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和“能” 样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柳莉,女,四川宜宾人,宜宾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
李步军,
河北唐山人,四川大学在读博士,昆明理工大学讲师,研究方向: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

“会”和“能”一样吗?

柳莉1 李步军2
(1.宜宾学院,四川 宜宾 644000;2.昆明理工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4
)[摘 要] 词语之间的辨析是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汉语情态动词中,“能”和“会”表现得最为活跃,因而备受关注。

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学到“会”和“能”的时候,学生总是很容易混淆,老师也为将二者讲解清楚而大费脑筋。

笔者结合所查资料及教学实际,对“会”与“能”做浅显的对比分析,希望能对学生学习汉语及教师教学起到一点儿辅助作用。

[关键词] 能;
会; 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中图分类号:H 0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3)03-0031-02 我们可以从表“
能力”的“会”与“能”、表“可能”的“会”与“能”以及两者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偏误原因三个方面加以对比分析。

一、表能力的“会”与“能”
(1
)他会说汉语。

(2
)他能说汉语。

分析上例,不管是能说汉语,还是会说汉语,相同的一个
前提就是只有他先学习汉语后才可以说汉语。

即,当通过学习而具备某种能力的时候,“会”和“能”都可以说。

再如:
(3
)我会游泳。

(4
)我能游泳。

但是,当你完全不可以做一件事的时候,我们常常说“不
会”,而不说“不能”,如:(5
)我没学过汉语,我不会说汉语。

(6
)我是旱鸭子,我不会游泳。

我们再看下边几个例子:(7
)他很能说汉语。

(8
)他很会说汉语。

(9
)我很会游泳。

(10
)我很能游泳。

当在“会”和“能”的前边加上表程度的副词“很”时,则表
示在“说汉语”和“游泳”这两件事上很擅长,此时说“会”和“能”也都可以。

即:当表示某方面有特长,善于做某事时,说“会”和“能”都可以。

但是在说“我很会游泳”时,我们会感到
“我”的游泳技巧很好,在说“我很能游泳”时,我们会感到“我”可以游很远,或者游很长时间。

即:“会做某事”更强调技巧,“能做某事”则更强调能力。

又如:
(11
)我很会说汉语,词汇、语法等各方面都很少处错误。

(12
)我很能说汉语,和你说三个小时我还是可以滔滔不绝。

表能力的“能”在某些情况下与“会”差别明显,不能互换。

如:
(13
)中央电视台新闻播音员徐莉最快的语速一分钟能说380400个汉字,
且口齿清晰。

(14)'*中央电视台新闻播音员徐莉最快的语速一分钟
会说380400个汉字,
切口齿清晰。

(15)菲尔普斯50秒48能游100米。

(16)'*菲尔普斯50秒48会游100米。

(17
)歌手杨坤有一段时间嗓子出了问题,不能唱歌了,经过手术后,嗓子好了,又能唱歌了。

(18)'*歌手杨坤有一段时间嗓子出了问题,
不会唱歌了,经过手术后,嗓子好了,又会唱歌了。

从例(12)
中我们可以看出,徐莉说汉语的速度这种能力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且说话效率相当高;例(13)中菲尔普斯的蝶泳速度已达世界最高级别的水平;例(15)
中歌手杨坤经过治疗后,又重新获得了歌唱的能力。

综上几点,当表示能力达到一定的程度、水平、效率,或者表示恢复某种能
力的时候,我们常常说“能”,而不说“会”。

二、表可能的“会”与“能”
(19
)天下雨了,他会来吗?(20
)天下雨了,他能来吗?乍看,例(19)(20
)中,说“会”和“能”都可以,但我们将两个句子扩展开来,就能看出二者在表示“可能”时的差别:
(19)'
天下雨了,他会来吗?如果他不想来了怎么办?(20)'天下雨了,下这么大,路一定很难走,他能来吗?分析上面两个句子,例子(19)'
中,他来不来取决于他的—
13—语文学刊 2013年第3期
. All Rights Reserved.
主观意愿,他想来就来,不想来就不来;而(20)'
中,他来不来取决于路况,路好走他就来,路不可以走他就不来。

经过两个句子的扩展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会”着重告诉别人某种可能性,它更强调说话者的主观意愿;“能”着重强调客观上有条件做某事,客观上有这种可能性,它更强调客观条件性。

经过举例对比分析,相信大家对“会”与“能”的异同已经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将抽象的理论用诸如举例这样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给学生,相信学生更容易理解接受,也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对外汉语教学中常见的关于“能”和“会”的偏误分析汉语的能愿动词与英语的情态动词一般都有对应的意义。

有的意义完全对应,留学生一般不会犯错误;有的对应意义有着复杂的交叉关系,这种交叉便成为学习者的难点。

“能”、“会”的汉英词义也有这种复杂的交叉关系,尤其是对母语为英语的外国学生来说掌握这两个词的用法比较困难,
因而他们常常用错。

初学者在使用”能”、“会”时常出现以下几种错误。

1.
”能”、“会”的混用。

我不能打篮球,你能教我吗?我不会打篮球,你能教我吗?
打篮球这种技能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能”没有这个用法,所以应该用“会”,不应用“能”。

2.
不该用”能”、“会”而乱用。

你会什么时候去?你能什么时候去?
这个句子要询问的是何时实现某一动作,而不是询问有无可能,所以不该用“会”。

3.
该用”能”、“会”而不用。

我用你的自行车吗?我能用你的自行车吗?
在这个征求对方意见的句子里,缺少表示允诺的词,应该在动词前加上“能”。

4.
不会用”能”、“会”的疑问形式。

你能去不去参观?你能不能去参观?
怎么纠正和防止这样的语用失误呢?王力曾明确指出:“对外汉语教学,我认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中外语言的比较
教学。

”对比分析首先是对语言进行描写,再进行比较,找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碰到困难的那些部分。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学生的学习难点不是其母语与汉语之间有明显差异的地方,而往往是两种语言在形式或意义上差别最小的地方,对比分析在基础汉语教学阶段应用广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意义相近的词语之间的混用情况。

如“对于”和“关于”;“或者”和“还是”;“宣布”和“公布”等。

对于有丰富的汉语语感的母语使用者来说,他们能够凭借这种语感准确而巧妙地选择合适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至于要问为什么,很多人只能告诉你是“凭感觉”,但是对于拿汉语当二外的学习者来说,这个答案毫无意义。

怎样跟留学生讲解清楚这类词语就成为从事对外汉语教学这一行业的教师和研究者们需要着力解决的难题。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启示: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我们对词义进行深入分析并与学生的母语进行对比研究,引导学生全面把握具体词语的不同义项及各个义项之间的联系,从而了解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帮助他们较快地排除母语或媒介语的干扰,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效而适时地运用英汉对比的方法,尽可能准确地说明二者之间的差异,将教学重点放在易产生词义混淆的地方,这是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特别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

【参考文献】
[1]渡边丽玲.助动词“能”与“会”的句法语义分析[C ]//1998年现代汉语语法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2000.
[2]蒋善民.“会”和“能”用法异同[J ].浙江师范学院学报,1982(3).
[3]宋永圭.现代汉语情态动词否定研究[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4]陈若凡.留学生使用“能”和“会”的偏误及教学对策[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1).[5]戴炜栋,等.试论影响外语习得的若干重要因素[J ].外国语,1994(4).
[6]赵永新.汉外语言文化对比与对外汉语教学[M ].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23—说文解字 柳莉 李步军/“会”和“能”一样吗?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