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高一物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后练习题:7.1 行星的运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节 行星的运动
1.关于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日心说是哥白尼提出的,观点是行星绕太阳做椭圆运动
B .开普勒第一定律认为:行星绕太阳运动时太阳在轨道的中心
C .k =r 3
T
2中r 代表轨道半长轴,T 代表公转周期,比值k 只与中心天体有关
D .行星绕太阳运动时,所有行星都在同一轨道上
2.(多选)在天文学上,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将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

如图所示,从地球绕太阳的运动规律入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在冬至日前后,地球绕太阳的运行速率较大
B .在夏至日前后,地球绕太阳的运行速率较大
C .春夏两季与秋冬两季时间相等
D .春夏两季比秋冬两季时间长
3. 如图所示,火星和地球都在围绕太阳旋转,其运行轨道均为椭圆,根据开普勒定律可知( )
A .火星绕太阳运动过程中,速率不变
B .火星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比地球的长
C .地球靠近太阳的过程中,运行速率将减小
D .火星远离太阳的过程中,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的面积逐渐增大 4.(多选)对开普勒第一定律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行星绕太阳运动一周的时间内,它离太阳的距离是不变化的 B .在行星绕太阳运动一周的时间内,它离太阳的距离是变化的 C .一个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一定是在某一固定的平面内 D .一个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一定不在一个固定的平面内 5.(多选)关于开普勒第二定律,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 .行星绕太阳运动时,一定是匀速曲线运动 B .行星绕太阳运动时,一定是变速曲线运动
C .行星绕太阳运动时,由于角速度相等,故在近日点处的线速度小于它在远日点处的线速度
D .行星绕太阳运动时,由于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故它在近日点的线速度大于它在远日点的线速度
6.(多选)下列对开普勒第三定律a 3
T
2=k 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T 表示行星的自转周期
B .k 是一个仅与中心天体有关的常量
C .该定律既适用于行星绕太阳的运动,也适用于卫星绕行星的运动
D .若地球绕太阳运转的半长轴为a 1,周期为T 1,月球绕地球运转的半长轴为a 2,周期为T 2,由开普勒第三定
律可得a 31T 21=a 32
T 22
7.火星和木星沿各自的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可知( ) A .太阳位于木星运行轨道的中心
B .火星和木星绕太阳运行的速度的大小始终不变
C .火星与木星公转周期之比的平方等于它们轨道半长轴之比的立方
D .相同时间内,火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等于木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 8.如图是某行星绕某恒星运行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速率最大点是
B 点 B .速率最小点是
C 点
C .该行星从A 点运动到B 点做减速运动
D .该行星从A 点运动到B 点做加速运动
9.木星的公转周期约为12年,若把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作为1天文单位,则木星到太阳的距离约为( ) A .2天文单位 B .4天文单位 C .5.2天文单位
D .12天文单位
10.飞船沿半径为R 的圆周绕地球运动,其周期为T 。

如果飞船要返回地面,可在轨道上某点A 处,将速率降低到适当数值,从而使飞船沿着以地心为焦点的椭圆轨道运动,椭圆和地球表面在B 点相切,如图所示。

如果地球半径为R 0,求飞船由A 点运动到B 点所需要的时间。

11.我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绕地球飞行了14圈、历时21小时后返回地面。

已知地球半径R 地=6.4×103
km ,“静止”在赤道上空的卫星的高度为5.67R 地,则“神舟”五号离地多高?
答案
1.关于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日心说是哥白尼提出的,观点是行星绕太阳做椭圆运动
B .开普勒第一定律认为:行星绕太阳运动时太阳在轨道的中心
C .k =r 3
T
2中r 代表轨道半长轴,T 代表公转周期,比值k 只与中心天体有关
D .行星绕太阳运动时,所有行星都在同一轨道上 答案 C
解析 哥白尼提出“日心说”,认为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故A 错误;开普勒第一定律认为:行星绕太
阳运动时太阳在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故B 错误;开普勒第三定律的公式k =r 3
T
2中r 代表轨道半长轴,T 代表公转
周期,比值k 只与中心天体有关,故C 正确;行星绕太阳运动时,所有行星都在不同轨道上,故D 错误。

2.(多选)在天文学上,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将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

如图所示,从地球绕太阳的运动规律入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在冬至日前后,地球绕太阳的运行速率较大
B .在夏至日前后,地球绕太阳的运行速率较大
C .春夏两季与秋冬两季时间相等
D .春夏两季比秋冬两季时间长 答案 AD
解析 冬至日前后,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夏至日前后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由开普勒第二定律可知在近日点地球运行速率最大,故A 正确,B 错误;春夏两季地球的平均速率比秋冬两季地球的平均速率小,又因地球所走路程基本相等,故春夏两季时间长,C 错误,D 正确。

3. 如图所示,火星和地球都在围绕太阳旋转,其运行轨道均为椭圆,根据开普勒定律可知( )
A .火星绕太阳运动过程中,速率不变
B .火星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比地球的长
C .地球靠近太阳的过程中,运行速率将减小
D .火星远离太阳的过程中,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的面积逐渐增大 答案 B
解析 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对每一个行星而言,行星与太阳的连线在相同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行星在此椭圆轨道上运动的速度大小不断变化,故A 、D 错误;由于火星的半长轴比较大,所以火星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
比地球的长,B 正确;行星由远日点向近日点运动时,其速率将增大,故C 错误。

4.(多选)对开普勒第一定律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行星绕太阳运动一周的时间内,它离太阳的距离是不变化的 B .在行星绕太阳运动一周的时间内,它离太阳的距离是变化的 C .一个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一定是在某一固定的平面内 D .一个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一定不在一个固定的平面内 答案 BC
解析 根据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的内容: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所以行星离太阳的距离是变化的,A 错误,B 正确;一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运动的轨道是椭圆,故轨道一定在某一固定的平面内,C 正确,D 错误。

5.(多选)关于开普勒第二定律,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 .行星绕太阳运动时,一定是匀速曲线运动 B .行星绕太阳运动时,一定是变速曲线运动
C .行星绕太阳运动时,由于角速度相等,故在近日点处的线速度小于它在远日点处的线速度
D .行星绕太阳运动时,由于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故它在近日点的线速度大于它在远日点的线速度
答案 BD
解析 由开普勒第二定律知,行星绕太阳运动时一定做变速曲线运动,A 错误,B 正确;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知,行星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所以在近日点时线速度大,C 错误,D 正确。

6.(多选)下列对开普勒第三定律a 3
T
2=k 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T 表示行星的自转周期
B .k 是一个仅与中心天体有关的常量
C .该定律既适用于行星绕太阳的运动,也适用于卫星绕行星的运动
D .若地球绕太阳运转的半长轴为a 1,周期为T 1,月球绕地球运转的半长轴为a 2,周期为T 2,由开普勒第三定
律可得a 31T 21=a 32
T 22
答案 BC
解析 由开普勒第三定律知,T 表示行星的公转周期,A 错误;k 仅由中心天体决定,中心天体不同,k 不同,
B 正确,D 错误;a 3
T
2=k ,适用于宇宙中所有天体,C 正确。

7.火星和木星沿各自的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可知( ) A .太阳位于木星运行轨道的中心
B .火星和木星绕太阳运行的速度的大小始终不变
C .火星与木星公转周期之比的平方等于它们轨道半长轴之比的立方
D .相同时间内,火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等于木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 答案 C
解析 太阳位于木星运行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A 错误;由于火星和木星沿各自的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火星和木星绕太阳运行速度的大小时刻变化,B 错误;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火星与木星公转周期之比的平方等于它们轨道半长轴之比的立方,C 正确;相同时间内,火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不等于木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D 错误。

8.如图是某行星绕某恒星运行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速率最大点是
B 点 B .速率最小点是
C 点
C .该行星从A 点运动到B 点做减速运动
D .该行星从A 点运动到B 点做加速运动 答案 C
解析 由开普勒第二定律知,行星与恒星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该行星在A 点速率最大,在
B 点速率最小,A 、B 错误;该行星由A 点到B 点的过程中,离恒星的距离越来越远,所以该行星的速率越来越小,
即做减速运动,C 正确,D 错误。

9.木星的公转周期约为12年,若把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作为1天文单位,则木星到太阳的距离约为( ) A .2天文单位 B .4天文单位 C .5.2天文单位 D .12天文单位
答案 C
解析 木星、地球都环绕太阳沿椭圆轨道运动,近似计算时可当成圆轨道处理,因此它们到太阳的距离可当成是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半径,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得r 3木T 2木=r 3地T 2地,r 木= 3T 2

T 2地
·r 地≈5.2天文单位,C 正确。

10.飞船沿半径为R 的圆周绕地球运动,其周期为T 。

如果飞船要返回地面,可在轨道上某点A 处,将速率降低到适当数值,从而使飞船沿着以地心为焦点的椭圆轨道运动,椭圆和地球表面在B 点相切,如图所示。

如果地球半径为R 0,求飞船由A 点运动到B 点所需要的时间。

答案 ⎝ ⎛⎭

⎫R +R 04R T
R +R 0
2R
解析 由题图可知,飞船由A 点到B 点所需要的时间刚好是沿图中椭圆轨道运动周期的一半,椭圆轨道的半长轴为
R +R 0
2
,设飞船沿椭圆轨道运动的周期为T ′,
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有R 3
T
2=⎝ ⎛⎭
⎪⎫R +R 023T ′2。

解得T ′=T
⎝ ⎛⎭⎪⎫R +R 02R 3=⎝ ⎛⎭
⎪⎫R +R 02R T
R +R 0
2R。

所以飞船由A 点到B 点所需要的时间为
t =T ′2=⎝ ⎛⎭
⎪⎫R +R 04R T
R +R 0
2R。

11.我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绕地球飞行了14圈、历时21小时后返回地面。

已知地球半径R 地=6.4×103
km ,“静止”在赤道上空的卫星的高度为5.67R 地,则“神舟”五号离地多高?
答案 323 km
解析 “神舟”五号飞船绕地球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为T 1=21
14 h =1.5 h ,“静止”在赤道上空的卫星绕地球
运动的周期为T 2=24 h ,由开普勒第三定律r 31T 21=r 32T 22
,得r 1=⎝ ⎛⎭
⎪⎫T 1T 2
23
·r 2,则“神舟”五号离地面的高度为h =r 1-R
地=⎝ ⎛⎭
⎪⎫T 1T 2
2
3 ·r 2-R 地,其中r 2=5.67R 地+R 地=6.67R 地
,代入数据得h ≈323 k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