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辨真伪》教学设计[14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组成员各自搜索,小组代表进行汇总、分享。
学生思考,将自己没有收集到的部分补充完整。
学生思考,完成“常见的网络陷阱及其危害”表格。表格完成后互相交流,补充表格。
学生补充完整表格
学生思考,并且尝试回答
学生思考,理解
学生思考
让学生了解各种不同的虚假网络信息和网络陷阱。
让学生意识到虚假信息形成的网络陷阱的危害。
让学生对网络陷阱的危害有一个更深的认识。
让学生能够了解区分网络信息真伪的方法
让学生了解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了解到了一些常见的网络陷阱还有危害,因此我们在上网的过程中要注意辨别信息的真伪,以防掉落陷阱之中。李明上了这节课后还有一些他没办法区分真假的信息,你们在课后帮帮他好吗?
为什么会被扣掉话费和收到骚扰电话短信呢?在你平时的生活有遇到类似的问题吗?
学生思考,老师提问。
联系生活实际,引起学生思考。
新知学习
1.现在网络上有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里面不仅有我们需要的,也有很多虚假诈骗的信息。就像李明收到的这个所谓的中奖信息就是不实的、虚假的信息,他就是掉进了一个由这些信息组成的网络陷阱里面了。由虚假信息组成的网络陷阱的形式还有很多种,请同学们在网上去收集一些有关虚假信息或者网络陷阱的资料,小组里面汇总一下各个同学找到的资料,然后各小组选一名代表来分享你们小组收集到的资料。
《网络信息辨真伪》教学设计
课程内容
网络信息辨真伪
课程学时
1课时
所属学科
小学综合实践
教学对象
小学5年级
一、学习者特征分析
在日常的信息技术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上网搜索、下载资料等基本上网技能,但是由于学生的社会阅历浅,加之平时由于家长的限制,对网络信息接触比较少,因此对网络上繁杂的信息缺乏辨别能力,在网络上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容易被迷惑、欺骗。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常见的网络陷阱危害。
2.能够区分网络上信息的真伪。
过程与方法
了解网络陷阱出现的方式和渠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高网络信息安全的意识,保护个人信息。
2.能够正确地使用媒体获得真实并且有用的信息,并且在获得需要的信息的同时,营造和维护一个良好的网络信息环境。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能够区分信息的真伪
教学难点
1.准确区分信息的真伪
2.提高网络安全意识,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四、教学策略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小组为单位,通过“任务驱动法”和“讲授法”相结合,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多媒体电脑室、PPT课件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3)网络上认识的亲朋好友涉及到金钱问题时,要打电话或者见面亲自核实。
(4)如果遇到自己无法判断的时候,可以求助身边的大人。
(5)要多读书,多了解世界,这样我们才可以知道许多,不会被一些假消息耽误重要的事情。
7.网络上很多信息会迷惑我们,我们在无法判断信息的真假之前都不要轻易地将自己的个人信息泄露出去,如果个人信息被泄露了,就会像李明的妈妈一样,不仅金钱上有损失,还会经常被人打扰。
网络信息辨真伪教学设计课程内容网络信息辨真伪课程学时课时所属学科小学综合实践教学对象小学5年级一学习者特征分析在日常的信息技术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上网搜索下载资料等基本上网技能但是由于学生的社会阅历浅加之平时由于家长的限制对网络信息接触比较少因此对网络上繁杂的信息缺乏辨别能力在网络上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容易被迷惑欺骗
5.提问:网络陷阱危害这么大,那我们在面对复杂繁多的网络信息的时候就需要来辨别信息的真假,那刚才在收集网络陷阱的时候,有没有同学思考过我们在日常的上网过程中如何避免掉进这样的陷阱或者被人欺骗呢?
6.详细讲解区分网络信息真伪避免落入网络陷阱的方法:
(1)看到中奖信息、奇怪的邮件短信不予以理会。
(2)在收集信息时,尽量选择大型网站或者权威机构发布的消息。
2.在学生汇报后,补充一些学生没有收集到的较为常见的虚假信息和网络陷阱。
3.根据刚才收集到的各种各样的网络陷阱的资料,同学们设想一下这些陷阱在我们“中招”之后会带来什么样的危害。在表格中挑选2-3个不同的网络陷阱,然后将你能想到的危害或者后果填在我们的表中。
4.表格填写完后,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老师对可能出现的危害进行补充。
回顾并且巩固这节课的内容
八、教学评价设计
通过课后练习来判断学生能否区分信息真伪。
九、板书设计
网络信息辨真伪
1.常见的网络陷阱及其危害
2.区分网络信息真伪的方法
十、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够了解常见的网络陷阱的出现方式及其危害,但是在准确区分信息的真伪上还是有所欠缺。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李明周末在和同学用QQ聊天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叫做“腾讯客服I 0000”的人来请求添加好友,李明没有多想就通过了他的好友验证。添加好友验证后,这个“客服”告诉李明他被腾讯选为11周年庆的幸运用户,获得了500元的手机话费。李明一看,很开心,就登陆了“客服”给的网页,并且填写了妈妈的名字和手机号码,想着给妈妈充值话费。没过多久,妈妈的手机不仅没有话费充值,反而还被扣掉了很多话费,而且还经常收到了骚扰电话和短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