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图以侧视图为例复习方法高一高二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 F>A>O>B 。P点的夜长是 12小时 ,C点的
夜长是 24小时 B点的夜长是 16小时 ,此时广州 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最短夜最长。
5、F、A、O、D、C四点地 球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 P
排列是_A_>_O_>__F_>_D_>_C____
H
B点的太阳高度是__O____
E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_9_0_°___ F
北京时间时间计算问题探究一绘图二判断节气日期三直射点的坐标经度纬度四昼夜长短变化比较计算五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比较计算六北京时间时间计算请你回顾日照图基本考点复习方法和规律小结2该图的节气是大概是月日左右太阳直射1请根据太阳光的照射情况画出夜半球
日照图(以侧视图为例)复习方法 ——高一、高二年级用
授课者:刘丽丽
高考实战:
图3为某日观测到的同一经线上不同纬度的日 出时刻(东十区区时)。此时,东十区区时 为12时。读图回答8—10题
8.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
A.30°E, 20°N
南纬 0°
B.B.150°E, 20°S
10° 20°
C.30°E, 20°S
30° 40°
D.150°E, 20°N
甲 50°
设计意图
日照图的学习,历来是地球运动的 一个重点和难点。高三有专题复习,那 么在高一高二教学中,如何运用新课程 理念,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本课对有关 日照图(侧视)的复习方法进行总结, 目的是使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零散的 知识系统化,易于理解,从而便于掌握 俯视及变式图的知识迁移。
课程标准
分析地球运动的意义
B点昼长为( 24小时, ) A点昼长为( 4小时, )
P B
思考: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的关系?
小结:完成昼夜长短季节变化比较表:
节气 时间
直射点
直射点 移动方
昼夜长短
向 (北半球)
夏至 6月22日 北回归线 向南
昼长夜短昼 变短
秋分 9月23日 赤道
向南
昼夜等长昼 变短
冬至 12月22日 南回归线 向北
三维教学目标
能够熟练分析、运用日照图来解决实 际问题 培养学生读图、绘图、析图、用图及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计算能力 激发学生对地球运动学习的兴趣
考点分析:08广州市水平测试题
42、绘图并按要求回答:(10分)
(1)绘制太阳直射北回归 线的日照图,要求如下:
绘出太阳光线,并标出直射 点;绘出昼夜半球的分界 线(即晨昏线),并在夜 半球用斜线划出阴影。
期相同的范围占全 球范围的 比例是 A.四分之一 B.二分之一 C.三分之一 D.大于二分之一
D
南纬
0° 10° 20° 30° 40°
甲 50°
60° 70° 80° 90° 1
乙
23
丁 丙
4
5
6(时)
同一经线上不同纬度的日出时刻(东十区区时)
再见! 谢谢大家!
高度为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 是 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
考点5:正午太阳高度及变化规律
问题探究
(7)此时,北京(40°N)的正午太阳高度是多少? H=90°-∣¢ + §∣
= 90°-∣ 40°N +23°26″S∣
=90°-∣ 40°N+23°26″S∣
= 26°34″
(H:正午太阳高度 Ø:当地地理纬度 § :直射点的纬度, Ø 、§同半球取正
C.乙地昼长20小时
10° 20°
D.甲地夜长12小时 30°
40°
甲 50°
60°
70°
C
80°
90° 1
乙
23
丙
45
6(时)
同一经线上不同纬度的日出时刻(东十区区时)
高考实战
图3为某日观测到的同一经线上不同纬度的日 出时刻(东十区区时)。此时,东十区区时 为12时。读图回答8—11题
10.此时与东十区日
昼短夜长昼 变长
春分 3月21日 赤道
向北 昼夜等长昼
变长
方法:可借助直射点回归运动图来记忆
联想记忆:利用下图判断节气、直射点位置 及运动方向、昼夜长短及其变化
思考:1.下图各点节气?2.教师节、近日点直射 点位置?运动方向?昼夜长短及其变化如何?
夏至6月22日 D
23026’
A 秋分3月21日
C 秋分9月23日
60°
乙
70°
B
80°
90°
1
2
3
丁 丙
4
5
6(时)
同一经线上不同纬度的日出时刻(东十区区时)
高考实战
图3为某日观测到的同一经线上不同纬度的日 出时刻(东十区区时)。此时,东十区区时 为12时。读图回答8—11题
9.对图中四地地理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A.丁地地方时12时日出 南纬
丁
B.丙地地方时16时日落 0°
E
00
春分3月21日
B 冬至12月22日
23026’ F 冬至12月22日
知识运用:07广州市水平测试题
42.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
(3)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是:纬度越
高, 白昼 (白昼、黑夜)越长;出现
极昼的范围是 北极圈以北地区 ,夜长为
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是 南半球
。
考点5:正午太阳高度及变化规律
绘图
考点分析:08广州市水平测试题
(2)当天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自
向 降低;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最大值的
地区是
。 正午太阳高度
(3)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
律是:纬度越高,
(白 昼夜长短
昼、黑夜)越长;出现极昼的
范围是
,夜长为
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
是
。
(4)若伦敦所在区时为3点,则
北京时间为 ;纽约(西五
C
O
D
E C
6、 此时北京时间是 ___1_2_月__2_3_日__8_点_____,
方法:因为CO为昏线,昏线 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为18点, 所以本初子午线为24点
C
18:00
O
D
E F
方法:0时区就为24点,所以东8 区(北京时间),为第二天8点
7、 关于其它时间计算,此时D、E为几点?
___2_2__点___________,
基本概念
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 晨线
太阳高度为0
H
正午 太阳高度最大
昏线
太阳高度为0
练习
正午太阳高度=90°-直射点与当地相差的纬度
N O
A M
直射光线
B S
考点6:北京时间(时间计算)
问题探究
6.(1)此时,A点时刻是 ( 10点 )
(2)此时,北京时间为( 12月22日6点 )
方法:寻找四时线 6点经线:晨线和赤道交点
区)所在区时为 。 北京时间
日照图基本考点
一、绘图 二、判断节气、日期 三、直射点的坐标 四、昼夜长短(变化、比较、计算) 五、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比较、计算) 六、北京时间(时间计算)
考点一:绘图
问题探究
1.完成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照射的示意图,在下图中绘出晨昏 线、夜半球(斜线标出 )及太阳光线,标出直射点
A
P B
正午太阳高度:生活运用
热水器角度计算
在纬度为40 °N地区,热水器太阳能受热板 与地面的角度随四季如何变化?
方法:H=90°-¦Ø + § ¦ a=90° - H a=¦Ø + § ¦
(H:正午太阳高度 Ø:当地地理纬度 § :直射点的纬度, Ø 、§同半球取正
夏至: a= 16 °34’ 冬至: a= 63 °26’ 春秋分: a= 40°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从直 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C
P
B
考点5:正午太阳高度及变化规律
问题探究
(4)Q、E点何时正午太阳高度一年中最大?
规律1: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太阳直射时 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太阳直射时 冬至日
(5)F点何时正午太阳高度一年中最大( 冬至日时,何处正午太阳高度 一年中最大?
规律2: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一年中最大地 区是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知识迁移:俯视图
7.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画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和太阳光
线方向。 (2)此图为1_2_月__2__2_日_日期__冬__至____节气
B
CS
66°34′ 23°26′
0°
(3)写出太阳直射点坐标 45E°,23°26′S
(4)A、B、C三点,此日 A 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
1、请根据太阳光的照射情况,画出夜半球。
2、该图的节气是__冬__至__,大概是_1_2__月 __2_2__日左右,太阳直射_南__回__归__线__
3、 直射点所在地的地理坐标 是 180°,23°26′S ,
A点所在地的地理坐标 是 120°W,23°26′S 。
C
O
D
E F
4、F、A、O、B四点地球白昼由长到短的排列
的是_B_>__A_>_C,
白昼由长到短的是 C>B>A ,
知识迁移:俯视图
(5)自转线速度较快的是__A____。
此时广州昼夜长短情况? 夜最长昼最短
B
CS
66°34′
(6)图中C点的时刻是_2_4_点__, 此日夜长为___0______小时。
0°
(7)北京时间 12月22日11时 ,
A
23°26′
方法2: 画太阳光线。直射点和地心相连,并反向延长,即为太阳 光线。
当堂检测
2.完成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照射的示意图,在下图 中绘出晨昏线、夜半球(斜线标出 )及太阳光线
太
阳 光
丙图
丁图
分组探究:3、4组绘出丙图,1、2组绘出丁图 自主学习:请4、2组两位同学在黑板绘图
课后作业
在下图,绘出夏至日时地轴、赤道、回 归线、极圈、晨昏线。
D
考点4:昼夜长短及变化规律
问题探究
4.(1)D、A、P三点昼夜长短如何?
D昼夜等长,为12小时, A昼短夜长,P昼长夜短
方法:比较昼弧 和夜弧长短
(2) A、 D、P三点白昼最长的是哪一点? 请你总结冬至日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规律:冬至日,太阳直射南
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越
A
往南昼越长,夜越短。
(3)D点昼长为( 12小时, )
太
阳
光
甲图
乙图
分组探究:1、2组绘出甲图,3、4组绘出乙图 自主学习:请1、3组两位同学在黑板绘图
学生活动:纠错 分别请1、3组同学评价本组同学绘图结果。
教师点评
绘图注意事项: 审题干,注意题干中关键词。如冬至日,绘太阳光线、
晨昏线、夜半球、标出直射点
方法1: 1.找到直射点 2.画太阳光线。过直射点作地面切线,并过直射点作切线 垂线,即为太阳光线。 3.作5条平行的太阳光线 4.画晨昏线。过地心和太阳光线垂直, 并和两极圈相切。
问题探究
5.(1)C点太阳高度为( ) ,A点太阳高度( )
方法: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
(2) P点正午太阳高度( ), C点正午太阳高度( )
规律正午太阳高度
由大到小排序为?并说明原因.
A
距直射点纬度越近,
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请你总结正午太阳高度变 化规律?
B
问题探究
A 180°
P
考点3:直射点的坐标(纬度)
巩固练习
(2)求下列四幅图中太阳直射点的坐标(阴影为夜半球)
东半球为昼
180°
A
B
C
0°
学生活动: 1、2、3、4小
A( 0°,120°E) B( 0°,70°E )
组对应完成A、 C( 0°,120°E )
B、C、D四题
D( 0°,30°E )
) 冬至日
(6)A点、Q点何时正午太阳高度一年中 最小? 北半球
冬至日时,一年中何处正午太阳高度 最小?
规律3: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一年中最 小地区为北半球
A
Q
E
F
P
B
知识运用:07广州市水平测试题
42.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
(2)当天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 自 北回归线向 南北两侧 降低;正午太阳
所在经线 18点经线:昏线和赤道交点
所在经线 12点经线:昼半球中线
直射点所在经线 24点经线:夜半球中线
A 180°
6点
BC
P
小结
请你回顾日照图基本考点复习方法和规律
一、绘图 二、判断节气、日期 三、直射点的坐标(经度,纬度) 四、昼夜长短(变化、比较、计算) 五、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比较、计算) 六、北京时间(时间计算)
考点2:判断节气、日期
问题探究
冬至日 春秋分
冬至日
请你总结判断方法:
方法: 观察极圈出现极 昼还是极夜现象
考点3:直射点的坐标
3.(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23°26′S,150°W)
方法: 位置:即地理坐标(经度、 纬度) 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 根据图中节气来判断 经度:太阳直射点经度,昼 半球的中线
夜长是 24小时 B点的夜长是 16小时 ,此时广州 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最短夜最长。
5、F、A、O、D、C四点地 球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 P
排列是_A_>_O_>__F_>_D_>_C____
H
B点的太阳高度是__O____
E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_9_0_°___ F
北京时间时间计算问题探究一绘图二判断节气日期三直射点的坐标经度纬度四昼夜长短变化比较计算五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比较计算六北京时间时间计算请你回顾日照图基本考点复习方法和规律小结2该图的节气是大概是月日左右太阳直射1请根据太阳光的照射情况画出夜半球
日照图(以侧视图为例)复习方法 ——高一、高二年级用
授课者:刘丽丽
高考实战:
图3为某日观测到的同一经线上不同纬度的日 出时刻(东十区区时)。此时,东十区区时 为12时。读图回答8—10题
8.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
A.30°E, 20°N
南纬 0°
B.B.150°E, 20°S
10° 20°
C.30°E, 20°S
30° 40°
D.150°E, 20°N
甲 50°
设计意图
日照图的学习,历来是地球运动的 一个重点和难点。高三有专题复习,那 么在高一高二教学中,如何运用新课程 理念,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本课对有关 日照图(侧视)的复习方法进行总结, 目的是使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零散的 知识系统化,易于理解,从而便于掌握 俯视及变式图的知识迁移。
课程标准
分析地球运动的意义
B点昼长为( 24小时, ) A点昼长为( 4小时, )
P B
思考: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的关系?
小结:完成昼夜长短季节变化比较表:
节气 时间
直射点
直射点 移动方
昼夜长短
向 (北半球)
夏至 6月22日 北回归线 向南
昼长夜短昼 变短
秋分 9月23日 赤道
向南
昼夜等长昼 变短
冬至 12月22日 南回归线 向北
三维教学目标
能够熟练分析、运用日照图来解决实 际问题 培养学生读图、绘图、析图、用图及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计算能力 激发学生对地球运动学习的兴趣
考点分析:08广州市水平测试题
42、绘图并按要求回答:(10分)
(1)绘制太阳直射北回归 线的日照图,要求如下:
绘出太阳光线,并标出直射 点;绘出昼夜半球的分界 线(即晨昏线),并在夜 半球用斜线划出阴影。
期相同的范围占全 球范围的 比例是 A.四分之一 B.二分之一 C.三分之一 D.大于二分之一
D
南纬
0° 10° 20° 30° 40°
甲 50°
60° 70° 80° 90° 1
乙
23
丁 丙
4
5
6(时)
同一经线上不同纬度的日出时刻(东十区区时)
再见! 谢谢大家!
高度为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 是 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
考点5:正午太阳高度及变化规律
问题探究
(7)此时,北京(40°N)的正午太阳高度是多少? H=90°-∣¢ + §∣
= 90°-∣ 40°N +23°26″S∣
=90°-∣ 40°N+23°26″S∣
= 26°34″
(H:正午太阳高度 Ø:当地地理纬度 § :直射点的纬度, Ø 、§同半球取正
C.乙地昼长20小时
10° 20°
D.甲地夜长12小时 30°
40°
甲 50°
60°
70°
C
80°
90° 1
乙
23
丙
45
6(时)
同一经线上不同纬度的日出时刻(东十区区时)
高考实战
图3为某日观测到的同一经线上不同纬度的日 出时刻(东十区区时)。此时,东十区区时 为12时。读图回答8—11题
10.此时与东十区日
昼短夜长昼 变长
春分 3月21日 赤道
向北 昼夜等长昼
变长
方法:可借助直射点回归运动图来记忆
联想记忆:利用下图判断节气、直射点位置 及运动方向、昼夜长短及其变化
思考:1.下图各点节气?2.教师节、近日点直射 点位置?运动方向?昼夜长短及其变化如何?
夏至6月22日 D
23026’
A 秋分3月21日
C 秋分9月23日
60°
乙
70°
B
80°
90°
1
2
3
丁 丙
4
5
6(时)
同一经线上不同纬度的日出时刻(东十区区时)
高考实战
图3为某日观测到的同一经线上不同纬度的日 出时刻(东十区区时)。此时,东十区区时 为12时。读图回答8—11题
9.对图中四地地理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A.丁地地方时12时日出 南纬
丁
B.丙地地方时16时日落 0°
E
00
春分3月21日
B 冬至12月22日
23026’ F 冬至12月22日
知识运用:07广州市水平测试题
42.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
(3)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是:纬度越
高, 白昼 (白昼、黑夜)越长;出现
极昼的范围是 北极圈以北地区 ,夜长为
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是 南半球
。
考点5:正午太阳高度及变化规律
绘图
考点分析:08广州市水平测试题
(2)当天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自
向 降低;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最大值的
地区是
。 正午太阳高度
(3)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
律是:纬度越高,
(白 昼夜长短
昼、黑夜)越长;出现极昼的
范围是
,夜长为
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
是
。
(4)若伦敦所在区时为3点,则
北京时间为 ;纽约(西五
C
O
D
E C
6、 此时北京时间是 ___1_2_月__2_3_日__8_点_____,
方法:因为CO为昏线,昏线 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为18点, 所以本初子午线为24点
C
18:00
O
D
E F
方法:0时区就为24点,所以东8 区(北京时间),为第二天8点
7、 关于其它时间计算,此时D、E为几点?
___2_2__点___________,
基本概念
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 晨线
太阳高度为0
H
正午 太阳高度最大
昏线
太阳高度为0
练习
正午太阳高度=90°-直射点与当地相差的纬度
N O
A M
直射光线
B S
考点6:北京时间(时间计算)
问题探究
6.(1)此时,A点时刻是 ( 10点 )
(2)此时,北京时间为( 12月22日6点 )
方法:寻找四时线 6点经线:晨线和赤道交点
区)所在区时为 。 北京时间
日照图基本考点
一、绘图 二、判断节气、日期 三、直射点的坐标 四、昼夜长短(变化、比较、计算) 五、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比较、计算) 六、北京时间(时间计算)
考点一:绘图
问题探究
1.完成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照射的示意图,在下图中绘出晨昏 线、夜半球(斜线标出 )及太阳光线,标出直射点
A
P B
正午太阳高度:生活运用
热水器角度计算
在纬度为40 °N地区,热水器太阳能受热板 与地面的角度随四季如何变化?
方法:H=90°-¦Ø + § ¦ a=90° - H a=¦Ø + § ¦
(H:正午太阳高度 Ø:当地地理纬度 § :直射点的纬度, Ø 、§同半球取正
夏至: a= 16 °34’ 冬至: a= 63 °26’ 春秋分: a= 40°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从直 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C
P
B
考点5:正午太阳高度及变化规律
问题探究
(4)Q、E点何时正午太阳高度一年中最大?
规律1: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太阳直射时 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太阳直射时 冬至日
(5)F点何时正午太阳高度一年中最大( 冬至日时,何处正午太阳高度 一年中最大?
规律2: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一年中最大地 区是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知识迁移:俯视图
7.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画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和太阳光
线方向。 (2)此图为1_2_月__2__2_日_日期__冬__至____节气
B
CS
66°34′ 23°26′
0°
(3)写出太阳直射点坐标 45E°,23°26′S
(4)A、B、C三点,此日 A 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
1、请根据太阳光的照射情况,画出夜半球。
2、该图的节气是__冬__至__,大概是_1_2__月 __2_2__日左右,太阳直射_南__回__归__线__
3、 直射点所在地的地理坐标 是 180°,23°26′S ,
A点所在地的地理坐标 是 120°W,23°26′S 。
C
O
D
E F
4、F、A、O、B四点地球白昼由长到短的排列
的是_B_>__A_>_C,
白昼由长到短的是 C>B>A ,
知识迁移:俯视图
(5)自转线速度较快的是__A____。
此时广州昼夜长短情况? 夜最长昼最短
B
CS
66°34′
(6)图中C点的时刻是_2_4_点__, 此日夜长为___0______小时。
0°
(7)北京时间 12月22日11时 ,
A
23°26′
方法2: 画太阳光线。直射点和地心相连,并反向延长,即为太阳 光线。
当堂检测
2.完成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照射的示意图,在下图 中绘出晨昏线、夜半球(斜线标出 )及太阳光线
太
阳 光
丙图
丁图
分组探究:3、4组绘出丙图,1、2组绘出丁图 自主学习:请4、2组两位同学在黑板绘图
课后作业
在下图,绘出夏至日时地轴、赤道、回 归线、极圈、晨昏线。
D
考点4:昼夜长短及变化规律
问题探究
4.(1)D、A、P三点昼夜长短如何?
D昼夜等长,为12小时, A昼短夜长,P昼长夜短
方法:比较昼弧 和夜弧长短
(2) A、 D、P三点白昼最长的是哪一点? 请你总结冬至日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规律:冬至日,太阳直射南
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越
A
往南昼越长,夜越短。
(3)D点昼长为( 12小时, )
太
阳
光
甲图
乙图
分组探究:1、2组绘出甲图,3、4组绘出乙图 自主学习:请1、3组两位同学在黑板绘图
学生活动:纠错 分别请1、3组同学评价本组同学绘图结果。
教师点评
绘图注意事项: 审题干,注意题干中关键词。如冬至日,绘太阳光线、
晨昏线、夜半球、标出直射点
方法1: 1.找到直射点 2.画太阳光线。过直射点作地面切线,并过直射点作切线 垂线,即为太阳光线。 3.作5条平行的太阳光线 4.画晨昏线。过地心和太阳光线垂直, 并和两极圈相切。
问题探究
5.(1)C点太阳高度为( ) ,A点太阳高度( )
方法: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
(2) P点正午太阳高度( ), C点正午太阳高度( )
规律正午太阳高度
由大到小排序为?并说明原因.
A
距直射点纬度越近,
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请你总结正午太阳高度变 化规律?
B
问题探究
A 180°
P
考点3:直射点的坐标(纬度)
巩固练习
(2)求下列四幅图中太阳直射点的坐标(阴影为夜半球)
东半球为昼
180°
A
B
C
0°
学生活动: 1、2、3、4小
A( 0°,120°E) B( 0°,70°E )
组对应完成A、 C( 0°,120°E )
B、C、D四题
D( 0°,30°E )
) 冬至日
(6)A点、Q点何时正午太阳高度一年中 最小? 北半球
冬至日时,一年中何处正午太阳高度 最小?
规律3: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一年中最 小地区为北半球
A
Q
E
F
P
B
知识运用:07广州市水平测试题
42.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
(2)当天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 自 北回归线向 南北两侧 降低;正午太阳
所在经线 18点经线:昏线和赤道交点
所在经线 12点经线:昼半球中线
直射点所在经线 24点经线:夜半球中线
A 180°
6点
BC
P
小结
请你回顾日照图基本考点复习方法和规律
一、绘图 二、判断节气、日期 三、直射点的坐标(经度,纬度) 四、昼夜长短(变化、比较、计算) 五、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比较、计算) 六、北京时间(时间计算)
考点2:判断节气、日期
问题探究
冬至日 春秋分
冬至日
请你总结判断方法:
方法: 观察极圈出现极 昼还是极夜现象
考点3:直射点的坐标
3.(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23°26′S,150°W)
方法: 位置:即地理坐标(经度、 纬度) 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 根据图中节气来判断 经度:太阳直射点经度,昼 半球的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