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第五单元 苏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同步练习及
答案
一、选择下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幽静(yōu jìng)大褂(dàguà)一缕(yì lǒu)
B.嫌弃(xián qì)豁达(hài dá)一愣(yílèng)
C.启迪(qǐ dí)水瓢(shuǐ piáo)麦穗(mài suì)
D.眸子(móu zi)倭寇(wēi kòu)静谧(jìng bì)
二、用“√”选择正确的字。
(茉沫)莉(阁胳)膊蚊(账帐)暴(澡躁)
(筛篩)选(产铲)土(纠究)正(非韭)菜
三、比一比,再组词。
揉()帽()谐()疤()
柔()冒()楷()笆()
较()风()陶()欣()
轿()凤()掏()颖()
四、先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再根据语境把词语填入句中。
安静——()丑陋——()
宽容——()浓郁——()
1.参观博物馆时我们一定要保持,严禁。
2.对待朋友我们要有一颗的心,不要过于斤斤。
3.这篇课文就是为了告诉我们的外表下藏着一颗的心,永远不要通过外表来评价任何人。
五、按要求完成句子。
1.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仿写排比句)
2.他在马路上吼道:“呔,老头儿!爷问你,小校场往哪去?”(改为礼貌用语)
3.妈妈笑了(扩句)
六、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选择下列正确的一项()
A.《爱如茉莉》中用茉莉来象征爸妈之间的爱。
B.《月光启蒙》作者只回忆了在月光的沐浴下,母亲给我讲神话故事的情景。
C.《我和祖父的园子》写“我”在祖父的管教下只能在园子里呆着,一点都不快乐。
D.《谈礼貌》主要告诉我们别人对自己不礼貌,自己也可以对别人粗鲁。
七、口语交际。
同学们,世界上的水资源是越来越匮乏,我们有责任向大家宣传“节约用水,节约每一滴水”。
如果你是一位宣传大使,你会如何演讲,让人们树立节约用水的习惯呢?
八、阅读。
(一)课内阅读
《爱如茉莉》节选
一天清晨,我按照爸爸的叮嘱,剪了一大把茉莉花带到医院去。
当我推开病房的门,不禁怔住了: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边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
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
,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
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
1. 当我推开病房的门时,我看到了什么?
2.“初升的太阳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3.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一句话,并说明理由。
(二)课外拓展阅读
吃西瓜
前几天,爸爸买了两个又大又圆的西瓜。
晚上,天气闷热,爸爸招呼我和弟弟一起吃西瓜。
我和弟弟看着这两个西瓜,就仿佛看到里面鲜红的瓜瓤。
爸爸切开了第一个瓜。
啊!是个生的,黄里微微泛有白色。
瓜籽也是白嫩的,我和弟弟好失望。
可是,爸爸一声不吭,若无其事地切开第二个,啊!鲜红的瓜瓤,黑又饱满的瓜籽,诱人的瓜汁往外渗着,渗着。
“吃吧!吃吧。
”爸爸把两片推到我和弟弟面前笑着说。
弟弟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我也刚要吃,突然发现爸爸拿起一个生西瓜。
咬了一口,嚼了几下,眉头一皱,硬咽下去了。
这时,他发现我正盯着他。
爸爸脸上立刻露出了笑容:“你吃你的吧,这生瓜也很好吃呀!”这时,我心里真不是滋味,手中小小的一片西瓜突然变重了许多。
我又低头咬了一口,可怎么也咽不下去。
于是,我放下手中的熟瓜,拿起一片生瓜咬了一大口,清淡无味。
我还是把它吃下去了。
这件事过去很多天了,但我的心甜甜的。
我觉得在这件小事中,我得到了一种宝贵的东西。
1.作者描写的两个西瓜有什么不同?
2.文中写爸爸吃瓜时用了那几个动词?
3.最后一段中“宝贵的东西”指的是什么?
九、作文。
同学们身边肯定有很多小能人,他可以是语文、数学、体育、艺术等课程上成绩优异的,可以是在发明创造方面比较突出的,也可以是劳动表现的十分棒的。
只要是在某一方面表现突出的小伙伴就可以写。
要求:选择典型实例,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
参考答案
一、C
二、茉胳帐躁筛铲纠韭
三、搓揉帽子和谐伤疤
柔弱冒险楷书篱笆
较真风气陶器欣慰
轿子凤凰掏钱新颖
四、喧闹好看计较淡雅
安静喧闹宽容计较丑陋美好
五、1.刮风了,就像风在吹口哨似的。
闪电了,就像闪电报警了似的。
下雨了,就像雨在哭泣似的。
2.他在马路上喊道:“您好,老丈,烦请告诉我小校场怎么走?”
3.虚弱的妈妈看到我一下子就开心地笑了。
六、A
七、略
八、(一)1.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边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
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
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
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2.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探”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阳光的轻柔,不愿打扰父母。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3.我最喜欢“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
因为父母执手而眠的温馨场面,让人感到阳光般的美丽、和谐、温暖,浸润着生命的芬芳,宁静而美好。
(二)1.第一个瓜是个生的,黄里微微泛有白色,瓜籽也是白嫩的。
第二个是鲜红的瓜瓤,黑又饱满的瓜籽,诱人的瓜汁还往外渗着。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2.咬、嚼、皱、咽
3.指的是父亲对“我”的爱和“我”对父亲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