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1.3.3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四季变更和五带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分日
赤道
极点
二、四季更替和五带 1.四季更替 (1)形成原因 同纬度地区__昼__夜__长__短__的时间变化 ⇒ 太阳辐射的时间变化 ⇒ 四季更替 同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变化
(2)四季划分
范围
类型
春
夏
秋
冬
白昼_最__长__、太阳最
白 昼 _最__短__ 、 太 阳
天文四季 过渡季节
过渡季节
2.图示法理解四季和五带的形成
[典例剖析] 3.读五带分布图,完成(1)~(2)题。
解析: 第(1)题,热带地区终年正午太阳高度大,气温高,全年皆夏,四季 变化不明显;位于南北两极地区的寒带终年正午太阳高度小,气温低,全年皆冬, 四季变化不明显;只有位于中纬度地区的南北温带,一年中冬、夏季正午太阳高 度和昼夜长短变化大,气温变化大,因而季节更替最明显。第(2)题,黄赤交角的 大小对五带划分影响很大。如果热带的纬度范围变为赤道到南北纬 30°,那么寒 带的纬度范围就为 90°-30°=60°,即从南北纬 60°到南北纬 90°为寒带。由此可 知: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范围变大,温带范围变小。
答案: (1)C (2)D
解析: 第(1)题,该地 12 月 22 日前后有两次正午太阳高度达到 90°,说明 有两次太阳直射。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可以判定该地位于赤道至南回归线 之间,所以应该位于南半球热带地区。第(2)题,C 处表示太阳直射,正午旗杆的 影子最短。
答案: (1)D (2)B
答案: (1)B (2)A
[应用体验] 3.下图为我国北京、广州、武汉、哈尔滨四个城市的季节分配示意图。读图 回答(1)~(2)题。 (1)图示季节分配自上而下依次为( ) A.北京、广州、武汉、哈尔滨 B.北京、武汉、哈尔滨、广州 C.广州、武汉、哈尔滨、北京 D.广州、北京、哈尔滨、武汉
解析: 第(1)题,纬度越低的地区热量越充足,夏季时间应越长,故夏季时 间由长到短的顺序为纬度由低到高的顺序。第(2)题,低纬度地区由于接受太阳辐 射较多,热量变化较小,故季节变化不明显;中纬度地区不同地区热量差异明显, 季节性较强;高纬度地区接受太阳辐射较少,温度较低,季节变化不明显;季节 更替取决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答案: C
解析: (1)12 月 22 日(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 即昼长超过 12 小时,北半球各地昼长均小于 12 小时。(2)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 化越大(春分、秋分除外),即昼长与夜长之差越大。(3)昼夜长短的变化主要是由 于地球公转时地轴始终倾斜,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存在黄赤交角所致。
答案: (1)D (2)B (3)D
知识点二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情景导入] 冲着小区楼房间距有 50 m、小区绿化率为 50%的宣传广告,我国北方某市一 些市民先后在此购买了商品房。 岂料两年后开发商改变建筑方案,楼房的间距 仅为 30.4 m。为此,该小区的 38 户业主们将开发商告上法庭。 (1)小区业主为什么这么重视楼间距问题? (2)每年的夏至日至冬至日我国北方正午太阳高度如何变化? 提示: (1)楼间距与太阳光照相关,在太阳高度一定的情况下楼间距的大 小会影响到采光条件的好坏。 (2)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
[典例剖析]
1.某科考队结束了两个月的海上考察,于 4 月 21 日返回到 P 地。下图为 P
地所在区域当日某时地面形势图。读图回答,科考队出发日 P 地昼长为 11 小时,
返回到 P 地时,P 地当日的昼长约为( )
A.10 小时
B.11 小时
C.13 小时
D.14 小时
解析: 由题干可知,科考队是在 4 月 21 日返回的,大致是春分(3 月 21 日) 过后一个月,而出发日是在 2 月 21 日左右,即为春分(3 月 21 日)前一个月。春分 时全球昼夜平分,4 月 21 日和 2 月 21 日时太阳直射点分别位于赤道以北和以南, 且和赤道之间的纬度差大致相等,即昼夜变化幅度相同,因此,返回日昼长约为 13 小时。
高的季节
_最__低__的季节
气候四季 3、4、5 月
6、7、8 月
9、、11 月 12、1、2 月
2.五带 (1)划分依据:__太__阳__辐__射__从低纬度向高纬度呈有规律的递减。 (2)五带的划分
课堂互动·提知能
某县一中学生作息时间表(冬季节选)
时间
内容 备注
7:40~8:00 起床
知识点三 四季更替和五带 [情景导入] 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
——李白《日出入行》 诗词中的“四运”指的是什么?“谁”指的是什么? 提示: “四运”指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谁”指地球的公转运动。
◎学法点击 1.图解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全球各地,不同的纬度,四季和五带划分的差异很明显,具体可用下图表示:
春分日和 秋分日
全球各地昼夜_等__长__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空间(纬度)变化规律: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 侧_递__减__。
(2)时间(季节)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节气
最大值地区
最小值地区
夏至日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 南半球各纬度
冬至日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 北半球各纬度
答案: (1)D (2)C
课后训练·抓落实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3课时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四季变更和五带
[思维导图]
课前预习·夯基础
一、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时间
昼夜长短
分布规律
夏半年 各纬度昼长大于夜长 纬度越高,昼_越__长__,夜_越__短__
冬半年 各纬度昼长小于夜长 纬度越高,昼_越__短__,夜_越__长__
8:00~8:20 早操
(1)夏季作息时间为什么比冬季作息时间提前?
(2)九月份新学期开学至立冬节气期间,白天和黑夜分别有什么变化? 提示: (1)夏季白昼时间比冬季长,日出早。
(2)白天越来越短,黑夜越来越长。
2.图解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
3.昼夜长短的计算 (1)根据昼弧或夜弧所跨的经度范围进行计算。 昼(夜)长=昼(夜)弧度数/15°。 (2)利用已知的日出和日落的地方时计算。 地方时正午 12 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等份(如下图所示)。也可以利 用日出和日落时间计算。
(4)计算楼距:一般来说,纬度较低的地区,楼距较近;纬度较高的地区,楼 距较远。解题关键是计算当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并计算影长。以我国为例, 见下图,南楼高度为 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 H,则最小楼间距 L 为:L= h·cotH。
解析: 第(1)题,三次测量中,其中一次太阳直射赤道,且在此期间,太阳 直射点由北向南移动,故此次太阳直射赤道日期为秋分日,则 C 正确。第(2)题, 依据正午太阳高度=90°-两地纬度间隔,以及北京纬度为 40°N,可计算出三次 测量时太阳直射点纬度分别为 10°N、0°、10°S。又因为是在连续三个月内的测量, 可判断在此期间,太阳直射点由北向南移动,结合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可知,D 选 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