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的诗词《沈园二首》(其一)阅读

合集下载

悼亡诗:沈园二首

悼亡诗:沈园二首

©⽆忧考⽹为⼤家收集整理了《悼亡诗:沈园⼆⾸》供⼤家参考,希望对⼤家有所帮助梦断⾹消四⼗年,沈园柳⽼不飞绵;此⾝⾏作稽⼭⼟,犹吊遗踪⼀帐然。

城上斜阳画⾓哀,沈园⽆复旧池台;伤⼼桥下春波绿,疑是惊鸿照影来。

【特录】红酥⼿,黄籘酒,满城春⾊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怀愁绪,⼏年离索。

错,错,错!春如旧,⼈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钗头凤》·陆游世情薄,⼈情恶,⾬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乾,泪痕残,欲笺⼼事,独语斜栏。

难,难,难!⼈成各,今⾮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声寒,夜阑珊,怕⼈寻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作者】: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阴(今浙江绍兴)⼈,南宋杰出爱国诗⼈。

少年时即深受家庭亲友间爱国思想的熏陶。

年轻时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即位,赐进⼠出⾝,后官⾄宝章阁待制。

在政治上,主张坚决抗⾦,⼀直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

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

陆游创作⼒⾮常旺盛,是我国古代作品最多的诗⼈,仅在他的诗集《剑南诗稿》中保存⾄今的就有9300多⾸,他⾃⾔“六⼗年间万⾸诗”。

他的诗内容极为丰富,风格雄浑豪放。

【背景】⼀:《沈园⼆⾸》是陆游为悼念前妻唐婉⽽作,连同此后关于沈园的多⾸悼亡诗,可以说构成了⼀个具有相当情节和规模的系列。

在民间流出最⼴的其实是‘沈园’系列真正的起点——陆游和唐婉各赋的《钗头凤》⼀⾸。

陆游与唐婉的故事,是中国封建制度造成的最悲剧性的爱情故事之⼀。

唐婉,陆游的表妹,陆游母舅唐诚⼥⼉,⾃幼⽂静灵秀,才华横溢。

陆家曾以⼀只精美⽆⽐的家传凤钗作信物,与唐家订亲。

陆游⼆⼗岁(绍兴⼗四)与唐婉结合。

不料唐婉的才华横溢与陆游的亲密感情,引起了陆母的不满(⼥⼦⽆才便是德),后陆母认为唐婉把⼉⼦的前程耽误殆尽,遂命陆游休了唐婉。

陆游曾另筑别院安置唐婉,其母察觉后,命陆游另娶⼀位温顺本分的王⽒⼥为妻。

陆游《沈园二首》

陆游《沈园二首》
•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和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 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陆游《沈园二首》 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其二 梦断香销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这是陆游七十五岁时重游沈园(在今浙江绍兴)写下的悼亡诗。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 南宋诗人,,字务观,号 放翁,浙江绍兴人,汉族。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个文集 存世,存诗9000多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陆游具有多方 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 存九千三百余首。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 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 激情,但是亘古男儿一放翁的他也有着刻骨铭心的爱情。
头凤》。后来,唐琬闻陆游题下了这首词,所以她也题 下了另一首《钗头凤》。两人重逢后没有多久,唐琬就因 心情忧 • 渲染气氛、凄婉哀怨——触动心怀——转入回忆 • 第二手抒情。写刻骨铭心之思。反衬的手法。 • 草木无情,四十年不变。至死弥坚的一种深情。
• 他的名句
• 陆游和唐琬的爱情故事
• 南宋的大词人陆游(1125~1210),在1144年娶了唐琬, 第二年,唐琬就被逐出家门,原因依古人的说法是“不当 母夫人意”“二亲恐其惰于学,数谴妇,放翁不敢逆尊者 意,与妇诀。”以上的意思是说,唐琬在夫家,与婆婆不 合;或说因为夫妻两人太恩爱,公婆认为会妨碍陆游的上 进之心,所以常常责骂唐琬,而造成二人的分手。 • 真相:根据陆游自己在晚年的诗作(《剑南诗稿》卷 十四)是因为唐琬不孕,而遭公婆逐出 • 陆游在伤心之余,就是园子的壁上题下了一首哀怨的《钗

沈园二首 陆游

沈园二首 陆游

沈园二首其一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其二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白话译文其一城墙上的画角声仿佛也在哀痛,沈园已经不是原来的池阁亭台。

令人伤心的桥下春水依然碧绿,在此曾见她的倩影如惊鸿飘来。

其二离她香消玉殒已过去四十多年,沈园柳树也老得不能吐絮吹绵。

自身即将化为会稽山一抔泥土,仍然来此凭吊遗踪而泪落潸然。

《沈园二首》是宋代文学家陆游的组诗作品。

这是作者在七十五岁重游沈园时为怀念其原配夫人唐氏而创作的两首悼亡诗。

第一首诗写触景生情之悲。

首句写斜阳黯淡,画角哀鸣,是通过写景渲染悲凉的气氛。

后三句写物是人非之悲,用反衬手法。

第二首诗写诗人情感的专一,也用反衬手法:以草木无情反衬人物的深情。

全诗体现了诗人忠实、笃厚、纯洁、坚贞的品格。

这组诗写得深沉哀婉,含蓄蕴藉,但仍保持其语言朴素自然的一贯特色。

创作背景编辑播报陆游一生最大的个人不幸就是与结发妻唐琬的爱情悲剧。

据《齐东野语》等书记载与近人考证:陆游于高宗绍兴十四年(1144)二十岁时与母舅之女唐琬结琴瑟之好,婚后“伉俪相得”,但陆母并不喜欢儿媳,终至迫使于婚后三年左右离异。

后唐氏改嫁赵士程,陆游亦另娶王氏。

绍兴二十五年春,陆游三十一岁,偶然与唐赵夫妇“相遇于禹迹寺南之沈氏园。

唐以语赵,遣致酒肴。

陆怅然久之,为赋《钗头凤》一词题壁间”。

唐氏见后亦奉和一首,从此郁郁寡欢,不久便抱恨而死。

陆游自此更加重了心灵的创伤,悲悼之情始终郁积于怀,五十余年间,陆续写了多首悼亡诗,《沈园二首》即是其中最脍炙人口的两首。

《齐东野语》曰:“翁居鉴湖之三山,晚岁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胜情,又赋二绝云……盖庆元己未也。

”据此可知,这组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五年己未(1199),是年陆游七十五岁。

整体赏析《沈园二首》乃陆游触景生情之作,此时距沈园邂逅唐氏已四十余年,但缱绻之情丝毫未减,反而随岁月之增而加深。

沈园二首(选一)

沈园二首(选一)


4、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 错儿。 06:05:5 306:05: 5306:0 5Friday , December 11, 2020

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 ,自胜 者强。 20.12.1 120.12. 1106:0 5:5306: 05:53D ecembe r 11, 2020
词》等数十个文集传世。[7]
《沈园二首》是宋代诗人陆游的组诗作品。这 是作者在75岁时创作的两首悼亡诗。第一首诗 写触景生情之悲。首句写斜阳黯淡,画角哀鸣, 是通过写景渲染悲凉的气氛。后三句写物是人 非之悲,用反衬手法。第二首诗写诗人情感的 专一,也用反衬手法:以草木无情反衬人物的 深情。全诗体现了诗人忠实、笃厚、纯洁、坚 贞的品格。这组诗写得深沉哀婉,含蓄蕴藉。
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 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 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 第一首诗写触景生情之悲。首句写斜阳黯 淡,画角哀鸣,是通过写景渲染悲凉的气 氛。作者回忆沈园相逢之事,悲伤之情充 溢楮墨之间。
首(选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 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 曾是惊鸿照影来。
陆游(1125—1210),宋代爱国诗人、词人。字 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 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在生 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 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存诗 9300多首,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其诗在 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词作数量不如 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 义精神。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 唐书》、《老学庵笔记》、《放翁词》、《渭南

沈园①(二首)

沈园①(二首)

沈园①(⼆⾸)2019-05-22其⼀城上斜阳画⾓②哀,沈园⾮复旧池台。

伤⼼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③照影来。

其⼆梦断⾹销④四⼗年,沈园柳⽼不吹绵⑤。

此⾝⾏作稽⼭⑥⼟,犹吊遗踪⼀泫⑦然。

【注释】①沈园:故址在今浙州绍兴,今已修复。

②画⾓:绘有花纹的⾓。

⾓是古代军队中的⼀种管乐。

③惊鸿:惊飞的鸿(⼀种⽔鸟)。

鸿飞动时,姿态优美,古⼈以之⽐美⼥。

曹植《洛神赋》:“翩若惊鸿。

”这⾥作者⽤以⽐喻其所怀念的亡妻唐⽒。

④梦断⾹销:⽐喻⾃⼰过去⽣活的消逝和唐⽒的死亡。

⑤绵:这⾥指柳絮。

⑥稽⼭:会稽⼭,在绍兴。

⑦泫然:流泪貌。

【赏析】《沈园》⼆⾸是陆游为悼念前妻唐婉⽽作,连同此后关于沈园的多⾸悼亡诗,构成了⼀个诗歌系列。

陆游被誉为“亘古男⼉⼀放翁”,诗风豪迈,但是在抒写个⼈家庭的悲欢离合⽅⾯,也极尽⼉⼥之情的缠绵悱恻。

陆游和唐婉的爱情悲剧,特别是唐婉的早逝,给陆游的⼀⽣造成了极⼤的情感创伤。

因⽽即使是到了晚年,陆游对往事仍然难以释怀,《沈园》⼆⾸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就的。

第⼀⾸诗,“城上斜阳”,点明了傍晚的时间,惨淡的斜阳映衬着沈园,为我们渲染出⼀种悲凉氛围,以此作为全诗的背景。

除了视觉上的斜阳惨淡之外,还配以听觉上的“画⾓哀”,加深了悲哀之感。

在唐婉郁郁⽽终后,陆游多想再看到她的容颜。

但这只能是空想,甚⾄沈园的景物在时间的流逝中也不复依旧。

虽然旧物不再,诗⼈还是试图找寻以前⽣活的点滴痕迹,于是看到了“桥下春波绿”⼀如往⽇,感到似见故⼈。

这样的旧情旧景却只是引起诗⼈更多的哀叹。

当年的唐婉就如“翩若惊鸿”的美丽仙⼦,飘然降临于春波之上。

两⼈分开之后,不期⽽遇所引起的只是⽆限伤⼼。

⼀切早已⽆可挽回,那照影惊鸿已⼀去不复返了。

第⼆⾸诗是诗⼈故地重游,唐婉已逝世四⼗年了。

诗⼈⽤ “梦断⾹销”代指唐婉之死。

当⽇沈园的柳树已⽼,不再飞绵,诗⼈此时也年逾古稀,正如园中⽼树,⾏将就⽊。

因⽽下句诗⼈说 “此⾝⾏作稽⼭⼟”,点明⾃⼰终将化作⼀捧尘⼟埋葬在会稽⼭下。

陆游的诗词《沈园二首》(其一)阅读

陆游的诗词《沈园二首》(其一)阅读

陆游的诗词《沈园二首》(其一)阅读《沈园二首》(其一)宋·陆游城上歪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难过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赏析】这首诗写触景生情之悲。

首句写歪阳黯淡,画角哀鸣,是通过写景渲染悲凉的气氛。

后三句写物是人非之悲,用反衬手法。

写得深沉哀婉,含蓄蕴藉。

沈园是陆游的软肋,那里有过初见时的美好,也有过再见时的断肠,更有不见时的伤痛。

美人已经作土,每一次到沈园都是一次痛彻心扉,可是陆游忍不住几次重游,他甘愿为了能呼吸到爱人的气息而承受折磨。

“城上歪阳画角哀”,惨淡的光线加上悲哀的角声,给人的心底铺上了一层浓重的悲凉之情。

“沈园非复旧池台”,多年过去了,沈园已不是当年的模样,但是那是他们的初识之地也是永诀之处,他必须要来。

物是人非已然使人惆怅,如今物与人都不是当年的样子,想寻一处散发着当年气息的景物都成了苛求,该是多么地让人痛苦。

陆游不甘心就此放弃,他竭力寻寻当年的景物,终于看到“桥下春波绿”,那碧水一如过往,似曾相识,仅仅这美景现在却如此伤情。

“曾是惊鸿照影来”,以前这里是美人翩不过至的地方,如今美人不在,只剩一桥流水依旧东流去。

“惊鸿”句写美人姿态轻盈的样子。

典出曹植《洛神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本用来描绘洛神美态。

梁启超读陆游的爱国诗篇时,曾称他为“亘古男儿一放翁”,但亘古男儿也有柔情的一面,这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男儿形象。

扩展阅读:陆游的家世背景陆游出生于名门望族、江南藏书世家。

陆游的高祖陆轸是大中祥符年间进士,官至吏部郎中;祖父陆佃,师从王安石,精通经学,官至尚书右丞,所著《春秋后传》、《尔雅新义》等是陆氏家学的重要要典籍。

陆游的父亲陆宰,通诗文、有节操,北宋末年出仕,南渡后,因主张抗金受主和派排挤,遂居家不仕;陆游的母亲唐氏是北宋宰相唐介的孙女,亦出身名门。

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十七日,陆宰奉诏入朝,由水路进京,于淮河舟上喜得第三子,取名陆游。

同年冬,金兵南下,并于靖康二年(1127年)攻破汴京(今开封),北宋灭亡(靖康之耻),陆宰携家眷逃回老家山阴。

沈园二首阅读答案-陆游

沈园二首阅读答案-陆游

沈园二首阅读答案-陆游(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沈园二首阅读答案-陆游沈园二首①陆游其一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沈园二首·其一》陆游.拼音版

《沈园二首·其一》陆游.拼音版

沈sh ěn 园yu án 二èr 首sh ǒu ·其q í一y ī【宋s òn ɡ】陆l ù游y óu城ch én ɡ上sh àn ɡ斜xi é阳y án ɡ画hu à角ji ǎo 哀āi ,沈sh ěn 园yu án 非f ēi 复f ù旧ji ù池ch í台t ái 。

伤sh ān ɡ心x īn 桥qi áo 下xi à春ch ūn 波b ō绿l ǜ,曾c én ɡ是sh ì惊j īn ɡ鸿h ón ɡ照zh ào 影y ǐn ɡ来l ái 。

【作者简介】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

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

晚年退居家乡。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注 释】沈园:即沈氏园,故址在今浙江绍兴禹迹寺南。

斜阳:偏西的太阳。

画角:涂有色彩的军乐器,发声凄厉哀怨。

惊鸿:语出三国魏曹植《洛神赋》句“翩若惊鸿”,以喻美人体态之轻盈。

这里指唐琬。

【白话译文】斜阳下城墙上的画角声仿佛也在哀痛,沈园已经不是原来的池阁亭台。

那座令人伤心的桥下春水依然碧绿,当年我曾在这里见到她美丽的身影。

【鉴赏】《沈园二首》乃陆游触景生情之作,此时距沈园邂逅唐氏已四十余年,但缱绻之情丝毫未减,反而随岁月之增而加深。

本诗是组诗中的第一首,回忆沈园相逢之事,悲伤之情充溢楮墨之间。

“城上斜阳”,不仅点明傍晚的时间,而且渲染出一种悲凉氛围,作为全诗的背景。

斜阳惨淡,给沈园也涂抹上一层悲凉的感情色彩。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关键词】诗词名句,抒情,爱情,回忆,美人【名句】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出处】宋;陆游《沈园二首》(其一)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译注】那座令人伤心的桥下,春水依然碧绿,当年这里我曾经见到她美丽的侧影,如惊鸿一现。

【说明】这是陆游七十五岁时重游沈园(绍兴)写下的。

陆游三十一岁时曾在沈园唐婉偶遇,作《钗头凤》题壁以记其苦思深恨,岂料这一面竟成永诀。

晚年陆游多次到沈园悼亡,这两首是他的悼亡诗中最为深婉动人者。

这首诗写触景生情之悲。

首句写斜阳黯淡,画角哀鸣,是通过写景渲染悲凉的气氛。

后三句写物是人非之悲,用反衬手法。

写得深沉哀婉,含蓄蕴藉。

【赏析】沈园是陆游的软肋,那里有过初见时的美好,也有过再见时的断肠,更有不见时的伤痛。

美人已经作土,每一次到沈园都是一次痛彻心扉,可是陆游忍不住几次重游,他甘愿为了能呼吸到爱人的气息而承受折磨。

“城上斜阳画角哀”,惨淡的光线加上悲哀的角声,给人的心底铺上了一层浓重的悲凉之情。

“沈园非复旧池台”,多年过去了,沈园已不是当年的模样,但是那是他们的初识之地也是永诀之处,他必须要来。

物是人非已然使人惆怅,如今物与人都不是当年的样子,想找一处散发着当年气息的景物都成了苛求,该是多么地让人痛苦。

陆游不甘心就此放弃,他竭力寻找当年的景物,终于看到“桥下春波绿”,那碧水一如过往,似曾相识,只是这美景现在却如此伤情。

“曾是惊鸿照影来”,曾经这里是美人翩然而至的地方,如今美人不在,只剩一桥流水依旧东流去。

“惊鸿”句写美人姿态轻盈的样子。

典出曹植《洛神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本用来描绘洛神美态。

梁启超读陆游的爱国诗篇时,曾称他为“亘古男儿一放翁”,但亘古男儿也有柔情的一面,这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男儿形象。

(责任编辑:夏素筝)。

陆游游沈园时所作诗词

陆游游沈园时所作诗词

陆游游沈园时所作诗词
1、《沈园二首(其一)》
宋代:陆游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译文:城墙上的画角声仿佛也在哀痛,沈园已经不是原来的池阁亭台。

令人伤心的桥下春水依然碧绿,在此曾见她的倩影如惊鸿飘来。

2、《沈园二首(其二)》
宋代:陆游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译文:离她香消玉殒已过去四十多年,沈园柳树也老得不能吐絮吹绵。

自身即将化为会稽山一抔泥土,仍然来此凭吊遗踪而泪落潸然。

3、《钗头凤·红酥手》
宋代:陆游
红酥手。

黄滕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

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

人空瘦。

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

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沈园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沈园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沈园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doc》沈园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1 沈园二首朝代:宋代作者:陆游原文:城上...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限时特价:6.99元/篇原价20元免费下载仅需3秒1、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copy839点击复制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3、将验证码输入下方框内,确认即可复制联系客服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沈园二首·陆游》原文与赏析

《沈园二首·陆游》原文与赏析

《沈园二首·陆游》原文与赏析陆游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陆游二十岁左右与唐琬结婚,彼此恩爱,伉俪相得。

但因不容于陆母,被迫离婚。

这个封建家长制造成的爱情悲剧,使陆游甚感痛苦。

数年后,他在沈园偶然与已经改嫁的唐氏相遇,曾题词壁间纪事。

不久,唐琬就郁郁去世。

陆游晚年两次重游沈园,回忆这段往事,总是十分伤感。

第一次是绍熙三年(1192),陆游六十八岁,上距与唐琬相会于沈园已四十年了。

为此他写了一首七律:“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

”想向唐琬一诉多年来的思念之忱,但幽明路隔,无法传到。

第二次是庆元五年(1199),陆游已七十五岁。

他与唐琬离异,此恨绵绵,终身难以忘怀,于是又写了这里所选的两首绝句。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陆游此次重游时,沈园已三易其主,初归许氏,后又属汪氏。

这次旧地重临,无复旧观,语下有时移事去的隔世之感。

斜阳画角渲染环境气氛,衬托陆游此时感怀悼亡的悲凉心情。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是说只有桥下的一湾春水,曾经是唐琬临流照影之处,但春水依然,人、影俱亡,不禁使他流连哀伤。

“梦断香消四十年”,四十年不是指与唐琬重逢于沈园,而是指唐琬亡故。

“沈园柳老不吹绵”,表明历时之久,且寓有地老天荒之感。

“此身行作稽山土”,指自己行将老死,骨朽后化为故山之土。

“犹吊遗踪一泫然”,尽管往事久远,自己也不久人世,但凭吊遗踪,悲从中来,不禁老泪纵横。

陆游此时已是七十五岁高龄的老人了,可谓尘缘已断,但对这少年情事,却终身长忆,一往情深,凄惋欲绝。

因此这两首诗写得沉厚深挚,哀感动人。

此后陆游还有怀念唐琬的诗。

开禧元年(1205),陆游八十一岁,于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沈氏园亭,作诗两绝:“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

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

”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

《沈园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

《沈园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

《沈园⼆⾸》原⽂及翻译赏析沈园⼆⾸朝代:宋朝|作者:陆游|其⼀城上斜阳画⾓哀,沈园⾮复旧池台。

伤⼼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其⼆梦断⾹消四⼗年,沈园柳⽼不吹绵。

此⾝⾏作稽⼭⼟,犹吊遗踪⼀泫然。

悼亡诗古诗简介《沈园⼆⾸》是宋代诗⼈陆游的组诗作品。

这是作者在75岁时创作的两⾸悼亡诗。

第⼀⾸诗写触景⽣情之悲。

⾸句写斜阳黯淡,画⾓哀鸣,是通过写景渲染悲凉的⽓氛。

后三句写物是⼈⾮之悲,⽤反衬⼿法。

第⼆⾸诗写诗⼈情感的专⼀,也⽤反衬⼿法:以草⽊⽆情反衬⼈物的深情。

全诗体现了诗⼈忠实、笃厚、纯洁、坚贞的品格。

这组诗写得深沉哀婉,含蓄蕴藉。

翻译/译⽂其⼀城墙上的⾓声仿佛也在哀痛,沈园已经不是原来的亭台池阁。

那座令⼈伤⼼的桥下,春⽔依然碧绿,当年这⾥我见到她美丽的侧影惊鸿⼀现。

其⼆她去世已经四⼗年有余,我连梦⾥也见不到,沈园的柳树和我⼀样都⽼了。

连柳絮都没有了,我已是古稀之年,⾏将就⽊,仍然来此凭吊,泪落潸然。

注释⑴沈园:故址在今浙江绍兴禹迹寺南。

⑵斜阳:偏西的太阳。

画⾓:涂有⾊彩的军乐器,发声凄厉哀怨。

⑶惊鸿:语出三国魏曹植《洛神赋》句“翩若惊鸿”,以喻美⼈体态之轻盈。

这⾥指唐琬。

⑷梦断句:作者在禹迹寺遇到唐琬是在⾼宗绍兴⼆⼗五年(1155),其后不久,唐琬郁郁⽽死。

作此诗时距那次会⾯四⼗四年,这⾥的“四⼗”是举其成数。

⾹消:指唐琬亡故。

⑸不吹绵:柳絮不飞。

⑹⾏:即将。

稽⼭:会稽⼭,在今浙江绍兴东南。

⑺吊:凭吊。

泫然:流泪貌。

赏析/鉴赏《沈园⼆⾸》乃陆游触景⽣情之作,此时距沈园邂逅唐⽒已四⼗余年,但缱绻之情丝毫未减,反⽽随岁⽉之增⽽加深。

第⼀⾸诗回忆沈园相逢之事,悲伤之情充溢楮墨之间。

“城上斜阳”,不仅点明傍晚的时间,⽽且渲染出⼀种悲凉氛围,作为全诗的背景。

斜阳惨淡,给沈园也涂抹上⼀层悲凉的感情⾊彩。

于此视觉形象之外,⼜配以“画⾓哀”的听觉形象,更增悲哀之感。

“画⾓”是⼀种彩绘的管乐器,古时军中⽤以警昏晓,其声⾼亢凄厉。

唐宋诗词赏析之沈园二首【宋】陆游

唐宋诗词赏析之沈园二首【宋】陆游

《沈园》二首以浅言写深情,在景物描写中 融入诗人廖寂难悲苦,寄寓对能往昔厄运的伤 感唐琬终生不渝的爱恋,浸透着诗人人生的挫 伤和幻灭的痛苦,是诗人血泪的结晶,也是他 自悼的挽歌。诗歌包蕴了诗人深陷于过去、现 在、未来之时的无边痛苦,经久而弥新的幽邃, 诗味足令人吟诵之间与放翁一同“泫然”泣下。
陈衍《宋诗精华录》评《沈园》云:“无 此绝等伤心之事,亦无此绝等伤心之诗。就百 年论,谁愿有此事?就千秋论,不可无此诗。” 意在阐发人生不应有如放翁这般的哀伤,而在 诗歌上却不可没有这样动人心魄的诗意。
Hale Waihona Puke 第二首写得极为悲慨,寄寓着极深沉凄婉的思恋之情。唐琬 逝去,转眼已过去四十多年了,“四十年”为合诗律字数而 写,实则已是四十又四年,“梦断香消”包藏了诗人无限的 怀念。唐代赵征明《挽歌词》云:“人间痛离伤别,此是长 别处”,沈园正是诗人与唐琬长别之处。萦怀心间的唐琬再 不得相见,即使仅仅希望相会于梦中也不能够,诗中让人看 到的是一个惆怅哀怨欲绝的孤苦老翁的身影茕茕孑立于沈园 黄昏之时。当年沈园相逢时唐琬曾在柳荫下设宴小酌,留下 一片慰藉的情思,而如今这聊作爱情见证的柳树也老朽得没 有花絮飞扬了,诗人以景言情,以垂暮之年对老朽之树,怆 然动怀。诗句移情及物,把人带入一个人我交融,物我合一 的忧伤情景之中,展现出沈园再无往昔一派生气的落寞。诗 人在眷恋忧伤的笼罩中踽踽独过,悠长的四十多年,自料已 不久于人世,将葬于稽山之下化为一掊黄土,但在留有唐琬 遗踪的地方睹物思人,依然哀伤欲绝,愁肠寸断,潸然泪下。
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 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 曾是惊鸿照影来。
其二 梦断香销四十年, 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 犹吊遗踪一泫然。
陆游《沈园二首》
这两首诗作于庆元五年(1199)春,在陆游诸多的怀念 他的前妻唐琬的诗词中历来被人们吟唱。

沈园二首 (1)

沈园二首 (1)
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梁启超)
作者简介
• 陆游(1125-1210), 字务观,号放翁,越 州山阴(今浙江省绍 兴市)人。南宋爱国 诗人。
出生次年,金兵攻陷北宋首都汴京,他在襁褓中即随家 人颠沛流离,因受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及家庭(特别是他父亲)影响,自幼 即立志杀胡救国。
两人青梅竹马,耳鬓厮磨,虽在兵荒马乱之中,不谙世事 的两个少年仍然相伴度过一段纯洁无瑕的美好时光。随着年龄 的增长,一种萦绕心肠的情愫便在两人心中渐渐滋生了。陆游 与唐婉皆擅诗词,常借此倾诉衷肠。两家父母和亲朋好友,都 认为是天造之合,于是陆家订下了唐家这门亲上加亲的婚事。
陆游19岁时与唐婉结婚,两人琴瑟和谐,情爱弥深。不幸 的是,二人婚后三年没有生育,加之陆游对于科举入仕没有上 进心,于是引起母亲唐氏的不满。封建孝道,是作为读书人的 陆游不能反抗也无法反抗的。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 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 尘,只有香如故。
• (三)陆游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
会稽山,在 今浙江绍兴 东南。
梦断香消 四十年, 沈园柳老 不吹绵。 此身行作 稽山土,
柳絮不 再飞扬。
犹吊遗踪一泫然。
流泪的 样子。
凭吊、 怀念
她去世已经四十年有余,我连梦里也见不到,沈园的
柳树和我一样都老了。连柳绵都没有了,我已是古稀之年,
行将就木,仍然来此故地凭悼,泪落潸然。
退出
“昔年种柳,依依汉南。如今摇落,凄怆江潭。树 犹如此,人何以堪”。(庾信《枯树赋》)

每周一诗(沈园二首其一)

每周一诗(沈园二首其一)

生查子·元夕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上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去年元宵夜的时候 ,花市上灯光明亮如同白 前两句写景,追忆去年元夜欢会的往事,周围 昼。在明月登上柳梢头之时,与佳人相约黄昏 的环境,花市,彩灯,明丽如同白天;明月,柳 之后。 梢,都是相爱的见证。 后两句情景交融,写出了恋人月光柳影下两情 依依、情话绵绵的景象,制造出朦胧清幽、婉 约柔美的意境。
.
沈园二首(其一) 陆游 城上斜阳画角哀, 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 曾是惊鸿照影来。
.
城上斜阳画角哀
夕阳西下,城墙上的军乐器发出 的声音都透着哀怨跟忧伤。 从视觉与听觉入手,以景写情。 写的是陆游重游沈园,是在百花 凋零的秋季,而这一天又恰逢夕 阳残照,军角哀鸣,与此时陆游 悲痛的心情融为一体。 这句诗通过写景渲染悲凉的气 氛。
下阕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今年元宵夜的时候,月光与灯光依旧明亮。可 写今年元夜重临故地,想念伊人的伤感。“今年 是却已见不到去年的佳人,相思之泪沾透了他 元夜时”写出主人公情思幽幽,喟然而叹。“月 年少时穿的衣服。 与灯依旧”作了明确的对比,今天所见,依然如 故,引出“泪满春衫袖”这一旧情难续的沉重哀 伤,表达出词人对昔日恋人的一往情深,却已物 是人非的思绪。
陆 游
沈 园 二 首 ( 其 一 )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 务观,号放翁,越州山 阴(今浙江绍兴)人。 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 仕途坎坷:屡被罢官 诗歌主题:爱国情怀 代表作:《示儿》《游 山西村》《临安春雨初 景
陆游一生结了两次婚。第一次是他二十岁时,娶 了表妹唐琬为妻。婚后,伉俪相得,感情很好。本想 白头偕老。但陆游母亲晁氏不喜欢唐琬,强迫陆游休 妻。碍于母命,陆游只得忍痛和唐琬分手。这时,他 们结婚还不到三年。后来陆游另娶了王氏,唐琬也改 . 嫁了赵士程,但二人之间的情意却难以割断。三十一 岁时,陆游到浙江绍兴的沈园闲游,与唐琬不期而遇, 唐琬派人送来酒肴以通殷勤,陆游感其深情,在沈园 的一垣墙壁上题了一首《钗头凤》词,以表情愫。不 久,唐琬怏怏而卒。而陆游对此绵绵长恨,也终身难 以忘怀。晚年,他两次重游沈园,面对故人遗迹,回 首当年情事,心中不胜伤感,《沈园二首》就是他在 七十五岁时重临故地而写下的。

陆游在沈园写下的全部诗篇

陆游在沈园写下的全部诗篇

陆游在沈园写下的诗篇主要是《沈园二首》,这两首诗是陆游七十五岁时重游沈园(在今浙江绍兴)写下的悼亡诗。

以下是《沈园二首》的原文:
(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其二)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这两首诗表达了陆游对已故妻子唐琬的深深思念和无尽哀悼之情。

在诗中,陆游回忆起曾经与唐琬在沈园相遇的情景,以及他们美好的过去。

然而,如今唐琬已经离世多年,沈园的景色也发生了变化,让陆游感到十分伤心和失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陆游的诗词《沈园二首》(其一)阅读
《沈园二首》(其一)
宋·陆游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赏析】
这首诗写触景生情之悲。

首句写斜阳黯淡,画角哀鸣,是通过写景渲染悲凉的气氛。

后三句写物是人非之悲,用反衬手法。

写得深沉哀婉,含蓄蕴藉。

沈园是陆游的软肋,那里有过初见时的美好,也有过再见时的断肠,更有不见时的伤痛。

美人已经作土,每一次到沈园都是一次痛彻心扉,可是陆游忍不住几次重游,他甘愿为了能呼吸到爱人的气息而承受折磨。

“城上斜阳画角哀”,惨淡的光线加上悲哀的角声,给人的心底铺上了一层浓重的悲凉之情。

“沈园非复旧池台”,多年过去了,沈园已不是当年的模样,但是那是他们的初识之地也是永诀之处,他必须要来。

物是人非已然使人惆怅,如今物与人都不是当年的样子,想找一处散发着当年气息的景物都成了苛求,该是多么地让人痛苦。

陆游不甘心就此放弃,他竭力寻找当年的景物,终于看到“桥下春波绿”,那碧水一如过往,似曾相识,只是这美景现在却如此伤情。

“曾是惊鸿照影来”,曾经这里是美人翩然而至的地方,如今美人不在,只剩一桥流水依旧东流去。

“惊鸿”句写美人姿态轻盈的样子。

典出曹植《洛神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本用来描绘洛神美态。

梁启超读陆游的爱国诗篇时,曾称他为“亘古男儿一放翁”,但亘古男儿也有柔情的一面,这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男儿形象。

扩展阅读:陆游的家世背景
陆游出生于名门望族、江南藏书世家。

陆游的高祖陆轸是大中祥符年间进士,官至吏部郎中;祖父陆佃,师从王安石,精通经学,官至尚书右丞,所著《春秋后传》、《尔雅新义》等是陆氏家学的重要要典籍。

陆游的父亲陆宰,通诗文、有节操,北宋末年出仕,南渡后,因主张抗金受主和派排挤,遂居家不仕;陆游的母亲唐氏是北宋宰相唐介的孙女,亦出身名门。

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十七日,陆宰奉诏入朝,由水路进
京,于淮河舟上喜得第三子,取名陆游。

同年冬,金兵南下,并于靖康二年(1127年)攻破汴京(今开封),北宋灭亡(靖康之耻),陆宰携家眷逃回老家山阴。

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渡江南侵,宋高宗率臣僚南逃,陆宰改奔东阳,家境才开始逐步安定下来,时陆游年仅四岁。

陆游出生于两宋之交,成长在偏安的南宋,民族的矛盾、国家的不幸、家庭的流离,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扩展阅读:陆游的诗歌内容
陆游的诗歌涵盖面非常广泛,几乎涉及到南宋前期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按内容大致可分为四个方面:
①坚持抗金,讨伐投降派。

陆游坦率直言“和亲自古非长策”,“生逢和亲最可伤,岁辇金絮输胡羌”,并揭露“诸公尚守和亲策,志士虚捐少壮年”。

其乐府诗《关山月》高度概括了上层统治者和守边士兵、沦陷区人民在主战和主和立场上的矛盾,集中揭露了南宋统治集团的妥协求和政策造成的严重恶果。

陆游的这类诗歌,以其鲜明的战斗性、针对性,鼓舞了人们的抗金的斗志,得到志士仁人的推许。

②抒发慷慨激昂的报国热情和壮志未酬的悲愤。

陆游年轻时
就以慷慨报国为己任,把消灭入侵的敌人、收复沦陷的国土当作人生第一要旨,但是他的抗敌理想屡屡受挫。

于是,他的大量诗歌,既表现了昂扬的斗志,也倾诉了深沉的悲愤之情。

如《书愤》一诗,诗人一心报国却壮志难酬,昂扬豪壮中带着苍凉悲怆,既是诗人个人的遭遇也是民族命运的缩影,是这类作品的典型代表。

③描写田园风光、日常生活。

陆游热爱生活,善于从各种生活情景中发现诗材。

无论是高山大川还是草木虫鱼,无论是农村的平凡生活还是书斋的闲情逸趣,“凡一草、一木、一鱼、一鸟,无不裁剪入诗”。

《游山西村》一诗,色彩明丽,并在景物的描写中寓含哲理,其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因而成为广泛流传的名句。

他的《临安春雨初霁》,描写江南春天,虚景实写,细腻而优美,意韵十足。

④爱情诗。

由于宋代理学对士人思想感情的约束和宋词的发展,宋诗言情的功能渐渐减弱,宋代的爱情诗在数量和质量上,都难以和唐诗比肩,但陆游却是个例外。

陆游年轻时曾和前妻有着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经历,他悼念前妻的诗歌,情真意切,令人动容,晚年创作的《沈园二首》,被后人称作“绝等伤心之诗”,是古代爱情诗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