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纸船 寄母亲》教学实录
《纸船寄母亲》_七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
![《纸船寄母亲》_七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4c510959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a8.png)
《纸船寄母亲》_七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一、教学目标通过讨论、交流、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艺术特点。
通过诗歌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和无私,激发学生的感恩之心。
1. 理解诗歌《纸船寄母亲》的主旨感受诗人对母亲的深情思念(可根据学生情况简单介绍关于亲情和母爱的诗歌和话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诗歌《纸船寄母亲》,是一篇充满了深情思念的诗歌。
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他对母亲的深情思念。
背景理解:了解诗歌背景是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
《纸船寄母亲》的作者远离母亲,身处异地他乡,通过纸船这一媒介,寄托了对母亲的深深思念和无尽的牵挂。
诗歌的语言质朴而深情,反映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和无法相见的无奈。
主题探究:诗歌的主旨是表达诗人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诗人通过描绘纸船,寄托了对母亲的思念和牵挂。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方式和诗歌的象征意义,让学生感受到诗人的深情思念。
情感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中的情感表达。
通过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语言、节奏、韵律等元素,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情感深度和美感。
同时通过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
文学手法分析:分析诗歌中的文学手法,如比喻、象征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诗人的情感表达。
例如纸船作为一种象征,代表了诗人对母亲的思念和牵挂;同时,诗中的语言简洁明了,充满了情感色彩,使得诗歌更加感人。
(此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给出具体的教学建议)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主旨和诗人的情感表达,让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体验诗歌的情感深度和美感。
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理解了诗歌《纸船寄母亲》的主旨和诗人的情感表达,感受到了诗人对母亲的深情思念。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让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体验诗歌的情感深度和美感。
《纸船---寄母亲》教学设计与反思
![《纸船---寄母亲》教学设计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60c340eed630b1c58eeb50f.png)
《纸船---寄母亲》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作者对母亲的绵长思念之情。
过程与方法:1、抓重点词句,体会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想象、感情朗读”等教学策略,品味语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味诗人思念母亲的深情。
教学建议:[导入]1.在《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旋律中,《纸船——寄母亲》的朗诵响起(播放朗诵带);2.同学们轻声附和;3.朗诵结束,老师饱含深情的:同学们,世上有一种感情最深厚——这就是亲情;世上有一种爱最伟大——这就是——(学生回答“母爱”),那么我们可以用什么方式表达对母亲的赞美和热爱?(写信、唱歌、写诗……)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世纪老人冰心的诗作《纸船—寄母亲》板书:《纸船——寄母亲》[初读]1.学生自己初步划分节奏,标示重音;2.学生自由读,圈点批画,初步感知诗歌大意。
3.老师介绍背景(1923年夏天,23岁的冰心在上海乘约克逊号邮船到美国留学。
离上海后10天,在船上,在远离故乡、远离母亲的茫茫大海上,女诗人冰心写下了这首《纸船——寄母亲》思念母亲的诗。
[解读]1.自由读,学生结合课文旁的“批注”理解重点词句。
2.质疑问难,师生共同订正,解决字词含义。
[范读]1.老师带着感情的朗读。
2.放朗读录音(让学生感受、体验、比较其妙处)3.学生听后再次划分节奏,标出重音。
4.学生再次自由读。
[品读]1.学生集中读第一节,讨论:①这一节主要写“我”在干什么?(抓住两个动词理解——“叠”、“抛”纸船。
)②哪些词语突出了“我”的感情?(从不肯、留着——留着)③这些词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感情怎样?(思念、执着)2.点名读第二节,讨论:①这一节写什么?(继续叠、抛纸船)②哪些词再次强调“我”的执着?(不灰心、总)③这一节在整首诗中有什么特殊作用?(为下文直接抒情和“托梦”作铺垫。
)板书:(第一、二节)叠、抛纸船→(执着)的思念3.男生读第三节的前两行,女生读后两行,讨论:①这一节的神来之笔指什么?(纸船入梦)②诗的最后一行为什么要用一个“求”字,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表明女儿渴望之切,希望纸船不管路途有多遥远,风浪有多大,也要将“我”的思念带给母亲的情怀。
《纸船——寄母亲》 教案
![《纸船——寄母亲》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69aac6c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0a.png)
《纸船——寄母亲》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纸船——寄母亲》的主题思想,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
3.培养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感悟文本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会借鉴课文表达情感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感悟课文,借鉴课文表达情感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1.课文《纸船——寄母亲》2.生字词卡片3.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谈谈自己与母亲之间的感情。
2.提问:你们知道作者为什么要写《纸船——寄母亲》这篇文章吗?(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互相学习。
3.学生分享阅读感受,教师点评、指导。
(三)课堂讲解1.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掌握字词。
3.教师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了作者的思念之情?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指导。
(五)写作训练1.学生借鉴课文表达情感的方法,写一篇关于自己与母亲的故事。
2.学生展示作品,教师点评、指导。
2.布置作业: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五、课后反思1.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否真正理解课文的主旨?2.学生在写作训练中,能否借鉴课文表达情感的方法?3.教师在教学中,是否关注到了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六、教学反思1.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较为深入,能够体会到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2.学生在写作训练中,部分学生能够借鉴课文表达情感的方法,但仍有部分学生需要进一步引导。
3.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较高,但仍有部分学生较为沉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纸船——寄母亲》中的情感表达,特别是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思念。
《纸船——寄母亲》教学设计
![《纸船——寄母亲》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4e5cd93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15.png)
《纸船——寄母亲》教学设计《纸船——寄母亲》教学设计1教学设想课程标准要求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而培养语感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所描写的情景之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振,从而荡涤、升华自己的心灵,享受审美情趣。
这是本教学设计重点之所在。
所以,通过讲故事引领学生加深对母爱的深切理解;通过朗读让学生品味诗是如何表达对母亲深切的爱的;通过模仿诗中对母爱的表达形式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不知大家是否听过这样的一个故事:很久以前,在华山下住着一对相依为命的母子。
母亲含辛茹苦地把儿子抚养成人时,自己却累花了眼苦驼了背。
一天儿子爱上了一位居住在深山里的姑娘,却不知她是一只千年狐精。
一日,两人在湖边散步,姑娘饿了,竟提出要他把他母亲的心捧来给她吃,更想不到的是他竟然一口答应了。
儿子跑来,拿起刀,就将睡梦中母亲滚烫的心挖了出来,然后飞奔回去。
不料在跨过小沟时,竟被杂草绊了一跤,将心摔出老远老远。
这时传来一个声音:“儿呀,快起来。
摔疼了吗?”说话的是母亲那颗血淋淋的心。
如果说这是一则虚构的传说故事,那么下面的报道却是真实的:波黑战争中,埋在废墟里的母亲,割开自己的静脉,让孩子吸吮鲜血来延续孩子的生命。
一位母亲在飞机失事时,用生命护卫着怀里的孩子,至死都没有松开搂抱孩子的手……。
同学们,不知你在听到这些故事和报道时,你是怎样的一种感受?你联想到了什么?能用一句话或一句诗加以表达吗?(学生回答)是啊,母爱如春光,沐浴着孩子的心灵;母爱如甘霖,滋润着生命的幼芽。
世上没有一个母亲不知道自己孩子的生日,可是作为孩子的你,是否知道母亲的生日呢?(两三个学生举手。
)有没有说过:妈妈,我爱你!(无一人举手。
)看来我们同学们平时把对母亲的爱是深藏在心里。
不过我觉得,我们同时还要学会沟通与交流。
今天,我们就随着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冰心,借助《纸船》与母亲倾情对话。
《纸船——寄母亲》精选教案
![《纸船——寄母亲》精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16e4e1a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ce.png)
《纸船——寄母亲》精选教案《《纸船——寄母亲》精选教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诗的内容、主题和主要表现手法,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通过主题和难点探究培养学生赏析诗歌能力和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文本,产生与文本对话的欲望。
通过“寻找诗眼、把握诗情;揣摩饰语、体验诗情;叩问意象,品赏艺术”,让学生学会阅读、品析诗歌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母亲、爱祖国的感情,激励学生保持一颗天真纯洁的心。
二、教学重点:理解诗的主题,品味诗中的情感,体验诗人思念之中的爱和悲哀。
会背诵部分诗分。
三、教学难点:领会诗歌是借助具体形象来抒发感情的手法,并在情境中运用这种方式进行简单地表达训练。
四、教学方法:情境法、诵读品赏法、探究体验法五、教具:录音、千纸鹤相关背景材料六、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走近文本。
1、高尔基说: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种爱。
谁能说说自己收集的有关母爱的诗歌、母爱的歌曲、母爱的名言等和大家分享。
学生口述,激励评价,适当点拨。
2、投影出示: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师生齐诵〈游子吟〉。
启发:母爱就是那衣裳上密密的针脚,是那远行之前的一声声叮嘱,是那失意时鼓励的眼神,是那村口企盼的身影……做儿女的又会如何对等母亲呢?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3、出示课题:纸船——寄母亲4、学生简介诗人的生平及代表作,及诗文的写作背景,最后投影出示加以补充。
写作背景:1923年初夏,冰心毕业于燕京大学,8月17日她从上海乘船赴美国留学,本诗写于太平洋上的旅途之中。
粼粼的波光,澎湃的海潮,复苏了诗人的童心,碧绿的海水,飞翔的水鸟让诗人亲近了大自然,只有母爱愈来愈远,无法亲近。
在诗人的早期的人生观“爱的哲学”中的三个要素:母爱、童心、自然。
因此旅途之中诗人格外地思念母亲,甚至于因思念而得病,也因梦中见母亲而病愈。
初中语文《母亲》《纸船》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母亲》《纸船》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e02e46e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5b.png)
初中语文《母亲》《纸船》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母亲》《纸船》两篇课文,了解作者及其作品背景,把握作品的基本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表现手法,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母爱的伟大和纯真,培养尊敬父母、关爱他人的品质,增强对家庭、社会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母亲》《纸船》两篇课文的基本内容。
(2)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表现手法。
(3)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作品深刻内涵的理解。
(2)欣赏文学作品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及其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感知作品形象。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表现手法,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深入剖析作品的内涵。
5. 课堂练习: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练习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学生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交流。
五、教学课时本教学设计共需2课时完成。
六、教学内容与步骤1. 第一课时:a. 导入《母亲》课文,简介作者胡适及其对母亲的情感。
b. 学生自读《母亲》,理解课文大意。
c. 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母爱主题,举例说明。
d. 教师点评并总结母爱的伟大。
e. 布置课后练习。
2. 第二课时:a. 导入《纸船》课文,简介作者冰心及其对母爱的理解。
b. 学生自读《纸船》,理解课文大意。
c. 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纸船象征意义,探讨作品主题。
d. 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母爱的渴望与感激。
《纸船――寄母亲》教案
![《纸船――寄母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a188345d1f34693dbef3ee0.png)
《纸船――寄母亲》教案《纸船――寄母亲》教案《纸船――寄母亲》教案1一、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学习、体会、把握诗歌情感;2、理解、体会诗中的重点语句的含义;3、引导学生感受、体难诗歌的语言美和情感美,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朗读训练;2、感悟诗情三、教学难点:理解诗中“悲哀”情感四、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五、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母亲节刚刚过去不久,那么,同学们在母亲节的时候,都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对母亲的爱的呢?(学生:鲜花、贺卡、实际行动、好成绩……)是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
然而在上个世纪的20年代,我国有一位著名的作家,她却离开了自己20多年从未远离过的母亲,孤身一人,踏上了异国他乡的旅途,在茫茫的大海上,独坐舟中,她流下了思念的泪水,她能做的唯一的事情,就是折出一只一只很小的纸船,抛在苍茫的大海上,任凭风吹浪打……一天,她竟然因思念母亲而小病于舟中。
当晚,她梦见了自己至爱的母亲,来到了她的床头,手里端着药杯,伸手摸她的额头。
第二天,她的病竟奇迹般的好了。
这位作家就是被称为“感动了整个中国的”、“最具爱心、夜一般温柔的”作家――冰心!也就是在这段孤独的旅程中,冰心写下了一篇含义隽永感人至深的优美短诗――《纸船》!(板书)(二)粗读整体感知1、学生朗读。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古至今,名篇佳句不胜枚举,古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不仅说出了我国人民对于诗歌情有独衷,而且也指出了学习诗歌的一个最基本的方法,那就是――朗读。
下面,就请同学们放声的朗读一遍这首小诗,体会一下作者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如果有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可以向小组同学请教,小组同学解决不了的可以向老师提出来。
2、感知反馈朗读指导好,同学们读过一遍之后,都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思念、爱……)看来同学们对这首诗歌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纸船 寄母亲》教案 京改版2016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诗三首共3篇
![《纸船 寄母亲》教案 京改版2016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诗三首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20830a0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46.png)
《纸船寄母亲》教案京改版2016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诗三首共3篇《纸船寄母亲》教案京改版2016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诗三首1《纸船寄母亲》教案京改版2016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诗三首诗歌作为文学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思想性。
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诗歌能够帮助我们提高语言表现力和文化素养。
本文将以京改版2016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三首诗歌为例:“梦游天姥吟留别”,“新年忆旧游”,“江南春”为例,探讨如何通过这三首诗歌的诵读、背诵和赏析,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与语言表现力。
诗歌1:“梦游天姥吟留别”《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写作于公元762年,尤以其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而著称。
课堂上,老师可以采用导读、诵读、默读、理解和赏析的方法,引导学生高度关注李白诗歌的情感表达和形象描绘。
首先,通过导读介绍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并询问学生对诗歌中的山水场景、感情描摹、人物形象等方面的感受和理解。
然后再进行诵读,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到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让学生分组分角色读诗歌,增强组内互动和学生积极性。
完成诵读之后,老师可以提供注释,帮助学生理解生僻词汇和熟悉历史典故。
接下来,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默读和理解,并发问学生对于这首诗歌中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的看法。
鼓励学生通过丰富的形象想象和情感体验,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最后,老师可以围绕诗歌中的语言技巧和形象描绘,让学生进行赏析,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进一步的开放式讨论或写作。
诗歌2:“新年忆旧游”杜甫的《新年忆旧游》是一首新年颂歌。
通过描述自己怀旧之情,呼吁社会关注庶民的疾苦。
同样可以采取那些方法进行教学。
教师可以手写整首诗,并对每个环节进行讲解。
其次,通过复述和理解,学生能更快地掌握诗歌的思想,从而能自己独立进行赏析和写作。
诗歌3:“江南春”苏轼的《江南春》是一首以江南春天为背景的诗歌。
写了作者在江南的一些所见、所感。
这首诗的主题是生命以及生命的美好。
《纸船寄母亲》教案一等奖实录
![《纸船寄母亲》教案一等奖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907f76ac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a1.png)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课前预习 和课堂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 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内容与目标达成情况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 学生参与度及学习效果 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创新教学方法:探索更多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拓展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注学生发展: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为未来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课堂互动:引 导学生积极参 与,鼓励提问
与讨论
教学效果:提 高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积极性, 增强学生的实 践能力和创新
思维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掌握诗歌的朗诵技巧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 能力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 够掌握《纸船寄母亲》 这首诗的朗诵技巧和 情 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 导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 培养感恩之心,增强对 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目标: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培养学生 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导入环节:通过播 放音乐和展示图片, 引导学生进入课文 情境
朗读环节:老师带 领学生朗读课文, 感受文章情感
小组讨论环节:学 生分组讨论,分享 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课堂练习环节:老 师布置课堂练习, 巩固所学知识
回顾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 强调本次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总结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表现 布置作业和后续学习建议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请阐述观点
教学方法多样:采用讲解、讨论、演示等多种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案设计亮点
《纸船 寄母亲》教学实录
![《纸船 寄母亲》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5749724d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31.png)
《纸船寄母亲》教学实录一、课程导入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种情感始终伴随着我们,那就是亲情。
而在亲情之中,母亲的爱更是无私而伟大。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首表达对母亲深深思念和眷恋的诗歌——《纸船寄母亲》。
(板书课题:纸船寄母亲)师:在学习这首诗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冰心。
冰心,原名谢婉莹,是我国著名的诗人、作家、翻译家。
她的作品充满了对母爱、童真和自然的赞美。
二、初读诗歌师: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自由朗读)师:好,同学们都读完了。
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朗读情况。
谁愿意来读一读?(指名学生朗读)师:这位同学读得很流畅,声音也很响亮。
但是有几个字音要注意一下,“载”在这里读“zài”,“万水千山”的“山”是翘舌音。
大家再一起读一读。
(学生齐读)三、整体感知师:同学们,读完这首诗,你们能说一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吗?生 1:这首诗写了作者折纸船寄给母亲。
生 2:写了作者对母亲的思念。
师:很好,同学们都能抓住关键。
这首诗主要写了作者对母亲的思念,通过折纸船的方式寄托自己的情感。
四、精读诗歌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地学习这首诗。
我们先来看诗歌的第一节。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
”谁能说一说,作者为什么不肯妄弃一张纸?生 3:因为纸可以用来折纸船寄给母亲。
师:不错,还有吗?生 4:可能这些纸对作者来说很珍贵。
师:很好。
其实这里更体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之情,每一张纸都可能成为寄托思念的载体,所以她从不肯妄弃。
那“总是留着——留着”,这里的破折号有什么作用呢?生 5:表示声音的延长。
师:对,通过声音的延长,更能体现作者那种小心翼翼保存纸张的心情。
师:我们再来看第二节。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作者为什么要把纸船抛在海里?生 6:因为海能把纸船带到母亲那里。
师:嗯,有道理。
那作者叠的纸船多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生 7:多,“一只一只”可以看出来。
魏艳的《纸船--寄母亲》教学设计
![魏艳的《纸船--寄母亲》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cdb45cf04a1b0717fd5dd6d.png)
《纸船--寄母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朗读诗歌,体会诗中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2.抓住重点字词,品位诗歌的语言美。
【教学重点】1.朗读训练2.感悟诗情,品位语言。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悲哀”的感情【课型】朗读课赏析课【教学过程】活动一:深情地朗读1、指导(1)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感受诗中的思念之情(2)朗读时注意把握重音、节奏、语调(用温婉的调子读出水一样的柔情)。
现代诗歌一般是两个音节一拍或三个音节一拍,如我/从来/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2、教师范读(或播放录音)3、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朗读《驶去了,港口的船》(洪源)活动二:细腻的感受触摸语言,感受语言,感受诗中的丰富感情。
请同学们根据诗的内容说话:1、我从诗中感受到__(横线上的内容,可以是一个字,也可以是一句诗或一节诗)2、根据上述理解,学生发表自己的讲话。
3、教师讲析:《纸船》抒发感情的三种方法①写物抒情——借助形象,引发抒情。
②展开想象——美化诗境,显得真情。
③变换人称——直抒胸臆,情深意长。
插入:《新月》(沙鸥)活动三:诗意仿写在以上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诗的第三节运用了第三人称抒情的方式,还运用了美丽奇特的想象。
下面我们来仿用这种语言模式,自选内容写一段小诗。
1、出示第三节诗: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2、要求:可以写你对老师(朋友、妈妈、同学、战士……)的感激、敬仰、思念、赞美、祝愿等情感。
3 学生准备朗读自己的诗作,教师评价。
教师小结。
八年级语文上册《纸船──寄母亲》
![八年级语文上册《纸船──寄母亲》](https://img.taocdn.com/s3/m/7ddf6e27cc7931b765ce15d9.png)
1.
八年级语文上册《纸船──寄母亲》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新诗的特征(认知目标)
2.掌握诗的内容(能力目标)
3.体验诗的意境(美育目标)
4.感悟作者的情感(德育目标)
二.教法、学法
1.情境烘托与熏陶,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像;
2.读中求知的方式;
3.教师“启发式”、“讨论式”;
4.学生“自主、探究式”;
三.课时:一课时
板书:《纸船——寄母亲》
[初读]
1.学生自己初步划分节奏,标示重音;
2.学生自由读,圈点批画,初步感知诗歌大意。
3.老师介绍背景(1923年夏天,23岁的冰心在上海乘约克逊号邮船到美国留学。离上海后10天,在船上,在远离故乡、远离母亲的茫茫大海上,女诗人冰心写下了这首《纸船——寄母亲》思念母亲的诗。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朗诵带、歌曲带等。
五.教学过程:
[导入]
1.在《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旋律中,《纸船——寄母亲》的朗诵响起(播放朗诵带);
2.同学们轻声附和;
3.朗诵结束,老师饱含深情的:同学们,世上有一种感情最深厚——这就是亲情;世上有一种爱最伟大——这就是——(学生回答“母爱”),那么我们可以用什么方式表达对母亲的赞美和热爱?(写信、唱歌、写诗……)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世纪老人冰心的诗作《纸船—寄母亲》
《纸船 寄母亲》教学实录
![《纸船 寄母亲》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236b1a3a28ea81c759f578da.png)
《纸船寄母亲》教学实录《纸船寄母亲》教学实录【教学工具】多媒体、录音机。
【授课时间】2019年10月9号【学习过程】一、诗歌导入(出示投影片)同学们,这是一张什么图片?(学生回答:纸船)同学们,你可知道这只小小的纸船曾经载着一位游子对母亲的深切的思念?1923年秋,冰心赴美留学,在远离故土和母亲的浩瀚的太平洋上的孤舟里,冰心含着热泪,专心致志地叠着一只又一只纸船,然后抛到海里,她总希望有一只能够漂到日夜思念的母亲的身边。
今天,让我们一同来学习我国著名女作家冰心创作的一首诗歌──《纸船寄母亲》,让我们随作者一同漂洋过海,一同来感受作者的赤子情怀。
出示“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2、抓住重点字词,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3、体味人间至爱亲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简介作者1、出示冰心年轻时代的照片和字幕:冰心(1900~201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诗人、作家,一样,选择了先外出求学,后回国拯救国民的救国道路。
这首诗歌便是作者这段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
学生五:我阅读了《繁星》、《春水》这本书,我注意到了作者在1923年8月27日还创作了另一首诗歌,名字叫做《乡愁》。
我们可以结合两首诗歌,进行比较阅读)三、朗读课文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读前提出要求:1、学生们用心体会本首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2、划出诗歌中学生认为应该重读的词语。
指导学生朗读(如何停顿、如何选择重音)四、整体感知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游子对母亲深情的呼唤,寄给母亲最深沉的歌)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进行朗读比赛。
学生根据银幕提示,有感情地配乐朗读全诗。
出示字幕:纸船寄母亲冰心我从来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不灰心”: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城北镇中纸船word课堂实录
![城北镇中纸船word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5edc5f538762caaedc33d42f.png)
《纸船寄母亲》课堂实录城北镇中甘小芳课前准备:1、老师给每个同学准备一张卡片,卡片的颜色多样,形状主要为桃心形、纸船形、白云形。
2、课前十分钟,教室里一直放着满文军的《懂你》原声歌曲。
教学流程:一、走进文本,默默熏陶。
(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散发着浓浓亲情的文章。
在上课前请大家听听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女孩远离家乡,因为太想母亲,她生病了。
梦中,母亲端着一个药杯向她走来,另一只手摸着她的额角说:“唉呀!好烫!喝下这药吧!”女孩接过药杯,一饮而尽……第而天醒来,病好了。
这个因为想母亲而生病,又因为梦中见到母亲而病愈的人,板书“《纸船寄母亲》冰心”,请同学们打开书129页,她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纸船寄母亲》的作者冰心。
(二)介绍作者: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对冰心有哪些了解?生:是一位女作家。
师生:(一起在书上注释中勾画)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人,代表作《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
师:(补充)她生卒年是1900——1999,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的女作家。
《繁星》《春水》所收集的作品都很短,有的两三句,所以被称作“小诗”。
它主要包括母爱.童真.自然这三个方面的内容。
今天我们学的这首小诗就选自《繁星》,它所反映的主题就是三个方面内容之一的母爱。
冰心,她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她认为母爱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
(三)赏读课文师: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小诗,看冰心的这种母爱精神是怎样体现在小诗中的。
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地、有感情地读课文。
注意“妄弃、叠、倘若、惊讶、无端、至爱、‘八、二十七、一九二三太平洋舟中’”这些词语的意思。
生:大声地,有感情地、自由地读课文。
师生:一齐解决刚才提出来的问题。
师:(补充)“八、二十七、一九二三太平洋舟中”,1923年,冰心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燕京女子大学,获得了“斐托斐”名誉学位的奖赏,并接受了燕京女子大学的姊妹学校——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的奖学金。
《纸船 寄母亲》教学实录(通用2篇)
![《纸船 寄母亲》教学实录(通用2篇)](https://img.taocdn.com/s3/m/7cffca70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57.png)
《纸船寄母亲》教学实录(通用2篇)《纸船寄母亲》教学实录篇1《纸船寄母亲》教学实录罗定黎少中学王海媛师:同学们,上课之前先让我们听一首歌曲(播放《烛光里的妈妈》)听了这首歌大家有什么感受?生:这是一首写妈妈的歌。
师:谁来评价一下?生:歌词写得非常好。
生:歌手也唱得很深情动人。
师:是的,这是一曲赞美母爱的颂歌。
母爱是人类永恒讴歌的主题。
今日我们来学习一首惦念妈妈的诗。
诗中的女儿就是年轻时代的冰心奶奶。
那么冰心奶奶当年是怎样惦念妈妈的呢?让我们随着朗读一起走进冰心的心情吧。
(多媒体播放vcd朗诵。
先播放冰心画像及简介。
后放诗朗诵。
船在翻滚的海浪中飘摇,海浪声萦绕课室)师:听了朗读。
你认为诗歌从节奏和语调上有什么看法?生:读得比较缓慢。
生:感情也很肤浅。
师:是的。
这首歌的节奏应当是舒缓的,语调是肤浅的。
下面请大家齐读一遍课文,然后自由朗读,相互提意见,男女各选代表进行竞赛。
(同学自由朗读,争论沟通)(男女代表朗读)师:大家认为他们读得怎样?生:男生代表读得快了点。
而且“船儿”中的“儿”应当读儿化音。
生:女生读得比较有感情,但声音稍小了点。
师:评价得不错。
现在我们再来开一个诗歌评改会。
冰心奶奶是大家,她的作品大家敢改吗?生:(齐答)敢!师:好,现在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斟字酌句,看哪个小组修改得既美丽又有创意。
(同学热闹争论,老师巡察参加争论)师:好,诗歌评改会现在开头,请各个同学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亮出自我风采!(课件板书提示:可用删除法,换词法,修改符号法)生:我觉得诗歌的第一句中的“从来不愿妄弃了”读起来有点拗口。
删去“来”字读起来更顺口。
生我觉得第一句中的“了”字也可以删去,由于“了”有表示完成的意思,删去更能从时间上表达对母亲的绵长思念。
生:我发觉诗歌中有别字,把“地”写成了“的”。
师:我同意这些同学的说法,同时提出两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我发觉冰心文集以及其他书籍中《纸船》的第一句是没有“来”字的。
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纸船——寄母亲》教案范例
![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纸船——寄母亲》教案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17fda1865ef7ba0d4a733bd2.png)
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纸船——寄母亲》教案篇一1、知识与技能:新颖的构思,托物寓情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师生同赏、同析、同悟、同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人间至深至爱的亲情,培养学生热爱、孝敬父母的高尚品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体味诗歌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细致深入地体味亲情之爱,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解决措施: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合作、自主探究。
教法学法:教法:授导法、任务型教学法学法:合作学习法、讨论归纳法课前准备:教师:完成教学素材的收集整理。
学生:完成导学案中自主学习内容。
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纸船-----寄母亲教师利用多媒体画面展示沧海、小船及相应音响,活动2【讲授】纸船-----寄母亲一、明确目标反复朗读感受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赋予“纸船”的含义。
1、预习检查,抽学生回答。
2、探究内容:导语说起诗,同学们马上就会想起李白、杜甫的许多首脍炙人口的佳作,却很少想到冰心的诗。
冰心,这位我国的女作家,写了大量的反映社会生活和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文学作品。
她的“问题小说”,早在新文学初期,就引起文学界的注目;她那清新、隽永、富有哲理的小诗,曾形成了“小诗流行的时代”。
她文思潮涌,彩笔纵横,谱写出许多新的篇章。
今天,我们学习冰心的一首诗《纸船——寄母亲》。
1923年8月,冰收由上海启程赴美留学,在漫长的旅程中,面对茫茫大海,她倍感孤独,日夜思念亲爱的母亲,于是写下这首诗。
二、整体感知1、有感情朗读诗文,要求学生划出生字词。
生字叠dié抛pāo生词天风:大自然之风。
吹卷:吹动翻卷。
无端:没有来由;无缘无故。
例:无端生事。
至爱:至,极;最。
例:欢迎之至。
至爱:最爱。
2、朗读诗文,理解全诗内容,领悟文章思想内涵。
3、自由领读,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颂读,重点品味其精神实质。
三、总结、扩展1、教师提问: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心情?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思念母亲的心情。
《纸船 寄母亲》教案实录
![《纸船 寄母亲》教案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04958972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3d.png)
纸船寄母亲教案实录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能:1.了解诗歌《纸船寄母亲》的背景和意境;2.理解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3.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和诵读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能:1.提高朗读能力,表达情感和思想;2.增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欣赏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2.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
2.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2.鼓励学生通过朗读表达情感和思想。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采取“问题驱动”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达到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效果。
四、教学过程1.热身环节教师播放一段熟悉的音乐,让学生自由发挥,唱出这首诗的朗诵曲调。
2.导入环节教师给出一些感性的问题,引导孩子思考,在展开自由讨论之后,告诉学生,今天要学习的是一首朗诵诗:纸船寄母亲。
3.正式教学步骤1:整体理解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意境,教师先向学生介绍了诗歌的背景,告诉学生,此诗作者为著名诗人朱自清,承载着爱国之情。
而这种情感,就被安放在一艘纸船之中,寄托在了母亲那座远山之上。
步骤2:理解词汇教师带领学生理解和学习了生字生词,并讲解其中的词汇含义,如“远山”、“相思”等。
步骤3:逐句讲解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读诗,讲解其中的文本和意境,例如“纸船轻巧玲珑”中的“玲珑”本意为巧妙而美丽、清雅的样子,用来形容纸船,使其更有生动、真实的表现力。
步骤4:欣赏诵读训练学生诵读这首诗,在诵读的过程中,不仅仅要表达情感,还需要通过语调、语音、语气等方面来表现诗歌的意思和内涵。
4.巩固环节教师进行小测评,布置朗读任务,要求学生朗读纸船寄母亲,并进行自我评价。
五、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问题驱动,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欣赏、评价这首朗诵诗。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特别注重帮助学生感受、理解、掌握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训练学生朗读技巧,通过音乐、热身等手段培养学生情感表达能力,使学生更好地领悟和欣赏文学作品。
【初中语文】纸船课堂实录5 人教版
![【初中语文】纸船课堂实录5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666da4d783e0912a2162a7d.png)
胡明道《纸船》课堂实录教学目标设置:1、通过自主质疑,层层解读,体会作者思念母亲、呼唤母亲的深沉感情,丰富内心对“母爱”的情感体验。
2、通过个性化的评点及独特的想象,品味、探究诗歌朴实含蓄的语言及淳厚、深情的意境。
整体策略:在自主质疑、个性解读中积累知识,归纳方法;在动态生成的过程中合作分享,习得能力;在朗读涵咏中陶冶渐染,在与作品发生精神联系中,发展生命。
教学过程:1、创设文化情境,打破认知平衡,拨动质疑琴弦,激发阅读期待。
师:幻灯出示约客逊号油轮,介绍作品相关背景,提问学生脑子里有什么疑问。
生:为什么要叠纸船?生:出国是开心事,为什么悲伤?2、自主散读作品,初识作品梗概。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要求学生根据原有的经验,进行正确的断句。
学生齐读,教师要求读得顺畅。
师:写了什么?生:叠纸船生:抛纸船生:求纸船师:原先的疑问能不能解决?3、进行选择评品,碰撞交流分享。
师:批语入情,请大家找出你认为最不寻常或最值得品味的语言,揭示它背后的妙处。
生:“万水千山”说明离得很远,非常想念母亲。
生:母亲离得很远,表达怀念牵挂之情。
生:白船儿象征对母亲的思念。
生:诗歌表达思乡之情,用纸船寄托悲哀。
生:明知道小小纸船不能入梦,思念,也包含着无奈。
生:第一句表面写对纸节约,深层表达对母亲思念。
生:“卷到”、“打湿”衬托了“不灰心”。
生:开头设置悬念,引出下文。
生:无论纸船怎样,都无法扑灭对母亲的思念。
师:你们感觉评得最好的是谁?生:说设置悬念,引出下文的那位。
生:说节约、希望的那位。
师:什么样的评点是最好的?生:语言简洁生:抓住重点词语来评点生:挖掘语言的深层含义师幻灯展示:赏析文本写评点时,你可以“选词造句写评点,词句赏析不离篇,点悟内涵评写技,明白晓畅用语简。
”4、开掘读前经验,激发想象再造,咂摸生命体验,体认文本情感。
学生讨论解决课前的两个问题,并齐读。
师:CCTV10经常用美文美诗制作MTV,你也能创作,每一小组制作一个画面,说明附在哪一句后面,看看谁的想象更丰富、更合情、更合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语文教案 / 语文教学宝典 / 教学实录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纸船寄母亲》教学实录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纸船寄母亲》教学实录
罗定黎少中学王海媛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先让我们听一首歌曲(播放《烛光里的妈妈》)听了这首歌大家有什么感受?
生:这是一首写妈妈的歌。
师:谁来评价一下?
生:歌词写得很好。
生:歌手也唱得很深情动人。
师:是的,这是一曲赞美母爱的颂歌。
母爱是人类永恒讴歌的主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想念妈妈的诗。
诗中的女儿就是年轻时代的冰心奶奶。
那么冰心奶奶当年是怎样想念妈妈的呢?让我们随着朗读一起走进冰心的心情吧。
(多媒体播放vcd朗诵。
先播放冰心画像及简介。
后放诗朗诵。
船在翻滚的海浪中飘摇,
海浪声萦绕课室)
师:听了朗读。
你认为诗歌从节奏和语调上有什么看法?
生:读得比较缓慢。
生:感情也很深沉。
师:是的。
这首歌的节奏应该是舒缓的,语调是深沉的。
下面请大家齐读一遍课文,然后自由朗读,互相提意见,男女各选代表进行比赛。
(学生自由朗读,讨论交流)
(男女代表朗读)
师:大家认为他们读得怎样?
生:男生代表读得快了点。
而且“船儿”中的“儿”应该读儿化音。
生:女生读得比较有感情,但声音稍小了点。
师:评价得不错。
现在我们再来开一个诗歌评改会。
冰心奶奶是大家,她的作品大家敢改吗?
生:(齐答)敢!
师:好,现在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斟字酌句,看哪个小组修改得既漂亮又有创意。
(学生热烈讨论,教师巡视参与讨论)
师:好,诗歌评改会现在开始,请各个同学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亮出自我风采!
(课件板书提示:可用删除法,换词法,修改符号法)
生:我觉得诗歌的第一句中的“从来不肯妄弃了”读起来有点拗口。
删去“来”字读起来更顺口。
生我觉得第一句中的“了”字也可以删去,因为“了”有表示完成的意思,删去更能从时间上表达作者对母亲的绵长思念。
生:我发现诗歌中有别字,作者把“地”写成了“的”。
师:我同意这些同学的说法,同时提出两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我发现冰心文集以及其他书籍中《纸船》的第一句是没有“来”字的。
并且当时没有“的地得”之分。
讨论继续!
生1:我认为“妄弃”可以改为“丢弃”。
生2:我认为不可以。
师;为什么呢?
生2:因为“丢弃”表明很轻率丢弃。
用“妄弃”更能表达对母爱的珍惜。
生3:我认为“抛”用的不够好,给人一种很随意丢掉的感觉,表现不出对母亲的深情与怀念。
师:那你认为可以换用哪个字?
生3:我觉得“放”字会更好。
师:同学们怎么看?
生:我认为“放”字不好。
因为“放”字给人一种有目的的感觉。
而在苍茫的大海上,作者的心境应该是惘然的。
生:我也认为是“抛”字更好,因为当时作者正在大海上,还上风大浪大,作者的心境也不是平静的。
“抛”是她发泄情绪的一种体现。
她是在发泄她的孤独,寂寞和思家的情绪。
生:老师,为什么作者在诗歌里用“舟”而不用“轮船”?
师:大家怎么看?
生:在古代,舟就是轮船。
我认为没有什么问题。
生:我不同意。
轮船很大,表达不出诗的意境。
师:为什么舟能表达出来呢?
生:因为“舟”能给人一种很渺小的感觉,让人感到海上的飘摇不定,让人感到作者的孤独惆怅。
轮船表达不出这种美感。
而且“轮船”在语音上也没有“舟”的美感。
师:大家讲得真好。
“舟”写出作者孤独的心。
那么可见,“舟”象征了什么?
生:作者的心。
师:对极了,那么我们学过的那些是写舟或表现与“舟”“帆”相类似内涵的诗句呢?
生: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生: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
请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室再带着问题走出课室。
在这里老师插个队也问一个问题,好吗?
生:(齐)好!
师:我最喜欢诗歌的最后一句,你们看:纸船是有形的东西,而爱和悲哀是无形的东西。
有性的东西怎么能承载无形的东西呢?这说明了诗歌语言的创造性。
但我觉得还可以改喔。
例如我们同学刚进中学时,由于不适应学校生活,想妈妈想得要命的时候,忍不住要流泪。
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改呢?载着---------归去(延长声音—)
生:泪水
生:一行泪水
生:一船泪水
师:好。
这就是诗歌,现在我们来欣赏一些诗歌。
(老师朗诵课件)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一船泪水归去。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无数个思念的梦归去。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一腔愁绪归去。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一颗温柔的心归去。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这首流泪的诗归去。
师:因为心中有爱,所以读懂作者的爱。
-同学们,除了可以写爱母亲,我们还爱着那些人和物呢?
生:爸爸
生:爷爷奶奶
生:兄弟姐妹。
师:冰心奶奶把爱折成纸船,那么我们可以用什么表达心中的爱呢?现在请大家拿起你们表达之笔,仿写第三节诗歌,表达心中无限的爱吧!
(学生埋头创作)
师:好,各位同学现在请用最真挚的感情朗诵你们的作品,表达心中的爱吧!
关好苹:奶奶,倘若你梦见一朵金针花。
不要惊讶它的美丽。
这是你心爱的孙女流着汗种的。
万水千山,求它飘着她的怀念和关爱归去。
欧燕桃:朋友,若果你心中受到一句温馨的祝福
不要心悸它的突然出现
这是思念你的朋友深情的问候
细水长流,代表你我之间深厚的情谊。
黄海晏:朋友,假若你抬头温暖关键一只飞翔的纸鸢
不要担心它的娇小软弱
那是我们俩怀着梦想叠的
万里长空,求它载着我们的理想和幻想高飞。
黄银芳:风儿,倘若你在偶然中看见一直充满愁绪的小鸟不要惊讶它的失落
这是你的至爱留下孤寂的窗
往事如新。
让它与我的心灵相撞吧
关洪发:母亲,倘若你梦见一颗流星
不要惊讶它无端出现。
这是你儿子充满祈祷的泪光
万载千秋,求它给你带来平安与快乐
林浩达:哥哥:倘若一轮红月悬挂在你的梦乡
不要诧异它的特别
这是弟弟的思念之情
和着期盼的泪凝成而凝成,升起
千里迢迢,让它向你撒上净色的思念。
冯彩琼:大地,倘若你收到了树上最后一片黄叶。
不要拒绝它痛心的到来
这是大树献给你一年最后的礼物
年复一年,让它把敬爱与孝心带给你。
师:同学们,诗歌是生活的一方净土,心灵的一泓清泉,老师感动于你们在此播种的爱,让我们在充满爱的生活亮丽我们的人生吧。
亲爱的同学们,倘若你梦中看见一支彩粉笔
请不要惊讶它的无端入梦
这是你们亲爱的王老师用爱和诗意凝成的
学途漫漫,求它美丽你们别样的青春年华
(掌声热烈,音乐响起,下课)
XX文讯教育机构
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