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阶段性特征之六 明清.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阶段性特征之六(明清)
一、时间:从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到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二、本期历史分期
1、明朝:从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今南京)称帝到1644年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明崇祯帝在万岁山吊死,共276年的历史。
都城先在南京,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
2、清朝:清朝的前身是16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后建立的后金,后金的都城先在赫图阿拉,夺取明辽河以东地区后又迁到了沈阳。
努尔哈赤死后,其子皇太极继位,改女真族名为满洲,1636年皇太极称皇帝,改国号为清。
1644年清军入关,迁都北京,确立了对全国的统治,此后一直延续到192月12日宣统皇帝下诏退位。
整个清朝的历史以1840年英国发动侵华的鸦片战争为分水岭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属于中国古代史的范畴,后期属于近代史的范畴。
四、本期历史的主要特点
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1、政治上:明清统治者在宋元的基础上,继续采取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削弱了地方的军权、财权和行政权。
(1)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封建君主专制极端强化。
在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过程中,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更加完善和僵化。
(2)民族矛盾相对尖锐。
(3)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明清中央政府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和手段加强了对全国的有效管辖;抵抗住了外来侵略和内部少数民族贵族的叛乱,加强了对边疆的控制与开发了;密切了我国同亚非国家的联系。
(4)农民革命斗争的水平达到了中国古代史上一个新的高度。
2、经济上
(1)明清两代的初期,统治者都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恢复发展经济的措施,但整个社会在经济生活中争夺的焦点是土地的占有问题。
(2)封建赋税制度进一步完善,基本完成了由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的转化。
(3)在经济思想上,明清统治者仍然顽固坚持重农抑商政策,而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们则从经经济发展规律出发提出了农工商皆本的主张。
(4)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并得到缓慢发展。
(5)在对外贸易上,由对外开放逐渐向闭关锁国转变。
3、民族关系上
(1)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
(2)各民族间友好交往更频繁、相处更加和睦,中央政府采取了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
(3)中央政府所进行的平定边区少数民族贵族的叛乱、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的斗争已经同反侵略斗争相结合。
(4)与以前各个时期不同,明清时期,特别是清朝时期,各民族地区均为中央政权的行政辖区,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这是长期以来民族融合的结果。
4、对外关系上
(1)自明至清,对外政策由对外开放逐渐转为闭关自守的锁国政策。
(2)中国开始遭受西方殖民者的侵略,同时也遭到过来自日本的封建势力和海盗的侵略,但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进行了坚决的反侵略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3)中国开始介绍和引进西方的科学知识,开始了西学东渐的历程。
(4)开了以平等协商、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与周边国家边界分歧的先河,表现了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优良传统。
5、文化方面
明清时期的文化特征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封建制度束缚之间的矛盾,预示维护封建制度和反对封建制度的斗争即将来临。
(1)明清统治者为强化君主专制统治,推行了一种文化专制主义政策。
(2)科学技术上,中国古代传统科学技术在明朝进仍处在世界前列,出现了一系列带结性的科学著作,但没有突破传统科学技术的范围,没有产生与欧洲相似的现代科学。
(3)思想上,出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4)文学上,出现了许多优秀的长篇小说,京剧形成,这些都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加强和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的社会现实。
(5)书画艺术上,山水、花鸟画在明清画坛占着统治地位,书画艺术的商业化气息越来越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