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 2.6 放大镜和照相机(第2课时)同步练习C卷(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 2.6 放大镜和照相机(第2课时)同步练习C卷(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基础题 (共6题;共6分)
1. (1分)2013年6月20日,我国首次进行了太空授课.如图为我国首位遨游太空的女宇航员王亚平所做实验的一个画面,图中的水呈球状,并从这个水球上看到了王亚平倒立的头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地球上的学生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
B . 水呈球状是因为不受重力的作用
C . 水球不破裂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
D . 王亚平通过悬水球所成的像为倒立、缩小的虚像
【考点】
2. (1分) (2020八上·柯桥开学考)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恰好在屏上能看到烛焰缩小的像,由此可判定凸透镜的焦距()
A . 小于9厘米
B . 大于9厘米
C . 等于9厘米
D . 大于9厘米而小于18厘米
【考点】
3. (1分)下列关于成像问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利用针孔照相机能得到倒立的像
B . 站在岸边能看到水里的物体,其实都是物体的虚像
C . 有时摄影师让我们离他近些,是想让底片中的像更大
D . 平面镜能使房间看起来更宽敞,是因为像比物体离镜子更远
【考点】
4. (1分)(2020·萧山模拟) 对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小芳站在平面镜前照镜子,在她向后退的过程中,她在镜中的像变小
B . 小科用放大镜看字,字离放大镜越近,他看到的字越小
C . 小猫看到水中的鱼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
D . 小明从侧面看到白纸比镜面亮,是因为光照到白纸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考点】
5. (1分) (2019七下·绍兴期中) 小石利用单反相机给他的几位好朋友拍了一张集体照,他的朋友们看了照片后都不满意,特别是站在前排最右边的小华、只看到半张脸,如图所示。
他们希望小石重新拍照,那么小明应吸取怎样的教训()
①照相机应离人远一些
②照相机应离人近一些
③照相机镜头往外伸一些
④照相机镜头往里缩一些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考点】
6. (1分)(2018·温州模拟) 绣绣与山山在实验室开展光学探究活动。
(1)图甲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绣绣通过实验得出蜡烛 A 通过平面镜成虚像的结论,请写出得出这个结论的实验操作及现象________。
(2)图乙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山山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当蜡烛燃烧后逐渐变短,则光屏上烛焰的像会________。
(选填“上升”或“下降”)
【考点】
二、中档题 (共5题;共5分)
7. (1分)“用冰取火”时,首先要把冰块磨成()
A . 凸透镜
B . 凹透镜
C . 平面镜
D . 凸面镜
【考点】
8. (1分) (2015七下·浙江月考) 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介绍有一项不切实际,它是()
A . 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
B . 照相时,被照者与相机的距离是在镜头的2倍焦距之外
C . 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略大于1倍焦距
D . 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这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考点】
9. (1分)下列有关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 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来矫正
B . 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C . 照相机形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D . 向平面镜走近时,人在镜中的像将变大
【考点】
10. (1分)杭州某些路口装有语音自动提示系统,其工作原理是一旦行人或骑车者在闯红灯时,摄像头即拍下照片,然后将信号传输到语音提示系统,发出声音,提醒行人或骑车者。
摄像头工作原理相当于一个________镜。
【考点】
11. (1分)视力正常的小明把凸透镜贴近眼睛,观察远处的房屋,眼前“模糊”此时来自远方房屋的光会聚在视网膜的________ (选填“前”或“后”)方.如图所示,他又伸直手臂通过凸透镜观察到房屋清晰的
________ (选填“实”或“虚”)像,像的位置在凸透镜的________ (选填“左”或“右”)侧.
【考点】
三、拓展题 (共2题;共6分)
12. (3分)实验桌上有A、B、C三个凸透镜,其中凸透镜A的焦距为10cm,凸透镜B的焦距为50cm,凸透镜C的焦距未知。
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如图所示。
(1)小刚想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应选用________凸透镜(选填“A”或“B”)。
实验过程中,他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距凸透镜25cm处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呈现出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
(2)小刚将凸透镜C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当烛焰在光具座上30cm到40cm刻线之间时,烛焰的像是放大、倒立的实像;当烛焰在光具座上0cm到30cm刻线之间时,烛焰的像是缩小、倒立的实像。
由此可判断烛焰在光具座上45cm刻线处时,烛焰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像。
【考点】
13. (3分)回顾实验和探究(请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1)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过程
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
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观察钢尺振动的________ .增大钢尺
伸出桌边的长度,重复实验.
结论物体振动频率越________ ,音调越低.
(2)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猜想小雨猜想凸透镜只能成实像,不能成虚像.
过程
叶子姐姐认为小雨的猜想不对,于是进行如下实验:将焦距是10cm
的凸透镜固定在图示位置,将蜡烛分别放在a、b、c处,移动光屏
都能得到烛焰清晰、倒立的像,其中在b处所成的像是
________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将蜡烛放在
d处,在光屏上得不到烛焰的像,于是她让小雨撤去光屏,透过凸
透镜观察到一个________ (填“倒立”或“正立”)、放大的
像.这就证明小雨的猜想是不全面的.
程序提出问题﹣﹣猜想﹣﹣________ ﹣﹣得出结论
问题
讨论
将实验中的凸透镜换成玻璃板来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运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 .将蜡烛
放在b处时,发现像成在图中70cm处,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 【考点】
参考答案一、基础题 (共6题;共6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考点:
解析:
答案:5-1、考点:
解析:
答案:6-1、答案:6-2、
考点:
解析:
二、中档题 (共5题;共5分)答案:7-1、
考点:
解析:
答案:8-1、
考点:
解析:
答案:9-1、
考点:
解析:
答案:10-1、
考点:
解析:
答案:11-1、
考点:
解析:
三、拓展题 (共2题;共6分)答案:12-1、
答案:12-2、
考点:
解析:
答案:13-1、
答案:13-2、考点: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