

陆游古诗《示儿》全诗翻译赏析

陆游古诗《示儿》全诗翻译赏析

陆游古诗《示儿》全诗翻译赏析陆游古诗《示儿》全诗翻译赏析《示儿》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诗,是诗人的绝笔。

下面为大家带来了陆游古诗《示儿》全诗翻译赏析,欢迎大家参考。

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注释]示儿:给儿子们看。

元:本来。

元同“原”。

但:只,副词。

九州:指中国的领土。

同,指一统江山。

中原:指淮河以北沦陷在金人手里的地区。

家祭:旧俗后辈对先人的祭奠(diàn)。

乃翁:乃,代词,你。

即你的父亲。

[翻译]一个人死去本来就知道万事皆空,只令我悲哀的是看不到九州成一统。

将来等到王师北定中原的那一天,家祭时千万不要忘了告诉我一声。

[赏析]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毕生从事抗金和收复失地的正义事业。

虽然屡遭投降派排挤、打击,但爱国热情始终没有消减。

《示儿》诗是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

作为一首绝笔,它无愧与诗人创作的一生。

陆游享年八十五岁,现存诗九千余首。

其享年之高、作品之多,在古代诗人中是少有的;而以这样一首篇幅短小、份量却十分沉重的压卷之作来结束他的漫长的创作生涯,这在古代诗人中更不多见。

作为一篇遗嘱,它无愧于诗人爱国的一生。

一个人在病榻弥留之际,回首平生,百端交集,环顾家人,儿女情深,要抒发的感慨、要留下的语言,是千头万绪的;就连一代英杰的曹操,在辞世前还以分香买履为嘱。

而诗人却以“北定中原”来表达其生命中的最后意愿,以“无忘告乃翁”作为对亲人的最后嘱咐,这是极其难能可贵的。

在这一点上,古往今来又有几个人能与他相比?陆游生于北宋覆亡前夕,身历神州陆沉之恨,深以南宋偏安一隅、屈膝乞和为耻,念念不忘收复中原;但他从未得到重用,而且多次罢职闲居,平生志业,百无一酬,最后回到故乡山阴的农村,清贫自守,赍志以没。

他的一生是失意的一生,而他的爱国热情始终没有减退,恢复信念始终没有动摇。

陆游《示儿》优秀教案(精选

陆游《示儿》优秀教案(精选

陆游《示儿》优秀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文学》第十五章《宋代诗词》,详细内容为陆游的《示儿》。

该诗为陆游晚年之作,表达了他对儿子的关爱和教诲,富含人生哲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陆游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理解《示儿》的寓意。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感受诗词之美。

3. 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示儿》的深层含义,把握陆游的教育理念。

2. 教学重点:分析诗词的韵律、意象、修辞手法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示儿》原文及注释、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陆游的画像,简要介绍陆游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诗词朗读:教师示范朗读《示儿》,指导学生朗读技巧,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3. 诗词解析:详细讲解《示儿》的每一句,分析其意象、修辞手法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内容。

4.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示儿》寓意的理解。

5. 例题讲解:分析诗词中的难点,如对“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理解。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用自己的话解释《示儿》的寓意,并进行互评。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陆游《示儿》2. 内容:重点词汇、意象、修辞手法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示儿》的读后感。

2. 答案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不少于3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陆游的其他作品,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等,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词解析过程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分析。

2. 实践情景引入环节,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深入理解《示儿》寓意。

3. 例题讲解中,对“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理解。

一、诗词解析1. 意象分析:陆游在《示儿》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如“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中的“死去”、“万事空”等。

《示儿》陆游PPT课件

《示儿》陆游PPT课件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毕生心事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遗愿

遗嘱
王师北定中原日,
嘱托盼望 家祭无忘告乃翁。
本来就知道人死去了就什么也没有 了。只是因为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而感到悲伤。朝廷的军队收复北方领土 的那一天,在家里祭祀祖先的时候,不 要忘记把这件事情告诉“我”。
没有了
悲伤
祖国
我本来就知道,人死后什么都没有了。 只是唯一令我悲伤的是没有看见祖国的统一。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 思想感情?
看不到中国统一的悲伤之情。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齐读这句诗。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宋朝 军队
中要的意思 的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首诗是陆游对儿子的临终遗嘱。诗中 表达了一个将去逝的老人至死都不忘因为外 族的入侵而山河破碎的祖国,他希望自己的 孩子能在祖国光复的那一天,告诉他胜利的 消息。从这首诗中,人们可以感觉到诗人在 人生的弥留之际强烈的爱国之心。
1.同学们,学了这首诗后你们有什 么收获呢?
2.伟大诗人陆游还有哪些其它的诗 歌作品呢?
示儿
宋.陆游
死去∕ 元知∕ 万事空,
但悲∕不见∕ 九州同。
王师∕ 北定∕ 中原日,

nǎi
家祭∕ 无忘∕ 告乃翁。
示儿
南宋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自主理解
本来就知道
只是
看不见
同,同 “统”, 统一的 意思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人死去
什么都

新部编版(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诗歌学习辅导系列(四):《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学习鉴赏

新部编版(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诗歌学习辅导系列(四):《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学习鉴赏

新部编版(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诗歌学习辅导系列(四)——《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赏析一、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译文】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悲哀没有见到国家统一。

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注释】示儿:写给儿子们看。

元知:原本知道。

元,通“原”。

本来。

在苏教版等大部分教材中本诗第一句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在老的人教版等教材中为“死去原知万事空”,因为是通假字,所以并不影响本诗的意境,尚有争议。

人教版等教材多为“元”,不常用通假字。

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

但:只是。

悲:悲伤九州:这里代指宋代的中国。

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

同:统一。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北定:将北方平定。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无忘:不要忘记。

乃翁:你的父亲,指陆游自己。

【赏析】此诗作于公元1210年(宁宗嘉定三年),八十五岁的陆游一病不起,此诗为陆游的绝笔,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

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以及对收复失地的期盼。

此诗是陆游爱国诗中的又一首名篇。

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

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

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也凝聚着诗人毕生的心事,诗人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旧物的信念,对抗战事业具有必胜的信心。

题目是《示儿》,相当于遗嘱。

在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无比光明磊落,激动人心!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作为一首绝笔,它无愧与诗人创作的一生。

陆游享年八十五岁,现存诗九千余首。

其享年之高、作品之多,在古代诗人中是少有的;而以这样一首篇幅短小、份量却十分沉重的压卷之作来结束他的漫长的创作生涯,这在古代诗人中更不多见。

作为一篇遗嘱,它无愧于诗人爱国的一生。

陆游《示儿》优秀教案(精选6篇)

陆游《示儿》优秀教案(精选6篇)

陆游《示儿》优秀教案陆游《示儿》优秀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陆游《示儿》优秀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陆游《示儿》优秀教案篇1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108页二、教材和学情分析《示儿》是南宋诗人陆游临终前写的,是绝笔,也是遗嘱。

全诗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对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这首诗,作为一首绝笔,无愧诗人创作的一生;作为一份遗嘱,无愧于诗人爱国的一生。

全诗字句发自肺腑,如血,如火,如泣,如诉,悲愤交集,真挚感人,表现诗人深厚真诚的爱国之情。

六年级学生已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

能够借助注释及搜集的背景资料理解古诗内容。

能够了解诗歌表达出作者的爱国感情。

但是,孩子们对诗歌的感受力不强。

如何让学生通过文字走近作者。

感受诗中深刻的内涵,使其与诗中的情感产生共呜,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还有一定的难度。

需要老师结合时代背景和相关知识的拓展,以情击情,引领学生在“动情感悟”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阅读欣赏水平。

三、教学目标1、学习《示儿》体会作者深厚的忧国之情。

2、启发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意境,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3、引导学生自学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示儿》四、教学准备1、搜集查阅陆游的相关资料(时代背景和爱国诗篇)2、舒缓深沉的乐曲。

3、写古诗内容相关的课件(插图、战马嘶鸣声、古诗诵诗)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诗题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一首诗,这首诗发自肺腑,如血,如火,如泣,如诉,悲愤交集,真挚感人,堪称“千古绝唱”。

它就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所写的—(示儿)[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理解诗句打下良好基调]2、了解作者及背景①[资料出示]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他的诗有九千多首留存下来,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阶级的屈辱求和,风格雄浑豪放。

陆游《示儿》古诗词PPT

陆游《示儿》古诗词PPT

二 诗词内容
注释
同:统一。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北定:将北方平定。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无忘:不要忘记。 乃翁:你们的父亲,指陆游自己。
二 诗词内容
翻 译
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 为没能见到国家统一而悲伤。 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你 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
四 诗人故事
无钱买房
陆游始终没有在杭州买房,包括他在杭州 做官的时候,也是在砖街巷南头一个大杂 院里跟七个儿子租房住。 陆游不是不想在杭州买房,只是买不起。 杭州的地价和房价要比绍兴城郊贵出几百 倍,他虽然断断续续做了二十多年官,凭 收入在杭州买房仍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四 诗人故事
猫奴诗人
宋诗中对猫充盈的爱意,也是唐诗中不曾有过的。而宋诗界以猫奴闻名的 第一人,还得说是南宋的陆游。 陆游爱花,有《天彭牡丹谱》一卷传世,又有“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 花一放翁”“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等名句。猫奴,对于陆游来 说就是另一个身份了。 最为人所爱的句子“我与狸奴不出门”出自此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诗 词 赏 析
古代 诗词
三 诗词赏析
此诗是陆游爱国诗中的又一首名篇。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 能收复中原。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 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也凝聚着诗人毕生的心事, 诗人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旧物的信念,对抗战事业具有 必胜的信心。题目是《示儿》,相当于遗嘱。在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披肝 沥胆地嘱咐着儿子,无比光明磊落,激动人心!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小学古诗:陆游《示儿》原文译文赏析

小学古诗:陆游《示儿》原文译文赏析

小学古诗:陆游《示儿》原文译文赏析《示儿》宋代: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译文】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仅仅悲哀没有见到国家统一。

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你们进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注释】示儿:写给儿子们看。

元知:原本知道。

元,通“原”。

本来。

在苏教版等大多数教材中本诗第一句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在老的人教版等教材中为“死去原知万事空”,因为是通假字,所以并不影响本诗的意境,尚有争议。

人教版等教材多为“元”,不常用通假字。

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

但:仅仅。

悲:悲伤九州:这里代指宋代的中国。

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

同:统一。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北定:将北方平定。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无忘:不要忘记。

乃翁:你的父亲,指陆游自己。

【赏析】此诗是陆游爱国诗中的又一首名篇。

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

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

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也凝聚着诗人毕生的心事,诗人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旧物的信念,对抗战事业具有必胜的信心。

题目是《示儿》,相当于遗嘱。

在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披肝沥胆地叮嘱着儿子,无比光明磊落,激动人心!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作为一首绝笔,它无愧与诗人创作的一生。

陆游享年八十五岁,现存诗九千余首。

其享年之高、作品之多,在古代诗人中是少有的;而以这样一首篇幅短小、份量却十分沉重的压卷之作来结束他的漫长的创作生涯,这在古代诗人中更不多见。

作为一篇遗嘱,它无愧于诗人爱国的一生。

“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是一个通假字;“万事空”,是说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了。

但从诗人的情感流向来看,有着更加重要的一面,“元知万事空”这话看来平常,但就全诗来说非常重要。

它不但表现了诗人生死所恋,死无所畏的生死观,更重要的是为下文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

《示儿》教学设计(精选15篇)

《示儿》教学设计(精选15篇)

《示儿》教学设计(精选15篇)《示儿》篇1教学目标:1、认识、会写"祭"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4、入情入境,体会诗句表达的强烈的爱国热情,受到熏陶。

教学重点:识字,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感情陆游的爱国主义情怀。

设计特色:创设情境,启发想象,多形式朗读,在深层次对话中感悟语言,体会情感,背诵古诗教学准备:1、收集陆游的相关资料,了解写作的时代背景。

2、课件。

教学步骤:一、谈话导入,理解遗嘱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遗嘱吗?遗嘱一般都会写些什么内容?二、读题,解题,了解诗人1、教师:同学们,800年前,在一个秋风瑟瑟的黄昏,点点细雨在哭泣,一位85岁的老人在弥留之际给自己的儿女们留下了一份特殊的遗嘱--一首诗《示儿》。

板书课题。

2、读题。

3、引导说说题意。

4、这位老人就是陆游。

提起陆游大家一点儿也不陌生,谁来给我们介绍介绍?学生说完后,课件出示[陆游简介]。

三、初读古诗,学习生字过渡:陆游在临终之际对儿女们交待了什么?让我们来听一听。

[播放录音]1、我会读。

(1)、学生自由读诗句。

(2)、同桌读,你读我认真听,注意纠正字音。

(3)、指名读,其余学生评价,教师相机指导。

(4)、齐读。

2、我会认学习生字"祭"。

读字音,记字形,说字义,会运用。

四、交流学法,自主学习(一)、回忆学法。

1、交流学法。

小学阶段咱们已经学习了近60首古诗,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相信你一定积累了很多好的学习方法,老师想听听。

2、学生介绍学法。

3、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学习古诗四步法。

课件出示:[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画面,悟诗情;诵诗句,背诗文。

](二)、自学古诗后小组内解疑。

(三)、汇报交流。

1、说:你理解了哪些字词的意思?说得不确切的,其他的同学可以补充,纠正。

2、疑:你还有什么疑惑?提出来,我们大家一起帮帮你。

五年级下册语文《示儿》教学反思

五年级下册语文《示儿》教学反思

五年级下册语文《示儿》教学反思五年级下册语文《示儿》教学反思1古诗《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之作:“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简短的几句话,饱含着诗人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

读这样的诗,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一位爱国诗人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热情。

教学时,我采用的古诗教学方法是:情境导入,了解诗人;读通全诗,理解诗意;想象意境,感悟诗情。

课前我认真制作了多媒体课件,以便于学生的理解和学习。

整首诗,我在朗读指导上做了精心设计。

我着眼一个“悲”字,运用拓展,感悟诗境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诗文,读出诗中的“味儿”。

我还是以这一个“悲”,把诗串起来,把学生的情感串起来,把我们的课堂串起来。

我用了很感性的教师引导语言,为的是抓住学生已有的情感,来提升感悟。

如:“因为陆游的爱国,看不到大宋统一,陆游遗憾啊!”“因为陆游的爱国,想到那些望眼欲穿的北方百姓,陆游悲痛啊!”“因为陆游的爱国,想着那些花天酒地,苟延岁月的南宋权贵们,陆游悲愤啊!”有了这样的教师语言,学生的情感再次得到升华。

同时也自然的把内容归结在了我们的诗句:但悲不见九州同。

这时,学生的情绪还在激昂之中,所以继续教学后两句诗:王师被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因为陆游的爱国,他还是放心不下自己的国家,于是他对儿子千叮万嘱,我们的课也在一次又一次的叮嘱中,一次又一次的抒发陆游爱国感慨的朗读中结束。

教学本课后,我也发现了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首先对写作背景的介绍过于简单,使学生对诗意的理解不够透彻;其次,学生对伟大诗人陆游的爱国思想的`理解仅仅局限于书中的诗句,还有当时的历史事件。

在对学生进行思维拓展延伸时,我虽多方引导,但学生联系实际、自身谈现在学习这首诗的意义时,部分学生的回答不能令人满意。

如能联系当前国家形势谈出爱国主义对与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意义,中心就会得到再一次升华。

还有,我对多媒体教学的操作不够熟练,影响了课堂教学的顺畅进行。

2021全国新高考II卷诗歌陆游《示儿子》详细解析翻译

2021全国新高考II卷诗歌陆游《示儿子》详细解析翻译

2021全国新高考II卷诗歌陆游《示儿子》详细解析翻译【原题呈现】全国新高考II卷诗歌陆游《示儿子》示儿子(陆游)禄食无功我自知,汝曹何以报明时?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事亲惟不欺。

道在六经宁有尽,躬耕百亩可无饥。

最亲切处今相付,熟读周公七月诗。

[注]七月诗:指《诗经·风·七月》,是一首描写农民劳作和生活的农事诗。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的首联以问句领起全篇,自然引出下文诗人对儿子的谆谆教诲。

B.诗人指出,不论是侍奉父母还是服务国家,“不欺”都是至关重要的。

C.诗人认为,生逢“明时”不必读书求仕,“躬耕”才是一种理想状态。

D.诗人在最后强调,自己传授给儿子的人生道理是最为真切、确实的16.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熟读周公七月诗”,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6分)【诗歌解析】一、诗题及作者:示儿子(陆游)示:指教导。

《礼记·檀弓下》:“国奢则示之以俭,国俭则示之以礼。

”桓宽《盐铁论·本议》:“夫导民以德,则民归厚;示民以利,则民俗薄。

”示儿子:指教导儿子,告诫儿子。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

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

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

乾道七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

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四川制置使范成大相知。

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

嘉泰二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

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具有很高成就。

陆游写《示儿》时的情景

陆游写《示儿》时的情景

陆游写《示儿》时的情景示例一:陆游阵躺再床上,累的都快拿不起笔了,但是还勉勉强强的拿起了笔写下这首诗。

这时,他还思念着祖国要收回土地。

示例二:死和生一样,是没有选择余地的,从生命的开始到生命的终结只不过一个过程。

现在他的人生到了要落下帷幕的时刻,躺在床上的陆游静静的回想着自己的一生,内心充满着遗憾,他一把抓住跪在自己床边掩面哭啼的儿子,用颤抖的声音,让儿子拿来了纸和笔,此刻的陆游眼中噙满了泪水,对祖国深深的爱,对祖国没有收复失地的悲愤,化成一股力量,支撑着他虚弱的身体,写下来《示儿》这首千古绝唱。

示例三:这黑暗的夜晚,陆游静静地躺在床上,他的脸庞已经失去了昔日的红润,皱纹深深地刻在他的额头上,显示着他历尽风霜的岁月。

他的手无力地放在被子上,象征着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担忧。

房间里的灯火在微风中闪烁,陆游的心跳也随之微微颤动。

他的气息微弱而稳定,眼神中充满了对家人的深深眷恋和对未来的殷切期待。

他知道自己即将离开这个世界,但他更知道,他的精神、他的诗词、他的爱将永远留在他的孩子们的心中。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的思绪飘回到过去,那些曾经的岁月,那些战斗的日夜,那些对他诗词痴迷的时刻,都在他的脑海中一一闪过。

他微微皱起了眉头,仿佛在思考一个未解的谜题。

然后,他的眼神逐渐变得坚定,仿佛已经找到了答案。

他转向床边的纸笔,挣扎着坐起来,用尽全身的力气,写下了这首示儿诗。

他的手在颤抖,但他的字迹却坚定有力,每一个字都充满了他的情感和期待。

他写下了他对孩子们的祝福,写下了他对未来的希望,写下了他对生活的热爱。

在写完最后一字后,陆游慢慢地倒在了床上。

他的气息逐渐变弱,心跳也慢慢减慢。

但他的眼神却充满了满足和期待,他知道他已经尽了他最大的努力,为孩子们留下了他最深的爱。

示儿的注释和译文

示儿的注释和译文

示儿的注释和译文
示儿的注释:
示儿:写给儿子们看。

元知:原本知道。

元,通“原”。

本来。

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

但:只是。

悲:悲伤。

九州:这里代指宋代的中国。

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

同:统一。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北定:将北方平定。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无忘:不要忘记。

乃翁:你们的父亲,指陆游自己。

示儿的译文:
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感到悲伤,没能见到国家统一。

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
原文: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作者简介: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

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

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

嘉泰二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

晚年退居家乡。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五年级古诗三首示儿

五年级古诗三首示儿

五年级古诗三首示儿
哎呀,咱们来说说五年级的古诗三首里的!
你想想,陆游在生命的尽头,心里想的可不是自己,而是国家的统
一啊!这得多伟大!就好像一个战士,哪怕倒在战场上,最后的念头
还是要打胜仗一样。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他明明知道人一死啥都没了,可为啥还那么悲伤?还不是因为祖国还没统一嘛!这就好比你一直盼
着能去游乐场玩,结果到最后也没去成,能不难受?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他多希望朝廷的军队能收复
失地啊,还让儿子在那一天告诉他。

这不就是一个老人最后的心愿,
最深的牵挂吗?这就像你心心念念想要一个礼物,一直盼着盼着。

我觉得啊,陆游这首诗,满满的都是爱国情,让人感动得不行。


到死都放不下国家,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咱们学习吗?咱们是不是也
应该多为咱们的祖国做点啥,哪怕是一点点小事呢?。

陆游《示儿》中心思想

陆游《示儿》中心思想

陆游《示儿》中心思想有人点评《示儿》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诗中所表现的爱国热诚催人泪下,发人深省。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编辑的陆游《示儿》中心思想,希望对大家把握全诗的中心思想有帮助,一起来看看吧!“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这两句写诗人临终前的心情。

人死之后,形神俱无,万事皆空,无牵无挂了,但诗人偏有一桩横亘心头留于死后的悲事:“但悲不见九州同”。

这句表明,诗人在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他不悲;在即将与家人永别的时候,他也不悲,而只悲“不见九州同”。

中原沦落敌手,祖国山河破碎,沦陷区人民惨遭蹂躏,才是他心中唯一悲伤的事情。

九州原本是“同”的,如今“不同”了,是谁使它“不同”的?又为何至今仍然不见它“同”的迹象?悲中含愤,悲愤之情,溢于言表。

其中既充满对侵略者的深仇大恨,又包含对屈辱求和、偏安江左的南宋王朝的不满和谴责。

这种拳拳爱国之心,殷殷爱民之情,感动天地,荡人心怀。

在涛人的眼里和心里,九州是至上的,人民是至亲的,外敌是可恨的,屈辱求和是可卑的!句中的一个“但”字,突出了诗人完全以国事为念,而置家事于九霄的宽广高洁的情怀,悲中见壮,既催人泪下,又令人振奋。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诗人早在11年前的病中就叹息过:“死前恨不见中原”,于今这种期盼收复中原的心情更加强烈。

诗人知道,收复中原,自己是看不到了,但他相信,中原总有一天会收复的。

因此,他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宋朝军队收复中原的那一天,你们在家祭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把这一胜利的消息告诉给你们在九泉之下的父亲!一个“定”字,表明他对收复中原的坚信不疑,对九州统一满怀信心,并深切地表述,自己身前“不见九州同”,遗恨终身,死不瞑目,只有收复了中原,九州统一了,洗尽了国耻,才会含笑于九泉之下。

诗人对祖国对人民的感情,是何等之深,何等之真,何等之浓,已经到了“死而不已”的程度厂!家祭本来是家庭一般的祭祖习俗,但在诗人的笔下,却把它变成收复中原的祝捷活动,这实在是一个异乎寻常而又别开生面的具有积极意义的家庭祭奠。

优秀语文课件《示儿》陆游

优秀语文课件《示儿》陆游
示儿
宋代大诗人陆游一生创作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他在临终前作了一首诗《示儿》。示:把事情摆出来让人知道。“示儿”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个交代,相当于遗嘱。陆游在临死之前最牵挂的是什么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谈话导入
课外延伸
1.自读诗歌,读准字音。
2.借助注解,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
自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读古诗,说说你对这首诗的认识。
示儿:给儿子看。
但:只。
九州同:祖国统一。
中原:指淮河以北沦陷在金人手里的地区。
家祭:对祖先的祭祀。
乃翁:你的父亲。
字词解释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是什么意思?
这句诗的意思是: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是因为看不到全国统一而感到悲伤。
古诗今译
这首诗是陆游对儿子的临终遗嘱。诗中表达了一个将去逝的老人至死都不忘因为外族的入侵而山河破碎的祖国,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祖国光复的那一天,告诉他胜利的消息。从这首诗中,人们可以感觉到诗人在人生的弥留之际强烈的爱国之心。
古诗小结
1、同学们,学了这首诗后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2、伟大诗人陆游还有哪些其它的诗歌作品呢?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之情。
谁能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诗?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同学们在理解的基础上齐读这首诗。
本来就知道人死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因为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朝廷的军队收复北方领土的那一天,在家里祭祀祖先的时候,不要忘记把这件事情告诉“我”。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中年入蜀抗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成为杰出诗人。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爱国主义精神,“气吞残虏”。

陆游古诗《示儿》的思与教

陆游古诗《示儿》的思与教

陆游古诗《示儿》的思与教《示儿》是部编小学语文五年级教科书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中第一首古诗。

本诗寥寥数语,看似简单,实则情感浓烈,凝聚了陆游一生的“悲”与“盼”。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这首诗读起来并不难,甚至很容易理解得出结论:这首诗表达诗人渴望北定中原、祖国统一的爱国之情,但陆游的时代已经十分遥远了,生在和平年代的学生对陆游内心激荡的炽热的爱国情,无法感同身受。

因此,有必要通过了解陆游的经历和写作时的境遇、心理以及时代背景,即知人论世来解读《示儿》。

鉴于此,我将通过剖析陆游创作时的心境、了解诗人跌宕的一生、观照南宋爱国志士的群体悲剧来理解陆游之悲。

一、临终之际留绝笔《示儿》这首诗为陆游的绝笔,创作本诗的陆游当时已经85岁,而且缠绵病榻,在临终前,给儿子们写下了这首诗。

曾经意气风发、文成武就的英勇少年已行将就木,曾经满腔热血、上阵杀敌的豪情壮志已无法实现,肉体的虚弱和未竟事业的遗憾折磨着陆游的身心,想到此,悲不自已,然陆游开篇“死去元知万事空”,是他痛定思痛之后,试图抛开尘世间一切的烦恼,一切的牵挂,可一个“但”又将他拉回现实无尽的悲痛之中,一个“悲”奠定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

二、了解平生细味悲。

陆游活了85岁,从生在淮河中流的一条船上开始,到其临死之际,都宿命般的被伤国之痛纠缠着。

陆游2岁时,靖康之变爆发,北宋灭亡,他们一家人就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直到10多岁,才算安定下来,此时的他,在父亲陆宰和宾客激愤言辞中耳濡目染,立下了“抗金”之志,他疯狂地崇拜抗金英雄岳飞,并开始学剑术。

17岁时,岳家军打过淮河,挺进汴京,眼看胜利就在前方,结局却是岳飞惨死,心中的大英雄逝去,陆游和泪书写《满江红》,年少的梦破碎,但他依旧未改初心。

19岁开始科举,第一次没中,29岁,又因秦桧做手脚无缘殿试,新仇旧恨再涌心头,可还是无能为力。

34岁,金国完颜亮南侵,打过淮水,双方对峙不下,此时,金内部兵变,原本朝廷能一举收复中原,奈何高宗怕兵权旁落,贻误战机,恢复成泡影,又一次与梦失之交臂,陆游唯有仰天长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 思想感情?
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之情。
谁能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诗?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同学们在理解的基础上齐读这首诗。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
告诉自己的儿子 (儿子:子聿)
本来就知道
只是
同,同 “统”, 统一的 看不见 意思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回忆其他爱国诗句!
示儿
南宋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
宋.陆游
死去∕ 元知∕ 万事空,
但悲 ∕ 不见∕ 九州同。 王师∕ 北定∕ 中原日,
jì nǎi
家祭∕ 无忘 ∕ 告乃翁。
同学们预习课文,做到以下 两点要求。
1.自读诗歌,读准字音。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 名的爱国诗人。坚决主战,可是 受到了南宋统治者的压制。一生 创作大量诗歌,是中国最高产的 诗人,共有九千多首,主要表现 出他渴望收复失地,渴望国家统 一的强烈爱国热情。《示儿》陆 游的遗嘱。
代表作:
三万里河东入海,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这句诗的意思是:本来就知道人 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是因为看不 到全国统一而感到悲伤。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 思想感情?
看不到中国统一的悲伤之情。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齐读这句诗。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说说“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 无忘告乃翁” 的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 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祭祀祖宗时 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事,告诉你的父 亲。
宋代大诗人陆游一生创作很多诗歌,保存下 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 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他在临终前 作了一首诗《示儿》。示:把事情摆出来让人知 道。“示儿”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个交代,相当 于遗嘱。陆游在临死之前最牵挂的是什么呢?这 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陆 游
1.同学们,学了这首诗后你们有什 么收获呢? 2.伟大诗人陆游还有哪些其它的诗 歌作品呢?
代表作:
三万里河东入海,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默写《示儿》。 2.课外收集有关陆游的古诗。
毕生心事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示 儿
遗愿
遗嘱
王师北定中原日, 嘱托盼望 家祭无忘告乃翁。
本来就知道人死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 只是因为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 到悲伤。朝廷的军队收复北方领土的那 一天,在家里祭祀祖先的时候,不要忘 记把这件事情告诉“我”。
这首诗是陆游对儿子的临终遗嘱。诗中 表达了一个将去逝的老人至死都不忘因为外 族的入侵而山河破碎的祖国,他希望自己的 孩子能在祖国光复的那一天,告诉他胜利的 消息。从这首诗中,人们可以感觉到诗人在 人生的弥留之际强烈的爱国之心。
2.借助注解,初步了解诗歌的 内容。
自由读古诗,说说你对这首诗的认识。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给儿子看。 但:只。 九州同:祖国统一。 中原:指淮河以北沦陷在金人手里的地区。 家祭:对祖先的祭祀。 乃翁:你的父亲。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 州同”是什么意思?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人死去
什么都 没有了
悲伤
祖国
我本来就知道,人死后什么都没有了。 只是唯一令我悲伤的是没有看见祖国的统一。
宋朝 军队
中原的 日子
你 无,同“勿”, 们 不要的意思 的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收复北方
祭祀祖宗
忘 记
告 诉 父 亲
待到宋朝军队收复北方,平定中原的日子。 在家祭祀祖宗的时候,不要忘记把好消息告诉你 们的父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