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连云港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要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连云港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与发展的战略思考
21世纪头20年是我国一个必须紧紧抓住而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中部崛起与西部开发是中央作出的我国推动区域经济均衡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
中部崛起与西部开发在客观上赋予处在东中西部的大动脉——陇海兰新铁路起点上的连云港市的龙头区
位。
这不仅凸显了连云港市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而且也为连云港市的大
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
一、理论和实践证明:国际化中心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
区域经济学表明,区域与城市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区域发展产生城市,城市发展影响带
动区域发展。
城市经济与区域经济形成了一种特定的结构体系。
国家或地区的各类城市及其与各自相
对应的经济区域之间,共同组成一个有机的经济网络。
在这个经济网络中,城市是区域的中心,在一个较大的区域内,形成了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中心城市一般发挥着“龙头”的作用。
中心城市或龙头城市对区域的发展,既互相支持、互相促进,又互相制约。
城市是一定区域范围内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物流、人流、资金流、技术流、信
息流的集结和辐射中心,对周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和带动作用。
早在20世纪50年代,法国经济学家佩勒斯就提出发展极理论,后来得到弗里德曼等学者的修正和
发展。
该理论认为,一个区域内不同地方的经济发展并不一致,而在某一点或几点经济发展
得特别快,这些快速发展的点自然是城市,即区域发展的核心。
城市早期的工业有吸引新兴的、更大工业的区位动力,城市对区域起着吸引和支配的作用。
在发展快的点上,它有规模大、位置重要并且与其它经济行业有联系的工业,称主导工业。
主导工业的发展引起该区域
内其它工业和经济行业的发展,进而吸引其它行业到该点上来,这些受影响的工业称被导工业。
主导工业和被导工业又影响第三产业的发展,结果使经济活动在发展极点上聚集,形成经济中心的大城市。
在大城市中,规模大、竞争力较强的工业必然抑制落后区域的工业,效
益低的工业将逐渐被吞食、被排挤。
在区域经济发展上出现的城市对落后地区这个层面的影
响的现象称极化过程。
在极化过程中,还会伴随出现城市经济利益逐渐扩散的过程,即大城市对落后地区另一层面的影响过程,如大城市吸引落后地区剩余劳动力,在落后地区投资等。
这种扩散是在满足大城市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将利益部分地“流溢”于落后地区,而且愈远离大城市,这种利益就愈溢愈少。
当大城市主导工业扩大到一定规模,在规模经济的制约下,
会衍生出第二等主导工业,由此又伴生出二等被导工业,使大城市进一步扩大,这种现象称为大城市自身的地域性衍生。
在大城市经济发展到工业化后阶段,又会产生出衍生的第二过程——离开大城市的二等主导工业地,继而发展成二等发展点(中等城市),这称为发展的“蛙跳”。
从整个区域讲,经济扩散是以等级形式发展的,称为等级扩散。
这种扩散,从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