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手抄报第二单元多边形面积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 学习者
教育资源
教育的本质是: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 动。这种活动是通过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 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过程中实现的。
第8页,共31页。
第二节 教育产生和发展的简要历程
❖ 本节要所要解决的问题有: ❖ 教育是怎样产生的? ❖ 教育从产生到现在的整个历程中有哪些
是我们必须关注的? ❖ 未来的教育将出现哪些特征?
第26页,共31页。
三、教育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简介
❖ (一)西方教育学在我国的萌芽期 ❖ (二)西方教育学在我国广泛传播期 ❖ (三)凯洛夫《教育学》模式
第27页,共31页。
(一)西方教育学在我国的萌芽期
❖ 首先学德国的。或是直接翻译,或间接从日 本引进。主要是赫尔巴特的教育学。1901年 王国维翻译《教育学》,1914年张子和编纂 《大教育学》,在我国教育史上,迈出了自 己的一步。
(从摇篮到坟墓)
现
代教育 发展趋势
(
一
全个
民
都 不
化
能 少
)
多元化
(文化融合)
民主化
(人人平等)
第21页,共31页。
终身教育: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 养的总和,包括各个年龄阶段的各种方式的 教育,如正规的和非正规的种种教育,学校 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社区)教育等。终 身教育既有专业性的教育,也有社会、文化、 生活方面的教育。除了传授知识技能的形式 外,终身教育还与社会文化活动和实际生活 密切联系。
第2页,共31页。
第一节 教育概述
❖ 本节要解决的是“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分三个小问题探讨:
❖ 1.什么是教育?教育的分类。 ❖ 2.教育由哪些要素组成? ❖ 3.教育各基本要素之间有些什么关系?
第3页,共31页。
一、什么是教育?
❖ (一)含义 ❖ 广义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
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 狭义教育: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
第28页,共31页。
(二)西方教育学在我国广泛传播期
❖ 1919年5月杜威来华讲学,1920年罗素来华, 1921年孟禄来华。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杜威。 他的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
❖ 马列主义的传入,以其为指导编写教育学的 初创是1929年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
第29页,共31页。
(三)凯洛夫《教育学》模式
第6页,共31页。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关系
(一)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 ❖ 1、教育者 ❖ 2、学习者 ❖ 3、教育资源 (二)教育基本要素间的关系 ❖ 1、教育者和教育资源之间的关系 ❖ 2、学习者与教育资源之间的关系 ❖ 3、教育者和学习者之间的关系
第7页,共31页。
(三)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
教育者
第一章 教育和教育学
❖ 第一节 教育概述
❖ 一、教育的概念 ❖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关系 ❖ 第二节 教育产生和发展的简要历程 ❖ 一、远古教育即教育的起源
❖ 二、古代教育即教育的发展 ❖ 三、现代教育即教育的现状 ❖ 第三节 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
❖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 二、教育学发展的简要历程
❖ 三、教育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 第四节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 学校教育: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
计划、有组织地对入学者的身心施加系统影响, 促使其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实践活动。
第4页,共31页。
❖ (二)教育的分类
❖ 按阶段和层次划分:学前教育、初等教育、 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 按类型划分: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 育。
第25页,共31页。
《论演说家的教育》
❖ 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的名著《论演说家的教 育》(《雄辩术原理》):系统总结了罗马 共和国最后一个世纪和罗马帝国第一个世纪 的教育观和教育经验,同时吸收了希腊人在 教育思想上的有益成果。由于该书集希腊罗 马教育思想和经验之大成,被誉为欧洲古代 教育理论发展的最高成就。
第22页,共31页。
第三节 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
❖ 本节主要解决的问题是: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及教育学的主要发展历程。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 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
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第23页,共31页。
二、教育学的简要历程
❖ 学习要求:自己阅读教材第三节的内 容,找出相应时期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课下找出其中的几本来阅读,并做一 些读书笔记。
的 主❖
第三,政治条件,私有制产生。
要
特 ❖ 2、教育有明显的阶级性和森严的等级 征性
❖ 3、教育严重脱离生产劳动
第17页,共31页。
资本主义社
现
会教育
代
教
育
社会主义社
会教育
第18页,共31页。
蒸汽机为标志的第一次技术革命
(18世纪末~19世纪后期)
现 代 教 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
育 (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
❖ 按空间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 按形式和施教方式分:脱产教育、函授教育、 电视广播教育、网络教育等。
❖ 按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划分:原始社会的教 育、古代教育、现代教育。
第5页,共31页。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
(互为主客)
教育者
学习者
(主)
(主)
(客)
教育资源 (内容、场所、手段)
第15页,共31页。
❖ 文艺复兴以后的欧洲教育:
❖ 人性反神性,科学理性反蒙蔽主义,个性解 放反封建专制,平等友爱反等级观念,重视 肯定现实生活,反禁欲主义,对当时和后世 的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16页,共31页。
古 代
❖ 1、学校教育产生
教❖
第一,经济条件,生产力的发展;
育❖
第二,文化条件,文字出现;
第9页,共31页。
一、远古教育即教育的起源及特征
(一)教育的起源 ❖ 1、生物起源说 ❖ 代表人物:法国勒图尔诺和英国的教育学
家沛西·能。 ❖ 基本观点:教育产生于动物的本能需要。 ❖ 评价:未能区分人的教育与动物的养育之
间目的性和社会性的本质区别。
第10页,共31页。
❖ 2、心理起源说 ❖ 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孟禄。 ❖ 基本观点:教育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 ❖ 无意识模仿。 ❖ 评价:也未区分人的教育与动物的养育之间 ❖ 的本质区别。
简 介 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
(20世纪中叶~目前)
第19页,共31页。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现 ❖ 1、▲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
代
教 育
❖ 2、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
的
主 ❖ 3、教育的普及性和多样性:高等教
要
育大众化等。
特
征
❖ 4、▲教育改革成为主旋律。
第20页,共31页。
技
( 媒
术
体现
网 络
代
)化
终身化
力 ❖ 三、巩固专业思想,献身中小学教育事业
第31页,共31页。
第11页,共31页。
❖ 3、劳动起源说(或称社会起源说) ❖ 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 基本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有意识的
生产劳动之中。 ❖ 评价: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活动相关。
第12页,共31页。
❖ (二)原始教育的特征
❖ 1、原始的平等性; ❖ 2、内容的贫乏性; ❖ 3、方法的单一; ❖ 4、活动的非独立性.
第24页,共31页。
《学记》
❖ 成书于战国末期的儒家典籍《礼记》中的《学记》,是 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对教育的作用、 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学和道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 课内外关系、教师和学生以及教和学的关系等诸方面作 了比较系统的论述,如:“教学相长”、“及时而教”、 “不陵节而施”、“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相观而善”、“长善救失”、“禁于未发”等,已成 为千古传诵的教育格言,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 新中国的成立,开始了教育研究的新时代, 以凯洛夫《教育学》传进中国为其标志。这 一时期全照抄苏联,没有自己的特色。
❖ 80年代,继续介绍前苏联的教育理论为主, 如赞科夫、苏霍姆林斯基、巴班斯基等。
第30页,共31页。
第四节 师范生为什么学习教育学
❖ 一、掌握基本理论,指导中小学教育实践 ❖ 二、树立正确教育观,提高对教育的鉴别能
第13页,共31页。
奴隶社会
古
的教育
代
教
育
封建社会
的教育
第14页,共31页。
中国:夏有学校,“六艺”、“四书五
经”为内容。私学起于春秋,孔子。
古 代 古印度:教育权控制在婆罗门教和
教 佛教手中。
育 简
介
古代埃及:有宫廷学校、职官学校、 文士学校。
古希腊、罗马:7-12岁的地位低下 阶层子弟入私学,贵族子弟聘家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