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不同疗程对丙肝的疗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不同疗程对丙肝的疗效
发表时间:2012-09-26T16:43:36.78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9期供稿作者:董咸峰[导读] 探讨派罗欣分别联合标准剂量利巴韦林的不同疗程在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中的治疗效果。
董咸峰 (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湖北武汉 430200)
【摘要】目的探讨派罗欣分别联合标准剂量利巴韦林的不同疗程在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中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符合诊断标准的丙肝病人,随机分成三组: 24周、48周、56周疗程组,随访4周,进行病毒应答学检测,利用丙型肝炎防治指南标准,比较不同疗程的治疗效果,评估不同疗程的联合用药对丙肝的疗效。
结果 24周、48周、56周疗程组SVR获得率分别为25.7%、45.7%、54.3%,依次升高;复发率分别为34.3%、20.0%、8.6%,依次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丙型肝炎治疗中,长疗程、联合标准剂量利巴韦林治疗,比疗程短治疗效果更好。
【关键词】派罗欣利巴韦林慢性丙肝
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为丙肝,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主要经输血,针刺,吸毒等传播,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HCV的感染率约为3%,估计约1.8亿人感染了HCV,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3.5万例,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
本院采用派罗欣联合标准剂量利巴韦林的不同疗程治疗组,利用丙型肝炎防治指南标准,比较不同疗程的治疗效果[1,s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06年2月至2009年2月,来我院治疗,符合慢性丙肝血清基因型1型诊断标准[1]的105例病人为研究对象。
年龄最大为66岁,最小为19岁,平均年龄为39.65±6.12岁,病程7个月~26年。
排除重叠其他型肝炎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甲状腺疾病,视网膜病,银屑病,既往抑郁病史,未控制的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近期生育需求,严重心脏病,肾功能不全,血红蛋白病及酗酒的病人。
1.2 研究方法按照患者病历号,随机分成三组: 24周、48周、56周疗程组,治疗方案为派罗欣(180微克/周)+利巴韦林(1000~1200毫克/天),随访4周,进行病毒应答学检测,评估三不同疗程组持续应答率(SVR),复发情况。
1.3 统计方法 SPSS 17.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比较三个疗程组疗效指标,如持续应答率(SVR),复发等,计数资料单因素资料类型分析应采用检验,以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4周疗程组病人平均年龄为39.45±6.01岁,男性病人19例,女性病人16例;48周疗程组病人平均年龄为40.03±6.89岁,男性病人20例,女性病人15例;56周疗程组病人平均年龄为38.97±7.15岁,男性病人21例,女性病人14例。
三组血清基因型均为1型,男女比例,均大约为1.2~1.4:1;三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HCV血清基因型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联合用药三疗程组对丙肝的疗效比较 24周、48周、56周三疗程组SVR获得率分别为25.7%、45.7%、54.3%,依次升高;复发率分别为34.3%、20.0%、8.6%,依次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表1 联合用药3疗程组对丙肝的疗效比较
注:*代表P <0.05两组有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SVR指治疗结束至少随访4周时,定性检测HCV RNA阴性或定量检测小于最低检测限;复发指治疗结束时定性检测HCV RNA为阴性或定量检测小于最低检测限,但停药后HCVRNA又变为阳[2]。
3 讨论
丙型肝炎基因1型呈全球性分布,占所有HCV感染的70%以上。
丙肝的病理改变以肝细胞坏死和淋巴细胞浸润为主。
丙型肝炎病毒逃避机体固有免疫及适应性免疫,使丙肝发生慢性化及持续性感染,并且此种病毒无法被机体彻底清除,随时有复发的可能。
一些数据显示,未来20年内与HCV感染相关的死亡率(肝衰竭及肝细胞癌导致的死亡)将继续增加,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
对慢性丙肝的标准治疗为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派罗欣是采用将聚乙二醇链与干扰素α-2a共价连接的方法进行抗病毒治疗,在干扰素外面形成一层薄膜,可起到增加稳定性及半衰期的作用,此治疗效果更佳。
研究表明,SVR与最终治疗效果相关,而抗病毒治疗的病人SVR获得率一般在40~50%左右。
本研究采用派罗欣联合标准剂量利巴韦林的三个疗程治疗组,结果显示,24周、48周、56周三疗程组SVR获得率分别为25.7%、45.7%、54.3%,依次升高;复发率分别为34.3%、20.0%、8.6%,依次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
综上所述,对于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长疗程、联合标准剂量利巴韦林治疗,比疗程短治疗效果更好。
在治疗期间需及时评估疗效,根据应答指导治疗。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中华传染病杂志. 2001, 19: 56-62.
[2]吴亮, 王颖, 田德英.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型肝炎70例临床观察[J]. 中华传染病杂志. 2008, 26(9): 560-563.
[3]戚中田.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治疗药物[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1, 27(1): 15-18, 27.
[4]魏来. 第46届欧洲肝病年会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临床研究要点概述[J].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11, 19(6): 412-414.
[5]焦健, 王江滨. 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中的常见问题[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07, 23(4): 304-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