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4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综合检测卷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综合检测卷
(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一般由晷针和晷盘组成。

晷针垂直于太阳视运动的轨道平面,上端指向北极星方向。

在晷盘面上刻画出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盘面,以此来显示时刻。

据此完成1~2题。

1.天津校内内日晷仪晷针的影子,在夏至日晴天时移动的方向是 ( )
A.由西北逆时针转向东北
B.由西北顺时针转向东北
C.由西南逆时针转向东南
D.由西南顺时针转向东南
2.若图示日晷仪由上海移至天津运用时,晷盘与地面的夹角应当 (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按日期做调整
解析:第1题,日晷仪晷针的影子随着太阳方位在天空中的改变而移动。

北半球夏至日,日出东北,晷针影子朝向西南,然后随着太阳东升西落,晷针影子按顺时针方向移动,日落西北时,影子朝向东南,故选D项。

第2题,由于晷针上端必需指向北极星方向,所以,在不同纬度安装日晷时,也必需调整晷盘与地面的夹角。

由上海移至天津,纬度变高,为保持晷针指向北极星,晷针下端延长线与地面的夹角变大,因此,晷盘与地面的夹角变小,故选B项。

答案:1.D 2.B
(2024·广东卷)2024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放射中心胜利放射,将我国3名航天员顺当送入距离地表约400 km的中国空间站。

2024年4月16日,航天员平安返回地球。

据此完成3~4题。

3.符合航天员驻留期间空间站绕太阳运动角速度大小改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驻留期间,酒泉卫星放射中心放射塔与广州市区广州塔两地每天正午太阳高度的差值( )
A.先变大后变小
B.先变小后变大
C.持续不断变大
D.始终保持不变
解析:第3题,结合所学学问可知,中国空间站也在绕日公转,因此角速度与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呈现出同样的规律。

依据题意可知,2024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放射中心胜利放射,此时段位于远日点(7月初)之后,此后渐渐接近近日点(1月初),因此公转角速度渐渐加快到最快;在1月初到2024年4月16日,渐渐向远日点移动,因此公转角速度由最快渐渐变慢。

结合图可知,A项正确。

第4题,依据材料可知,驻留期间是指从2024年10月16日放射升空到2024年4月16日航天员平安返回地球期间,该时期太阳直射点始终位于酒泉卫星放射中心放射塔与广州市区广州塔两地以南,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差值与两地纬度差一样,D项正确。

答案:3.A 4.D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爱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视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学问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相邻两个节气相差15天左右。

读图,完成5~6题。

5.我国古人制定“二十四节气”的依据应当是( )
A.日、地、月的位置关系
B.太阳直射点运动
C.我国农业生产活动支配
D.月亮的阴晴圆缺
6.图中所示的“二十四节气”中,每条直径上相对的两个节气日最可能出现的是( )
A.两节气日肯定相差180天
B.两节气日正午太阳高度都相等
C.太阳视运动轨迹出没方位相同
D.两节气日的昼夜长短正好相反
解析:第5题,依据材料提示“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视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学问体系及其实践”,可知我国古人制定“二十四节气”的依据是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主要的作用是便利农业生产活动的支配。

第6题,图中所示的“二十四节气”中,每条直径上相对的两个节气日最可能出现的是两节气日的昼夜长短正好相反。

答案:5.B 6.D
读沿45°E经线各地某时刻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分布图,完成7~8题。

7.此时国际标准时间是( )
A.12 时
B.9时
C.8时
D.5时
8.与上图对应的太阳光照图正确的是(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
A B C D
解析:第7题,从图中可知,此时45°E与23°26′S交点处正午太阳高度为90°,所以此时太阳直射此点,即45°E的地方时为12时,据此可求知位于零时区的国际标准时间是9时。

第8题,此日为北半球冬至日,北极圈到北极之间有极夜现象,南极圈到南极之间有极昼现象,南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正好相反。

答案:7.B 8.D
下图为我国北京、广州、武汉、哈尔滨四个城市的季节安排示意图。

读图,完成9~10题。

9.图示季节安排自上而下依次为( )
A.北京、广州、武汉、哈尔滨
B.北京、武汉、哈尔滨、广州
C.广州、武汉、哈尔滨、北京
D.广州、北京、哈尔滨、武汉
10.关于季节更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低纬度地区季节更替不明显
B.中纬度地区季节更替明显
C.高纬度地区季节更替明显
D.季节更替取决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改变
解析:第9题,依据图示信息可知,最上面的城市夏季很长、春秋季相连、没有冬季,为纬度最低、热量条件最好的广州;第三个城市冬季漫长、夏季短促,为纬度最高的哈尔滨;其次个城
市春秋季较短,冬季较长,故其为纬度比哈尔滨稍低的北京;第四个城市夏季较长、冬季较短,因此其纬度也较低,是武汉。

第10题,高纬度地区全年正午太阳高度都较小,因此冬季漫长、夏季短促,季节更替不明显。

答案:9.D 10.C
一艘轮船于当地时间2024年9月8日15时10分(区时)航行在180°经线旁边海疆中。

据此完成11~12题。

11.该船5分钟后通过了180°经线,下列日期和区时不行能的是( )
A.8日15时15分
B.9日15时15分
C.7日15时15分
D.8日16时15分
12.若此刻轮船处于东十一区内,则下列与西十一区处于同一日期的时区是( )
A.东八区
B.西一区
C.东二区
D.西五区
解析:第11题,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国际日界线与180°经线并不完全重合,通过180°经线,日期不肯定发生改变;东十二区比西十二区早一天,时刻相同。

第12题,东十一区为8日15时10分,8日0时所在的时区是西四区,即从西四区向东到东十二区为8日。

答案:11.D 12.D
福建省某中学探讨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可调整窗户遮阳板,实现教室良好的遮阳与采光。

下图示意遮阳板设计原理。

据此完成13~14题。

13.遮阳板收起,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中最大值时( )
A.全球昼夜平分
B.北半球为夏季
C.太阳直射20°S
D.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为极昼
14.济南市某中学生借鉴这一设计,若两地窗户大小、形态相同,则应做的调整是( )
①安装高度不变,加长遮阳板②安装高度不变,缩短遮阳板③遮阳板长度不变,降低安装
高度④遮阳板长度不变,上升安装高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第13题,遮阳板收起,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中最大值时,也就是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时。

福建省位于北半球且位于北回来线以北,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北半球冬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相反;依据题意知此时太阳直射23°26′S,北半球为冬季,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第14题,济南市的纬度高于福建省,冬季和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始终小于福建省。

冬季遮阳板收起,无论凹凸长短都不影响采光,夏季为了增加遮阳效果,只能延长遮阳板或者降低遮阳板的高度。

答案:13.D 14.A
暑假期间,明明到某城市旅游。

跟随旅行团前往三个景点观光旅游,出行当天的行程支配为日出时动身,日落时回到动身地。

下图示意该旅行团当日行程及观光点方位。

据此完成15~16题。

15.小明暑假期间出游的城市,最可能是( )
A.郑州(34° N,113° E)
B.银川(38° N,106° E)
C.南京(32° N,118° E)
D.杭州(30° N,120° E)
16.该日出游时,途中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耀且能观赏窗外风景,小明应选择的座位是( )
A.酒店至观光点1,右侧靠窗
B.观光点1至观光点2,右侧靠窗
C.观光点2至观光点3,右侧靠窗
D.观光点3至酒店,左侧靠窗
解析:第15题,依据材料可知,出行当天行程支配为日出时动身,日落时回到动身地。

由图片信息可知动身时间为5:20,归来时间为19:36,我国统一采纳北京时间,因此该地北京时间
5:20 日出,19:36日落, 则昼长为14小时16分钟,昼长的一半为7小时8分钟,当地正午时北京时间为19:36减去7小时8分钟,即北京时间12:28。

当地正午的地方时为12:00,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因此该地位于北京以西约7°,即113°E ,最可能位于郑州(34°N,113°E), A项正确。

第16题,暑假期间,我国昼长夜短,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由上题解析可知,当地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晚28分钟,因此由酒店至观光点1 当地地方时应为4:52 (正好为当地日出时间)到7:22,太阳位于东北和偏东方向,右侧窗会受到太阳照耀,A项错误;观光点1至观光点2,当地地方时应为8:42到10:02,太阳位于东南方向,右侧靠窗会受到太阳照耀,B项错误;观光点2至观光点3,当地地方时应为13:22到15:02, 太阳位于西南方向,右侧窗会受到太阳照耀,C项错误;观光点3至酒店,当地地方时应为18:02到19:08,太阳位于西北方向,右侧靠窗会受到太阳照耀,左侧靠窗可免受阳光长时间照耀,D项正确。

故选D 项。

答案:15.A 16.D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非阴影部分表示昼半球。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4分)
(1)比较甲、乙、S三地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大小。

(2)说出该日乙、丙两地日出时间(地方时)和昼长。

(3)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该日丙地太阳能热水器吸热面板的坡度角α应当调整为。

(4)该日南京竖直旗杆顶端的日影轨迹是。

A B C D
解析:第(1)题,结合甲、乙、S三地的纬度差异以及地球自转速度的分布规律推断。

第(2)题,地球上任一点所在纬线的昼弧长度确定了其昼的长短。

由乙、丙两地昼弧跨越的经度数可以计算出其昼的长短,进而可计算出日出时间。

详细为:丙在赤道,当地地方时6时日出,再依据乙所在经线与丙所在经线的线度差为30°可得乙日出时间为8时,计算昼长时,亦可依据公式昼长=日落时刻-日出时刻=昼半球所占弧长÷15=(12时-日出时刻)×2计算可得。

第(3)题,由光照图可知,南极圈内全部为极夜,为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来线上;丙地在赤道上,从而可得出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要使太阳能热水器吸热面板获得的能量最多,需使太阳光线与吸热面板垂直,从而计算出α的大小。

第(4)题,夏至日,南京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正午时日影最短,从而可知日影轨迹。

答案:(1)甲、乙角速度相等,线速度甲大于乙;S为南极,角速度和线速度为0。

(2)日出时间:乙地8时,丙地6时。

昼长:乙地8小时,丙地12小时。

(3)23°26′
(4)A
18.读6月22日太阳照耀图,回答下列问题。

(18分)
(1)从南北半球看,此图所示的是半球;图中E点的纬度是。

(2)图中AEC表示线,图中所示地区是季。

(3)此刻,图中A、B、C、D四点的地方时:A 时,B 时,
C 时,
D 时。

(4)从D点向E点方向吹出的风,偏向后变成风。

解析:第(1)(2)题,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视察时,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在南极上空视察时,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

6月22日为北半球的夏至日。

读图即可推断此半球为北半球。

AEC区分了昼半球与夜半球,因此,AEC是晨昏线。

由图可知,此时为6月22日,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而E点正好位于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圈上,因此,E点的纬度应为66°34′N。

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来线上,因此,图示地区应为夏季。

第(3)题,AEC为晨昏线,依据地球自转方向可知,AE为晨线,CE为昏线,因此A点为6时,C点为18时。

由此再计算出B点为12时,D点为0时或24时。

第(4)题,从D点吹向E点的风是南风,在北半球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要向右偏转,因此,偏向后应为西南风。

答案:(1)北66°34′N
(2)晨昏夏
(3)6 12 18 0或24
(4)西南
19.读图甲和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甲乙
(1)图乙中长江水位较高时,地球位于图甲中①③的处。

(2)纬度越低,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大,越有利于卫星放射,图乙中武汉、汕头、海口三个城市, 市所在的省最有利于建卫星放射场。

(3)地球位于公转轨道①②位置时,公转速度较快的是。

(4)当地球公转于②位置时,图乙中武汉、汕头、海口三个城市,正午太阳直射市。

白昼最长的是市。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①为冬至日,②为夏至日,③为秋分日,夏秋季节长江水位较高。

第(2)题,三城市中海口纬度最低,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

第(3)题,①处位于近日点旁边,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第(4)题,②处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来线,越向北白昼越长。

答案:(1)③
(2)海口
(3)①
(4)汕头武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