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舍幼儿园教师教学论文: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研究
[摘要]攻击性行为在幼儿期是颇为常见的。
主要表现为:打、踢、咬,大声叫嚷、大喊名字、抢别人东西等,而且幼儿比较频繁、较严重的指向他人或物体的身体或语言的攻击表现,其质是幼儿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的主观意识来对待周围的人群或事物。
攻击性行为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是极具影响力的,它影响着幼儿的性格和品德的形成。
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的方式,从个案的表现、分析入手,究其原因主要有幼儿自身、生活环境与成人的教育方式等,进而提出了加强家园合作、提高教师自身的教育技能和提高幼儿语言交往的能力等策略来纠正小班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关键词]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自我中心自我意识
一、问题提出
攻击性行为是一种常见的社会性行为,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心理学上把攻击性行为定义为旨在导致他人身体上或是心理上的痛苦的有意伤害行为。
攻击性行为在幼儿期是颇为常见的,而且存在年龄和性别的差异,年龄越小的幼儿,其攻击性行为越为明显,且在攻击性幼儿当中,男孩是居多的。
攻击性行为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是极具影响力的,它影响着幼儿的性格和品德的形成。
有研究表明,幼儿时期的攻击性行为与成年后的犯罪行为是有密切关系的,幼儿期攻击性越强,成年后犯罪的可能性就越大。
在与研究对象相处的过程中,我发现研究对象跟奶奶一起生活的,听奶奶说,她在与别的幼儿玩的过程中,会被其他幼儿欺负,导致她会比自己小的同伴进行“攻击性”行为。
因此,为了孩子能够健康成长,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作为幼儿教师的我就更应该去分析了解究竟是何原因使其幼儿产生这一行为,那又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帮助幼儿,这其中有许许多多的问题都是需要去思考的。
二、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案例分析
(一)幼儿的基本情况
伊伊,女,今年5岁(虚岁),小班,她在班里是属于比较大的一个,她的个头也比其他的同龄孩子高一些,她的脾气是较为怪异,喜怒无常的,在幼儿园里又时而内向时而外向,做什么事都是乱来的,不会去考虑后果。
伊伊是家中的独生女,爸爸是长期忙于工作,妈妈上班族,所以她长期跟随外婆成长,爸爸、妈妈只是偶尔一段时间陪她。
爸爸是个亲和,容易相处但又不善沟通交流的人,在家是一直以来都宠着伊伊的,话说女儿是爸爸的小棉袄,要什么爸爸都会满足于她,一旦没有满足她,她就会大哭大闹的,所以一般为了防止她的哭闹,爸爸任何事都会满足她,她在家就是一个“小公主”。
那她在幼儿园里又经常会无故发脾气,还是比较好动的一个孩子,任何事情都要自己弄,
老师不让她动的东西就偏要去动,所以许多事她都喜欢与别人反相而行,而且班级里的玩具基本上每次都是她最先拿到手,之后就会一直霸占着,不让其他幼儿一起玩,一旦有其他幼儿抢她玩具,那她必定会动手打那个抢她玩具的幼儿,在班里总是连连出状况,老师们对她也比较的无奈。
(二)攻击性行为个案分析
1.总体的表现
伊伊在班级中的表现都是老师所不愿见到的,她经常会选择以她自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那她的方式就是以身体攻击他人为主。
当其他幼儿不经意激怒到她或是她想去之处,你阻止她去的时候,她就会以打人、咬人、用指甲抓人等行为来攻击。
那她在班里只怕主班老师,在主班老师上课时她都会乖乖听,一些攻击性行为她也都会停止,这是因为主班老师采用了硬性的办法,每次不乖,老师都对她凶,她就慢慢的开始见到主班老师就有点害怕,不过一旦是配班老师或是新老师上课他就都不会听,一点也不害怕,例如:在一次区角活动,因为一位新老师不让她去去想要的区角玩,她硬要去,老师就拉住了她,然后她就选择了抓老师的手,老师的手还被她抓了长长的一条痕。
2.具体的表现
(1)早操时间
每天的早操都是要去操场的,那孩子们就都要排着长长的队伍,就像开小火车一样(后面的孩子拉着前面孩子的衣角),一个紧跟一个的走出教室。
每一个孩子都是安安静静的在走的,可是到了伊伊那就会中断,那就是伊伊前面的一个孩子不让她拉衣服,她就又开始动手打这个在她前面的孩子,反正每次开小火车,只要有其他孩子不让她拉衣角,她就都以动手打人来解决问题。
在做早操时也一样她是不做的那一个,总是东跑西跑,乱占别人的位置。
(2)集体教学活动
在每次的教学活动中伊伊都不会认真听课,尤其是在新老师或是配班老师上课时她都没有一次是听过的,她时常会跪坐在位置上,或是直接坐在地上干自己想干的事她不仅自己不上课而且还一直以来都会打扰其他小朋友上课。
另外,她经常会欺负坐在她旁边的幼儿,就是她会无缘无故的玩弄旁边同伴的小辫子,同伴都不让她玩,可她偏要玩,还停不下来的玩,所以班里有很多的孩子都很怕她。
(3)盥洗
刚开始在盥洗中伊伊的表现还是不错的,不过慢慢的她就出现了不好的行为。
一次,因为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撞到了她,她就直接把那个小朋友推到了小便槽里了,那个被她推了的孩子就当场嚎啕大哭。
(4)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中伊伊会选择一个区角来玩,可是等她在一个区角玩没多久后,就会想要换个区角玩。
但每个区角都有限定的人数,每个区角都人数已满,没有一个是能让她加
入的,那在这时她就会硬来,就是哪个孩子不让她加入,她就会动手打他,反正就是她想要去哪个区角就一定要去哪个区角,有谁要阻止她那他就会以打的方式来解决,他根本不会去理会老师所制定的规则。
(三)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分析与讨论
1.幼儿自身
伊伊是个刚上小班的孩子,是幼儿期的最初启蒙阶段,那这个时期的幼儿又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口语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与中班、大班相比较而言是比较的差的,常常都是以自己的需要为唯一标准,且身体的自控能力较差,所以小班的孩子常常是通过行动来表达自己的需要,在出现有其他孩子抢走他喜欢的玩具或是其他物品时,她会选择抢回来,那这时她采用的不会是用言语表达,而是出现一些攻击性行为来抢回自己的玩具。
伊伊还是个喜欢与比她大的孩子玩,她不喜欢比她小的孩子玩,而是喜欢欺负比她小的孩子。
这也是因为小班的孩子具有模仿性强,辨别是非能力较差的特点。
当伊伊在与大孩子玩时,被他们欺负他都没事,她依然会选择与他们玩,那从这点果果也是模仿了那些大的孩子,认为大的就可以欺负小的,那当自己比其他孩子大的时候,也可以欺负小的孩子。
2.家庭的教育方式不正确
(1)家庭成员给予不均衡的爱
伊伊是家中的独生女,平时都是爸爸在家教养他,爸爸对她一直都呵护备至,也一直都把她保护的很好,经常会满足她所想要的。
一旦爸爸失言没有满足伊伊,那她就会大哭大闹,在爸爸面前每次使用哭闹这招都特别的管用,爸爸见其哭闹就立马会满足她的要求,一般不会让她受到一点的伤害。
而伊伊的妈妈隔三差五出差,很少回家看伊伊,使得她一直都很想妈妈。
每天到了离园时间时,她都会早早在班级门口远远的望着,他多希望妈妈能来接她一次,可是每次来接的都是外婆。
其实仔细观察能发现,当伊伊见到不是爸爸妈妈来接,她的脸上是有一小小的失落的。
所以父母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应该常陪伴幼儿左右,看着她健康成长。
但在伊伊的成长中父母真的出现的太少太少了,就犹如一个过客,随风飘过一般,他真的太渴望父母的爱了。
那在这家庭中孩子缺少父爱,又有过多的祖辈疼爱,这种不均衡的爱导致了孩子身心的发展,使得她以行为来求得他人的关注与爱,而更多的是想要父母的爱与陪伴。
(2)现代电子传媒的影响
在现代科技发展的同时,也影响着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
现如今随着电子产品的增多,孩子们用在玩手机、电脑,看电视等电子产品的时间越来越多,可以说大多数孩子周末在家不是看书,也不是家长带去外面玩,而是捧着父母的手机在玩游戏。
伊伊亦是如此,他家住独门独户一幢楼,周围并没有同龄的孩子和她一起玩。
偶尔周末舅舅家的哥哥来集中玩,并会和哥哥一起看铠甲勇士,奥特曼等动画片,这些动画片里面都会有
战斗的场面,这对她有极大的影响。
在班杜拉代表的社会系理论者认为,电视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有影响力,主要表现为:(1)它教给幼儿一些攻击性行为(如:打人);(2)它让幼儿放松对攻击性行为的抑制,使暴力合法化;(3)它降低了幼儿对暴力的敏感性,并习以为常;(4)它使幼儿对现实的想象建立在自己的行动上,过分地认为自己是受害者,由报复发展到攻击[4]。
那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是爱模仿,可以说电视中战斗的场面就给伊伊提供了一些攻击性行为的模板,她在不知不觉中把这些行为记忆下来,会模仿学习一些攻击性行为。
(3)家长与幼儿的沟通不够
伊伊的妈妈是个较好相处的人,但也是个不善交流又话语不多的一个人。
但是妈妈有时间在家的时候,很少去花时间和孩子沟通交流,致使家长与孩子之间就缺少了一种情感交流。
那妈妈在家通常都是让伊伊自己待着,她想玩什么就玩什么,妈妈一般不会主动去询问她,也不会和她一起玩或是干涉她,而爸爸又是忙于工作,所以伊伊常常没人可陪伴左右一起玩,那她的心中若有何想法根本无人可诉说,也没人可当她的倾听者。
这导致了她的心里有不开心的事都无处表达,无处发泄,最终使她有了极端的方式,那就是采用攻击性行为,以她的一些行为来表现出她的不满。
(4)教师忽视幼儿的行为教育
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当中,教师与幼儿同伴间的影响也十分的重要,有时候幼儿的一些不良行为也是通过模仿教师或是同伴而形成的,教师对待幼儿的言行举动、对于幼儿的评价以及处理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方式都影响着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产生。
那在园时,当伊伊出现一些攻击性行为时,教师只会以自己的威严来终止伊伊的攻击性行为,使其害怕,而并非是给予她适当的惩罚、教育以及并未曾告诉过她攻击他人后的结果与危害。
那教师在班里出现的只是对孩子的错误示范,教师的行为只是会被孩子效仿,使得孩子的攻击性行为更为严重。
终止只会是一时的,之后要再出现相同的事,他还是会用身体攻击他人。
所以教师应该要在伊伊的行为上做出正确的教育与引导,而不是终止之后就忽视了她的行为教育。
三、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解决对策
(一)家园合作
1.正面对待并处理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伊伊的妈妈也曾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存在一定的攻击性行为,还直接问过老师,自己的孩子是否有攻击性行为,而老师并未曾正面对其母亲作出回应。
但在班里教师却一直都对伊伊感到很无奈,且表现出了一种不喜欢她的态度,继而没有采取一些能解决伊伊这一行为的措施。
所以在此主班老师应该正面回应伊伊的妈妈,告诉伊伊妈妈伊伊在园的基本情况,然后结合在家的情况来家园共同协商解决孩子的攻击性行为。
2.改变家庭教养方式,给予幼儿成长中所需的爱
教师向其了解伊伊在家的情况后,就应开始与家长沟通,告诉家长应该改变其教养
方式,不要过度溺爱,不要纵容于他,对于孩子也不要过度的保护。
同时也希望父母能在孩子的成长中多陪陪她,让她多添一份快乐,还希望父母可以主动的与孩子沟通,能多倾听孩子的想法,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
父母应在孩子成长中当一个成功教育者的同时还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
3.家长利用科技产品对其幼儿进行正确引导
幼儿应在家长应该给幼儿选择积极向上,有益身心的动画片,其中家长在旁是作为一个引导者,提高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家长还可以选择一些有助幼儿身心发展,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集,在临睡前给孩子讲一讲,孩子最爱听临睡前的小故事了,所以睡前故事的效果也是比较有助于孩子发展的。
(二)提高教师的教育技能
1.及时鼓励表扬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伊伊在园时是个比较会欺负他人、不乖的孩子,教师们都不喜欢她。
所以伊伊多数都是会在教师与家长不予理睬她时,选择用一定的攻击性行为来引起他们的注意,最终引起他们的反感而会终止自己的行为。
例如:有次伊伊因为想引起老师的注意,就特意的走到老师面前,无故的用手打老师的背老师,老师当时并未曾理睬,而后她又再一次的打了老师,这时老师就开始对她凶了,但因老师对她凶后,伊伊就停止了自己的行为,站到一边又去玩自己的了。
因此,教师在幼儿园中应该给予她一定的表扬与鼓励,表扬也相当于是对伊伊行为的一种控制,如:伊伊今天在园没有出现攻击性行为或是很少出现攻击性行为,教师就应该及时在集体面前表扬她,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就这样每天如此,利用正面强化逐渐减少她的攻击性行为。
2.培养幼儿的自控能力
教师应该让幼儿设身处地的感受一下受害者的苦痛,让她认识到攻击性行为所带来的不好结果,引导幼儿学会自我反思、自我控制这一行为。
但对于小班的孩子这点可能还是比较难实施的,那实施就要反复进行,直到孩子的行为有所控制,幼儿自己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的时候。
(三)提高幼儿的语言发展能力
研究发现,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一般较少使用语言进行沟通交流,他们缺少基本的交往技能,较少的使用言语来协调矛盾和冲突。
而小班的幼儿正处于口语表达能力比较差的一个阶段,许多事都是以自己的身体动作来表达自己的需要,就较易出现攻击性行为,伊伊也常出现这类问题。
因此,教师与家长就要尽量多的教给伊伊基础的谈话技巧,帮助她得到与人社交的门票,让她学会如何与人友好的相处,并学会如何让她人接受她,避免她攻击性行为的产生。
参考文献:
[1]范文翼,周萌.矫治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个案研究.[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4(4)
[2]李峰.幼儿攻击性行为归因与综合教育干预.[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3]朱晓方.牙齿不痒了——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咬人)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学前教育.2013(30)
[4]刘海燕.王艳.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与应对策略.[J]2011(5)
[5]谢静.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因与治.[J]考试周刊.201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