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再重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电信重组的种种传言在2007年就不曾停止,层出不穷的版本和虚惊不断的情节不仅一直折磨着媒体和行业分析师们那脆弱但毫不麻木的神经,也一次次地拨弄着资本市场上的风生水起。

无论是运营商在业务、人事上的细小调整,还是信产部、国资委等政府相关部门例行公事,抑或是权威人士讲话中的只言片语,总之,任何经意或者不经意间流露出的蛛丝马迹都会被敏感的媒体拿来当作是重组的信号。

其实,这一切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因为这些传言不仅涉及了全球最大的移动运营商、三家巨无霸的上市公司、两个奥运赞助商,而且还与超过5亿的手机用户和超过3亿的固网用户的利益息息相关。

进入2008年2月,电信行业重组的传言再次占据大量的媒体版面和分析报告,虽然太多的问号组成的新闻和模糊文字做出的预测略欠说服力,因为大多数消息都没有可靠确切或者能够透露的消息源,但有一点是空前的,那就是这一次来自各方的“小道消息”惊人的一致。

无论传言如何,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逐渐失衡的电信市场竞争格局和各运营商之间逐渐拉大的业绩鸿沟,使电信重组变得必要和紧迫。

而流传的“六合三”重组方案能否改变中国移动“一家独大”的现有格局,不少
人持怀疑观点。

重组方案为“六合三”?
此番传言的起点始于媒体从几方“权威人士”处得到的“小道消息”,但细节众多似乎相当有说服力。

之后推波助澜的几大著名国际投行,包括瑞信、美林证券、高盛等在内的“投资报告”,其中他们争先披露中国电信业重组格局基本确定并将于近期启动的消息。

而各方的重组方案统一为“六合三”的版本:分拆中国联通(65S)的
GSM网和CDMA网业务,
C网并入中国电信(0728.
HK),而G网的中国联通
与中国网通(0906.HK)合
并,中国铁通并入中国移
动(0941.HK),而中国卫
通将并入航天工业总公司
并撤出电信市场。

也就是说,重组后,
中国电信产业将形成新中国
移动、新中国电信和新中国
联通三家全业务(同时运营
固定网业务和移动无线网业
务)电信运营商的市场竞争
格局,运营商数量由原来的
六家合并成三家。

更有人称,此方案已
经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正
式获批。

目前仍有悬念的
只是几大运营商最高层的
去留和新公司的一些细节
问题。

因为虽然经历数次
讨论,但是在人事问题上
各方分歧仍然很大,但应该近期亦能有
最终结果。

目前,主流的传言版本是中国电信
现任总经理王晓初进入信息产业部任副
部长;网通现任总经理张春江将执掌新
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现任董事长常小兵
留守联通,待并购网通之后,统帅联通
G网和网通合并后的新中国联通;甚至
有传言说,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将退休,
由某位现任副部长接手。

这不禁让人想起年月,中
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运营
商“一把手”的突然“大对调”,当时的
中国移动总经理王晓初调往中国电信成
为一把手;中国联通时任董事长王建宙
调往中国移动接任总裁一职;中国电信
时任副总裁常小兵则到联通接任党组书
记和董事长一职。

实际上,各移动运营商的高层互换
并不稀奇,甚至频繁,这使得各运营商
之间的竞争关系非常微妙,因为各家对
对方可以说了如指掌,彼此毫无秘密可
言。

对于重组方案的可能公布时间,更
多的预测倾向于今年3月,即全国两会
前后,也有部分预测认为有可能要延至
2008北京奥运结束之后。

而对于重组的
步骤,外界猜测首先是向运营商发放全
业务牌照,然后是各运营商母公司层面
的重组,最后启动上市公司层面的重组。

尽管记者至今无法从各运营商和相
关政府部门等处求证重组传闻的可靠性,
因为各方对此都保持了一贯的缄默。


记者还是能从各个方面了解到一些蛛丝
马迹。

据中国移动的内部人士透露,中国
移动已经在2月中上旬召开了有关重组
的专门会议,主要内容是讨论“各老板
的安置问题”,即人事安排问题。

但此次
讨论主要涉及总公司层面,分公司可能
暂时不动。

该人士还透露,但这次的重要会议
“什么都没谈出来”,最后意料之中的“不
欢而散”。

不过,现在移动内部各种传闻
也非常多,“现在没有什么是能肯定的。

总之,一切皆有可能。

”据说这句广告词
最近在移动公司内部十分流行。

电信再重组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孙冰/北京报道
“其实大部分员工对重组并不十分关心,特别是分公司层面的,因为无论如何重组,分公司应该还是独立运营的。


另据一位中国电信方面的内部人士透露,公司已经开始做有关CDMA的经营分析,以及相关人才招聘和培养,一些省级公司甚至已经开始筹备移动事业部。

而可能被拆分的中国联通方面情况更为复杂,据称,C网和G网在设备、人员等方面的分离早已做了准备。

另外,在本次电信重组涉及到的六家公司中,除铁通和卫通外其他均为上市公司,因此资本市场一直都是传言敏感者。

小吴是信产部某直属科研机构的工程师,他总是神秘兮兮地向朋友推荐一只股票——中国联通。

“买吧,拿着别动,肯定没错。

”小吴说,“从去年年初开始,我们那里很多领导都大量持有中国联通,部里很多人也都满仓中国联通。


有小道消息说得更玄,说中国联通A股是很多私募基金的重仓对象,而拆分、重组的预期就是其中的缘由所在。

“联通拆分是早晚的事,而且重组对联通也肯定是利好。

”某私募基金经理对自己的选择信心满满。

事实上,中国联通在A股市场的表现似乎也能成为佐证。

仅2007年下半年,中国联通的股价从5~6元区间,今年1月份最高达到13元多,涨幅超过100%,且一路上扬,远远跑赢大盘。

但2月底又迅速跌到10元多。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近期很多电信专家都纷纷受邀到各投资机构给证券分析师“补课”。

但一些投资专家提醒说,股票投资不能盲目听从传言。

重组目标:调整失衡的电信市场竞
争格局
在传闻喧嚣之上的是另外两个更为重要的话题:为何要重组?重组会带来什么?而且这似乎也是比那些或真或假的方案更“有意义”。

和前三次电信产业改革一样,此次的电信产业重组仍然是由政府力量所主导。

去年年底,信息产业部部长王旭东在2008年全国信息产业工作会议上表示要积极推动电信企业全业务经营方案尽快出台以优化市场竞争结构。

在此之前,国资委副主任王瑞祥也透露,国资委正在积极稳步地推进国有独资公司建立和完善董事会的试点工作,通过重组合并和自身机构的优化,深化国有信息通信企业改革,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电信两大主管部门的相继表态,被外界解读为电信重组进入快车道的强烈信号。

而促使此次电信重组的很大一个诱因被认为是逐渐失衡的电信市场竞争格局和运营商之间逐渐拉大的业绩鸿沟。

最新的例证来自于今年2月20日,主要的四大运营商公布的2008年1月运营数据。

数据显示:移动对固话的替代愈加凸显,不均衡格局使得电信重组变得更加急迫。

今年1月,中国移动(0941.HK)单月净增用户首次突破700万户大关,达到704万户,用户总数达3.76亿户。

中国联通今年1月用户数净增142.8万,总用户数为1.64亿户。

而中国电信(0728.HK)本地电话用户净减122万,总用户数减至2.19亿户。

中国网通(0906.HK)固网客户也继续流失,总用户降至1.1亿户。

实际上,从2007年7月开始,中国网通就出现了本地电话用户数负增长,而且情况逐渐加剧,从最初的7月流失6万户,到12月更是创出单月252.86万户的流失纪录。

中国移动的“一家独大”似乎成为了众矢之的,这种局面不仅监管者不希望看到,行业内其它竞争者更不能容忍。

实际上,中国网通集团总裁
张春江
和中国电信总经理王晓初早已不止一次地在公开场合或明或暗地表达希望政府
尽快实施电信重组的愿望。

虽然,中国移动的一家独大固然有其运营能力和技术优势方面的原因,但也与“独享”移动替代固网发展趋势的优势不无关系,因为电信和网通都没有移动牌照。

中国联通长期在G S M 和CDMA 的“左右互搏”中,这些都为中国移动的“强者更强”创造了良好的客观环境。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陈金桥的观点似乎能够一语道破“天机”,他说即将进行的此次电信重组其主要目标是“实现电信市场的和谐发展”。

更竞争,还是更垄断?
以史为鉴,对于中国电信产业的前几次改革和重组,得失功过多有争议。

此次的电信重组方案尚未真正出炉,不同的声音已经隐约可闻。

面对传言中的“六合三”重组方案,一些专家也明确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如果这个传说的重组方案属实,只能说明制定者是外行人说外行话,对这个行业缺乏最起码的了解,甚至可以说是‘庸医伤人’。

”著名电信专家、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产业政策与发展研究所所长阚凯力教授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

阚凯力认为电信的重组和转型首先要明确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我认为近期要解决的就是中移动一家独大的问题,而长远来讲是解放先进生产力的问题。

”他说。

阚凯力指出了目前盛传的“六合三”电信重组方案三处“硬伤”:首先,目前这个方案根本解决不了一家独大的问题。

“移动现在已经有4亿用户了,中国
有几个4亿?”阚凯力说,“市场已经没有多大的发展空间留给新的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了,就像年我反对成立铁
通一样,有人说我反对成立铁通是保护电信的垄断,问题的关键是根本就没有市场空间了,成立也没有用。


阚凯力认为第二个硬伤是目前的方案中联通C 网和G 网的拆分“根本不可操作”,因为这两网除了无线部分以外,其他所有的设备、网络、基站、机房、支持系统和人员甚至营业厅都是合在一起的。

“电信当年的南北拆分现在实践已经证明是错误的,但是仍是可以操作的,而联通C 网和G 网的拆分就不可操作。

”“第三个硬伤是,联通C 网给电信、G 网给网通,这个整合困难极大、成本极高。

”阚凯力解释说,网通整合小网通进行了5年,现在人数比才是100:1,而且还是同样的、较为熟悉的业务。

而网通和联通的G 网业务不同、区域不同,人数也更多,难度将更大。

“联通主导网通更热闹,40万人,怎么整?!电信就更热闹了,50多万人!”
“所以说,这个方案百害而无一利。

”阚凯力毫不避讳的表达了对目前盛传方案的质疑。

和阚凯力不同,在目前这个阶段,各电信分析机构都对传闻中的电信重组方案保持低调态度,主流机构大多不愿表示明确观点,但对分析师的采访中,记者发现,大部分分析师对于目前的整合方案在改变移动一家独大的市场格局方面都持怀疑态度。

一位不愿以职业身份接受采访的分析师从个人角度对记者发表了自己的观点,“重组后移动优势难撼动”。

中国移动的净利润超过其他三家运营商早已不是新闻,中国移动的市值也早已是其他三大运营商市值之和的数倍。

中国移动已占据全国手机用户70%、全部电话(固网+移动)用户40%的比例,而且对高端用户保有量超过了40%。

中国联通和中国网通是“弱弱联合”,

刊记者繁易摄
而固网与移动网的融合也需要大量时间,除了大量的直接成本,还有企业文化层面的融合成本和风险,毕竟不同公司的待遇、管理模式、思维方式都存在较大的差异。

因此,该分析师认为这些优势后来者很难撼动,未来最可能形成的还是“一大二小”的竞争格局。

至于如何才能真正解决移动一家独大所带来的竞争失衡问题,阚凯力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

“谁大就拆谁。

”阚凯力说,“如果近期目标是解决一家独大,这是最简单可行的方法。


阚凯力建议将中国移动南北拆分、互相进入。

“2001年,电信南北拆分、互相进入是错误的,因为市话是具有天然垄断性,但无线移动没有这样问题。

”他说,“这样就有两个移动和一个联通,三个移动运营商在市场上竞争,而且联通的规模和半个移动差不
多,正好形成三足鼎立的
市场格局,竞争会相对比
较势均力敌。


“如果频率不够分配
的话,还可以实现第二套
方案:即将联通和移动都
南北分拆,然后南移动加
北联通、北移动加南联通,
这样就形成两家势均力敌
的、全国范围的移动运营
商,而且也解决联通左手
打右手的问题,这种拆分
因为按照地域拆分,非常
好操作,分公司可以不动,
只不过总部做调整和重
组。

”阚凯力补充说。

谁是赢家?
针对市场的困惑,各
个投资银行对于运营商的
股价市场预期也各有不同
答案。

花旗预计,中国联
通将成为重组的最大受益者,瑞信则看好网通。

国金、高盛的报告几乎都上调了对中国电信评级,法国巴黎银行也认为中国电信将是四家电信运营商中最有前途的。

而荷银则押宝中国移动。

重组,让运营商、设备制造商、投资者有了新的期待。

对于普通民众,又意味着什么?
“重组后,市场上会出现三家实力相当、全业务电信运营商,竞争合理导致资费会下降,消费者会得到更多的实惠。

”电信业资深观察家项立刚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但也有不少分析师持相左的意见,“如果市场竞争格局没有根本改变,仍是移动独大,资费下降的空间不大。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语音业务的空间已经不大了,而且六家运营商变为三家,可能会降低竞争的激烈度。








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