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第一章抛体运动第3节竖直方向的抛体运动教案2粤教版必修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节竖直方向上的抛体运动
新课教学
新课教学
新课文字描述。
引导学生分析课本对这运动的定义与实
际例子的运情景的联系与区别。
解决问题2:竖直下抛运动有什么规律?
问题:竖直下抛运动有什么规律?
师生共同分析:
1、竖直下抛物体的运动可看成是由初速
度为v0的匀速直线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合
运动。
2、重力加速度g的方向与v0的方向相同,
所以,它是一种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
运动。
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和位移公
式均适用于此运动(a=g)。
3、用v-t图象来描述运动。
学生总结:
1、v t=v0+gt
2、2
02
1
gt
t v
S+
=
3、
【板书】1、v0=v0-gt
2、2
02
1
gt
t v
S+
=
推论:2
2
2v
v
gh
t
-
=
实际应用(一)
例题:一人站在楼顶向下扔物块。
已知物块
离开手的速度是2.0m/s,楼高20.0 m。
假
设物块出手的位置靠近楼顶,不计空气阻力,
物块到达地面的速度大小是多少?(取g=10m
/s2)
分析:物块离开手后,只受重力作用。
重力
方向和初速度方向相同,都是竖直向下,物
块将做竖直向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学生解答:由2
1
2
S v t gt
=+求时
间,再由v t=v0+gt求出到达地面
的速度。
另解:由22
2
t
gh v v
=-直接求出
v t=20.1m/s
反思:这相当于一辆汽车快速行驶
时的速度,可见高空抛物危险极
大。
问题提出(竖直上抛运动)
指导学生重做实验及重放视频,引导学
生分析竖直上抛运动的实例,讨论并提出问
题。
1.什么是竖直上抛运动?
2.竖直上抛运动有什么规律?
学生动手实验、讨论观察的现象并
提出相应的问题。
解决问题1:什么是竖直上抛运动?
引导学生一起分析实验2的现象。
教师归纳: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
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的物体的运动
分别叫做竖直上抛运动。
这是一类典型的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
直线运动,它们的加速度就是重力加速度g。
【板书】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以
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的物体的运动叫
做竖直上抛运动。
师生共同分析:
1.有竖直向上的初速度v0
2.只受重力作用,空气阻力忽略
不计;
3.与竖直下抛运动一样,竖直上
抛运动也是一种抽象出的理想化
的运动模型。
教
学
新
课
教
学
新
课
教
要求学生阅读课本关于竖直上抛运动的
文字描述。
引导学生分析课本对这运动的定义与实
际例子的运情景的联系与区别。
解决问题2:竖直上抛运动有什么规律?
问题:竖直上抛运动有什么规律?
师生共同分析:
对物体竖直上抛运动可以分段分析。
一、上升过程(图3-12)
1、竖直上抛物体的运动可看成是由初速
度为v0的匀速直线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合
运动。
2、重力加速度g的方向与v0的方向相同,
所以,它是一种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
动。
匀减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均
适用于此运动(a=g)。
二、下升过程(图3-13)
从最高点开始,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
三、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总结:
1、竖直上抛运动的上升过程和下落过程
具有对称性。
2、引导学生观察下面图3-15,
判断网球是在上升,还是在下降?
为什么不能判断出???
四、最高点:
物体上升到最高点瞬时速度为零,由速度
公式可得v0-gt m=0,所以
g
v
t
m
=
将此结果代人2
02
1
gt
t
v
S-
=
确定物体竖直上抛最大高度
2
h
m
v
g
=
学生总结:
一、上升过程
1、v t=v0-gt
2、2
02
1
gt
t
v
S-
=
二、下升过程
1、v t=gt
2、2
2
1
gt
S=
三、运动对称性总结:(相对最高
点)让学生结合插图比较分析。
1、时间对称
2、速度对称
学会用图象表示:
学
实际应用(二)
例题
气球上系一重物,以4m/s的速度自地面匀速上升。
当上升到离地面高度h=9m处时,绳子突然断了。
问:
(1)重物是否立即下降?重物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落到地面?
(2)重物落地时的速度多大?(取g=10m/s2)
分析引导:
(1)分析重物的运动情况:先是随气球匀速上升;接着由于惯性而上抛;至最高点后做自由落体运动。
(2)把物体从离开绳子到落地视为一整体过程,然后利用竖直上抛运动的速度和位移公式直接求解。
特别注意:这时位移为负值,h=-9m 学生解答:
解:(1)绳子突然断时,重物与气球具有相同的速度,由于惯性,重物将继续向上运动,上升一段距离到达最高点后再做自由落体运动。
上升过程:
上升时间:
g
v
t0
==
10
4
s=0.4s
自9m高处继续上升的最大高度:
h m=g
v2
=0.8m
重物做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
下降的总高度
H=h m + h=9.8m
由2
2
1
gt
h=
可求得下降的时间
t下=1.4s
重物从绳子断到落地的总时
间:
t总=1.8s
(2)重物落地时的速度
v t=gt=14m/s
另解:以地面为坐标原点。
取竖直向上的方向为正方向,据公式:
v t=v0-gt 2
02
1
gt
t v
h-
=
其中
v=4m/s,=
h-10m, g =10m/s2
学生小结:
高考理综物理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已于酒泉成功发射,将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
“墨子”将由火箭发射至高度为500千米的预定圆形轨道此前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第二十三颗北斗导航卫星G7,G7属地球静止轨道卫星(高度约为36000千米),它将使北斗系统的可靠性进一步提高。
关于卫星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墨子”号卫星的运行速度大于7.9km/s
B.“墨子”号卫星的线速度比北斗G7的线速度小
C.“墨子”号卫星的周期小于24h
D.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的向心加速度比北斗G7小
2.如图所示,分别在M、N两点固定放置两个点电荷和
,以MN连线的中点O为圆心的圆周上有A、B、C、D四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场强小于B点场强
B.C点场强与D点场强相同
C.A点电势小于B点电势
D.将某正电荷从C点移到O点,电场力不做功
3.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与电动势为E的直流电源(内阻不计)连接,下极板接地.一带电油滴位于容器中的P点且恰好处于平衡状态.现将平行板电容器的上极板竖直向上移动一小段距离,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带点油滴的电势能将增大
B.P点的电势将降低
C.带点油滴将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
D.电容器的电容减小,极板带电量减小
4.如图所示,从地面上的A点以速度v竖直向上抛出一小球,上升至最高点B后返回,O为A、B的中点,小球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不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上升至O点时的速度等于0.5v
B.小球上升至O点时的速度小于0.5v
C.小球在上升过程中重力的冲量小于下降过程中重力的冲量
D.小球在上升过程中动能的减少量等于下降过程中动能的增加量
5.2012年我国宣布北斗导航系统正式商业运行。
北斗导航系统又被称为“双星定位系统”,具有导航、定位等功能。
“北斗”系统中两颗工作星均绕地心O做匀速圆周运动,轨道半径为r,某时刻两颗工作卫星分别位于轨道上的A、B两位置(如图所示).若卫星均顺时针运行,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半径为R,不计卫星间的相互作用力.则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A.这两颗卫星的加速度大小相等,均为
B.卫星l由位置A运动至位置B所需的时间为
C.卫星l向后喷气就一定能追上卫星2
D.卫星1由位置A运动到位置B的过程中万有引力做正功
6.用波长为300nm的光照射锌板,电子逸出锌板表面的最大初动能为1.28×10-19J,已知普朗克常量为6. 63×10-34J.s,真空中的光速为3×108m/s,能使锌产生光电效应单色光的最低频率()
A.1×1014Hz
B.8×1015Hz
C..2×1015Hz
D.8×1014Hz
二、多项选择题
7.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
A.一定质量的某种理想气体在等压膨胀过程中,内能一定增加
B.两个铁块用力挤压不能粘合在一起,说明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C.热量不能自发地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D.液晶显示器是利用了液晶对光具有各向同性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