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单元七彩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单元七彩桥
单元七彩桥
单元目标:
通过对不同体裁音乐的欣赏,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以及乐曲中所具有的中国民族音乐特点,了解民族音乐元素对作曲家音乐创作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初步理解音乐艺术在思想情感的表达及世界文化交流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在学唱歌曲时能够运用已学过的音乐知识,创造性地表现歌曲;通过朝气蓬勃的演唱和热情友好的集体舞,抒发自己热爱世界和平、渴望与异国人民建立友谊的美好情感。

.通过“采集与分享”活动,增强收集信息、查找资料的能力,并且能在信息交流中了解一些有关中外音乐文化交流的知识。

学习用竖笛吹奏江苏民歌《茉莉花》,并能与同学一起合奏。

课时安排
课时
《迎宾曲》
《唱着跳着走近你》
第二课时
《中国花鼓》
《丝绸之路》
集体舞《唱着跳着走近你》
第三课时
采集与分享: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
竖笛演奏《茉莉花》
第四课时
《送别》
《手拉手,地球村》
课时
教学内容
.听:《迎宾曲》
.唱:《唱着跳着走近你》
教学目标
.学唱歌曲《唱着跳着走近你》。

能用朝气蓬勃的歌声表现热情友好的音乐形象,抒发热爱家乡、渴望友谊的美好情感。

能尝试运用已学过的音乐知识创造性地表现歌曲。

能专注地欣赏《迎宾曲》,了解歌曲背景,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乐曲所具有的中国民族音乐特点,初步理解音乐艺术在思想情感的表达及世界文化的交流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教学重点
.跨小节切分节奏和休止符的掌握以及歌曲休止处的修饰处理。

用轻快、跳跃的声音演唱,并表现出歌曲的现代感。

教学过程
一、以乐激情
.这是新学期的节音乐课,教师播放《迎宾曲》,请学生们在热情欢快的音乐声中走进教室。

请学生说说对《迎宾曲》的初步感受。

教师介绍歌曲表现的主题及时代背景。

教师出示《迎宾曲》曲谱,请学生再次欣赏歌曲,并从歌词中分析判断歌曲表现的内容是何时、何事、何地。

观看影片《客从何来》片段,教师简介一年一度的“广交会”。

视唱教材中《迎宾曲》的旋律片段。

请学生聆听广东音乐《步步高》,感受《迎宾曲》中与之相似的旋律,并用铅笔在书上的乐谱中做记号。

请学生说一说作曲家为什么这样创作?目的何在?
.教师小结:歌曲吸收了广东音乐的音调,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生动有力地表现了中外朋友在广州交易会上欢聚的场景和喜悦的心情。

同时,广东音乐素材的使用起到了传播民族文化、宣传家乡等方面的作用。

二、以歌传情
.请学生再欣赏一首歌曲《唱着跳着走近你》。

分析歌曲表现的主题,说说情绪、内容等。

学唱歌曲
节奏练习:教师出示节奏卡片请学生读读、拍拍,注意连线的读法。

/4×××|×—||2/4×.×|××××||
/4×××|×—||2/4××0|0×××||
合唱练习:先请高、低两声部的同学分别找出自己声部中有连线和休止符的乐句唱一唱、合一合,最后再连贯、完整地唱出合唱部分。

歌曲接龙演唱:教师唱乐段,学生唱合唱部分。

教师领唱时,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说一说:在曲谱中有颜色的地方加入什么样的伴奏合适?
分别请学生尝试在演唱中加入伴奏,听听、看看谁创作的效果好。

选择较好的伴奏方式,完整地演唱歌曲。

歌曲处理
请学生根据歌曲情绪,试着将以学过的断音记号、连音记号标注在歌曲中合适的地方,唱一唱,说说感觉如何。

有感情、完整地演唱歌曲。

三、以歌会友
以歌曲《唱着跳着走近你》为蓝本进行歌词的改编,歌
唱、赞美自己的家乡并以歌声热情地欢迎八方宾客的到来。

四、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听:《丝绸之路》《中国花鼓》
.动:集体舞:《唱着跳着走近你》
教学目标
.在《丝绸之路》、《中国花鼓》的欣赏中,初步感受中国民族音乐的风格及其魅力,知道“民族性即世界性”的道理,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通过创编集体舞《唱着跳着走近你》,使学生在载歌载舞中体验动人的旋律,交流情感、加深友谊。

教学重点
通过对不同体裁音乐的欣赏,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中国花鼓》、《丝绸之路》
.欣赏《中国花鼓》
简介弗里茨•克莱斯勒
弗里茨•克莱斯勒,美籍奥地利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

生于维也纳,四岁学习小提琴,七岁首次公开演出,同年考入维也纳音乐学院学习,十岁时因成绩优异得金质奖章。

十二岁毕业后进巴黎音乐学院深造。

1887年赢得小提琴演奏大
奖,曾脱离音乐生活五年,后在莫斯科举行音乐会。

1901年在伦敦作初次演出,1904年伦敦爱乐协会授于他贝多芬金质奖。

1915-1924年移居美国,广泛演出,声誉日隆。

二十世纪初多次在世界各地作旅行演奏。

唱一唱《中国花鼓》的主题旋律,并感受其中国音乐特点。

初听乐曲,根据教材提示的旋律变化,感受乐曲的活泼、热烈的气氛。

听一听,连一连
复听,引导学生说说乐曲的演奏形式、主奏乐器、伴奏乐器。

教师小结:
这是具有东方风格的小品曲。

作者克莱斯勒对中国的民间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在美国西部城市旧金山旅行时,曾欣赏过当地中国移民表演的“华埠音乐”。

克莱斯勒有感于中国艺人的演奏,于是选用了花鼓的前奏创作本曲。

一般西洋作曲家在用东方旋律作曲时,总是采用速度徐缓的曲调,亦即东方风格舞曲的“咚、嚓、咚、嚓”的平板。

而这首曲子则突破“徐缓平板”的模式,而采用了急速、华丽的细腻旋律,以及快速的节奏,既充分发挥了小提琴的演奏技巧,又描绘了中国民俗中迎神大会上热闹、喧嚣的欢乐气氛。

克莱斯勒曾在1923年访问中国,并在上海等大城市举行了
个人演奏会,其主要演奏曲目正是这首《中国花鼓》。

.欣赏《丝绸之路》
激情导入
出示丝绸之路的相关风景图片,配乐介绍:丝绸之路在《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被称为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的蛮荒之路,可是自汉代张骞冒死开拓之后,这条崎岖荒僻的道路上却出现了队队商旅,悠悠驼铃。

从此,东方的文明古国和西方的许多国家便开始了不绝如缕的联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年来发起的“丝绸之路研究计划”,把丝绸之路意味深长地称作“对话之路”,当代的中国人称它为“开放之路”。

为什么称它是“对话之路”“开放之路”呢?今天,我们就沿着这条丝绸之路,察看一番,感受一番。

初听,采用电视片段“配乐”的方式进行欣赏。

请学生说说乐曲的情绪、表现的内容、是哪个国家的音乐风格、由何种乐器演奏。

了解作曲家及音乐创作背景
复听
二、集体舞:《唱着跳着走近你》
.复习歌曲
.分小组创编动作,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汇报,总结,选出优秀的动作组合。

三、小结本课,下课。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奏:竖笛《茉莉花》
.动:采集与分享: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
教学目标
.学习用竖笛吹奏江苏民歌《茉莉花》,并能与同学一起合奏。

.通过“采集与分享”活动,增强收集信息、查找资料的能力,并且能在信息交流中了解一些有关中外音乐文化交流的知识。

教学重点
.“高音孔”的开闭。

.四个音连奏要均匀、流畅。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用亲切的音乐语言互致问候,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二、导入:投影展示中国地图,让学生找出江苏的位置。

并指出江苏可以分为苏南和苏北两个部分。

教师讲述:我们江苏山水秀丽、风光明媚,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千百年来江苏人民在这块富庶的土地上耕作、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歌曲。

今天,我们来欣赏一组江苏民歌。

听江苏民歌,说出歌名。

.《紫竹调》
.《拔根芦柴花》
.《茉莉花》
三、竖笛吹奏江苏民歌《茉莉花》
.分声部学唱旋律
.学习吹奏
做“无声”的手指练习,提示学生的同步性、协调性。

试一试,吹一吹。

找出学习有困难的地方。

学生讨论
重点难点解决
“高音孔”的开闭,用左手拇指开闭。

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四音连奏”的练习。

找出乐曲中四音连奏的节奏、小节,进行反复练习。

分声部学习吹奏。

让学生轮流演奏、第二声部;
做重奏练习;
合奏。

要求每一声部的学生做到节奏整齐,配合默契,音量均衡,音色、音准和谐统一。

四、采集与分享: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
.教师讲故事《三大男高音声援北京申奥》;中国芭蕾
舞剧《红色娘子军》:中国民族音乐轰动维也纳金色大厅。

.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情况。

.分析判断指出“音乐桥”中相应的图片。

五、总结本课,师生再见!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唱:《手拉手,地球村》
听:《送别》
教学目标
.学生能用饱满的热情演唱《手拉手,地球村》来表达小朋友们对保护地球的强烈愿望。

.学生能意识到地球环境的危机,并在听赏活动中能进一步感受音乐所表达的“地球的美”,从而喜爱地球,愿意保护地球。

.在充满深情的《送别》旋律中,体会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生能用饱满的热情演唱《手拉手,地球村》。

在各种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保护地球的热情,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教具准备
钢琴、
教学过程
一.地球的灾难——欣赏影片《后天》
导入语: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地球就像一个美丽的村庄,但是这个村庄正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灾难,有可能即将毁灭,我们首先来看一个片断。

1.看
放映电影《后天》有关于地球上各种气候如龙卷风、洪水、冰川等气象给地球所带来的毁灭性的灾害这一片断。

2.谈
谈看完《后天》的感受,引导学生将话题转移到地球的灾难。

3.想
师:地球为什么会遭到这些灾害呢?
观看有关于地球环境遭受破坏的录像片。

二、保护地球——演唱歌曲《手拉手,保护地球》
师: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我们不忍心看到自己温馨的家乡遭到灾害,甚至毁灭,面对这些局面,我们应该怎么做呢?难道我们等待这些灾害的到来吗?不,保护地球是我们神圣的使命,让我们一起齐心协力来保护地球吧!
说出我们的愿望——歌词教学
说:
激发学生说出自己保护地球的想法。

编:
以师生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将自己保护地球的想法说成部分歌词。

念:
以Rap的形式,师生合作念歌词
/4×0 ×0 ×∣×.××××∣×××|生:弯弯腰丨捡.回一个希| 望师:|
×0 ×0 ×∣×.××××∣×××|
生:手拉手丨捡.出一个太丨阳|××××0|×0×.××|×××|
希望的太|阳就是我|们|
绿色的长|河就是我|们|
×××××|×0×××|×.×××|××××||
我们把地球|村,打扮得|漂漂亮|亮!||
歌唱我们的愿望——二声部学习

播放全曲
师:你能听出这是一首几个声部的歌曲吗?

播放两个声部的部分,请学生选择最喜欢的打击乐器和节奏给二声部伴奏。

唱——声部
唱声部旋律.
师:请同学们跟着唱一唱,是否觉得声音太单薄,就像保护地球的小朋友力量不够,不够团结。

编——二声部旋律
师:地球村是我们共同的家乡,让我们用歌声唱出保护地球的决心,好吗?怎样让歌声更雄厚有力呢?老师有个提议,我们一起来创编“第二声部”好吗?
a.出示作曲秘诀
两声部的节奏,大体上要求一致。

两声部的旋律一般以协和的三、四、五度音程为主。

结束时,一般要找到有终止感觉的音。

b.师生合作作曲
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将全班同学分成四大组,每两组同学创编一乐句进行比赛。

老师到各组分别指导创编四、五度和相同度数的音,学生创编括号里的音。


/4
5-|123-|4326|7765513|2--|
1-||6|655|7--|
第二组
/4
5.1|676-|4326|7765523|1--||
1-||6|65575|||
c.成果展示
将优秀的作品输入电脑,说一说成功之处。

唱——第二声部
a.跟琴分组视唱。

b.全班同学在二声部音乐里找到自己的声部视唱。

c.用la跟琴演唱两声部,要求声音的高位置的演唱及声部的协调。

.实现我们的愿望——歌唱全曲
倾听全曲
师:请同学们感受一下这群小朋友对保护地球的热情。

哼唱全曲
跟唱全曲。

学唱全曲
师:你觉得最难唱的是哪一句?
注意指导学生八分休止、切分节奏、一拍附点节奏的演唱。

演唱全曲用饱满的热情,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三、欣赏——《送别》
.导入
今天我们首先来欣赏一首歌,请大家猜猜他的歌名。


是大家喜欢的《童年》,它是流行于现代校园的一首校园民谣,那么我们思考一下,如果我们追溯到“五四”时期,那时学堂里又在唱些什么?那时人们把在学堂里唱的歌叫乐歌,因此就把20世纪初流行于学校的歌曲,叫学堂乐歌。

学堂乐歌除向学生进行思想和知识教育外,还有反映人们要求“富国强兵”、“抵御外辱”的,还有宣传学习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学堂乐歌《送别》。

.介绍词曲作者
学堂乐歌基本上是填词歌曲,其曲调大部分选自当时的日本和欧美的流行歌曲,因此它的曲作者为英国的奥待韦。

它的词作者是我国近代音乐家李叔同。

初听《送别》,说说对音乐的感受。

朗诵《送别》的歌词,体会诗此与音乐内容表达的情感。

复听,轻声跟唱
四.心中美丽的地球村——课外拓展
师:小朋友们,地球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应该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去保护我们生活的家园,我相信,在同学们的保护下,我们的地球村会装扮得更加美丽,请你们将你们心中美丽的地球村画下来好吗?
课后,请同学们将心中美丽的地球村用画笔画下来,且说出各自所画的地球村美在哪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