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4课《》教学设计 苏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春》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先练后讲、先学后教,先试后导这是尝试教学法的核心。
我在讲授《春》一课时,以这一思想为指导,从学生的口头训练入手,分层设置思考题,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抒发的感情,学习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各个学习环节中,我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让学生主动的想、主动的说、主动的学,把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教师的精讲点拨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在不断尝试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同时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本课的特点,我把重点放在了整体感知课文、语感的培养和读写结合上,加强对学生的综合训练,突出重点,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使学生牢固的掌握所学知识,并把它们灵活的运用到自己的实际写作中去,做到学为所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并欣赏作品准确生动、清新优美的语言。
2.引导学生在朗读感悟中理解文章内容,品味文章的妙处,体会修辞手法的成功运用。
过程与方法
1.训练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
2.培养他们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领会作者细致观察、生动描述抒发感情的方法。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用鲜明、准确、生动的语言和多种修辞手法具体细致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把对景物的细致描写与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完美地结合起来。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师:'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都热爱春天,向往奏。
这里我用投影给大家展示出一幅春天的美丽画卷,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把春天描绘出来吗?
生:口头描绘。
(学生的口头描述有助于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同时自然的导入新课。
)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7课《春》,体会一下朱自清先生是如何描绘春天的?
板书课题和作者,并用投影出示教学目标:
1.学习细致观察、抓特征写景的方法。
2.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作用。
3.体会在景物描写中抒发的感情。
二、尝试感知与分析
1.教师范读课文,同时要求学生体会本文的思路。
(范读课文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有助于整体的感知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
2.出示第一组尝试题,学生初读课文后回答问题,理清思路。
①全文由几个部分组成?
②文中哪些词语最能突出'盼'?
③作者在文中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④在景物描写中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集中表现在哪里?
⑤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思路是怎样的?
(这一组尝试题,能引导学生自学课文,整体感知内容,并锻炼了他们的概括能力。
)
3.出示第二组尝试题,学生深读课文后分组讨论,重点分析'春风图'。
①作者抓住了春风的什么特征?体现在哪里?
②作者调动了人们的哪些感官司,把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
③你认为文中哪些词句运用的最好?好在哪里?
④在对春风的描绘中抒发出作者怎样的感情?学生先朗读,再讨论,后背诵。
教师加以精讲点拨,并结合练习五指导本段的朗读。
(学生的朗读、讨论与教师的精讲点拨相结合,有利于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为读写结合打下基础。
)
三、尝试反馈练习:
学生分四组讨论其余四幅图画,教师适当点拨,并用投影出示要求:
1.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2.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4.弄清描写的顺序、角度?
5.重点分析写得精彩的一两个句子。
(这是一次集中的反馈,锻炼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也便于教师查漏补缺,使学生全面、牢固的掌握知识。
)
师: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到,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春天的绚丽画卷,描绘了春回大地、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了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
全文充满着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给人以美的熏陶。
同学们,你们学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收获?能不能总结出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及时启发后,出示投影。
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
倾注感情,选取景物
细致观察,找准特点
调动感官,展开联想
顺序合理,语言优美
(师生共同对所学知识做出归纳,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锻炼他们的思维
加工能力,同时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也是个很好的检验。
)
四、限时作文练习:
题目:秋
要求: 1.描绘有代表性的一种景物即可。
2.运用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
3.字数在150字左右。
用投影出示几幅秋天的图画,供学生参考。
(片断写作练习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做到学为所用,把课本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实际写作中去,锻炼他们快速立意、构思、成稿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