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插早稻中早39高产栽培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2·
农 技 推 广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6年第3期
摘要:为解决劳动力短缺、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及效益低等制约双季稻发展瓶颈问题,切实提升双季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通过选用超级稻中早39、培育机插壮秧、保证基本苗数、精准施肥等栽培技术措施,确保穗多、穗大、结实率高,达到百亩片604.9kg/667m 2的高产目标。
关键词:中早39;机插;超高产栽培技术
赫山区机插早稻一般平均产量450~500kg/667m 2。
全程机械化生产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适宜于规模化生产和精准定量栽培。
但存在着播种量偏大,难以培育机插壮秧;栽培密度不足和植伤较重导致返青期较长等问题。
通过选用超级旱稻中旱39机插超高产栽培研究与示范,突破高产障碍因素,为机插早稻大面积高产提供技术支撑。
1 实施过程及结果1.1 实施过程
2015年,赫山区分别在龙光桥镇汪家堤村和八字哨镇关王坪村机插中早39超高产攻关示范片各100亩。
3月18至20日播种,播种量每盘80~100g,育秧分别采用简易大棚和标准化大棚育秧。
4月11~12日机插,秧龄20~22天。
插前秧苗素质考察苗高13.8cm,叶龄2.9叶,单株平均白根数7.8条,秧苗茎基宽1.8mm,百株鲜重13.2g。
钵毯秧返青期4月14日;毯秧返青期4月17日。
插秧密度24cm×12cm,最高苗数34.8~38.3万,始穗期6月11日,齐穗期6月15日,成熟期7月13日,生育期115天。
1.2 示范结果
2015年7月14日,湖南省农业委、省调查总队、湖南农大和有关专家组成的联合验收组进行现场实割验收,百亩示范片604.9kg/667m 2,在全省率先实现机插早稻过600kg/667m 2的产量目标。
中早39机插早稻栽培表现出株型紧散适中、茎杆粗壮、耐肥抗倒,抗逆力强,是一个升级版的广六矮四号。
经对高产攻关田取样考种,株高 81.5cm,穗长17.6cm,有效穗25.7~27.9万/667m 2,每穗总粒数99.2~116.8粒,结实率 89%~92%,千粒重26g,全生育期115天。
2 中早39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总结
2.1 选用高产品种,严格搞好大棚、育秧工具和种子消毒
早稻机插育秧采用标准化大棚或简易大棚育秧,育秧前要严格搞好大棚及育秧工具消毒,大棚空间消毒每亩可用45%百菌清烟剂200~250g,均匀放置后,分别点燃,随即密闭烟熏2~3h。
大棚骨架、育秧盘、育秧工具及大棚床地消毒可用70%敌g松1 000倍液均匀喷雾或浸洗消毒,有条件的也可撒施80~100kg/667m 2生石灰进行床地消毒。
我区早稻选用中国水稻所选育的中早39超级稻,该品种易感恶苗病,浸种时要用咪鲜胺或氰烯菌酯全程消毒,待种子吸足水后,可直接催芽。
催芽至破胸露白90%即可播种。
播种前按每15kg种子用亮盾10ml加芸苔素内酯2g或旱育保姆加适量水进行种子包衣,提高杀菌效果和增强秧苗抗逆能力。
2.2 适时、精量播种,培育机插壮秧
播种期以3月20日左右为宜,秧龄控制在20~22天,根据插秧天气条件,插秧宜早不宜迟。
秧盘选用7寸盘,简易大棚宜选用钵形毯状秧盘;标准化大棚宜选用毯状硬盘,播种前需铺设麻地膜,
以利早盘根、早栽插和提高栽插质量。
简易大棚育秧可选用无杂泥浆基质,标准化大棚可选用浙江或江苏育秧基质育秧。
严格控制好播种量,无论采用流水线、轨道式或手工播种方式,都要做到均匀播种。
每盘播种量控制在80~100g,达到既能满足机插要求,又能协调好秧苗群体与个体的关系。
2.3 精细整地,重施基肥,增施生物有机肥
中早39机插时,秧苗相对矮小,要求高标准整好大田。
先用大马力旋耕机进行耕整,再用小马力耕田机平田,尽量确保大田高低差不超过3cm。
达到田平、肥匀、泥软的要求。
基肥施40%配方肥40~45kg/667m 2,生物有机肥50kg/667m 2,确保基肥足,同时通过施用生物有机肥达到改良土壤结构,改善土壤生态环境。
在插秧前1天整好大田,做到整好大田等秧苗。
2.4 提高栽插质量,保证高产群体
栽插时要选用7寸久保田或井关等先进高速插秧机和熟练机手,秧苗要做到随运随栽。
在运秧过程中,要搭架运秧,叠秧盘数以不超过3个为宜。
横向取秧量取最小值,纵向取秧量取最大值,确保取秧达到最大面积,并实行浅插,做到不漂不倒、越浅越好。
株距调整为12cm,确保达23 000蔸/667m 2,基本苗达12~13万/667m 2。
栽插后随即补蔸,采用钵秧补缺。
确保每亩蔸数和基本苗数,保证高产基本群体。
2.5 早管水、早追肥除草,促发低位大分蘖
栽插后迅速建立薄水层,防止秧苗失水枯萎。
插后5~7天立即追肥、除草。
追肥施40%史丹利高塔高氮复合肥5~7.5kg/667m 2加吡嘧苯噻酰50~60g/667m 2加蔸都发1包均匀追施,达到追肥速、早除草和一次性基本除净稻田杂草的目的,促发低位分蘖和大分蘖,为穗足、穗大、粒多奠定良好的基础。
2.6 及时晒田控群体,看田看苗补穗肥
机插中早39在基肥足、追肥早、基本苗多、密度较大的栽培条件下,极易造成郁蔽而影响群体结构。
当最高苗数达到36~40万/667m 2,或在栽插后30天开始排水晒田,以控制无效分蘖增长,促进根系深扎,茎秆健壮、叶片挺健,增强植株抗倒能力。
要求成穗率达70%以上。
在基肥足、追肥早的原则下,总纯氮量达12kg/667m 2以上,确保前期轰得起、轰而不过头。
实行开沟晒田,达到抢晴速排省时晒好的目标,确保中期控得住。
晒田复水后可施100kg/667m 2草本灰,对叶色偏淡的可施生物有机肥10~15kg/667m 2,促壮秆大穗。
2.7 搞好病虫害绿色防控,促进青秆黄熟
采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成虫,多选用生物药剂防治病虫害,通过增施有机肥、磷钾肥等,增强中早39抗病虫能力。
适当提高防治指标,减少化学防治次数和用药量,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化学防治,主要防治好稻飞虱、螟虫、纵卷叶螟和纹枯病。
保护害虫天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达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病虫害绿色防控的目的。
后期实行干湿交替灌溉,增强根系活力,既保持倒3叶不披,秆健不倒,又满足灌浆需求。
破口前5~7天和齐穗期用壮谷动力30~40g/667m 2兑水30kg喷施,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达到黄丝亮杆、活熟到老的高产群体目标。
参考文献
[1] 方文英,金国强,郑洪福,等.机插超高产早稻品种的生长特性
和产量比较[J].中国稻米,2011,(17):42-44.[2] 严旬庆,罗技国,朱广义,等.宁远县水稻机械插秧优化配套技
术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14,(8):5-7.
机插早稻中早39高产栽培技术
张翼翔,张 鑫,周建华,曹永辉,向泽民,陈有良
(赫山区农业局,湖南益阳 413002)
基金项目:双季稻全程机械化绿色增产模式攻关项目(2015)
作者简介:张翼翔(1989—),男,湖南益阳人,大学学历,助理农
艺师,主要从事粮油技术推广工作。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