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的论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的论述
一、生产力的内涵
1. 定义
- 在马克思主义中,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它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例如,在原始社会,人类使用简单的石器工具进行狩猎、采集等活动,这些石器工具以及人类运用工具进行生产的能力就是当时的生产力水平。
- 生产力由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等基本要素构成。
2. 劳动者
- 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劳动者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知识,能够运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
在现代社会,劳动者的素质不断提高,包括科学文化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
例如,高新技术产业中的科研人员,他们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在生产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3. 劳动资料
- 劳动资料也称劳动手段,它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物质资料或物质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生产工具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
从古代的手工工具,如铁犁,到现代的自动化机器设备、计算机控制系统等,生产工具的变革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4. 劳动对象
- 劳动对象是指人们通过自身劳动对之进行加工,使之变为使用价值以满足社会需要的那一部分物质资料,包括未经加工的自然物和已经加工过的物体。
例如,在农业生产中,土地是重要的劳动对象,而在工业生产中,矿石、棉花等原材料也是劳动对象。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劳动对象的范围不断扩大,如新材料的研发使得更多种类的物质可以成为劳动对象。
二、生产力的特征
1. 客观性
- 生产力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力量。
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在人类的生产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例如,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产力水平是由其现有的生产技术、生产设备、劳动者素质等客观因素决定的,不能仅凭主观愿望随意提高。
2. 社会性
- 生产力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它是社会生产力。
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生产力的发展受到社会制度、生产关系等社会因素的影响。
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受到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影响,虽然资本主义在一定时期内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但也存在着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而在社会主义社会,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更有利于实现生产资料的合理配置,促进生产力的协调发展。
3. 历史性
- 生产力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具有历史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生产力会在人类的生产实践和科学技术进步的推动下不断提高到新的水平。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看,从石器时代到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再到蒸汽时代、电气时代,直至当今的信息时代,生产力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
三、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会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
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原有的生产关系不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时,就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例如,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本矛盾日益尖锐,这就必然导致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取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历史趋势。
- 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形态的更替。
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演进,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所决定的。
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它促使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不断发展和变革。
2. 生产力的发展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
- 社会进步体现在多个方面,如政治民主程度、文化繁荣程度等,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
一个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越高,它能够创造
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就越多,人民的生活水平就越高,社会也就越进步。
例如,现代发达国家之所以在很多方面表现出较高的社会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拥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