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物质性(最新版)高二政治课件(统编版必修4)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应当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坚定科学无神 论立场,反对一切有神论
课堂小结
感谢聆听,下节课见!
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人类出现后,创造了许多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东西,例如转基因食品、 高速公路、桥梁、码头……
➢思考:这是否意味着自然界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呢?请谈谈你的观点。
只是改变了自然界物质存在的具体形态,并没有 制造物质本身。人们利用改造自然物的基础和前提都 需要遵循自然物本身属性与规律,不可能凭空创造。
黑猩猩经过人们的反复训练,它 能打开水龙头,用水桶放水灭火。 后来,人们把黑猩猩放到船上, 同样点上火,给它一个水桶,让 它灭火,此时它会怎样做呢?人 会怎样做呢?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 活动的物质器官。
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人脑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 础。没有高度发达的人脑,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
客观实在性(物质性)
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
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
客观实在性(物质性)
生产方式
2、从本质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人类社 会物质生活条件的三个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这 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物质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
ADD INSERT TEXT
客观实在性(物质性)
人口因素
包括人口的数量、质量、构成、分布及 其发展变化的规律,等等。人口是社会 生活的主体。人口因素是社会物质生活 条件之一,它在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 地位。
客观实在性(物质性)
生产方式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 本家的社会。 生产关系是一种客观的经济关系, 它只能由生产力的实际状况来客观 的决定。
划清了界线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 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 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 (物质和意识的唯一区别)
物质具有可知性(能 被人们所认识)
与不可知论 划清了界线
《周易》认为,阴阳是天地万物的本原。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 为和。《尚书》提出“五行”说,把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作为“天所以 命万物”的根本。
古老的神话传说
上帝创世纪
女娲造人
➢思考:自然界究竟是怎么产生的?
盘古开天辟地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 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组成部分。
因此,宇宙根本不存在所谓的神或上帝,更不存在神或者上帝 创造世界的活动。
一、 自然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 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 都是统一的物质的世界的组成部分。(原理)
要求我们?
【考法提示】材料中只要涉及尊重或肆意破坏自然,如低碳经济、建设生态文明、环保活 动、自然灾害等等,并要求从唯物论角度回答时,要使用自然的客观性原理。
➢思考: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那么是不是说有了人脑就 一定会产生意识呢?
世界上已知由狼哺育的幼童有10多个,其中最著名的是印 度发现的两个。
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附近的一个山村里,人们于狼窝 里发现了两个由狼抚育过的女孩。
狼孩刚被发现时,生活习性与狼一样;用四肢行走;白天 睡觉,晚上出来活动,怕火、光和水;只知道饿了找吃的,吃 饱了就睡;不吃素食而要吃肉(不用手拿,放在地上用牙齿撕 开吃);不会讲话,每到午夜后像狼似地引颈长嚎。卡玛拉 经过7年的教育,才掌握45个词,勉强地学几句话,开始朝人 的生活习性迈进。她死时估计已有16岁左右,但其智力只相 当3、4岁的孩子。
机能
(内容)是对 物质世界的反

结论: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 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总结: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1)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2)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3)人的意识本身就根源于物质;
因此,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发展
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1、从意识的起源来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结论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结论2: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这说明了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思考:劳动创造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 那么,人脑与动 物的大脑有何不同?动物的大脑会不会产生意识?
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的发展:
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 动是决定因素。(第五课)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社会
社会 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 原始社会
3、从人类社会的发展看,支配人类社会形态更替及其发展规律
二、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从产生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从本质上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
哲学上说的“世界”包括:
(即自然界+人类社会)
(即人的思维)
我们应该如何证明世界的物质性呢?
世界的 物质性
1.自然界的物质性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世界的物质性
第 一 自然界的物质性 目
列宁说,承认物质世界的先在性,是一切唯物主义的共性。科学 研究表明,自然界是先于人类意识而存在的。人类生活的地球,早 在46亿年前就已经形成了,但长期没有生物,没有人类,因而也就 没有人的意识,只是到了距今300万年前,地球才出现了人类。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水,大地浮于水上,没有水就没 有万物;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它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 一定的分寸上熄灭。德谟克里特认为,原子和虚空是世界的本原。
➢思考:古代的哲学家为什么会把水、火、原 子等看作世界的本质?
将世界的本原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哲学上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关系
1、从产生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创 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
➢思考:人类社会的形成需要哪些物质条件?它们是客观的 还是主观的?
地理环境
• 地理环境是人类存在的自然条件, 是大自然中与人类社会所处的位置 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如 气候、土壤、山脉、河流等,它是 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经常的、必要的 条件,但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第 二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目
人类的进化史
古猿
猿人
新人
现代人
➢思考: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是什么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改变了人的生理结构, 形成了手脚分工
劳 动
使猿脑变成了人脑, 形成了语言和意识
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
形成了社会关系
从古猿到人的进化中脑量的变化
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 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水滴石穿
岩石风化
自然界的一切物体都具有某种能以一定状态回答环境影响的固 有属性或功能,即物质的反应特性。这是一种没有选择性的、 完全被动的反应形式。
第二阶段: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刺激感应性,是指生物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作用的应答能力.这种 为了维持其生存而趋利避害的选择性,表现了一定程度的主动性。 感觉是在刺激感应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判断: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存在性。 ×
(1)“客观实在性”:是指不管人们喜欢不喜欢、知道不知道、承 认不承认,它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地存在着。是对世 界万事万物和现象的共同特性的抽象概括,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仅指物质现象,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
(2)“客观存在”: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 体的思想。即除了包括物质现象之外,还有精神、意识现象。 比如,他人的意识对于我来说就是客观存在的,但不能说是“ 客观实在”,因为不论谁的意识都不属于物质范畴。(物质现 象+意识现象)
比较 区别
物质
物质的具体形态
除了共性(客观实在性)之外, 共性: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还具有自己的个别特性。
抽象的,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
具体的,多变的。 可以被改造,有生有灭。
联系
物质是对物质的具体形态概括和抽象; 物质的具体形态是物质的具体表现。
两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和个别、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但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什么是物质?
“物质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在自然界中,既有姿态万千的山川湖海,也有许多我们看不见、 摸不着却又真实地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如磁场、超声波、紫外 线等。从哲学的角度看,上述事物有什么共性呢?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含义:
无论人们是否感受到,它都 是不以人意志为转移;同时 也说明物质具有独立性。 与唯心主义
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的基本要素都是客观的物
质的要素。
3、从人类社会的发展看,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是客
观的、有规律的。


进行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要遵循人类 社会发展规律。
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 方法论 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
有客观的物质性。

三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目
从意识的起源看: 第一阶段:非生命物质的简单反应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核心:唯物论,围绕 物质与意识展开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2.1 世界的物质性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阅读教材P18物质的含义,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一:以上说法是对泰山的认识,这说明泰山是可以为人们所认识 的。请用教材的语言来替代“泰山是可以为人们所认识”的意思?
问题二:但不管你如何看待泰山,泰山总是在那里,这说明泰山的存 在并不依赖于我们对它的认识。再请用教材语言来替代表达“泰山的 存在并不依赖于我们对它的认识”的意思?
结论1: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低等 Nhomakorabea意
非生命物质的简单反应
识 的
低等生物的应激反应
产 生
高等动物的感觉、心理
岩石风化 植物向阳 动物的反射
高 人类的意识 等
思维着的精神
➢思考:纯粹的动物心理会不会自发地形成意识?
海豚是非常聪明的动物 ,经 过学习训练的海豚,甚至能模仿某些 人的话音。美国的三位科学家,让两 头海豚学会了25个单词。
人的意识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的,但纯粹的动物 心理并不会自发地形成意识。
表达
,揭示
,这需要有语言、文字和高度发
达的大脑。语言、文字、高度发达的大脑的生成
结论2: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 发展的产物
劳动和 社会交往
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
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和
第三阶段: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 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动物心理不仅包括感觉和简单的动机,而且包括知觉、表 象和情绪,已具有初步综合和分析的能力。动物的感觉是一种较高
级的反映形式,它大大提高了动物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的能力。
第四阶段 人类的意识
人脑的出现是自然物质发展史上的伟大飞跃,从此出现了人所 具有的高级反映形式——人类意识。
意识的形成既离不开人脑,又离不开被反映的客观存在。
3、从内容上看,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都是人脑对客 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的物质器官: 人脑
意识的反映对象: 客观存在
厂房和机器
原材料
产品(意识)
意识的形成离不开客观存在,离开了客观存在,就不可能有意识
意识
(起源)物质 世界长期发展
的产物
(生理基础) 意识是人脑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