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市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练兵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东市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练兵语文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 (2分) (2018九下·蓟州月考) 下面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存在错误的一项是()
A . 朔方(shuò)蜷伏(quán)广袤无垠(máo)
B . 归省(xǐnɡ)恐吓(hè)秩序井然(zhì)
C . 宽恕(shù)静谧(mì)尽态极妍(yán)
D . 干涸(hé)单于(chán)即物起兴(xìnɡ)
2. (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裨益由嘴滑舌脑髓瞬息万变
B . 遗憾忠心耿耿阴霾历历在目
C . 煎熬飞扬拔扈牟取诲人不倦
D . 绸怅以讹传讹娇健十拿九稳
3.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我们陆续添置了许多体育用品,如足球、篮球、象棋、跳棋等。

B . 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工作。

C . 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

二忌睡前不可饱食。

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D . 国家林业局大熊猫调查队对保护区进行了大熊猫生存状况综合调查。

4. (2分)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 我们都司空见惯了那种“违者罚款”的告示牌。

B . 期中考试,刘军同学数学获得满分,真可谓是登堂入室了。

C . 如果对中国人民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置之度外,一意孤行,他们必将自食其果。

D . 你游桂林的山水,见到那些构造奇妙的山洞,一定会说是鬼斧神工,天造地设。

5. (2分)阅读课文《智取生辰纲》,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 本文以杨志押运生辰纲组织故事,情节曲折,引人人胜。

B . 故事主人公杨志是一个性情暴戾、急躁而又精细、强干、机智的人。

C . 通过复杂的情节和人物的心理、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是本文的主要艺术特点。

D . 能够成功夺取生辰纲的原因在于以晁盖为首的八条好汉,是一个紧密团结、足智多谋、敢向贪官挑战的战斗集体。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
6. (16分)(2017·襄城模拟)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
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节选自《礼记·学记》)
(乙)且天生人也,而使其耳可以闻,不学,其闻不若聋;使其目可以见,不学,其见不若盲;使其口可以言,不学,其言不若爽①;使其心可以知,不学,其知不若狂②。

故凡学,非能益也,达天性也。

能全天之所生而勿败之,是谓善学。

子张③ ,鲁之鄙家也;颜涿聚,梁父之大盗也;学于孔子。

段干木,晋国之大驵④也,学于子夏。

高何、县子石,齐国之暴⑤者也,指⑥于乡曲,学于子墨子。

索卢参,东方之钜狡⑦也,学于禽滑黎。

此六人者,刑戮死辱⑧之人也,今非徒免于刑戮死辱也,由此为天下名士显人,以终其寿,王公大人从而礼之,此得之于学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尊师》)
【注释】①爽:败坏,指口里有病说不出话。

②狂:狂乱(无知)。

③子张、颜涿聚、段干木、高何、县子石、索卢参、禽滑黎,均为古代人名。

④驵(zǎng):牲口交易的经纪人。

⑤暴:凶恶、残暴。

⑥指:受指责。

⑦钜狡:闻名的狡猾的人,钜通巨。

⑧刑戮死辱:刑罚、处死、侮辱。

(1)
将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译成现代汉语。

①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________
②子张,鲁之鄙家也。

________
(2)
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今非徒免于刑戮死辱也,由此为天下名士显人。

(3)
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组是()
A .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B .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C . 能全天之所生/而勿败之,是/谓/善学
D . 王公/大人从而礼之,此/得之于学也
(4)
两文均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甲文强调学习的好处在于可以“知不足”,“________”;乙文指出学习的目的在于“________”。

(5)
从论证方法上看,甲、乙两文有何异同?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7. (10分)(2012·陕西)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过山农家
[唐]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1)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加以描述。

(2)
后两句诗中的“莫嗔”“却喜”,反映出山农怎样的心情?
四、默写 (共1题;共6分)
8. (6分) (2019八下·邹城期末) 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________。

(《礼记·学记》)
(2) ________,潭影空人心。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__。

(柳宗元《小石潭记》)
(4)白居易《卖炭翁》写卖炭翁悲苦处境和矛盾心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
9. (17分)(2018·陕西)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大洋中脊的特殊地质结构
梁鑫峰
①自古以来,人类就知道陆地上有山脉;其实海洋里也有山脉,这些山脉被称作大洋中脊。

②人们意识到海底也有山脉,只不过___多年的时间。

大洋中脊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872年英国“挑战者号”的全球调查。

“挑战者”号上的科学家利用探测锤发现大西洋中部有一处高高隆起的地方。

1925-1927年,在德国“流星”号考察期间,科学家利用声学回声测深法再次确认了这条山脉的存在。

他们还发现这条位于大西洋底的山脉竟然通过好望角,延伸到了印度洋。

③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间,印度洋中脊和东太平洋中脊也陆续被发现。

二战后,船载声学设备的发展极大促进了人们对大洋中脊的研究。

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地质学家已经知道地球上每个大洋的洋底都有山脉,并且这些山脉连成一个巨大的海底山脉系统。

④大洋中脊的发现使得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也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正是因为大洋中脊的发现,让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开始得到重视,诞生了海底扩张学说,并进一步发展成现在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板块运动理论。

⑤大洋中脊既是海洋深处的巨大山脉,又是新的海洋洋壳生成的地方。

大洋中脊的中轴线上坐落着众多的“火山口”。

在那里,灼热的岩浆由地幔向上涌,逐渐冷却,结合周围已软化的岩石,形成新的洋壳。

新生成的洋壳挤压大洋中脊两边已有的地壳,不断向外扩张,并最终在板块的交界边缘俯冲回地幔去。

因此,洋壳在大洋中脊出生,在板块与板块的撞击中消亡。

在过去的几十亿年里,大洋洋壳就这样的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⑥研究发现,大洋中脊相对其中轴线几乎是对称的。

从中轴线往外,水深逐渐增加。

比如大西洋中脊的中轴线
处水深大约为2500米,但其外沿的水深则有5000多米。

究其原因,中轴线处的洋壳刚刚形成,温度最高,因此其密度较小,所以也就升得最高。

在几百万年的地质时间尺度上,中轴线处的洋壳往外移动,其温度逐渐降低,密度增加,随之也就慢慢沉下去了。

于是,这些高大的海底山脉就形成了。

有时,这些山脉还会露出海面形成岛屿,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冰岛。

⑦虽然同为巨大的山脉,但是海底山脉和陆地山脉的生成机制不同。

陆地山脉大多是由板块相互挤压形成的,大洋中脊则是新的海洋洋壳生成的地方。

大多数大洋中脊的中轴线处存在一个被称为中央裂谷的特殊结构,形态类似山谷。

大洋中脊就像是被从中轴线处劈开来一样。

不过,不同的大洋中脊,其中央裂谷的形态也不同。

比如,大西洋中脊的中央裂谷非常巨大,大概有25-30千米宽,且有1000-2000米深;而位于东太平洋中脊隆的中央裂谷只有不到1000米宽,深度也不到100米。

这些差别主要是由于不同大洋中脊处新生成地壳的扩张速度不同。

扩张速度快的(大于5厘米/年)大洋中脊会呈现出如东太平洋隆起样的结构,扩张速度慢的(小于5厘米/年)则更像大西洋中脊。

⑧大洋中脊以其特殊的地质结构吸引着众多的地质学家、海洋学家和生物学家。

他们的发现和研究极大推动了人类对于地球和生命的认识进程。

(选自《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略有删改)
(1)大洋中脊的特殊地质结构有哪些特点?
(2)请结合词语运用,具体分析下面两个句子语言的准确性。

①人们意识到海底也有山脉,只不过100多年的时间。

②研究发现,大洋中脊相对其中轴线几乎是对称的。

(3)请分析第⑦段画波浪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项是()
A . 在德国“流星”号考察期间,科学家利用声学回声测深法再次发现大西洋底的山脉通过好望角,延伸到印度洋。

B . 二战后,船载声学设备的发展极大促进了人们对大洋中脊的研究,东太平洋中脊和印度洋中脊陆续被发现。

C . 大洋中脊的发现,让大陆漂移学说开始得到重视,诞生了海底扩张学说,并进一步发展成为板块运动理论。

D . 大洋中脊中轴线上众多“火山口”喷出的灼热的岩浆,由地幔向上涌,逐渐冷却成为岩石,形成了新的洋壳。

10. (18分) (2017八下·卢龙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萧萧池塘暮
①最早知道“池塘”二字为何含义,源于一副残对:烟锁池塘柳。

在老家陈坊,池塘都叫塘,每一口塘都有一个朗朗上口的名字:锅底塘、门口塘、养鱼塘、莲花塘、青山塘……它就像是村里人共有的孩子,每一声对塘的呼唤,经风吹都能传到塘的耳朵里。

水草轻摇,青蛙鸣叫,蜻蜓风舞,燕子贴水,波光(dànɡ yànɡ),都是池塘的应答。

②和故乡的其他风物一样,池塘是极通人性的,年年岁岁见证着村人的喜忧。

③“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一阵村风暖,池塘岸边各色水草犹如一串串清脆玉润的珠帘,将蓄满春水的池塘装饰得如梦如幻。

蓄积了一冬的力气,妇女们挽起衣袖,在抽枝长叶的青柳下,浣纱洗衣。

池塘中央,开始脱毛的水鸭在和煦的阳光下畅游,荡起层层涟漪。

鸭儿不时地“呱呱”乱叫,声音在池塘上空回荡。

远处(línɡ)听,像是柳树深处发出来似的,訇訇然,如乐一般美妙。

“春江水暖鸭先知”,那一声声呱啼,应是报春的讯息吧!最热闹的要数夜里,无数青蛙齐鸣,叫醒暗夜。

青蛙鸣春,是江南池塘不朽的胜景。

④夏日的池塘是孩子们的世界。

太阳还在半山腰,孩子们就在池塘里玩耍了。

在岸上一个猛扎,静静的池塘便溅起灿烂的水花。

孩子们排成队列,挨个儿跳水,珠圆白嫩的颗颗水滴飞入浓密的柳荫里,打得青叶脆响,像是一场急雨。

孩子们玩腻了,就在厚厚的泥层里摸螺蛳,在水草里抓鱼。

夜幕降临,他们用旧衣服一裹,满载而归。

⑤农人在月满中天时分才收工,钻入池塘,洗去一天的尘与汗,洗去一天的疲劳。

人在水里,话农桑,谈天气,是再惬意不过的事了。

池塘在一拨又一拨人的折腾下,泥沙翻涌,浑黄浊黑。

经过一夜的沉淀,它一早又澄澈清冽,一眼就看得见水里的游鱼,厚软的肥泥,以及泥上的走蚌和挪动的螺蛳。

池塘静默、博大,容纳故乡人身上所有的灰土污垢,而它自己永远是碧澄如镜。

⑥秋来水瘦,池塘花容失色,只剩寥寥一些残水,像是哭干了眼泪的小妇人的杏眼。

但它依然接纳万物,吐故纳新,洁净如初。

农人依然来塘里洗澡,一天胜过一天地喊:“啊,水好凉呀!”故乡的秋天,在这一声声水凉的叫喊中,悄悄地不为人知地到来。

水凉好个秋。

⑦冬天,村里以鱼闹年,以祈年年有余。

每到年终,我们村前村后的池塘都要抽放积蓄了一年的水。

一群人赤足在冰冷的泥中捉鱼,笑声在空旷辽远的上空久久回荡。

他们不怕冷,俗话说,鱼头上藏了三点火!见了冒火的鱼,还有谁怕寒冷呢?一筐又一筐的肥鱼小虾壮螺蛳从塘里往岸上挑,笑声随之在岸上塘里一阵一阵炸响。

⑧池塘鲜活了四季,更鲜活在所有子民的记忆里。

而今,再寻如此池塘,也许只有在梦里吧!岁月在风里萧萧如秋木,池塘在现代的作用下,萧萧至迟暮。

⑨回到陈坊,池塘触目惊心:锅底塘已被人填平,在上面盖了两层楼房,粗粝的土砖和硬冷的水泥在绿树旁狰狞着;门口塘已被淤泥壅塞,深处没不了8岁小孩,跳水已是不可能了,及至深秋,不用抽放,水就只剩一线了;养鱼塘里没有鱼也没有水,长满肥美杂草,牛可以在上面行走了;莲花塘深居田畈①一侧,早已没有了莲花,还算清澈的残水里,漂浮着各式各样的塑料袋、农药瓶,难以让目光停留半秒;青山塘已不存在,被房子取代了……
⑩我固执地认为,故乡年年难逃的水患与池塘迟暮有关。

如果每年有人罱塘②,如果池塘还鲜活劲道,雨水可以蓄积在里面,何以在地上泛滥成灾?池塘消退,洗澡成了村人的难题,干旱已是农田的家常便饭,青蛙不再,垂柳作古,水鸭隐退……
⑪与此一起消失的还有田园牧歌,以及让人无法释怀的古典乡村。

⑫“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下一代再来读这首古诗,必得花半天时间来查阅关于“池塘”的注释。

“烟锁池塘柳”的残对,也许真的成了空前绝后、无人能对的绝联了。

⑬今天已没有几个人见过池塘的真面目,不久的将来,池塘可能就只存活于词典里,在纸间寂寞地度过它荒凉
的来世今生。

池塘渐入迟暮,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⑭除了记忆和梦,我们还能到哪儿与池塘见上一面呢?
(陈志宏/文,有删改。

)
【注释】①田畈(fàn):田地。

②罱(lǎn)塘:意思是用农具将塘里的淤泥、杂草等清理出来。

(1)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dànɡ yànɡlínɡ
波光________________听
(2)
本文作者按照________的顺序写出了多年以前充满活力的故乡池塘。

(3)
下面语句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一阵村风暖,池塘岸边各色水草犹如一串串清脆玉润的珠帘,将蓄满春水的池塘装饰得如梦如幻。

(4)
第八自然段在全文结构上有怎样的作用?
(5)
作者曾经说自己是“怀着痛苦的心情”来写池塘的。

面对迟暮的池塘,作者有哪几方面的“痛苦”?
六、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1. (5分) (2017七上·余姚期中) 请以“也是一种风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根据你的理解和感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

(2)先补充题目,自选文体(除诗歌外),文章不少于500字。

(3)文中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1、
2-1、
3-1、
4-1、
5-1、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
6-1、
6-2、
6-3、
6-4、
6-5、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7-1、
7-2、
四、默写 (共1题;共6分)
8-1、
8-2、
8-3、
8-4、
五、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
9-1、
9-2、
9-3、
9-4、
10-1、
10-2、
10-3、
10-4、
10-5、
六、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