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市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柳州市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3题;共8分)
1. (4分)(2020·大庆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理科生应当多提升一些人文素养,文科生也应多了解一点科学知识,这种通过选修课来实现文理互补的教育制度设计,无疑值得肯定和推广。
近些年来,选课似乎有些“变味”。
现在大学生选课普遍开始“挑食”——选课更偏向于选修与就业相关度高、易得高分的课,选择拓展、兴趣类课程的却总是。
每个人都有自由选择的,学生在学校规则允许范围内的选课,但从高校育人的根本任务来说,“功利性”选课无疑违背了当初设立选修课制度的初衷。
选课“功利化”的板子不能全打在学生身上,加强选修课质量管理与制度创新,让选修课变得有趣、有用也应同步提上日程。
当前大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视角敏锐,再加上在新媒体时代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接收和表达渠道,那种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根本不能吸引他们的兴趣和共鸣。
因此,选修课要有趣,有趣并不是说老师要一味迎合学生的口味,而是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讲授来达到传播知识的。
同时选修课要有用。
学生喜欢选对就业有利的课,因为有用。
其实还有更广义的“有用”,比如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素养,提升学生思辩能力或者动手能力等。
(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挑食”后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 . 在这一刻满屋子人的心都是相同的,都有一样东西,这就是——对死者的纪念。
B . 我干得挺顺心,老板对我不错,工资也挺高,每月三千多呢!——我能抽支烟吗?
C . 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D . “顺——山——倒”林子里传出我们伐木连小伙子的喊声。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凤毛麟角权利无可非议目标
B . 寥寥无几权利无可厚非目的
C . 寥寥无几权力无可非议目的
D . 凤毛麟角权力无可厚非目标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再加上在新媒体时代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接收和表达渠道,那种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根本不能引起他们的共鸣。
B . 再加上在新装体时代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接收和表达渠道,那种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根本不能吸引他们的兴趣。
C . 再加上新媒体时代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接收和表达渠道,那种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根本不能吸引他们的共鸣。
D . 再加上新媒体时代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接收和表达渠道,那种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根本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2. (2分)(2020·杭州模拟)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2020年,对于石油投资者和生产者,是破天荒的一年,石油价格大幅下跌,不仅改写了石油业的历史,也打破了人们对于商品价格的认识:市场宁愿给钱,也不愿意拿到原油现货商品。
B . 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医学,将“天人合一”的观念作为理论依据,在保持人类的生态平衡、促进社会的协调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C .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国民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包括餐饮、影视、酒店、娱乐、旅游等在内的很多行业面临经营困境,据外媒报道,迪士尼为缓解疫情以来的经济压力,对多位高管均作出了停薪和减薪的安排。
D . 在第12个全国防灾减灾日来临之际,经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应急管理部信息研究院等单位的《2019年全球自然灾害评估报告》发布,该报告综合利用比利时鲁汶大学紧急事件数据库、中国灾害数据库等资料,对各类灾害情况进行了评估。
3. (2分)下列各选项中,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古代祭祀时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牛、猪各一头叫“少牢”。
B . 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伶官”。
C . 告庙,指古代天子或诸侯出巡、遇兵戎等重大事件而祭告祖庙。
D . 《书》,指《尚书》,儒家经典之一,是上古典章文献的汇编。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
4. (6分) (2019高二上·枣庄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很多人说: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情”“景”交融。
其实这种解释应该是从近代开始的。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使用的“意境”或“境界”,他的解释就是情景交融。
但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景交融所规定的是“意象”,而不是“意境”。
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都应该情景交融,而意境则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的。
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规定性之外,还有自己的特殊规定性,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
那么意境的特殊规定性是什么呢?唐代刘禹锡有句话:“境生于象外。
”“境”是对于在时间和空间上有限的“象”的突破,只有这种象外之“境”才能体现作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道”。
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西方古代艺术家,他们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要再现一个具体的物象,所以他们,比如古希腊雕塑家追求“美”,就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
而中国艺术家不是局限于刻画单个的人体或物体,把这个有限的对象刻画得很逼真、很完美。
相反,他们追求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中国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也是有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楼、台、亭、阁,它们的审美价值主要不在于这些建筑本身,而是如同王羲之《兰亭集序》所说,在于可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有意味的世界。
陶渊明有两句诗说得好:“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艺术就是要去寻找、发现、体验生活中的这种意味。
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在这一点的区别,就在于它不仅揭示了生活中某一个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的意味,而且超越了具体的事物和事件,从一个角度揭示了整个人生的意味。
所以,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有意境,也不是任何好的艺术作品都有深远的意境。
清代王夫之就比较过杜甫的诗和王维的诗。
他认为杜甫诗的特点是“即物深致,无细不章”,有人写诗就是怕写不逼真,杜甫则太逼真了。
而王维诗则能取之象外,所以他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
中国艺术的这种意境,它给人的美感,实际上包含了一种人生感、历史感。
康德曾经说过,有一种美的东西,人们接触到它的时候,往往感到一种惆怅。
意境就是如此,这是一种最高的美感。
当然这不等于说西方艺术没有意境,西方艺术中也有这样的作品,例如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它不仅唱出了俄罗斯民族的苦难,而且唱出了人类共同的苦难,所以它引起了了全世界听众的共鸣。
(摘编自叶朗《说意境》)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所有艺术作品都要情景交融、创造意象,因而并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能够具有意境的。
B . 中国古代艺术家突破有限的对象,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意境中,抒发哲理性感受和领悟,与西
方艺术家有所不同。
C . 中国园林的审美价值,在于让人通过它们感受到更大空间的美,所以游览者往往能够产生一种对于整个人生或历史的感受和领悟。
D . 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之所以能够引起全世界听众的共鸣,是因为它唱出了人们对于社会和人生的深刻体验和感受。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第一段通过意境和意象的分析,主要阐释了意境的特殊规定性特征。
B . 本文采用了中西对比的论证结构,用来阐述中国艺术在意境方面的追求。
C . 作者以杜甫、王维的诗作论据是为了论证有意境的跟一般的艺术作品的不同。
D . 文章运用比较手法论述了意境的特征,尤其强调了在中西作品中的不同表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所谓“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意味着有意象的艺术作品跟有意境的艺术作品比较起来,在数量上总是处于劣势。
B . “道”是宇宙的本体和生命,意象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十分有限,而意境是对有限的意象的突破,所以意境能够体现“道”。
C . 陶渊明的两句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表明他已经认识到身处一个有意味的世界,并且正处在辨析、体验这种意味之中。
D . 康德所说的“一种惆怅”,表明他作为西方人也感觉到了一种与意象有不同的“美的东西”,而“美的东西”就是中国人所说的“意境”。
5. (23分) (2020高一下·揭阳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善心
①小区院里有几只流浪猫。
到底几只是不确定的。
因为,五分钟之前,在草坪里见到一只灰黑相间的狸猫,五分钟之后,在楼头便利店的外置货架上又看到一模一样的一只蜷在那儿假寐,你不知道是刚才的那只漂移过来了,还是它的同胞兄弟。
这都是可能的。
但是,涛子一家三口搬走之后,邻居们很快就搞清楚了,一共五只。
它们的关系有点复杂,院里人现在也没有真正看透,不过,数量是明晰的。
②涛子一家搬走时正值初冬,不会是他——第三次中风的半残人,估计是他老婆或者儿子,把一扇窗户打开,在纱窗上剪出一个小方口——方口的最上边没有剪,就像一个小方门帘。
五只流浪猫竟然明白那是专门给它们预留的绿色通道,当天就迁进新居了。
③猫们进进出出。
有时候,只有一个小脸儿躲在纱窗后面,端庄威仪,就是一只小脸老虎嘛!有时候,“呼咙呼咙”从窗台上滚下来两只,打得难解难分。
另外一只猫蹲坐在窗下自行车旁淡然地看了一眼身边激战正酣的一对儿,又冷静地转移了视线。
屋里毫不相干的那只却突然冲了出来,直接坠到窗下加入了战斗。
而窗对面墙根儿一辆落着积雪的电动三轮车下面,一只猫爬了出来,拖着长尾巴慢腾腾横过便道,一副吃饱喝足的慵懒样子,却瞬间起动,一溜烟儿完成跑、跳、抓、爬、钻的动作,回屋里去了。
邻居就是通过这样的观察,知道这是个五口之家的。
④涛子一家三口搬走之后已经一年多了吧,无论大雪咆天,还是春雨绵绵,这个房子的主人一直都是五只猫。
涛子被送走之后再没回来过,老婆儿子也不见了踪影。
这五只猫,从外观上能看出它们一两处绝然不同的地方,和少许显性的因果关系。
其中三只大猫:一只纯白色,至少给它洗个热水澡之后一定是只雪白的美猫;一只灰黑均匀相间的大狸猫;一只大块黄白色杂糅的。
两只半大猫,看起来身长和三只大猫没有差别,但显然没有三只大猫强壮,而且似乎面嫩,像是缺点儿见识——没有证据,就是一种感觉罢了。
两只中有一只仿佛是大狸猫翻拍过来的,一只却是白黄黑三色,但主体是白色的,黑和黄两色小块而不规则甚至又重叠地穿插其中。
让人揣测,也许有一只猫离开了……
⑤但是,邻居们并未在这些无聊的事情上下功夫。
有人主动承袭了涛子老婆没搬走时的做法,在窗台上搁一只小吃碟,里面总有食物。
猫们的日子过得挺好的。
⑥腊月二十三过小年,一位平素和涛子相交极深的老邻居去一个叫“颐年园”福利中心的地方看望涛子。
那一天飘着纷纷扬扬的雪花,不光是小孩,不少大人也出来放鞭炮了,地动山摇了一天,空气里弥漫的快乐都是火药味道的。
老邻居从“颐年园”回家,低头看着一地的雪红雪白,竟然一路没有抬头。
及至家门口,一抬头猛然看见昔日涛子家的窗台上摆着好几只小吃碟,里面的嚼果比照往日更是丰盛。
老邻居目瞪口呆,眼泪差点掉下来了。
他站在那儿看了半天,自言自语:好心人真多呀!好心人真多呀!我倒要问你们一句,该管的你们管没有呢?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涛子家人搬走后,邻居们对待流浪猫的态度发生了很大转变,他们不再只是关注流浪猫的数量问题,而是主动承担起照顾流浪猫的责任。
B . “五只流浪猫竟然明白那是专门给它们预留的绿色通道”暗示流浪猫一直接受涛子家人的照顾,这进一步体现了涛子家人的善心。
C . 涛子一家为何搬家,去了哪里,为何涛子没有再回来,涛子的老婆孩子为何不见踪影,小说完全没有交代,
这使故事充满悬念。
D . 小说采用了对比手法来表现善心这一主题,在日常生活中,善心并不抽象,就是在对待流浪猫这样的小事上面也是能体现出来的。
(2)小说第③段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
(3)请结合全文,简要赏析文末画线的句子。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5分)
6. (15分)(2020·合肥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绪,字思曼,吴郡吴人也。
父寅,太子中舍人。
绪少知名,清简寡欲,州辟议曹从事,举秀才。
都令史谘郡县米事,绪萧然直视,不以经怀。
宋明帝每见绪,辄叹其清淡。
吏部尚书袁粲言于帝曰:“臣观张绪有正始遗风,宜为宫职。
”元徽初,东宫罢,选曹拟舍人王俭格外记室,绪以俭人地兼美,宜转秘书丞,从之。
绪忘情荣禄,朝野皆贵其风。
尝与客闲言,一生不解作诺。
时袁粲、褚渊秉政,有人以绪言告粲、渊者,即出绪为吴郡太守,绪初不知也。
迁为祠部尚书,迁太常,加散骑常侍。
升明二年,迁太祖太傅长史,加征虏将军。
建元元年,转中书令,常侍如故。
绪善言,素望甚重,太祖深加敬异。
仆射王俭谓人曰:“北士中觅张绪,过江未有人,不知陈仲弓、黄叔度能过之不耳?”车驾幸庄严寺听僧达道人讲座远不闻绪言上难移绪乃迁僧达以近之欲用绪为右仆射以问王俭俭曰:“南士由来少居此职。
”褚渊在座,启上曰:“俭年少,或不尽忆。
江左用陆玩、顾和,皆南人也。
”俭曰:“晋氏衰政,不可以为准则。
”上乃止。
四年,初立国学,以绪为太常卿,领国子祭酒。
绪既迁官,上以王延之代绪为中书令,时人以此选为得人,比晋朝之用王子敬、王季琰也。
世祖即位,转吏部尚书,祭酒如故。
绪每朝见,世祖目送之,谓王俭曰:“绪以位尊我,我以德贵绪也。
”长沙王晃属选用吴兴闻人邕为州议曹,绪以资籍不当,执不许。
晃遣书佐固请之,绪正色谓晃信曰:“此是身家州乡,殿下何得见逼!”七年,竞陵王子良领国子祭酒,世祖敕王晏曰:“吾欲令司徒辞祭酒以授张绪,物议以为云何?”子良竟不拜,以绪领国子祭酒。
绪口不言利,有财辄散之。
清言端坐,或竟日无食。
门生见绪饥,为之办餐,然未尝求也。
卒时年六十八。
遺命作芦葭糯车,灵上置杯水香火,不设祭。
从弟融敬重绪,事之如亲兄,赍酒于绪灵前酌饮,恸哭曰:“阿兄风流顿尽!”追赠散骑常侍、特进、金紫光禄大夫。
谥简子。
(节选自《南齐书·张绪传》)
(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车驾幸庄严寺/听僧达道人讲/座远/不闻绪言/上难移绪/乃迁僧达以近之/欲用绪为右仆射/以问王俭/
B . 车驾幸庄严寺/听僧达道人讲/座远不闻绪言/上难移绪/乃迁僧达以近之/欲用绪/为右仆射/以问王俭/
C . 车驾幸庄严/寺听僧达道人讲座/远不闻绪言/上难移绪/乃迁僧达以近之/欲用绪为右仆射/以问王俭/
D . 车驾幸庄严/寺听僧达道/人讲座远不闻/绪言上难移/绪乃迁僧达以近之/欲用绪/为右仆射/以问王俭/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正始,是魏齐王曹芳的年号,魏晋时期玄风渐兴,竞尚清谈,世称“正始之风”,张绪就继承了这种清简寡欲的风度。
B . 仆射,是从魏晋南北朝到宋朝时期尚书省的官职,官仅置一人,职位仅次于尚书令,其中“仆”是“主管”的意思。
C . 北士、南人,是因当时正处在我国南北朝分治时期而产生的称谓,南北双方把长江当作边界,张绪本人正是南朝人。
D . 国子祭酒,古代学官名,是最高学府的掌管人员,晋武帝咸宁四年设置,后历代多沿用,为国子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张绪年少知名,性情清简淡然。
面对都令史询向郡县大米一事,他不慌不忙,表情平静且淡然,皇帝也佩服他的自然秉性。
B . 张绪忘情荣禄,朝野一致推重。
他与人闲聊,说自己一生不喜欢应承顺从他人,被人转告给当时的权臣而擢升为吴郡太守。
C . 张绪正直不阿,不屈服于权责。
长沙王晃示意张绪选用吴兴闻人邕担任州议曹职,张绪认为他资历不合适,坚持不同意。
D . 张绪家无余财,风度高绝于世。
他一有钱财就散给他人,以致后来食不果腹,遗言死后简办丧事,朝廷议谥他为“简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②世祖目送之,谓王俭曰:“绪以位尊我,我以德贵绪也。
”
①②绪正色谓晃信曰:“此是身家州乡,殿下何得见逼!”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12分)
7. (12分) (2019高二上·乌兰察布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李侍御①赴安西
高适
行子②对飞蓬,金鞭指铁骢。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注释】①侍御:即侍御史的简称,官名。
“安西”,唐代设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库车附近。
作者为了送他的朋友李侍御到安西,写了这首诗。
②行子:指李侍御。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首联紧扣题意,写李侍御即将远征。
“飞蓬”常用作游子、征子的象征,“行子”面对翻转的蓬草,顿时生发出羁旅飘零之感;也为全诗奠定无尽悲伤的感情基调。
B . 颔联紧承首联写送别之意。
“万里外”一笔推开,展现了广阔的空间;“一杯中”又收回到别筳,一开一阖,极富抑扬顿挫之感。
C . 颈联列出地名,上句写李侍御将到之地安西,下句写李侍御家室亲友所在的长安,“虏障”与“秦城”遥隔万里,这两句不直接书事言情,而情、事俱在其中。
D . 这首送别诗既有边塞意象的描绘,又有广袤的空间描绘,不仅体现了诗人感情的豪壮,同时也焕发出盛唐的时代精神。
(2)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表达了哪些情感。
五、句子默写 (共1题;共6分)
8. (6分) (2019高二上·佛山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我们可以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 ,________”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之意。
(2)《氓》中回忆儿童时代尽情欢娱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由写景向写人过渡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
六、语言表达 (共1题;共10分)
9. (10分) (2018高三上·铜仁月考) 下面是一个没有成功的采访案例,请根据记者和大妈的对话拟写出记者未能成功采访的三个原因。
记者:马云推出无人超市了,超市里没有售货员收银员等等员工了。
您怎么看?
大妈:超市不需要养员工了,那东西是不是更便宜啦?
记者:这个?我们暂时还没了解到。
大妈:瞧瞧你们这些记者怎么当的?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你们不去了解,整天只会关心马云又弄啥玩意了。
我们老百姓最关心的是什么?有没有假货,是不是更便宜啦!超市里有没有员工,关我啥事?
记者:大妈,看来您还是不能理解时代的发展潮流。
大妈:哟,弄个没有员工的超市就是时代潮流啦?每天都弄些专门裁剪底层员工的玩意算啥本事?
记者:大妈,您对马云是不是有意见啊?
大妈:我不是对马云有意见,是对你这种无聊的记者有意见。
记者:……
七、小作文 (共1题;共5分)
10. (5分) (2019高二上·西城期中) 微写作:下面两道小题,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180字左右短文。
(1)在《红岩》中,选择一位“内心强大”的人,写出其“内心强大”的表现。
要求:写出人物姓名,符合原著内容。
(2)班里要设计一期以“高中的学习”为话题的板报。
请结合同学们的学习情况,从下面的《论语》选文中任选一句,并据此写一段寄语与大家共勉。
要求:正确理解所选句子的意思,内容有针对性,能自圆其说。
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③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④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八、话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1. (5分) (2018高一上·覃塘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双手传递了多少情,一双手凝聚了多少爱。
在生活中,我们握手表示友爱,我们牵手传达亲昵。
母亲针线缝衣,手织爱子之心;子女殷勤搀扶,扶出孝敬之情。
朋友援助之手,送来丝丝暖意;陌生人的善意之手,融化心中的冷漠。
看着我们的手,体会彼此的情。
请以“手”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自命题目,自选立意,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书写工整。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3题;共8分)
答案:1-1、
答案:1-2、
答案:1-3、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答案:4-1、
答案:4-2、
答案:4-3、
考点:
解析:
答案:5-1、答案:5-2、
答案:5-3、
考点:
解析: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5分)答案:6-1、
答案:6-2、
答案:6-3、
答案:6-4、
考点:解析: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12分)答案:7-1、
答案:7-2、
考点:
解析:
五、句子默写 (共1题;共6分)答案:8-1、
答案:8-2、
答案:8-3、
考点:
解析:
六、语言表达 (共1题;共10分)答案:9-1、
考点:
解析:
七、小作文 (共1题;共5分)
答案:10-1、
答案:10-2、
考点:
解析:
八、话题作文 (共1题;共5分)答案:11-1、
考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