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初中物理简单机械技巧 阅读训练策略及练习题(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物理初中物理简单机械技巧阅读训练策略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简单机械选择题
1.如图所示,用完全相同的四个滑轮和两根相同的细绳组成甲、乙两个滑轮组,在各自的自由端施加大小分别为F1和F2的拉力,将相同的重物缓慢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计绳重和一切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拉力F1小于拉力F2
B.甲、乙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同
C.甲、乙两滑轮组中的动滑轮都是费力机械
D.甲、乙两滑轮组中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相等
【答案】B
【解析】
【详解】
不计绳重及摩擦,因为拉力F=(G物+G动),n1=2,n2=3,所以绳端的拉力:F1=(G物+G动),F2=(G物+G动),所以F1>F2,故A错误;
因为动滑轮重相同,提升的物体重和高度相同,W额=G动h,W有用=G物h,所以利用滑轮组做的有用功相同、额外功相同,则总功相同;因为η=,所以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
同,故B正确;
使用动滑轮能够省力,动滑轮为省力杠杆,故C错误;
因为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nh,n1=2,n2=3,提升物体的高度h相同,所以s1=2h,
s2=3h,则s1≠s2,故D错误;
2.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把重150N的物体匀速提升1m,不计摩擦和绳重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60%.则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有用功一定是150J B.总功一定是250J
C.动滑轮重一定是100N D.拉力大小一定是125N
【答案】D
【解析】
【分析】
知道物体重和物体上升的高度,利用W=Gh求对物体做的有用功;
又知道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利用效率公式求总功,求出了有用功和总功可求额外功,不计
绳重和摩擦,额外功W额=G轮h,据此求动滑轮重;
不计摩擦和绳重,根据F=1
n
(G物+G轮)求拉力大小.
【详解】
对左图滑轮组,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3,对物体做的有用功:W有=Gh=150N×1m=150J,
由η=W
W
有
总
,得:W总=
W
η
有=
150
60%
J
=250J,因此,W额=W总-W有=250J-150J=100J;因为不
计绳重和摩擦,W额=G轮h,所以动滑轮重:G轮=W
h
额=
100
1
J
m
=100N,拉力F的大小:
F=1
3
(G物+G轮)=
1
3
(150N+100N)=
250
3
N;对右图滑轮组,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
n=2,对物体做的有用功:W有=Gh=150N×1m=150J,由η=W
W
有
总
,得:W总
=W
η
有=
150
60%
J
=250J,所以W额=W总-W有=250J-150J=100J;因为不计绳重和摩擦,W额=G轮
h,因此动滑轮重:G轮=W
h
额=
100
1
J
m
=100N,拉力F的大小:F=
1
2
(G物+G轮)=
1
2
(150N+100N)=125N;由以上计算可知,对物体做的有用功都是150J,总功都是250J,动滑轮重都是100N,故A、B、C都正确;但拉力不同,故D错.
故选D.
3.如图所示,小丽分别用甲、乙两滑轮把同一桶沙从一楼地面提到二楼地面,用甲滑轮所做的总功为W1,机械效率为η1;用乙滑轮所做的总功为W2,机械效率为η2,若不计绳重与摩擦,则
A.W1 = W2η1 = η2B.W1 = W2η1< η2
C .W 1 < W 2 η1 > η2
D .W 1 > W 2 η1 < η2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甲是定滑轮,乙是动滑轮,利用乙滑轮做的额外功多,由“小明分别用甲、乙两滑轮把同一桶沙从一楼地面提到二楼地面”可知两种情况的有用功,再根据总功等于有用功加上额外功,可以比较出两种情况的总功大小.然后利用100%W W 有总
η=⨯即可比较出二者机
械效率的大小. 【详解】
因为用甲、乙两滑轮把同一桶沙从一楼地面提到二楼地面,所以两种情况的有用功相同;根据W W η=
有
总
可知:当有用功一定时,利用机械时做的额外功越少,则总功越少,机械效率越高.而乙滑轮是动滑轮,所以利用乙滑轮做的额外功多,则总功越多,机械效率越低.即1212W W ηη<,>. 【点睛】
本题考查功的计算和机械效率的大小比较这一知识点,比较简单,主要是学生明确哪些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然后才能正确比较出两种情况下机械效率的大小.
4.某商店有一不等臂天平(砝码准确),一顾客要买2kg 白糖,营业员先在左盘放一包白糖右盘加1Kg 砝码,待天平平衡后;接着又在右盘放一包白糖左盘加1kg 砝码,待天平平衡后.然后把两包白糖交给顾客.则两包白糖的总质量 A .等于2Kg B .小于2Kg C .大于2Kg D .无法知道 【答案】C 【解析】
解答:由于天平的两臂不相等,故可设天平左臂长为a ,右臂长为b (不妨设a >b ),先称得的白糖的实际质量为m 1,后称得的白糖的实际质量为m 2 由杠杆的平衡原理:bm 1=a×1,am 2=b×1,解得m 1=,m 2= 则m 1
m 2=
因为(m 1+m 2)2=
因为a≠b ,所以(m1+m2)-
2>0,即m 1+m 2>2这样可知称出的白糖质量大于2kg .故选C .
点睛:此题要根据天平的有关知识来解答,即在此题中天平的臂长不等,这是此题的关键.
5.如图所示,小明用相同滑轮组成甲、乙两装置,把同一袋沙子从地面提到二楼,用甲装置所做的总功为W 1,机械效率为η1;用乙装置所做的总功为W 2,机械效率为η2.若不计绳重与摩擦,则
A.W1 = W2,η1 =η2B.W1 = W2,η1 <η2
C.W1 < W2,η1 >η2D.W1 > W2,η1 <η2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甲是定滑轮,乙是动滑轮,利用乙滑轮做的额外功多,由“小明分别用甲、乙两滑轮把同一袋沙子从地面提到二楼”可知两种情况的有用功,再根据总功等于有用功加上
额外功,可以比较出两种情况的总功大小.然后利用η=W
W
有用
总
即可比较出二者机械效率
的大小.
【详解】
(1)因为小明分别用甲、乙两滑轮把同一袋沙从一楼地面提到二楼地面,所以两种情况的有用功相同;
(2)当有用功一定时,甲中所做的总功为对一袋沙所做的功,利用机械时做的额外功越少,则总功就越少,机械效率就越高;
(3)又因为乙是动滑轮,乙中所做的总功还要加上对动滑轮所做的功,利用乙滑轮做的额外功多,则总功越多,机械效率越低。
即W1小于W2,η1大于η2.
故选C.
6.如图为工人用力撬起石头的情景,小亮在图中画出了四个作用于硬棒上的力,其中能正确表示工人左手施力且最省力的是()
A.F1B.F2C.F3D.F4
【答案】C
【解析】
解答:因为由图可知,四个力中F3的力臂最长,所以根据杆杆平衡条件可知,最省力的是沿F3方向.故选C.
7.一均匀木板AB,B端固定在墙壁的转轴上,木板可在竖直面内转动,木板下垫有长方
形木块C,恰好使木块水平放置,如图所示,现有水平力F由A向B缓慢匀速推动,在推动过程中,推力F将
A.逐渐增大B.逐渐减小
C.大小不变D.先增加后减小
【答案】A
【解析】
【详解】
以杆为研究对象,杆受重力G和C对它的支持力F支,重力的力臂为l G,支持力的力臂为l 支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得:F支l支=Gl G,水平力F由A向B缓慢匀速推动木块,F支的力臂在减小,重力G及其力臂l G均不变,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在整个过程中支持力在逐渐增大;由于支持力逐渐变大,且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可知杆对物体C的压力也逐渐变大,根据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知,C和木板间、C和地面间的摩擦力逐渐增大,木块C匀速运动,受到推力和摩擦力是平衡力,推力大小等于摩擦力大小,由力的平衡条件可知,水平推力F也逐渐增大,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8.如图用同一滑轮组分别将两个不同的物体A和B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计绳重和摩擦的影响,提升A的过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较大,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①A物体比B物体轻②提升A的拉力较大③提升A所做的额外功较少④提升A做的有用功较多
A.只有①③B.只有②④
C.只有②③D.只有①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
由题知,提起两物体所用的滑轮组相同,将物体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计绳重和摩擦,克服动滑轮重力所做的功是额外功,由W额=G动h知,提升A和B所做额外功相同,不计绳重
与摩擦的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W
W
有
总
=
W
W W
有
有额
,额外功相同,提升A物体时滑轮
组的机械效率较大,所以提升A物体所做的有用功较大,由于提升物体高度一样,所以A 物体较重,提升A物体用的拉力较大,故ACD错误,B正确。
9.如图所示,用一滑轮组在5s内将一重为200N的物体向上匀速提起2m,不计动滑轮及
绳自重,忽略摩擦。
则
A .物体上升的速度是2.5m/s
B .拉力F 大小为400N
C .拉力F 的功率为40W
D .拉力F 的功率为80W
【答案】D 【解析】 【详解】 A .由s
v t
=
得体的速度: 2m 0.4m s 5s
h v t =
== 故A 项不符合题意;
B .图可知,绳子段数为2n =,不计动滑轮及绳自重,忽略摩擦,则拉力:
11
200N 100N 22
F G ==⨯=
故B 项不符合题意; CD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
220.4m s 0.8m s v v ==⨯=绳物
拉力F 的功率:
100N 0.8m s 80W W Fs P Fv t t
=
===⨯= 故C 项不符合题意,D 项符合题意。
10.如图所示,是自卸车的示意图,车厢部分可视为杠杆,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
B 点是支点,液压杆施的力是动力,货物重力是阻力 B .B 点是支点,物体A 放在车厢前部可省力
C .C 点是支点,物体A 放在车厢后部可省力
D .C 点是支点,物体A 放在车厢前部可省力 【答案】C 【解析】 【详解】
由图可知车厢绕着点C 转动,所以 点C 为支点;
当物体 放在车厢的后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因此省力,所以选项ABD 都不正确,故答案为 C.
11.质量为60kg 的工人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运送货物上楼.已知工人在1min 内将货物匀速提高6m ,作用在钢绳的拉力为400N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随货物重力的变化如图乙所示(机械中摩擦和绳重均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作用在钢绳上的拉力的功率为400W
B .动滑轮的重力为200N
C .人对绳子的最大拉力为1000N
D .该滑轮组的最大机械效率为83.3%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由图可知,n=3,则绳端移动的距离s nh = ,利用W Fs = 求拉力做的功,再利用
W
P t
=
求拉力的功率; (2)由图乙可知,物重G=300N 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60%,利用
=
33W Gh Gh G
W Fs F h F
η=
==有总
求拉力;因机械中摩擦力及绳重忽略不计,拉力
1
3
F G G =+动(),据此求动滑轮重力;
(3)该工人竖直向下拉绳子自由端运送货物时,绳子的最大拉力等于工人的重力; (4)利用1
3
F G G =+动()求提升的最大物重,滑轮组的最大机械效率
()()
W G h G W G G h G G 有最大最大
大总最大动最大动η=
==++ . 【详解】
(1)由图可知,n=3,则绳端移动的距离:36m 18m s nh ==⨯= , 拉力做的功:400N 18m 7200J W Fs ==⨯=总, 拉力的功率:7200J
120W 60s
W P t =
==总,故A 错; (2)由图乙可知,物重G=300N 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60%, 根据=
33W Gh Gh G W Fs F h F
η=
==有总
可得:拉力
300N 500167N 3360%3G N F η===≈⨯, 因机械中摩擦力及绳重忽略不计,则()1
3
F G G =+动, 所以,500
3N 200N 300N 3
G nF G =-=⨯
-=动 ,故B 正确; (3)该工人竖直向下拉绳子自由端运送货物时,绳子的最大拉力:
60kg 10N/kg 600N F G mg ===⨯=人大 ,故C 错;
(4)由()1
3
F G G =
+动可得,提升的最大物重:3600N 200N 1600N G nF G =-=⨯-=大大动 ,
机械中摩擦和绳重均不计,则滑轮组的最大机械效率:
()()1600N 100%88.9%1600N 200N
W G h G W G G h G G 有最大最大大总最大动最大动η=
===⨯=+++,故D 错.
故选B .
12.如图所示,作用在杠杆一端且始终与杠杆垂直的力F ,将杠杆缓慢地由位置A 拉至位置B ,在这个过程中,力F 的大小将( )
A.不变B.变小C.变大D.先变大后变小【答案】C
【解析】
【详解】
在杠杆缓慢由A到B的过程中,力F始终与杠杆垂直,所以动力臂OA的长度没有变化,阻力G的大小没有变化,而阻力臂l却逐渐增大;由杠杆的平衡条件知:F•OA=G•l,当OA、G不变时,l越大,那么F越大;因此拉力F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变大.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
13.如图所示,每个滑轮的重力相等,不计绳重和摩擦力,G1=60N,G2=38N,甲乙两种情况下绳子在相等拉力F作用下静止。
则每个动滑轮的重力为()
A.3N B.6N C.11N D.22N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可知滑轮组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不计绳重和摩擦力,拉力F=1
n
(G+G轮),因为
拉力相同,据此列方程求动滑轮的重力。
【详解】
由图知,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分别为:n1=3,n2=2,滑轮的重力相等,设动滑轮的重力
为G轮,不计绳重和摩擦力,则拉力分别为:F1=1
3
(G1+G轮),F2=
1
2
(G2+G轮),
由题知F1=F2,所以1
3
(G1+G轮)=
1
2
(G2+G轮),即:
1
3
(60N+G轮)=
1
2
(38N+G
轮
),
解答动滑轮的重力:G轮=6N。
故选:B。
14.为探究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设计如下两种方式拉升重物,下面关于探究的做法和认识正确的是()
A .用动滑轮提升重物上升h 高度,测力计也上升h 高度
B .若拉升同一物体上升相同高度,用动滑轮拉力更小,且做功更少
C .减小动滑轮质量可以提高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D .若用定滑轮拉重物,当拉力竖直向下最省力 【答案】C 【解析】 【详解】
A .用动滑轮提升重物上升h 高度,因为有两段绳子承重,所以测力计上升2h 高度,故A 错误;
B .拉升同一物体上升相同高度,用动滑轮时是否省力还取决于动滑轮的重和摩擦力的大小,而因为要提起动滑轮做功,故做功较多,故B 错误;
C .减小动滑轮质量,可以减小额外功,根据+W W W W W η==
有用有用总
有用额外
可知,可以提高动
滑轮的机械效率,故C 正确.
D .用定滑轮拉重物,拉力的力臂为滑轮的半径,所以向各个方向的拉力都相等,故D 错误. 【点睛】
重点理解机械效率为有用功与总功的比,有用功不变,当额外功减小时,总功减小,所以机械效率会提高.
15.如图所示,物理兴趣小组分别用甲、乙两个滑轮组匀速提起质量相同的物体,不计绳重及摩擦.若每个滑轮质量相同,对比两个滑轮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更省力,甲机械效率大
B .乙更省力,机械效率一样大
C .乙更省力,乙机械效率大
D .甲更省力,机械效率一样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
由图可知,作用在乙上绳子的股数是3,更省力些;用甲、乙两个滑轮组匀速提起质量相同的物体,不计绳重及摩擦,只克服动滑轮重做额外功,若每个滑轮质量相同, 则提升相同高度时,甲乙所做的有用功和额外功均相同,故机械效率一样大.故本题正确选项是B .
16.农村建房时,常利用如图所示的简易滑轮提升建材。
在一次提升建材的过程中,建筑工人用400N 的拉力,将重600N 的建材在10s 内匀速提高3m 。
不计绳重及摩擦,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该滑轮的机械效率η=75%
B .滑轮所做的有用功为1200J
C .滑轮自身的重力为100N
D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大小为3m
【答案】A
【解析】
【详解】
AB .滑轮所做的有用功为: W 有用=Gh =600N×3m=1800J ,
因为是动滑轮,所以拉力移动的距离是物体提高距离的2倍,即6m ,则拉力做的总功为:
W 总=Fs =400N×6m=2400J ,
所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
1800J ×100%=100%=75%2400J
W W η=⨯有用总, 故A 正确,B 错误;
C .不计绳重及摩擦,则拉力为:
12
F G G =+动(), 那么动滑轮的重为:
G 动=2F-G =2×400N-600N=200N ,
故C 错误;
D .由图知,使用的是动滑轮,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 =2,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
s=nh=2×3m=6m ,
故D 错误;
故选A 。
17.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 与物重 G 物的关系,改变 G 物,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计算并绘出 η 与 G 物关系如图乙所示,若不计绳重和摩擦,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同一滑轮组机械效率 η 随 G 物的增大而增大,最终将达到 100%
B .当 G 物=12N 时,弹簧测力计读数为 5N
C .此滑轮组动滑轮的重力为 4N
D .G 物不变,改变图甲中的绕绳方式,滑轮组机械效率将改
【答案】B
【解析】
【分析】
(1)使用机械时,人们为完成某一任务所必须做的功叫有用功;对完成任务没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额外功;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叫总功。
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2)不计绳重和摩擦,结合图中信息,根据
W W Gh G W W W Gh G h G G η====+++有用
有总有额动动
求得动滑轮的重力,再计算G 物=12N 时弹簧测力计读数;
(3)G 物不变,改变图甲中的绕绳方式,分别将同一物体匀速提高到相同高度,做的有用功相同;克服动滑轮做的额外功相同,由此分析机械效率的变化情况。
【详解】
A 、使用滑轮组时,克服物重的同时,不可避免地要克服动滑轮重做额外功,所以总功一定大于有用功;机械效率一定小于1,即同一滑轮组机械效率η随G 物的增大而增大,但最终不能达到和超过100%,故A 错误;
BC 、由图可知,G=12N ,此时η=80%, 不计绳重和摩擦,W W Gh G W W W Gh G h G G η====+++有用
有总有额动动
, 即:12N 80%12N G =+动
, 解得动滑轮的重力:G 动=3N ,故C 错误;
G 物=12N 时,弹簧测力计读数:1112N 3N 5N 33
F G G 物动()()=⨯+=⨯+=,故B 正确; D 、G 物不变,改变图甲中的绕绳方式,将同一物体匀速提高相同的高度,所以所做的有用功相同,忽略绳重及摩擦时,额外功:W G h =额轮,即额外功W 额相同,总功相同,则两
装置的机械效率相同。
故D错误。
故选:B。
18.用F1的拉力直接将重为G的物体A匀速提升h(如图甲);换用斜面把物体A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拉力为F2,物体沿斜面运动的距离为L(如图乙),利用斜面工作过程中
A.有用功为F2h B.额外功为F2L-F1h C.总功为(F1+F2)L D.机械效率为1
2
F
F 【答案】B
【解析】
A.借助斜面做的有用功即为克服物体重力所做的功,则W有=Gh=F1h,故A错误;BC.
B.拉力所做的总功:W总=F2L,额外功W额= W总-W有= F2L-F1h,故B正确,C错误;D. 机械效率η1
2
Fh?
F L
W
W
==
有
总
,故D错误.故选B.
19.用四只完全相同的滑轮和两根相同的绳子组成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在绳自由端用大小分别为F1和F2的拉力,将相同的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
若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F1大于F2
B.F1和F2做的功一定相等
C.甲、乙的机械效率不相等
D.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不相等,物体运动时间可能相等
【答案】C
【解析】
【详解】
A.不计绳重及摩擦,因为拉力:
F=(G物+G轮)/n,n1=2,n2=3,
所以绳子受的拉力:
F1 =(G物+G轮)/2,F2=(G物+G轮)/3,
所以
F1 >F2,
故A正确;
B.不计绳重及摩擦,拉力做的功:
W1 =F1s1=(G物+G轮)/2×2h=(G物+G轮)h
W2=F2s2=(G物+G轮)/3×3h=(G物+G轮)h
所以
W1=W2,
故B正确。
C.因为动滑轮重相同,提升的物体重和高度相同,
W额=G轮h,W有用=G物h,
所以利用滑轮组做的有用功相同、额外功相同,总功相同,因为
η=W有用/W总,
所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同,故C错误;
D.因为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s=nh,n1=2,n2=3,
提升物体的高度h相同,所以
s1 =2h,s2 =3h,
所以
s1≠s2,
故D正确;
20.如图所示的滑轮组上:挂两个质量相等的钩码A B,放手后将出现的现象是(忽略滑轮重,绳重及摩擦)()
A.A下降 B.B下降 C.保持静止 D.无法确定
【答案】A
【解析】分析:利用动滑轮、定滑轮的省力特点分析解答此题。
定滑轮只能改变力的方向,不能省力,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
解答:B所在的滑轮为动滑轮,动滑轮省一半的力,A所在的滑轮为定滑轮,定滑轮不省力;A与B质量相等,重力相等,将B拉起只需A重力的一半即可,所以A下降,B上升。
故选:A。
【点睛】此题考查了动滑轮、定滑轮的省力特点,难点是判断动滑轮和定滑轮,属于基础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