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好_模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好_模板
《我的好____》教学设计之一
佚名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明确本次习作要求:用一件事反映一个人某一方面的好品质,重点写好人物的语言和行动。
2.学习《我的奶奶》,领悟把人物行动、语言写具体的方法。
3.确定自己要写的人和事,明确在这件事中,人物的哪些言行特别感人。
重难点
用一件事反映一个人某一方面的好品质,重点写好人物的语言和行动。
教具
投影片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我的好》
2.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明确习作要求和训练内容,懂得应根据人物思想品质写好人物的语言和行动。
(1)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思考:本次习作有什么要求?要写好这篇文章必须注意什么?
(2)讨论明确:要写好这篇文章必须选好人和事,写时要对人物的语言和动作作具体描写,还要注意人物的语言和行动必须能反映人物的思想品质。
3.学习《我的奶奶》这一参考片断。
(1)先自学思考两个问题:
①文章写了一件关于奶奶的什么事?这件事反映奶奶的什么品质?
②这件事的起因是什么?哪些词句是具体写奶奶的语言和行动?
(2)交流汇报以上问题,使学生掌握这篇作文的.写作方法。
4.确定自己要写的人和事,明确自己要表现他哪一方面的思想品质。
(1)分小组说说自己准备写谁,写他的一件什么事,要反映他的什么思想品质。
(2)进一步说一说,在这件事中,他的哪些语言行动特别感人,最能反映人物的特点。
(教师参与交流,作简明的讲评,启迪学生的思路。
)
5.学生开始作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生作文,教师巡回指导,对部分作文讲评,学生修改以后完成作文。
重难点
对部分作文讲评,学生修改以后完成作文。
教具
投影片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过程
1.学生继续作文,教师巡视了解作文情况。
2.选评佳作和有问题的作文。
评议标准:
(1)选人选事是否准确;
(2)语言动作的描写是否具体,能否表现人物的品质。
3.学生继续作文,并作修改。
《我的好____》教学设计
《我的好____》教学设计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教学要求:
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全心全意为他人服务的热情。
2、结合课文理解“泰山”、“鸿毛”、“兴旺”等双音词和成语“精兵简政”、“死得其所”的意思。
3、理清课文层次,初步子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
4、根据课文联系的具体事例,理解句子的意思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至少背诵其中的某个章节。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字词句,能独立完成作业。
教学难点:
对文体(论述文)的了解,学会.写作时要围绕中心论点进行.写作的方法。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进行预习。
2、出有思考题的小黑板。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简介背景。
同学们,《为人民服务》(板题)这篇课文是毛泽东主席在1944年9月8日,在中国共产党中央直属机关为悼念张思德同志而召开的会议上所作的演讲。
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
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要树立这样一种信念:不是人人为我,而是我为人人。
二、学生自学字词。
1、查字典,读准“鸿、鼎、铭、悼”的字音,掌握字义。
2、查工具书,理解“鸿毛、哀思、五湖四海、死得其所、精兵简政”等词语的意思。
三、学生质疑,教师析疑,释疑。
学生对课文中的字、词、句提出不理解的地方,教师加以解决。
四、学生自读课文,理清层次。
(带着思考题读课文)
毛泽东同志的这个讲话围绕什么中心讲?分几层意思讲?每层意思是什么?(用小黑板挂出来,因为没幻灯)
师生通过讨论,拟出层次提纲:
1、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重於泰山
2、死的意义:
为人民服务轻于鸿毛
3、不怕批评,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4、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努力奋斗
5、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五、作业:
1、抄写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明确学习目的。
同学们,上个课时我们预习了课文,初步明确了毛泽东同志这篇讲话的时代背景以及课文内容。
本节课我们着重理解这篇讲话是围绕一个什么中心写的,是怎样围绕中心一层一层论述的,以及我们应该向张思德学习些什么。
二、整体入手,明确中心
学生带着思考题自读全文
1、本文围绕一个什么样的中心思想来写的?
2、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全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来写的。
一是《为人民服务》提示了讲话的中心;二是“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点明了文章的中心,阐述了我们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性质、宗旨,是作者论述的中心论点。
)
三、分层详读,理解课文内容。
1、讲读第一层
(1)朗读第一层
(2)学生思考:这一层中的第1、2句是什么关系?(因果)
(3)学生练习:用因果关系读第1、2句话。
(4)学生思考:哪些词具体说明了党和人民的密切关系?
(完全、彻底)
(5)板书:(宗旨: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
3、讲读第二层:
(1)指名读课文
(2)理解:“固”(本来)、“于”(比)、“重于泰山”(即比泰山重)、“轻于鸿毛”(即比鸿毛轻)
(3)思考:为什么说“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启发学生从看过的电影、电视中的正、反两面的人物来理解:为人民利益死死得光荣、有价值;替敌人卖命,损害人民利益,死得不值,为人民所痛恨。
)
(4)小结:
这一层中讲人死的两种不同意义,着重指出“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
重于泰山
(5)板书(死的意义)
轻于鸿毛
3、讲读第三层
(1)第一大组读课文
(2)思考:为什么说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3)用词素分解理解“精兵简政”的意思。
(4)这段话句与句之间在逻辑上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先指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就不怕别人批评;再举例说明这样做的好处,强调我们务必这样做。
)
(5)板书(不怕批评,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
4、讲读第四层
(1)第二大组读课文
(2)理解“五湖四海、死得其所”的意思
(3)给这段课文划分层次
(学生动手,教师巡视,然后师生讨论订为4层)
(4)思考:第1层与2、3、4层是什么关系?(因果)
(5)思考:为了取得全民族的解放,我们必须怎样做?
(6)利用学生对(5)的回答板书:
(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努力奋斗)
5、讲读第五层
(1)第三大组读课文。
(2)理解:“哀思、寄托”的意思。
(3)思考:为什么要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团结才有力量,才能实现共同的革命目标)
(4)板书:(寄托哀思,团结人民)
四、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1、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本通过悼念张思德,讲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2、.写作特点:
(1)文章在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一中心思想论述时,注重摆事实,讲道理,条理清楚。
(2)本文的语句在逻辑上结构严谨。
五、课堂练习。
1、划去下列词语中错误的读音。
困难(nàn nán)还(huán hái)要兴(xīng xìng)旺
2、解释带点字的意思。
(1)精()兵()简()政()
(2)死得其所()
3、填空。
《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先总述;再从(1);(2);(3);(4)。
四个方面分述,最后指出开追悼会的目的是。
六、课外练习。
1、背诵课文中自己喜爱的章节。
2、完成练习册。
七、附板书设计
1、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重於泰山
2、死的意义:
为人民服务轻于鸿毛
3、不怕批评,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4、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努力奋斗
5、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为人民服务3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花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佚名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联想,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2、能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
3、感受花潮的美和无限的生命力,领悟作者爱花、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感受花潮的美和无限的生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体悟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十课,让我们齐读课题。
你们是怎么理解课题的?你们见过潮水吗?你印象中的潮水是怎样的?(一望无际的,气势磅礴的,翻滚的,有潮声的......)那么课题为什么能把海棠花比作潮水呢?
二、品读第四自然段。
(一)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你从哪些描写中感觉到这的确是一片花潮?
(二)交流、讨论并整理。
1、指名说,相机板书:多有动感有声音
2、过渡语:这究竟是怎样的花潮呢?
(三)再默读第四自然段,想想你在读的过程中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最好把它概括成一个词来说说是怎样的花潮。
在课题前加()
1、交流并板书:迷人的美丽的气势磅礴的有生命力的有声有色的......
2、教师小结:迷人、美丽、是因为海棠花旺盛的生命力,气势磅礴、有声有色也是因为海棠花旺盛的生命力,所以旺盛的生命力是作者把海棠花比作潮水的最重要的原因。
3、再次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找出最能体现海棠花磅礴生命力的语句,用--划出来,并想办法把它读好,想想你是从哪些字眼中体会到花潮的生命力的。
着重点拨理解以下句子:
句1每棵树都在微风中炫耀着自己的鼎盛时代,每一朵花都在枝头上显示着自己的喜悦。
A、指名有感情地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B、理解”鼎盛时代”、”炫耀”,请你把自己想象成一棵树或一朵花,你会如何炫
耀自己的鼎盛时代,如何显示自己的喜悦呢?
C、打开.课件,出示海棠花图片。
D、交流想象。
E、小结过渡:这么多同学的想象给我们一种争奇斗艳、喜气洋洋的感觉。
我们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F、齐读。
(不刻意追求齐整,按自己的理解朗读)
句2有风,花在动;无风,花也潮水一般的动。
在阳光照射下,每一个花瓣都有它自己的阴影,就仿佛多少波浪在大海上翻腾。
你越看得出神,你就越感到这一篇花潮正在向天空、向四面八方伸张,好象有一种生命力在不断扩展。
A、出示句子,指名有感情地朗读1、2两句,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B、这里的波浪什么?为什么感觉象在大海上翻腾?(在阳光下,每一个花瓣都有它自己的阴影,阴影更衬托出花的艳丽和明亮,就仿佛无数波浪在碧绿的大海上翻腾。
)指导看图片。
C、让我们一边读一边来想象花”象潮水一般地动,仿佛多少波浪在大海上翻腾”的磅礴气势。
齐读1、2两句。
D、过渡语:作者看到这一片的海棠花产生了如此奇妙的想象,我们把由看到、听到所引起的想象称之为联想。
(板书:联想)作者越看得出神,联想就越丰富。
E、齐读第三句。
F、再次投入的齐读。
G、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交流。
小结语:是啊,大家的想象是多么的美,但这一切都来自于海棠花旺盛的生命力。
H、你能用朗读来体现海棠花这种旺盛得令人惊叹的生命力吗?
I、自由读、男女声分读、集体读(用自己认为最能表达感情的方式来读,不刻意追求一致。
)
过渡语:有潮水必然有潮声,那么什么是花潮的潮声呢?
句4谁知道呢?也许是花下的人语声,也许是花丛中蜜蜂的嗡嗡声,也许什么地方有黄莺的歌声,还有什么地方送来看花人的琴声、歌声、笑声......这一切交织在一起,犹如海上午夜的潮声。
A、出示句子自由读。
B、指导朗读。
读出轻柔而有生命力的语感。
男女生错落有致地读。
三、朗读,升华情感。
1)引语:作者去看海棠花,并由大片海棠花联想到了红云、红海、潮水、翻腾的波浪和午夜的潮声,让我们领略到了充满磅礴生命力的美,从字里行间,你体会到了作者是以怎样的心情来看花的吗?(心潮澎湃,爱花,对生命、生活的热爱)
2)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来朗读这段课文。
四、课堂作业:摘抄2-3句你认为写得最出色的文句。
五、课外作业:背诵第四自然段。
◆
《花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古诗三首》《长歌行》、《七步诗》、《出塞》教学设计之一
作者:乐余中心小学陈海瑛
教材分析:
《七步诗》作者曹植。
“七步诗”指走七步时间内做成的诗。
曹植的兄长曹丕,取代东汉称帝后,忌妒弟弟的才学。
有一次,曹丕命令曹植在七步的时间内做一首诗,做不出就杀头。
曹植聪明过人,在七步内做了这首诗,曹丕没能得逞。
《长歌行》出自汉乐府,“长歌行”的“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这首诗用季节的变换作比喻,说明一年里哺育万物生长的最好季节是春天,而人的一生当中最宝贵的时光是年轻力壮的时候。
用江河不能西流作比喻,说明时间一去不复返,劝导人们从小要努力学习,不要虚度年华。
《出塞》作者王昌龄。
唐朝初期,在阴山南面的地区,民族之间的战争不断。
这首诗歌颂汉将李广,叹息朝廷用人不当,驻守将领无能。
诗中的景物描写寄托了诗人深厚的思想感情,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
教学目的:
1、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2、学会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熟练背诵,默写《出塞》。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七步诗》
1、范读课文。
2、解题:七步诗是在走七步路时间以内做成的诗,曹丕命令兄弟曹植在这个很短的时间内作出一首诗,否则就杀头,于是,曹植就作出了这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
3、自学这首诗。
(1)自读课文。
(2)看注释理解诗的意思。
(3)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4、指导理解这首诗的内容。
(1)煮豆持作羹:煮豆用来作羹。
(2)漉菽以为汁: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3)萁在釜下燃:豆秸在锅下燃烧。
(4)豆在釜中泣:豆子在锅中哭泣。
(5)本是同根生:豆子和豆秸生在同一条根上。
(6)相煎何太急:你为什么烧起猛火来煎熬我?你这么急迫地残害我是为什么呀?
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用豆子比自己,豆秸比兄长曹丕,作者通过这首诗表达对曹丕兄弟残杀的不满,揭露了封建社会的腐朽本质。
二、学习《长歌行》
1、用上面的方法,学习这首古诗。
(1)青青园中葵:园子里绿绿的蒲葵树。
(2)朝露待日唏:早晨沾上了露水,等到太阳出来时就晒干了。
(3)阳春布德泽:温暖的阳光为大地送来恩泽。
(4)万物生光辉:花草树木都打起了精神。
(5)常恐秋节至:就怕秋天快要到来。
(6)昆黄华叶衰:密密的树叶会变得枯黄,花儿会凋谢。
(7)百川东到海:众多河流向东流入大海。
(8)何时复西归:它们什么时候才能回到西边去呢?
(9)少壮不努力:年轻时不抓紧时间努力学习。
(10)老大徒伤悲:老了只能白白地伤心。
2、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要说明什么问题?
(1)用季节的变换作比喻说明一年里哺育万物生长的最好季节是春天;人的一生中最宝贵的时光在年轻力壮的时候。
(2)用江河不能向西流作比喻,说明时间一去不再复返,劝导人们要珍惜时间,趁着年轻努力学习。
三、巩固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
2、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一、学习《出塞》
1、用上堂课的学习方法,先进行自学。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秦时明月汉时关:明月和关塞与秦汉时没有什么不同。
(2)万里长征人未还:出征的将士们没有回来。
(3)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连年战争的痛恨和不满,对出征的将士们的同情、怀念。
)
(4)但使龙城飞将在:假如现在飞将军李广还在世。
(5)不教胡马度阴山:绝不会让敌人的兵马越过阴山。
(6)这两句诗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表达了作者对飞将军李广的赞颂和对朝廷用人不当、驻守将领无能的叹息。
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对人民的关心。
)
3、你还读过哪些描述边塞军旅生活的古诗?
凉州词(王翰)从军行(王昌龄)军行(李白)
葡萄美酒夜光杯,青海长云暗雪山,骝马新跨白玉鞍,
欲饮琵琶马上催。
孤城遥望玉门关。
战罢沙场月色寒。
醉卧沙场君莫笑,黄沙百战穿金甲,城头铁鼓声犹震,
古来征战几人回。
不破楼兰终不还。
匣里金刀血未干。
二、指导朗读
☆朗读要根据每首诗所表达的意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七步诗》暗喻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兄弟相残的腐朽本质。
要读出作者的无奈与不满。
2、《长歌行》前面的写景是为了抒发后面奉劝人们珍惜大好时光有所作为的思想感情。
前四句写出春天的美好,五六句笔锋一转,写出秋天的凄凉。
后四句借前边的比喻让人们认识到时间的可贵,年少努力的重要。
3、《出塞》这首诗的景物描写,寄托了诗人深厚的思想感情。
从诗人的赞颂与叹息
中,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和人民的关心。
三、学习本课生字
1、学生自学。
2、检查自学效果。
四、巩固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练习背诵三首古诗。
《古诗三首》《长歌行》、《七步诗》、《出塞》教学设计之一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