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安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检测试题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列数字和列图表。列数字准确客观地反映男生、女生各种情绪的比例,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列图表使人看后一目了然,条理清晰,直接地说明了青少年负面情绪产生的原因。
12.结合材料,请你为提高青少年的情绪管理能力,从不同角度提三条建议。(6分)
①学校开设与情绪管理有关的课程;②父母给孩子提供合理的宣泄负面情绪的途径;③学生掌握几种宣泄负面情绪的方法。
以下为青少年负面情绪产生原因的调查统计,原调查问卷为多项选择题。
(数据来源:谢瑞琦《青少年情绪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材料三:
万文昌:学校要正视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学生情绪管理教育,要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将学生情绪管理教育作为重要课程内容。
社会工作硕士许青云:父母对孩子的关怀可以提升其情绪智力和情绪表达能力;反之,父母的冷漠和沉默会抑制其情绪表达和情绪管理的发展。父母感情融洽的家庭,青少年更能够积极调控情绪。父母过分干预或者是任意放纵都会对青少年的情绪管理产生消极影响。
(5)《与朱元思书》中运用比喻、对比写出江水的动态美,突出急流、猛浪的奔腾气势的句子是“急湍甚箭__,猛浪若奔__”。
(6)李白《渡荆门送别》中“山随平野尽__,江入大荒流__”,用流动的视角描写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
(7)秋是一个美丽却孤独的季节,总是在绚烂中带着萧瑟,但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生命力,正如王绩在《野望》中所说:“树树皆秋色__,山山唯落晖__。”
材料二:
谢瑞琦针对某地区456名13-20岁青少年的常见情绪类型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出如下结论:
当前青少年情绪类型总体呈正常分布,大多处于平和、喜悦的积极情绪中,但焦虑、无聊、烦躁等负面情绪也较为普遍。女生的积极情绪类型明显多于男生。在积极情绪类型中,平和、喜悦的比率,女生分别占61.85%和52.63%,而男生则为56.56%和38.18%。此外,男生的焦虑、愤怒、空虚、无聊等奔放的负面情绪要多于女生;而女生的内敛的负面情绪,如悲伤、冷漠、孤独等要多于男生。
【三】(15分)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人们:看重私利(私有财产),担心政策反复。父亲:不忍砍掉那棵还没有真正长成的树,期望它再长长。
7.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个方面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深刻内涵。(4分)
(1)树桩的白,如在云黑的天空下白着的一片雪。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雪”触目刺眼的惨白阴冷比喻树桩的“白”,形象传达出父亲看到树被砍伐后心里的疼痛和伤感。
D.如果青少年能够很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那么其未来的职业生涯也许会更加顺利。
10.请从材料二的柱状图中写出三条有意义的结论。(3分)
青少年产生负面情绪的原因很多。大部分同学会因为成绩下降、学业不顺利和人际交往中产生的矛盾冲突等原因而产生负面情绪。极少部分同学很少有情绪低落的时候。
11.材料二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6分)
针对青少年不擅长管理情绪的情况,中学教师卓秀芳表达了自己的看法:青少年要学会站在他人立场上看待问题,冷静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这样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同时,要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主动进行自我批评,学会和同伴交流沟通。教育硕士李莉也认为,如果一个人能够随情境的变化适当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并且能以合适的方式表现出被人所接受的情绪反应,那么,这样的表现更易于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
⑦我家祖坟上有许多树,父亲的那一棵,却是最大最粗的。乡村伦理中的人品与德行,原是可以在因果中对坟地和树木给以给养的。今年正月间,80岁的三叔下世时,我们忽然看父亲坟前的树没了,被人砍去了。树桩呈着岁月的灰黑色,显出无尽的沉默和蔑视。再看别的坟头的树,大的和小的一律被人伐光了,原来一片林似的密和绿,现在也都荡然无存、光光秃秃了。
(选自《散文选刊》,有删改)
4.根据上下文,将下面两个句子分别填入文章③④两段横线处,第③段应填(B),第④段应填(A)。(4分)
A.就让那原是路边田头长长一排中的一棵箭杨树孤傲挺拔地竖在路边上、田野间,仿佛是竖着的乡村人心的一杆旗
B.当别家田头的树都只有白茬树桩时,那棵杨树还孤零零地立着,像一个单位广场上的旗杆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节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端午节
②根据下面的诗句,写出春节时的两种习俗。(2分)
爆竹声中一岁除:放爆竹
总把新桃换旧符:贴春联
(3)下列对一首唐诗的补充,最恰当的一项是(C)(3分)
君自________来,应______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A.家乡知B.家乡晓C.故乡知D.故乡晓
5.从全文看,作者的感情随着三次砍树事件呈梯次爆发。请概括三次砍树事件以及“我”的心情。(4分)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农民砍自家的树
父亲培育成材的箭杨树被砍
父亲坟头的弯柳树及远近的树木被砍
同情和谅解
压抑和惊讶
愤怒和蔑视
6.文中说,“另一边,有人就把分到自家田地中的树木都给砍掉了”“可最终,父亲没有砍那树”。人们砍树和父亲不砍树各怀着怎样的心理?(4分)
3.某校以“走进传统节日”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13分)
(1)下面是小刚分享的一段关于“春节”的文字,请按要求帮助修改。(6分)
春节
如果从汉武帝时期制定《太初历》,将以十月为岁首改为以孟春为岁首开始算起,正月初一过春节的习俗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经过一代代人的塑造和传承,春节已经成为一个集价值观念、历史传统、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于一体。春节里的文化传统,集中体现出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比如,敬天拜地祭祖先,显示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先辈的怀念;尊老爱幼、团圆和穆,表达着血浓于水的温馨甜蜜;迎禧接福、祈祷未来,见证人性的温暖与奋发的热情。春节里所谓的“年味”,大抵就蕴藏在这些文化传统中。
【二】(2019·遵义)(18分)
材料一:
青少年情绪管理
情绪管理是对个体情绪进行控制和调节的过程。以下是两个有关情绪失控的典型案例:
九年级学生小军(化名)在学校与同学发生了不愉快,上课时同学向老师说了这事,小军急眼了,对老师大声喊,然后摔门而出,导致老师无法正常上课……
八年级学生小霞(化名)特别爱玩手机,妈妈暂时把手机没收了,结果她去妈妈房间砸碎了花瓶、杯子,还把门一脚踢坏……
③和别家田头都有树一样,我家的地头也有一棵越过碗粗的箭杨树,笔直着,在春天,杨叶的掌声哗脆脆地响。__________________。父亲几次用手和目光去测量树的粗细和身高,知道把树伐下来,盖房做檩是绝好的材料。可最终,父亲没有砍那树。邻居说:“不砍呀?”父亲说:“它还没真正长成呢。”
④就没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望着这世界,读着世界的变幻和人心。然而三年后,乡村的土地政策果不其然变化了。各家的土地需要调整和更换,我家的地就成了别家田地了,那棵已经远比盆粗的杨树也成了人家的树。
2.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12分)
我在学校的最后一年,母亲去世了,这样我更不想回家了。那年夏天,我决定到北平去,当时叫北京。当时湖南有许多学生打算用“勤工俭学”的办法到法国去留学。法国在世界大战中曾经用这种办法招募中国青年为它工作。这些学生打算出国前先去北京学法文。我协助组织了这个运动,在一批批出国的人里面有许多湖南师范学校的学生,其中大多数后来成了著名的激进分子。A也受到这个运动的影响,他放弃了湖南师范学校的教席到法国去,这时他已经四十多岁了。不过他到一九二七年才参加共产党。
(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默写。(10分)
(1)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__。(崔颢《黄鹤楼》)
(2)两岸连山,略无阙处__。(郦道元《三峡》)
(3)征蓬出汉塞__,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4)最爱湖东行不足__,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树桩呈着岁月的灰黑色,显出无尽的沉默和蔑视。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树桩的“沉默和蔑视”是对人性贪婪和人们失去敬畏之心的无声控诉。
8.文章最后说:“只是想,父亲坟前的老桩在春醒之后一定会有新芽的,但不知那芽几时才可长成树。”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6分)
①“春醒之后一定会有新芽”,有一种无奈,也有一种展望,表明作者对未来的坚定信念。②改革开放的时代,“钱”似乎左右着一切,人人一心想着致富,作者表达了对失去坚守美德信念的担忧。③对朝令夕改的厂和木器制造厂的经营和发达,想到路边一年四季竖着的收购木材的华丽的广告牌……也就豁然明白了父亲坟头被人砍树的原委和因果。
⑨只是默默念念地想,时代与人心从田头伐起,最终就砍到了坟头上。
⑩只是想,父亲坟前的老桩在春醒之后一定会有新芽的,但不知那芽几时才可长成树。
①上面文字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团圆和穆”,正确写法是“团圆和睦”。(2分)
②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
成分残缺,应在“于一体”后加上“的节日”。
③上面的文字中有一处格式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
第一行在“如果”前面应该空两格。
(2)下面是活动中的两道题,请回答。(4分)
①根据下面的诗句,写出两种节日名称。(2分)
我陪同一些湖南学生去北京。虽然我协助组织了这个运动,而且新民学会也支持这个运动,但是我并不想去欧洲。我觉得我对自己的国家还了解得不够,我把时间花在中国会更有益处。那些决定去法国的学生从现在任中法大学校长的李石曾那里学习法文,我却没有这样做。我另有打算。
(1)文中的“我”指的是毛泽东,文中的A指的是徐特立。(2分)
⑤在成了人家地后的第三天,父亲从那田头上过,忽然发现那远比盆粗的树已经不在了,路边只有紧随地面白着的树桩。树桩的白,如在云黑的天空下白着的一片雪。父亲没说话,只看了一会儿那树桩,就朝远处我家新分的田地去了。
⑥父亲离开人世后,我总是念念想起那棵属于父亲的树。再后来,他的坟头因为幡枝生成,又长起了一棵并不成材的弯柳树。树由芽到枝,由胳膊的粗细,到了碗状的粗。山坡地,不似平壤的土肥与水足,那棵树竟也能在岁月中坚韧地长。乡村的人多有迷信,以为幡枝发芽长成材,皆是很好很好的一桩事。那是因为人生在世有许多厚德时,上天才让你的荒野坟前长起一棵树。以此说,那坟前的柳树也正是父亲生前做人的延续和回报。每年上坟,家人都会把那弯树修整一下枝,让它虽然弯,却一样可以在山野荒寂中,把枝叶升旗一样扬起来。就这么过了20年,那树原来弓弯的腰身竟然也被天空和生长拉得直起来,和20多年前我家田头的杨树一样粗,完全可以成材使用了。
二、阅读(55分)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22分)
父亲的树
阎连科
①1978年,如同冬后的春来乍到时,万物恍恍惚惚苏醒了,人世的天空也蓝得唐突和猛烈——忽然,农民分地了。农民们也就一边站在田头灿烂地笑;另一边,有人就把分到自家田地中的树木都给砍掉了。
②田是我的了,那树自然也该是我家的财产和私有。于是就都砍,抬到家里去,有一天政策变了脸,又把田地收回到政府的账册和手里,至少家里还留有一棵、几棵树。几天间,田野里、山坡上的那些稍大的可檩可梁的树木就都不在了。
材料四:
个人情绪调整常用方法举例:
9.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
A.材料一中的两位同学都不擅长管理自己的情绪,他们的情绪都导致了不好的结果。
B.受调查的青少年,大多处于平和、喜悦的积极情绪中,但是,负面情绪也较为普遍。
C.受调查男生的奔放的负面情绪多于女生,同样,男生的内敛的负面情绪也多于女生。
(2)“招募”在句子中的意思是:募集(人员)。(2分)
(3)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单句:他四十多岁的时候放弃了湖南师范学校的教席到法国去。(2分)
(4)请结合原著回答:①“我另有打算”的原因是什么?②在斯诺眼中,“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6分)
①“我”觉得“我”对自己的国家还了解得不够,“我”把时间花在中国会更有益处。②非常精明而又博学多才的知识分子;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代表了中国人民大众的迫切要求;苏区人民拥护他,南京政府却对他恨之入骨;生活简朴,廉洁奉公,能吃苦耐劳,身体像铁打的。
12.结合材料,请你为提高青少年的情绪管理能力,从不同角度提三条建议。(6分)
①学校开设与情绪管理有关的课程;②父母给孩子提供合理的宣泄负面情绪的途径;③学生掌握几种宣泄负面情绪的方法。
以下为青少年负面情绪产生原因的调查统计,原调查问卷为多项选择题。
(数据来源:谢瑞琦《青少年情绪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材料三:
万文昌:学校要正视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学生情绪管理教育,要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将学生情绪管理教育作为重要课程内容。
社会工作硕士许青云:父母对孩子的关怀可以提升其情绪智力和情绪表达能力;反之,父母的冷漠和沉默会抑制其情绪表达和情绪管理的发展。父母感情融洽的家庭,青少年更能够积极调控情绪。父母过分干预或者是任意放纵都会对青少年的情绪管理产生消极影响。
(5)《与朱元思书》中运用比喻、对比写出江水的动态美,突出急流、猛浪的奔腾气势的句子是“急湍甚箭__,猛浪若奔__”。
(6)李白《渡荆门送别》中“山随平野尽__,江入大荒流__”,用流动的视角描写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
(7)秋是一个美丽却孤独的季节,总是在绚烂中带着萧瑟,但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生命力,正如王绩在《野望》中所说:“树树皆秋色__,山山唯落晖__。”
材料二:
谢瑞琦针对某地区456名13-20岁青少年的常见情绪类型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出如下结论:
当前青少年情绪类型总体呈正常分布,大多处于平和、喜悦的积极情绪中,但焦虑、无聊、烦躁等负面情绪也较为普遍。女生的积极情绪类型明显多于男生。在积极情绪类型中,平和、喜悦的比率,女生分别占61.85%和52.63%,而男生则为56.56%和38.18%。此外,男生的焦虑、愤怒、空虚、无聊等奔放的负面情绪要多于女生;而女生的内敛的负面情绪,如悲伤、冷漠、孤独等要多于男生。
【三】(15分)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人们:看重私利(私有财产),担心政策反复。父亲:不忍砍掉那棵还没有真正长成的树,期望它再长长。
7.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个方面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深刻内涵。(4分)
(1)树桩的白,如在云黑的天空下白着的一片雪。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雪”触目刺眼的惨白阴冷比喻树桩的“白”,形象传达出父亲看到树被砍伐后心里的疼痛和伤感。
D.如果青少年能够很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那么其未来的职业生涯也许会更加顺利。
10.请从材料二的柱状图中写出三条有意义的结论。(3分)
青少年产生负面情绪的原因很多。大部分同学会因为成绩下降、学业不顺利和人际交往中产生的矛盾冲突等原因而产生负面情绪。极少部分同学很少有情绪低落的时候。
11.材料二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6分)
针对青少年不擅长管理情绪的情况,中学教师卓秀芳表达了自己的看法:青少年要学会站在他人立场上看待问题,冷静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这样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同时,要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主动进行自我批评,学会和同伴交流沟通。教育硕士李莉也认为,如果一个人能够随情境的变化适当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并且能以合适的方式表现出被人所接受的情绪反应,那么,这样的表现更易于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
⑦我家祖坟上有许多树,父亲的那一棵,却是最大最粗的。乡村伦理中的人品与德行,原是可以在因果中对坟地和树木给以给养的。今年正月间,80岁的三叔下世时,我们忽然看父亲坟前的树没了,被人砍去了。树桩呈着岁月的灰黑色,显出无尽的沉默和蔑视。再看别的坟头的树,大的和小的一律被人伐光了,原来一片林似的密和绿,现在也都荡然无存、光光秃秃了。
(选自《散文选刊》,有删改)
4.根据上下文,将下面两个句子分别填入文章③④两段横线处,第③段应填(B),第④段应填(A)。(4分)
A.就让那原是路边田头长长一排中的一棵箭杨树孤傲挺拔地竖在路边上、田野间,仿佛是竖着的乡村人心的一杆旗
B.当别家田头的树都只有白茬树桩时,那棵杨树还孤零零地立着,像一个单位广场上的旗杆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节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端午节
②根据下面的诗句,写出春节时的两种习俗。(2分)
爆竹声中一岁除:放爆竹
总把新桃换旧符:贴春联
(3)下列对一首唐诗的补充,最恰当的一项是(C)(3分)
君自________来,应______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A.家乡知B.家乡晓C.故乡知D.故乡晓
5.从全文看,作者的感情随着三次砍树事件呈梯次爆发。请概括三次砍树事件以及“我”的心情。(4分)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农民砍自家的树
父亲培育成材的箭杨树被砍
父亲坟头的弯柳树及远近的树木被砍
同情和谅解
压抑和惊讶
愤怒和蔑视
6.文中说,“另一边,有人就把分到自家田地中的树木都给砍掉了”“可最终,父亲没有砍那树”。人们砍树和父亲不砍树各怀着怎样的心理?(4分)
3.某校以“走进传统节日”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13分)
(1)下面是小刚分享的一段关于“春节”的文字,请按要求帮助修改。(6分)
春节
如果从汉武帝时期制定《太初历》,将以十月为岁首改为以孟春为岁首开始算起,正月初一过春节的习俗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经过一代代人的塑造和传承,春节已经成为一个集价值观念、历史传统、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于一体。春节里的文化传统,集中体现出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比如,敬天拜地祭祖先,显示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先辈的怀念;尊老爱幼、团圆和穆,表达着血浓于水的温馨甜蜜;迎禧接福、祈祷未来,见证人性的温暖与奋发的热情。春节里所谓的“年味”,大抵就蕴藏在这些文化传统中。
【二】(2019·遵义)(18分)
材料一:
青少年情绪管理
情绪管理是对个体情绪进行控制和调节的过程。以下是两个有关情绪失控的典型案例:
九年级学生小军(化名)在学校与同学发生了不愉快,上课时同学向老师说了这事,小军急眼了,对老师大声喊,然后摔门而出,导致老师无法正常上课……
八年级学生小霞(化名)特别爱玩手机,妈妈暂时把手机没收了,结果她去妈妈房间砸碎了花瓶、杯子,还把门一脚踢坏……
③和别家田头都有树一样,我家的地头也有一棵越过碗粗的箭杨树,笔直着,在春天,杨叶的掌声哗脆脆地响。__________________。父亲几次用手和目光去测量树的粗细和身高,知道把树伐下来,盖房做檩是绝好的材料。可最终,父亲没有砍那树。邻居说:“不砍呀?”父亲说:“它还没真正长成呢。”
④就没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望着这世界,读着世界的变幻和人心。然而三年后,乡村的土地政策果不其然变化了。各家的土地需要调整和更换,我家的地就成了别家田地了,那棵已经远比盆粗的杨树也成了人家的树。
2.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12分)
我在学校的最后一年,母亲去世了,这样我更不想回家了。那年夏天,我决定到北平去,当时叫北京。当时湖南有许多学生打算用“勤工俭学”的办法到法国去留学。法国在世界大战中曾经用这种办法招募中国青年为它工作。这些学生打算出国前先去北京学法文。我协助组织了这个运动,在一批批出国的人里面有许多湖南师范学校的学生,其中大多数后来成了著名的激进分子。A也受到这个运动的影响,他放弃了湖南师范学校的教席到法国去,这时他已经四十多岁了。不过他到一九二七年才参加共产党。
(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默写。(10分)
(1)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__。(崔颢《黄鹤楼》)
(2)两岸连山,略无阙处__。(郦道元《三峡》)
(3)征蓬出汉塞__,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4)最爱湖东行不足__,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树桩呈着岁月的灰黑色,显出无尽的沉默和蔑视。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树桩的“沉默和蔑视”是对人性贪婪和人们失去敬畏之心的无声控诉。
8.文章最后说:“只是想,父亲坟前的老桩在春醒之后一定会有新芽的,但不知那芽几时才可长成树。”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6分)
①“春醒之后一定会有新芽”,有一种无奈,也有一种展望,表明作者对未来的坚定信念。②改革开放的时代,“钱”似乎左右着一切,人人一心想着致富,作者表达了对失去坚守美德信念的担忧。③对朝令夕改的厂和木器制造厂的经营和发达,想到路边一年四季竖着的收购木材的华丽的广告牌……也就豁然明白了父亲坟头被人砍树的原委和因果。
⑨只是默默念念地想,时代与人心从田头伐起,最终就砍到了坟头上。
⑩只是想,父亲坟前的老桩在春醒之后一定会有新芽的,但不知那芽几时才可长成树。
①上面文字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团圆和穆”,正确写法是“团圆和睦”。(2分)
②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
成分残缺,应在“于一体”后加上“的节日”。
③上面的文字中有一处格式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
第一行在“如果”前面应该空两格。
(2)下面是活动中的两道题,请回答。(4分)
①根据下面的诗句,写出两种节日名称。(2分)
我陪同一些湖南学生去北京。虽然我协助组织了这个运动,而且新民学会也支持这个运动,但是我并不想去欧洲。我觉得我对自己的国家还了解得不够,我把时间花在中国会更有益处。那些决定去法国的学生从现在任中法大学校长的李石曾那里学习法文,我却没有这样做。我另有打算。
(1)文中的“我”指的是毛泽东,文中的A指的是徐特立。(2分)
⑤在成了人家地后的第三天,父亲从那田头上过,忽然发现那远比盆粗的树已经不在了,路边只有紧随地面白着的树桩。树桩的白,如在云黑的天空下白着的一片雪。父亲没说话,只看了一会儿那树桩,就朝远处我家新分的田地去了。
⑥父亲离开人世后,我总是念念想起那棵属于父亲的树。再后来,他的坟头因为幡枝生成,又长起了一棵并不成材的弯柳树。树由芽到枝,由胳膊的粗细,到了碗状的粗。山坡地,不似平壤的土肥与水足,那棵树竟也能在岁月中坚韧地长。乡村的人多有迷信,以为幡枝发芽长成材,皆是很好很好的一桩事。那是因为人生在世有许多厚德时,上天才让你的荒野坟前长起一棵树。以此说,那坟前的柳树也正是父亲生前做人的延续和回报。每年上坟,家人都会把那弯树修整一下枝,让它虽然弯,却一样可以在山野荒寂中,把枝叶升旗一样扬起来。就这么过了20年,那树原来弓弯的腰身竟然也被天空和生长拉得直起来,和20多年前我家田头的杨树一样粗,完全可以成材使用了。
二、阅读(55分)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22分)
父亲的树
阎连科
①1978年,如同冬后的春来乍到时,万物恍恍惚惚苏醒了,人世的天空也蓝得唐突和猛烈——忽然,农民分地了。农民们也就一边站在田头灿烂地笑;另一边,有人就把分到自家田地中的树木都给砍掉了。
②田是我的了,那树自然也该是我家的财产和私有。于是就都砍,抬到家里去,有一天政策变了脸,又把田地收回到政府的账册和手里,至少家里还留有一棵、几棵树。几天间,田野里、山坡上的那些稍大的可檩可梁的树木就都不在了。
材料四:
个人情绪调整常用方法举例:
9.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
A.材料一中的两位同学都不擅长管理自己的情绪,他们的情绪都导致了不好的结果。
B.受调查的青少年,大多处于平和、喜悦的积极情绪中,但是,负面情绪也较为普遍。
C.受调查男生的奔放的负面情绪多于女生,同样,男生的内敛的负面情绪也多于女生。
(2)“招募”在句子中的意思是:募集(人员)。(2分)
(3)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单句:他四十多岁的时候放弃了湖南师范学校的教席到法国去。(2分)
(4)请结合原著回答:①“我另有打算”的原因是什么?②在斯诺眼中,“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6分)
①“我”觉得“我”对自己的国家还了解得不够,“我”把时间花在中国会更有益处。②非常精明而又博学多才的知识分子;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代表了中国人民大众的迫切要求;苏区人民拥护他,南京政府却对他恨之入骨;生活简朴,廉洁奉公,能吃苦耐劳,身体像铁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