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玉林地区教案2只拣儿童多处行语文S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只拣儿童多处行
本课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述了一群像春天般充满活力的儿童,表现了儿童活泼可爱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儿童的喜爱之情。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散文的方法。
但小学生没有丰厚的文学积淀,教学不能枯燥地分析、机械地背诵文中出现的古诗词,也不可“深挖”式地鉴赏。
应当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放飞想象,品读语言,做到有感情地诵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入境。
1.引导学生认识7 个生字,会写9 个生字,掌握本课重点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的意思,体会文章表达的思
想感情。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
理解“只拣儿童多处行”这句话的意思。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预习课文,搜集关于春天的文章、诗歌。
2 课时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出示春景图。
谈话:每年春天,我们都要去春游。
谁能给大家描绘一下春游时的情景?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春天的文章。
2.板书课题:只拣儿童多处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用各种方式理解新词。
2.交流新词语。
大概匆匆海棠树梢释放感召旺盛聚精会神浑身解数
3.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拣:挑选。
蕴藏: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
释放:把所含的物质或能量放出来。
忸怩: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
感召:感化和召唤。
欢畅:高兴,痛快。
旺盛:生命力强。
座无隙地:没有空闲的地方坐了。
浑身解数:全部的手段或全身的本事。
解数,原指武术的架势。
4.给课文的自然段标上序号,想想每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5.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1)指名分段读文,思考: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
(2)画出表述作者行踪的词语。
三、品读课文,认知贯通
丑( ) 客( ) 1.按作者游览路线,梳理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第 1、2 自然段):写“我们”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赏春。
第二部分(第 3、4 自然段):写“我们”在知春亭畔和湖边看到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赶春。
第三部分(第 5~8 自然段):写“我们”在玉澜堂的院子里,与孩子们共赏开得正旺的海棠花。
第四段(第 9 自然段):写“我”的感想,告诉人们春游时,“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 不到春天的。
2.学习第 1 部分。
(1)自由读第 1 自然段,画出表述儿童多的句子。
(2)交流句子。
出示句子:“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百盈千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了出
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
(3)说一说这句话应该抓住哪些关键词语 来读,在下面画上记号。
(成百盈千 闹嚷嚷 挤飞涌 出 小天使)
(4)指名说说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5)汇报。
生 1:我从“成百盈千”“挤”“一群接着一群”体会到孩子的多。
生 2:我从“闹囔嚷”“挤了出来”“飞涌出”这些词语知道这些孩子很兴奋, 看出他们可爱的特点。
生 3:我从“小天使”一词看出作者很喜欢这些孩子。
四、课时作业
1.根据不同语境填写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1)班长使出浑身解(
)数,也没能解( )决这个问题。
(2)老师听见教室里闹嚷(
)嚷的,进门一看,才知道是班里的几个男生在叫嚷(
)。
2.比一比,再组词。
{概( )) {梢( )) 既( ) 稍( )
{纽( )) {额( ))
3.在书写全正确的一组词语后面打“√”。
A .清澈见底 赏心悦目 气极败坏
驱寒取暖( )
B.天高地阔鱼贯而出拨地而起
迷惑不解( )
C.聚精会神争先恐后骨瘦如柴
波澜壮阔( )
【答案】1.(1)xièjiě(2)rāng rǎng
2.大概既然树梢稍微纽扣丑陋
额头客人
3.C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提问:“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呢?
2.指名回答。
3.抓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提问,课文中写了哪些地方儿童多?
4.过渡:现在我们就随着冰心奶奶一道去儿童多的地方“找春天”吧!
二、探究课文,巩固提升
(一)学习第2 部分。
1.这一部分与第1 部分一样,也是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赶春。
我们应该怎样来学习呢?
2.学生按照上述步骤自学课文。
(1)自由读,画出表现“儿童多”的句子。
(2)交流画出的句子,并说说应该扣住哪些关键词语来读。
出示句子:
①“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
②“……东一堆,西一簇,叽叽呱呱地,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香气。
”
③“湖面无数坐满儿童的小船,在波浪上荡漾,一面面鲜红的队旗,在东风里哗哗地响着。
……在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他们匆匆地说声“对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
”
(3)反复朗读这些句子,在读中感悟。
用不同的符号标出对孩子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
(4)学生畅谈体会。
预设一:儿童多处春光特别美;
预设二:儿童多处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预设三:冰心奶奶特别爱儿童。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感悟体会。
从这些描写中看出孩子们什么特点?
(活泼、可爱。
)
(二)学习第3 部分。
1.自由读第5 自然段,提问:你们找到春天了吗?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玉澜堂的院落里,在玉澜堂庭院的几棵大海棠树上。
)
2.春天是什么样子的?
出示句子,学生圈出关键词语,反复朗读。
“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突然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儿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你觉得海棠花开得怎样?说说你的体会。
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把你的体会读出来与大家分享。
(抓住海棠花的多、海棠花的色彩、海棠花生命力的旺盛。
)
3.教师范读第6 自然段。
学生圈出关键词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4.指名读第7 自然段。
分角色读。
5.教师范读第8 自然段。
提问:同学们,春天在哪里呢?你有没有新的发现呢?
6.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部分。
(三)学习最后一部分。
1.进行句式变换,理解句意。
出示句子:“当你春游的时候,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你能把句子换个说法而不改变原意吗?
2.完成课后练习: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呢?
(因为儿童多处春光灿烂,儿童和春天的生物一样充满朝气、生机勃勃;儿童就是最美的春光;因为冰心奶奶喜爱儿童。
所以冰心奶奶认为“只拣儿童多处行”就一定能找到春光。
)
三、句段解析
1.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成百盈千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了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解析]“魔术匣子”和“小天使”分别比喻颐和园和孩子,表达了冰心奶奶对儿童的喜爱。
2.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突然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儿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解析]用“喷花的飞泉”比喻海棠树,让人感觉到海棠树美丽无比,充满生机,喷涌而出,尽情舒展。
3.春光,竟会这样地饱满,这样地烂漫!它把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都尽情地释放出来了!
[解析]花儿和儿童一样,在春天的感召下,就会欢畅活泼地以旺盛的生命力,舒展出新鲜美丽的四肢,使出浑身解数。
这时候,他们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着也快乐。
四、课后习题
2.(1)因为冰心奶奶特别喜爱儿童,在她的心目中,儿童就是春天,儿童的身上散发着春天的活力,哪里有儿童,哪里就会有春天,哪里就焕发着春的气息。
(2)“我们”在颐和园门口看见儿童的涌流,在知春亭畔处处遇上儿童,在玉澜堂和孩子们一起欣赏繁花,把儿童比作“小天使”,说说儿童“喷发着太阳的香气”,发现儿童和花儿一样朝气蓬勃,字里行间流露着冰心奶奶对少年儿童的喜爱之情。
五、资料库
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现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
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
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外国作品的译作。
1921 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同年起,发表散文《笑》和《往事》。
1923 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
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的成就更高。
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