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3 近似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3 近似数 课 型 新 授 单 位 主备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近似数的概念,会按要求取近似数.2.能按要求取近似数;
过程与方法:经历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究的过程,进一步体会近似数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价值观:保持学习兴趣,养成积极探索的精神和合作意识,感受数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按要求取近似数;
教学难点:能按要求取近似数;近似数概念的理解。
教学准备:
PPT 课件和微课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下图是小明和小颖收集到的树叶并将树叶制成标本,在标本中需要注明每片树叶的长度.
小明和小颖分别测量了同一片树叶的长度,他们所用的直尺的最小单位是不同的,分别是厘米和毫米.
(1)如上图所示,根据小明的测量,这片树叶的长度约为多少?根据小颖的测量呢?
(2)谁的测量结果会更精确一些?说说你的理由.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上面的数据,哪些是准确的?哪些是近似的?
(2)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数据是准确的,哪些数据是近似的?
三、释疑解难、精讲点拨
1 准确数与近似数 我国人口总数约为12.953 3亿 某词典共有1 234页 身高约为1.35 m
(1)、什么叫准确数?
准确数--与实际完全符合的数
(2)、什么叫近似数?
近似数--与实际非常接近的数
例1 小红量得课桌长为1.025 m,请按下列要求取这个数的近似数:
(1)四舍五入到百分位
(2)四舍五入到十分位;
(3)四舍五入到个位.
例2 下列由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有几个有效数字?
(1)132.4精确到______________,
(2) 0.057 2精确到____________,
(3)2.4 万精确到______________,
(4)2.4×104精确到______________
例3 用四舍五入法,按括号中的要求对下列各数取近似数.
(1)0.344 82(精确到百分位);
(2)1.504 6(精确到0.01);
(3)30 542(精确到百位);
当四舍五入到十位或十位以上时,应先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这个数,再按要求取近似数.
例4 用四舍五入法,按括号中的要求对下列各数取近似数.
(1) 0.0158(精确到0.001)
(2) 304.35(精确到个位)
(3) 1.804(精确到0.1)
四、巩固训练、深化提高
1.下列由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
2.48万
2.近似数2.864×104精确到( )
A、千分位
B、百位
C、千位
D、十位
3、精确到到十分位得到17.8的数是( )
A、17.86
B、17.82
C、17.74
D、17.88
五、总结升华、反思提升
1.一个近似数的精确度的表示方法
2.取近似数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四舍五入法”
【学生对本节课进行知识梳理,巩固教学目标。
】
板书设计:
1.5.3 近似数
1、近似数概念
2、按要求取近似数
...................... ........................
...................... ........................
...................... ........................ 作业设计
基础:
一、填空:
1、对于近似数,从左边______________起,到 ______________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2、18.07 精确到______________位.
3、0.003809精确到______________位.
4、8.6 万精确到______________位.
二、判断:
1、3.008是精确到百分位的数. ( )
2、近似数3.80和近似数3.8 的精确度相同. ( )
3、近似数0.090360精确到百分位。
( )
综合:
三、用四舍五入法,按括号中的要求对下列各数取近似数.
(1)0.632 8 (精确到0.001)
(2)7.912 2 (精确到个位)
(3)47 155 (精确到百位)
(4)2.746 (精确到十分位)
(5)3.40×105 (精确到万位)
教学反思:
对于近似数学生在日常活动中也已经接触到,不过没有出现这样的概念。
而本课的学习相对系统一些,同时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
教材的编排由于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有些教学内容难以展现出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我想方设法为抽象的教材内容选择、补充生活背景,使数学贴近学生生活,变得易于感受。
通过提供富有生活气息的的统计表,让学生初步感受这些信息,引入准确数,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
从学生用“接近”一词来表述理由可以看出:学生不仅体验到了这些数的近似数,而且明白了为什么。
在此基础上引入“近似数”和“≈”,顺理成章,学生非常容易接受。
数学是一门科学,具有科学的体系;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时,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性和系统性。
数学又是一门艺术,具有艺术的魅力。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如能巧妙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自主的探索过程不但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可以得到意外的惊喜。
让学生得到知识的经验,情感的体验,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