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绍史:今年经济要抓好新增长点、增长极、增长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绍史:今年经济要抓好新增长点、增长极、增长带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名牌》 2015年第7期
本刊记者/ 杨侠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2015 年3 月5 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的新
闻发布会上表示,2014 年我国经济发展虽然困难多于预期,但结果仍比预想要好,2015 年将
着力抓好包括新兴产业、新兴业态、新模式和新产品在内的新增长点以及新增长极、新增长带,预期7% 的GDP 增长目标符合稳增长与调结构双重需要。

宏观调控力求创新
徐绍史说,宏观调控在新常态下要有新作为,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最核心的一项任务。

为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加强了经济走势的预测、监测和政策措施的预研储备,同时更灵
活地应用规划、计划、消费、投资、产业、价格、区域政策,使得多目标、多政策、多方面的
改革能够协调、联动、平衡,更好促进经济社会的平稳增长。

徐绍史透露,在日常工作中,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通过“工具箱”,区分经济平稳增长、经济波动、经济趋势性下滑三种情况,准备对应的政策措施,并力求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以及
多种分析评价方法来分析经济运行情况,掌握新常态下经济的新特点。

他同时表示,要正面应对经济压力,突破点在于系统抓好新增长点、新增长极和新增长带,“全国有12 个综合改革实验区,现在还有自贸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等等,这些新增长极
要实实在在抓好”。

“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新经济增长带,在徐绍史看来,区域布局非常完整,有利于梯度开发。

另外,还要大力推进产能和装备“走出去”。

经济走势信心不减
2014 年我国的经济增速和增量都在国际名列前茅,特别是服务业超过制造业、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投资,徐绍史认为,这两个结构上的重大变化说明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在不断
地提升。

对于2015 年的经济走势,徐绍史用三句话来形容:“压力不小、利好不少、信心不减”。

他表示,国际经济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比较多,美元走强、油价下跌、主要经济体货币
政策出现分化、新兴经济体的增速在放缓等,都会对中国的经济产生影响;国内的经济面临的
困难和挑战也不少,环境的制约在持续强化,房地产、财政、金融、企业一些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但与此同时,中国经济也有巨大的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有较强的基础支撑能力,“近
期国家出台了降准降息、减税降费、加大投资力度等宏观政策;目前社会预期趋稳,市场信心
增强,社会需求也会不断回升”,这些都是利好因素。

徐绍史说,化解过剩产能虽十分艰难,可新兴业态方兴未艾,“完全可以努力地去实现减
速不减势、经济提质又增效”。

7% 的经济增长目标较好地把握了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点,也
充分考虑了就业、收入等民生的要求,与完成“十二五”规划所确定的目标任务相衔接,具有
预期性与引导性。

抓好自身四项改革
而在自身改革方面,徐绍史也表示将“动真碰硬,自我革命”,主要包括审批制度改革、
核准制度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和价格改革。

据介绍,按照简化手续、优化程序、在线办理、限时办结的要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已经把13项审批事项拿到了行政大厅,“审批大部分在网上办理,而且公开透明,可查询”。

徐绍史表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目前正在推进精简审批、规范中介、并联核准,准备在2015 年年底实现,并将用预算内投资来撬动社会投资,实现投融资体制创新,同时酝酿药价与电价改革,更好地接受社会监督。

相关链接:
贺同新:推动中国装备持续健康“走出去”
本刊记者/ 杨侠
针对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日前所强调的中国装备“走出去”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通用
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贺同新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小组会议期间接受记
者采访时表示,高铁、电力设备等都是中国装备走出去的主力军,推动中国装备持续健康“走
出去”,打造中国知名品牌,也将与跟进“一带一路”的整体部署相吻合。

贺同新说,中国工业发展到现今阶段,虽然有统计显示部分产能过剩,但不等于技术设备
不先进,“事实上,我国工程机械很多都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中国高铁已经走出去了,而
且广受赞誉;另外还有如包括核电、火电在内的电力装备等,在很多地方也特别受欢迎”。

贺同新透露,中国通用技术集团目前与土耳其、印尼、孟加拉、加纳等国都有一定的技术
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国装备持续健康走出去本身就是互动双赢的举措。

不仅如此,无论是输出,还是引进,都要求技术装备符合中国要求的环保标准。

“中国通用技术集团作为中国重大技术及装备引进的主渠道,同时也是工业技术装备走向
国际的重要通道,其特色在于有较强的商务集成能力,在对外交往、设计研发以及生产制造方
面都有一批具有经验的团队。

” 贺同新说。

另外,他也表示,中国的工业经济正处在由大向强迈进的时期,在机床、各类发动机技术、医疗设备等方面还有提升空间。

以机床为例,“中国是机床工业大国,但在数控以及材料的研
究开发上,与国际还有差距”。

由此,贺同新认为,当前国家所倡导的创新驱动战略将孕育新的产业模式,尤其对技术研
发来说,建议用好科研经费,整合资源集中力量进行重点突破。

与此同时,知名度也是生产力。

“在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应着力培育品牌,打造中国知
名品牌也是实现中国梦。

”贺同新强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